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林下之风气 王乔录神法

作品:《西游前传:蛟魔王小传

    “令官”山涛问向秀


    “如何?”


    向秀沉吟道“入手落手转手,总有秋月孤悬、春云忽起之势……”


    “不但古今闺秀不敢望其肩背,即中散当年,犹有凝滞之色,方斯未逮也。”


    “中散”就是指嵇康,嵇康曾当过一个名为“中散大夫”的官,故世称“嵇中散”。


    牛魔王随众喝彩,一边又施展他那一套分心两用的传音法门,在焦平耳边道


    “谢道韫。”


    ……


    谢道韫?原来是她!焦平凝神看去。


    在男人动心的女人中,大部份男人只是想和她上床,而极少数男人会很想娶她回家、守着她过一辈子。


    谢道韫就是那种让男人很想娶回家的类型,她单论样貌并不绝美,只是中上之姿,但才气凝萃、风韵高迈。


    时人为了形容她的气度,甚至专门造了一个词,叫做“林下风气”。


    她身上书卷气很浓,眼睛瞳孔大、有点扩散,莫名给人一种近视散光的感觉。


    这位“咏絮才女”已做妇人打扮,这不知要让多少人在心里感叹“相见恨晚”。


    她出生于“陈郡谢氏”家族,其家在谢玄时代已是江左高门,号称“诗酒风流”。


    她的生父为安西将军谢奕,母亲阮容则是阮籍、和阮咸的族人,因此她出现在竹林宴会上,并不让人感到多意外。


    她的夫婿是王家的“王凝之”。


    谢道韫是长女,在家时她的叔父宰相谢安就对这个侄女的婚事颇是操心,据说最先为她选的夫婿,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兄长——王徽之。


    王徽之性情卓荦不羁,他在给桓温当参军时,就经常蓬首散带、不综府事,是个敢在上司面前公然摸鱼的快乐公务员。


    有一天,他在大晚上想起了自己的友人戴安道,于是乘着小船出发,经过一夜航行船来到了戴安道家的门口。


    但他却不进去,又自返回了。


    由此魏晋风流中,便又多了一篇“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的名章。


    但谢安觉得他不靠谱,于是便把谢道韫另许给了他的哥哥王凝之。


    王凝之当过“会稽内史”的官,所以嵇康称谢道韫为“内史夫人”。


    ……


    山涛问完向秀,转头又笑道


    “雅人欲寻何物?”


    谢道韫自幼收到良好的教育,有一次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


    谢道韫答“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


    因此典故,所以山涛称她为“雅人”。


    谢道韫笑道“韬元此次来,欲寻‘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


    “道韫”是字,“韬元”是名。


    字是给他人叫的,名则是给自己自称时用的,谢道韫自称时,自然称“名”。


    山涛笑问道“可是为顾家妇寻?”


    谢道韫答“正为友人而来。”


    山涛口中的“顾家妇”,指的是与谢道韫同郡的才女、张玄的妹妹张彤云。


    张彤云家世不及谢道韫,才情却差可相提并论,时人称赞她“清心玉映”。


    她后来嫁入吴郡四家中的“顾家”,因此又被称作“顾家妇”。


    至于谢道韫所提到的“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那是“仙人王乔”的法门。


    “仙人王乔”又称“太子王乔”,是道教著名神仙,据说是周灵王的太子晋。


    后来得天台山浮丘公降授道要,修“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又于灵王二十二年,接之登嵩高山。


    ——“浮丘公”就是天庭四大天师之中的“丘弘济”天师,“录神法”正是他这一脉的传承法门,每代只传一人。


    后数年之七月七日。


    “乘白鹤谢时人,升天而去。远近观之,咸曰‘王子登仙。’”


    《云笈七签》在释尸解法时,特别提到王子乔的墓在京陵,战国时候有发其墓者,唯见一剑在室。


    因此视王乔为“尸解仙”,即将“地煞七十二术”中“尸解”修行到极致的人物。


    【尸解遗弃肉体而仙去,或假托一物代形,遗世而升天,只以元神成仙。】


    这位古时仙人在东汉之时,曾投胎下凡历劫,来向世人显示神仙变化的功力。


    《后汉书·方士传》中载


    王乔乃是河东郡人氏,汉显宗时为尚书郎,出任南阳郡叶县县令。


    王乔有仙人的道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就到京城朝见皇帝。


    皇帝因为他进京太勤而奇怪,而且他每次来时、即不骑马也不乘车,于是就密令太史官偷偷察看。


    太史官察看后奏报说“王乔每次到京城来时,准有一对野鸭子飞来。”


    皇帝于是就派人等野鸭子再飞来时张网捕捉,结果网里捕到的是一双鞋子,这鞋还是汉显宗四年时赏给尚书的那双鞋。


    每次王乔来朝见时,叶县县衙门前的堂鼓就会不敲自响,鼓声可以传到京城。


    后来有一天,忽然从空中降下一具玉石棺材,停在大堂院里。


    县衙的官员们一起推挪那口玉棺,玉棺一点也不动。


    王乔说“这是天帝要召我去呢。”于是就洗了澡吃了药,自己躺进玉棺中。


    他一躺进去,棺盖就自动盖上了。


    然后大家把玉棺埋在了城东,那玉棺入土后,泥土自动堆成了坟墓。


    这天夜里,叶县的牛羊都流汗气喘,不知是怎么回事。


    百姓于是立庙,叫“叶君祠”,祈祷求告都很灵验,远近的人都很信服崇敬。


    皇帝让人把堂鼓迎进京城、放在城外都亭中,那鼓就再也没响过。


    王乔与嵇康关系不浅,嵇康在自己的诗作中多次提到他,如《游仙诗》、《代秋胡歌诗·思与王乔》等。


    难怪谢道韫一来就称赞嵇康,看来就是冲着他来、想从他身上得知王乔线索。


    山涛看向嵇康。


    【附嵇康《代秋胡歌诗·六》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


    凌厉五岳,忽行万亿。


    授我神药,自生羽翼。


    呼吸太和,炼形易色。


    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