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捐个官

作品:《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当王夫人听到自己儿子竟然遇到了倭寇,并动了手,忙把王立冬从座椅上拉了起来,一边检查一边问道:


    “平儿,没受什么伤吧?”


    王立冬忙安慰道:


    “妈,你放心吧,以孩儿现在的武功, 怎么可能会被这些三流都算不上的矮子伤到。”


    检查完,发现儿子真没受到什么伤后,王夫人顿时松了口气。


    “我儿不可大意,虽然你现在的武功比你爹还要好上几分。可不是有句老话,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你以后出门时,还是多带几个人。”


    “夫人说的对,就是用来跑个腿, 打打下手也是好的。”


    看到俩人一副你不同意, 我们就决不罢休的表情。


    虽然觉得根本没必要, 但王立冬还是点头答应了。


    就是身边多几个人而已,对他来说其实没什么影响。


    见到儿子同意后,王夫人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随即又开口抱怨道:


    “衙门贴的告示,不是说周边的倭寇,都被官军剿灭了吗,怎么今天又冒出来这么多?”


    林震南冷笑道:“当官说的话,十句里有一句能是真的,就很不错了。平儿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年初时,倭寇都还没到我们榕城,在城外做官的,像是未卜先知一样,都跑进了城。


    明摆着官匪勾结,这帮子混蛋,真是可恨!”


    王立冬看到林震南莫名发起火来,有点不解。


    自己这个便宜老爹可不是什么愤世嫉俗之人,可今天是什么情况?


    不懂就问, 他随即看向了老妈。


    看到儿子的眼神, 王夫人轻声解释起了原因。


    原来在年初倭寇攻城后,知府衙门特意搞了一个募捐活动。


    说是筹集些钱,用来抗倭。


    而他们福威镖局,就被摊派了5000两的份额。


    这钱还非捐不可。


    要是不捐,以后他们镖局就别想有安稳日子。


    王立冬马上明白了。


    老爹林震南肯定已经猜到了,自家捐的银子肯定进了这帮狗官的腰包。


    “要是大伯一家还在榕城就好了,往年遇到这种事,我们最多也就出个百八十两。”


    “人走茶凉,还好是高升,否则......哼哼。”


    林震南夫妇说的大伯,原先是榕城守备。


    他们曾祖林远图有两个儿子,林伯奋和林仲雄。


    林仲雄继承了福威镖局,而林伯奋却进了官场成了武将。


    而到了林震南这一代,林伯奋的儿子林震坤,在十年前就做到了榕城守备。


    而三年前,林震坤立了个不小战功,加上银子开道,所以就升迁去了京城。


    王立冬觉得这是个好时机, 于是开口道:


    “爹, 孩儿想捐个监生。”


    林震南以为自己听错了。


    监生最大的用处就是科举,可自己儿子也就上了两年私塾,字倒是认全了,可也仅此而已。


    “平儿,这监生,对你来说没什么用处,你又不参加科举。”


    王立冬解释道:


    “孩儿想先捐个监生,然后再捐个官当当。”


    林震南不由莞尔道:


    “平儿,捐的官可都是虚职,就是好听点。


    我朝可不是东汉,没花钱买官一说。以前也有人劝爹捐个将军,可要价实在太贵,不值当。


    而且那些衙门里的人也不认,否则你爹肯定会捐个参将做做。”


    王立冬想当官,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想接手福威镖局。


    自从他显露出的武功超过林震南后,他这位便宜老爹,就会时不时在他耳边提接班的事情。


    还老想带着他出门走镖。


    可王立冬一点兴趣都没,走镖太苦了,在家舒舒服服的,不香吗。


    后世路况那么好,可要是开上几个小时的高速,人都会累的不行。


    何况是明朝这年代,也就城市里的路还不错。


    城外的道路,一到下雨天,脚上全是泥。


    一趟镖,距离近的需要十天半月。


    要是路线远的就起码两三个月。


    在这期间,吃喝住都是非常简陋。


    何况王立冬也看不上镖局这种生意。


    就是刀头舔血的活,赚的就是卖命钱。


    今天听到赵立功这个书生,说到他们岛上的情况时,王立冬就有点想法了。


    要换在平时,他这种没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肯定是没机会当官的。


    不过现在说不定,这事还真能成。


    那么这镖局的生意,怎么也落不到自己头上了。


    王立冬就把北台岛的情况,告诉了林震南。


    林震南听完后,就思考起这事的可行性。


    虽然他没当过官,但认识的官员也有好多位,以前还有个当守备的大伯,所以对官场的道道还是比较了解的。


    越琢磨越觉得这事有搞头。


    就是可能很费钱,但他们镖局从来就没差过钱。


    心想要是自己儿子真能坐上实缺的官员,那对于他们家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别看福威镖局现在风光的紧,在十个省份都有分局,道上的朋友也非常给面子。


    但都是用白花花的银子砸出来的。


    可如果儿子能变成官员,那以后这方面的打点就可以省下不少。


    最主要的是,衙门这里的刁难就会少很多。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实缺官还真可能会买到手。这两天我去知府衙门那走走关系,先探探口风。”


    “劳烦爹爹了。”


    王夫人好奇道:


    “平儿,你是怎么想起当官了?”


    王立冬当然不能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于是随便找了个理由。


    “大伯一家去了京城后,我们镖局就多出许多摊派。


    孩儿就想,要是自己做官了,那以后就能省下不少银子。


    而且爹爹现在才四十多岁,起码还能执掌镖局几十年。


    孩儿总不能天天去打猎,来打发时间吧。”


    老爹林震南听后,立即抚须大笑道:


    “我儿真的是长大了。平儿既然你有这份心,就是花再多银子,也要帮你弄个官当当。”


    ..................................


    闽省南少林寺方丈禅房


    一个看上去有四十多岁的,身材矮胖和尚走到房门前,对着门口的小沙弥道:“国渡有事求见方丈师伯。”


    小沙弥进去禀报了,随即转身出来,合十道:“方丈有请。”


    走进室内,矮胖和尚对着坐在蒲团上的白眉老和尚,躬身行礼道:


    “国渡拜见方丈师伯。”


    白眉老僧点头道:


    “有何要事?”


    “嵩山那边传来消息,青城派的余观主准备对福威镖局动手,目标应该是‘辟邪剑谱’”。


    白眉老僧正拨弄着念珠的手突然顿了顿。


    多少年了,又听到了这四个字。


    “阿弥陀佛,区区一本剑谱,又要徒增许多杀孽。”


    看到方丈师伯说完这句,就闭口不言,国渡和尚请示道:


    “师伯,是否需要通知一下福威镖局,毕竟是...”


    可等了许久,就是不见方丈师伯开口。


    国渡和尚就明白了方丈的意思。


    这福威镖局十几年都没来烧过香了,佛祖渡人,都要看一下是否是有缘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