第76章 汪家二公子

作品:《秘战

    “姜警官,求求您,放我出去吧……”马辉扑通跪在地上,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道。


    “进来这么多次了,还没习惯?”姜新禹只停顿了十几秒钟,迈步继续往前走,他没心情和这个小瘪三废话。


    “这次不一样啊,求您了……”马辉在背后哀求着。


    看守幸灾乐祸的说道:“马辉,老实待着吧,估计三年两年就能放你出去!”


    姜新禹有些奇怪,边走边问道:“马辉这次犯了什么事?”


    看守说道:“这小子不开眼,偷了吴局长太太的钱包,您说还能放他出去吗?”


    “偷了多少钱?”


    “钱倒在其次,主要是那个钱包贵重,听说是吴局长朋友从意大利带回来的,被马辉扔垃圾桶里了,弄的那叫一个脏……”


    “哦……”


    说话间,来到了25号牢房,里面关押着十几个人,东倒西歪蜷缩在各自的草铺上。


    看守用警棍敲了敲铁门,喝道:“新来的那三个过来!”


    无人反应。


    “金哲、郑昆、王有福,过来!”


    坐在角落里的三个人坐起来,慢吞吞走了过来,站在牢门门里。


    看守骂道:“都他吗哑巴了?答应一声啊!”


    姜新禹暗暗松了口气,这里面没有杨峰,其中戴着脚镣的人,应该就是那个从韩国来的反抗分子,他算是重犯,必须上刑具。


    “贩私盐的是谁?”姜新禹没有马上离开,该走的过场还是得走。


    “是我。”一个五短身材的中年汉子说道。


    姜新禹问道:“叫什么名字?”


    “王有福。”


    “贩私盐是重罪知道吗?”


    “知道……”


    戴脚镣的是韩国人金哲,贩私盐的是王有福,剩下那个叫郑昆的年轻人,自然就是雷朋嘴里说的生意人。


    郑昆忽然说道:“姜警官,我有话要说!”


    看守呵斥道:“没问你,乱叫什么!”


    当了几年警察,对犯人动不动就套近乎的事,姜新禹早就习以为常,就像刚才马辉一样,以为和警察混了一个脸熟,对自己就能网开一面。


    “你……叫什么名字?”姜新禹打量了那个青年几眼,竟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青年低着头说道:“郑昆。”


    “听你说话的口音,是堰津本地人?”


    “嗯。”


    姜新禹思索片刻,对看守说道:“把郑昆带出来,我要单独问话!”


    “是。”


    看守拿出钥匙打开牢门,他们都明白这种事,“单独问话”有时候就是双方讨价还价,然后徇私枉法的代名词。


    进了审讯室,姜新禹对郑昆说道:“有什么话,说吧。”


    郑昆目视着姜新禹,缓缓的说道:“开粥棚只能解燃眉之急,这个国家从头到脚都病了,必须要来一次刮骨疗毒,才能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姜新禹吃了一惊,六年前他刚到堰津的时候,赶上汪敬旻开粥棚赈济从东北逃过来的难民,姜新禹那时候也是热血青年,一时感慨对汪敬旻说了这番话。


    因为这件事,当时的上级还批评了姜新禹,一个准备长期潜伏的情报员,无论如何不应该对人说这种话,如果被敌人听到了,必然会对他的身份产生怀疑。


    好在后来汪敬旻去了四川,他也不可能对一个青年学生的话放在心上,类似的言论他不是第一次听人说起,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个郑昆怎么知道自己说过的话?


    “你到底是谁?”姜新禹看了一眼门外,警惕的说道。


    郑昆激动的说道:“姜警官,你真的不认识我了?我是二宝!”


    “二宝?哪个二宝?”


    “家父汪敬旻。”


    “……你是汪先生的二公子?”


    “是我是我!”


    汪敬旻有两个儿子,长子汪学霖,很早就去了英国读书,次子汪学霐,就是眼前这个二宝。


    五年前,汪学霐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半大孩子,相貌身形和现在比起来,变化太大了,姜新禹当年虽然见过他,也没办法认出来。


    姜新禹惊讶的说道:“汪二公子,我听说你们全家都在四川,你怎么回来了?”


    汪学霐叹了口气,说道:“说来话长……姜警官,看在家父的面子上,你放我出去好不好?”


    姜新禹:“你被抓进警察局,是因为冒用别人的证件,这件事你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才行。”


    汪学霐说道:“我的证件丢了,在路上捡到了这个叫郑昆的证件,为了住店登记应付检查,所以就暂时用了一下。”


    姜新禹摇了摇头,说道:“这个理由太牵强,三岁的孩子都不会相信。汪二公子,如果你想出去,又不跟我说实话,我真的帮不了你。”


    汪学霐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一样,咬了咬牙说道:“好吧,我跟你说实话,郑昆这个证件,是我花钱找人伪造的。”


    “为什么要伪造证件?”


    “我担心会被熟人认出来,家父当年帮过国军,日本人如果知道我回来了,一定不会放过我。”


    “你回堰津做什么?”


    “我姑姑一家还在堰津,这些年奶奶很想念他们,但是苦于没办法联系上,于是家父就让我来堰津,接姑姑一家去四川。”


    看着侃侃而谈的汪学霐,姜新禹很容易就能做出判断,这个年轻人还是在跟自己说谎!


    如果只是来接人,汪敬旻派一个办事牢靠的下人来就行了,有什么必要让自己的儿子亲身犯险?堰津和四川隔着千山万水,他就不怕汪学霐在路上出点意外?


    姜新禹没有出言点破,他决定帮汪学霐一次,堰津保卫战时,汪敬旻一次性给国军捐了一万大洋,是为抗战做过贡献的爱国商人。


    “你怎么知道我说过的那些话?”姜新禹问道。


    汪学霐说道:“你可能没注意,当时我就站在家父身旁,你说的那些话,我觉得非常正确……只是,我没想到,你会当了警察……”


    姜新禹笑了笑,说道:“人嘛,要学会向现实低头,少不更事的年纪已经过去了,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