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帝问阐截

作品:《封神:长生有劫?杀生转劫!

    杨任既非恶人,亦非好人。


    如今既已拜入阐教,承玉虚法脉,自是免不了要与师门打交道。


    为杨戬劈山救母之事奔走,半数是北海破阵时的情分,半数是同门师兄弟的渊源。


    此前桃山、禹王庙一行,皆无功而返。


    好在,杨任想到秋狩时王宫空虚,有了破局之机。


    只是,免不了要等上月余光阴。


    这一日,早朝结束,杨任与往常一般离了金銮殿,往司天监点卯,有内宫宦官传来秘旨,命他去御书房答话。


    杨任素来谨慎,遇事先虑。


    虽说他已炼出先天火、木二气,神目愈发玄妙,在王宫之内却难以施展。


    若是观物倒也罢了,只要不是太庙、殷受安寝之地,总归也能窥得几分。


    若是观人,莫说嫔妃、帝王,此间宫女都有龙气护身,只能瞧见一团金光。


    所以,杨任在宫中干脆收了神目,不会轻易动用。


    殷受是帝王中的另类,不能以常理揣测。


    此前司天监已定好秋狩时日,今日早朝,殷受也未曾过问。


    如今私下传他问话,大抵是不能在朝堂开口的隐秘之事。


    考虑到帝辛对长生的痴迷,此番传召,极有可能还是询问鬼神之事。


    杨任正思忖着,不觉间过了数道宫门,已至御书房外。


    殷受坐在案前,其上摆满了书简,皆是关于鬼神之事的记载。


    “王上,上大夫杨任已至。”


    其贴身内侍见传旨宦官已归,躬身言道。


    “宣。”


    殷受将手中案卷放下,望向门外。


    “微臣杨任,拜见王上。”


    杨任三步并作两步,迈入殿内。


    此间玉屏珠帘,金灯银盏,极尽奢华。


    “爱卿平身。”


    殷受轻轻挥袖,神色温和。


    这位渴求长生之法的帝王,在御花园见识过那火龙走水的精妙道术后,见猎心喜,故而下旨免其跪礼。


    “此番唤你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殷受摆了摆手,屏退侍从。


    这些年来,他多方搜集神仙异事,已知人族共主身份特殊,有天地庇佑。


    “启奏陛下,微臣愚钝,只能料理司天监分内之事,若论治国理政、整顿军事,自是太师、武成王擅长。”


    杨任双眼微眯,出言试探。


    “寡人素来不喜庶务,怎会与你商讨俗事……此番唤你前来,只为询问阐截二教分别……”


    殷受笑着摇了摇头。


    此言一出,好似雷霆乍起、金鼓齐鸣。


    本来,他身为大商帝王、人族共主,不问苍生问鬼神,已经足够荒唐了。


    若不是大劫将至,兴许火云洞那三位已回到世间。


    谁知,这厮居然还有花活?


    “这…王上可是要禅位?”


    杨任心情异常复杂,他抬起头来,不解地问道。


    “寡人正当壮年,王嗣尚且年幼,你…何出此言?”


    殷受闻言沉默片刻,好不容易才压下怒火。


    大商国运化化身玄鸟,此刻已伏在殿上。


    “若不禅位,长生路断,即便知悉仙圣所在,亦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杨任受人道气运压胜,艰难撑起脊梁。


    “寡人早知此事,自不奢望做那万世之君,只欲去那仙家圣地瞧上一瞧。”


    殷受闻言气势一颓,殿上玄鸟也振翅而起。


    此时,帝辛才二十余岁,掌国日浅,尚不是未来那位昏聩之君。


    虽说他是天下之主,已有帝王气魄……只是久居深宫,不谙世事,终究留存了几分少年意气。


    “此事,太师可曾知晓?”


    杨任愈发胆战心惊,连忙发问。


    这般要命的祸事,真要沾染上了,哪怕有阐教上仙做师父也兜不住啊!


    “自然……不知。”


    殷受轻咳一声,局促地答道。


    昔日帝乙驾崩,托孤闻仲,予其便利,上可治昏君,下可杀奸臣。


    闻仲之于殷受,好似严父之于顽童。


    “如此,微臣却不敢擅自透露圣人道场……”


    杨任默默叹息,躬身言道。


    “这般不爽利……好吧,你只需将两教概况道出,寡人自有计较。”


    殷受却不愿错过机会,逮着一只羊就使劲薅。


    大殿之上,玄鸟飞回。


    杨任思来想去,终于发觉了几分端倪。


    殷受在两年前就已开始了寻仙访神的计划,彼时的司天监,虽无玄门正宗真传,亦有粗浅的修行之法。


    若他铁了心要求长生,此刻兴许已经迈入仙道了。


    可惜,因人道气运之故,难以借神目窥其气机。


    此时,殷受欲知两教境况,难道是要权衡利弊,好决定拜入哪座名山?


    不对、不对!


    殷受兴许会有荒唐之举,终究是位聪慧之君,其行事定不会这般肆无忌惮。


    何况,若他真有这么大的胆子,闻仲以金仙之身辅佐三朝,怎会毫无察觉?


    杨任心念一动,缓缓出言。


    “启禀王上,开天辟地后,道门大兴,阐截二教同出一脉,花开两朵。


    其中,阐教注重根性,门人寥寥,截教有教无类,万仙来朝。”


    殷受闻言,双眼微眯,若有所思。


    “你以为,这两教孰优孰劣?”


    “两教本为一体,皆有无上大道。”


    杨任避重就轻,不接话头。


    虽说殷受有人道气运护佑,这般光明正大议论两教,真当圣人们听不见?


    “你倒是狡猾……九月初九,寡人携二子出城秋狩,除去黄飞虎、鲁雄等武将,太师也会随行……


    你若有闲暇,届时也来开弓射箭,谁能拔得头筹,寡人定有封赏!”


    殷受言罢,转过身去,取下挂在墙上的一张角弓。


    杨任闻言心念微动,隐约间抓住了一点灵光。


    秋狩、鬼神之事、开山斧……


    殷受在帝乙垂危、太师出征之际,私自派遣心腹,往九州找寻神异宝物。


    可见,其长生之欲已盖过治世之心,已生出摆脱老臣掣肘、独断朝纲的念头。


    这秋狩本不算大事,闻仲却在多次提及、屡屡上书,殷受却态度模糊,谁也瞧不出其喜怒。


    若是出城秋狩,定要劳民伤财,闻仲素以国事为重,已现蹊跷。


    此等玩乐之事,殷受却无动于衷,亦有反常。


    何况,为何秋狩还要带上殷郊、殷洪两位殿下?


    杨任抬起头来,神色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