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善款

作品:《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而账本上,却还有将近八千多两的钱粮库存。


    现在终于不用愁钱粮的事情了。


    随即赵立功就把县衙当前的钱粮情况,都告诉了王立冬。


    王立冬听完,不在意道:


    “欠的,都补上,剩下的钱就放先生那了。”


    赵立功大喜道:


    “好的恩公。


    其实这次修缮工程,主要的花费就是材料。


    人手方面,到时候让各里甲征派一些徭役,最多给这些人管顿饭就可以了。”


    王立冬忙摆手道:


    “先生,这次修缮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城里的闲汉们都有份活计。


    他们大多都是逃难进的城,积蓄肯定不多,总会有花完的一天。


    要是一直没个营生,那全家老小就要饿肚子。


    到时候,为了一口吃的,难保不会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严重点,杀人越货也说不准。


    所以这次不用征徭役,全部招工,该出多少酬劳,就给多少。一分不要少,一周结一次。”


    “但这修缮的工程,总有一天要结束的,到时候...”


    王立冬知道赵立功担心什么,但这种小事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他现在有钱有技术,了不起到时候搞一个人工密集型的工厂出来,再来十万难民都不怕。


    “到时候会另有安排。”


    ..................


    临江县顺员外家


    一个花信少妇,正站在顺家家主面前哭哭啼啼。


    “员外,你可要救救我家男人。


    现在新来的县丞,已经判了我男人死罪。


    他要是死了,奴家也不想活了。”


    说完又开始抽噎起来。


    顺员外见状,忙上前搂住少妇,好生安慰道:


    “绣娘,你放心,老爷我等会就给知府朱大人修书一封。


    保准要不了几日,你家晧德就能安然无恙的回来。”


    叫绣娘的少妇立即停止了哭泣,惊讶道:


    “员外,你可别哄我。这可是县衙判了死罪的?”


    顺员外右手一挥,豪气道:


    “晧德的罪名本来就是子虚乌有。


    我们顺记牙行,在临海县都经营了上百年,这事谁人不知。


    相信知府大人肯定能明察秋毫,绝对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接着又道:


    “二小子已经给我来信了,年底考核过后,就能升到六品。这事我会在信里提上一笔,想来知府大人肯定会给我们顺家面子的。”


    他心里还想着,即使知府不给面子,他也准备了后手。


    就在上午,被抄的四家牙行的东家,聚在了一起,商量了一下对策。


    觉得王立冬这县丞不懂规矩,上任至今都没主动到几家拜访过。


    而这次查封牙行的举动,说明这位县丞对他们这些乡绅充满敌意。


    既然如此,那就让这小县丞滚出临海县。


    等王立冬滚蛋后,这件案子就铁定能翻案,所以不管知府大人帮不帮忙,结果都是一样。


    少妇立即惊喜道:


    “那绣娘就多谢员外了,等我男人回来后,奴家肯定让他备份重礼给员外送来。”


    顺员外搂着少妇,笑眯眯道:


    “老爷为了这事,可要欠下好大的人情,绣娘你要怎么感谢我?”


    ......................


    “少镖头,总镖头给您的信。”


    王立冬有点奇怪,这好端端的写什么信。


    有什么事情,带个口信给他不就行了。


    打开一看,原来是自己不久就要成为县令了。


    前天,原先的临江县令已经到江北上任去了。


    这事还是知府大人,主动派人告知老爹的。


    林震南马上心领神会,当天就去了知府衙门。


    走的时候,知府的口袋里就多了张三千两的银票。


    老爹告诉他,一个月内,任命肯定能到自己手上。


    知府真的是穷疯了。


    不过对他来说也是喜事,毕竟升了县令,许多事做起来才会名正言顺。


    想到自己要升任县令了,王立冬大手一挥,示意今晚加餐,让厨房加两个大荤菜。


    等吃晚饭的时候,王立冬还特意去了两个食堂。


    一个是衙门员工食堂,还有一个是专门给孩子用餐的食堂。


    走到由原先的武备仓库改成的大食堂门口,一股子菜香冲入鼻腔。


    王立冬闻了闻,就大致猜出了今晚食堂做的什么菜。


    看着一个个衙役都规规矩矩排着队打菜,王立冬恍惚间像是回到了后世。


    这里的布局和后世的学校食堂差不多,而且所有的饭菜都不限量,不花钱,当然也不能浪费。


    发现浪费的,就罚钱,十倍的菜价。


    “少镖头。”


    “林大人。”


    “大人好。”


    看到王立冬,众人都忙行礼。


    “好,”


    “好。”


    他一边回礼一边问起了伙食的情况。


    现在县衙里的早中晚三餐的标准,都是王立冬重新制定的。


    中午和晚上,二大荤三小荤加五个素菜,今晚上因为是加餐,所以是四个大荤菜。


    “少镖头,这饭菜,就是没饷银我也愿意干。”


    “大人,这么丰盛,哪能还不满意。”


    问了几人,都非常满意现在伙食,王立冬也放心了。


    随后他还在食堂内兜了一圈,发现个个都是狼吐虎咽,像是饿死鬼投胎似的。


    因为不用钱,还能随便吃,所以开业第一天,食堂后厨累惨了。


    整整补了两轮菜,才终于填满了所有人的肚子。


    为这事,赵立功还特意找到他。


    主要是太费钱了。


    单单伙食费,整个衙门每天的开支就要15~20两银子。


    一个月下来,就要五六百两银子。


    而去年,整个临海县衙,所有的开支,才4000多两银子,还包括所有官员的饷银。


    这么下去,不到半年,他们衙门就会出现亏空了。


    王立冬听后就表示,以后县衙的伙食费,都由他自己私人掏腰包,不用衙门承担。


    以前县衙的伙食,每周只有一顿有荤菜,其他时候顿顿都是素菜,吃的主食大多还是杂粮。


    大家都反应,顿顿都吃不饱,这种状态下,怎么会用心办差。


    加上王立冬规定,衙役们每天都要操练。


    如果不改善伙食,那练到一半肯定就练不动了。


    练武得吃肉,否则肚子中没有一丝油水,在习武的过程中,即使粮食吃得再多,也特别容易饿。


    而且自己培养的几十个小学员,正好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时候营养一定要跟上。


    赵立功有点担心,王立冬别坚持两月,就坚持不下去了。


    毕竟按这种伙食的开销,一年就要六七千两银子。


    直叹道:穷文富武,古人诚不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