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管亥在自我催眠(求票)

作品:《管汉

    第二日清晨,管亥并没有向北进军去抄曹操军的后路。


    而是顺着山谷向东南行了四五里,接着令人砍伐树木,在道路正中设置鹿角、路障。


    并用树木和石块建立营垒。


    看到这一幕,孙剑疑惑道:“管君,我们不是要夹击官兵么?怎么还走远了。”


    管亥一向有意提携身边的人。


    不指望他们成为韩信那样的超一流名将。


    只要能出几个类似夏侯婴、樊哙、周勃、曹参之类的就行。


    于是便细细解释道:“我昨天释放了斥候,而且军队齐整,又说了王典的名字,黄巾也没有系上。


    曹操大概率以为我是琅琊国的官兵,过来抢功的。


    既然是来抢功,那就要封住黄巾蛾贼的后路,而不是抄他曹操的后路。


    我如果现在向北进军,那曹操肯定心生疑窦,如此就不会强力攻城。


    如此两千军卒撤退,我也没有办法,除非和他们正面搏杀,那样的伤害就太大了。


    现在我发现了曹操的存在,不进反退。


    他肯定以为我本来想沿着沫水去进攻海岳乡,发现了他之后,才后撤的。


    如此就会确定我确实是琅琊国的兵


    这样一来,曹操才会全力攻城。


    那趁他疲惫的时候,我大举进攻,战局也就稳定了。


    不过狭路相逢,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兵勇者胜,你们也要做好拼命的准备。”


    “管君放心,某肯定冲在第一个!”


    炅母挥着拳头大声道。


    管亥也是有些无语,这家伙估计也就听懂了最后一句话。


    算了,就当典韦用吧。


    还好孙剑,还有成长的空间。


    于是又提点道:“用兵一道,虚虚实实,对方有可能上当,也有可能不上当。


    我们故布迷阵,对方也有可能故布迷阵。


    所以第一要义是要多观察做好两手准备。


    第二要义,就是练好兵,做到军令如一,这样演戏演的像,可以轻易的骗住对手。


    就算被人骗了,也不至于士卒慌乱。”


    “管君教诲,某记下了。”孙剑点点头,认真的回味起来。


    炅母也点点头:“那是,那是,某军正出身,肯定会听管督的号令。”


    管亥有些无语......以后要多操练他的武艺,当典韦也而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是想着,管亥看向北方,又有些担心。


    虽然海岳乡堡的防备还可以,王通带着精锐也赶了过去,城中的孙康也算是历史上小有名气的存在。


    可他们的对手毕竟是军事大才曹操,还有刚烈的夏侯惇。


    于是看向那名话痨猎户,道:“北面山头还有小路到海岳乡?”


    那人半天没找到机会说话,一听两眼亮起,呱呱道:“前面就是番崮山,没有小路。


    不过山坡不太陡峭,俺们在那里打过兔子......”


    眼见炅母两眼瞪起,急忙收嘴道:“能过去。”


    管亥深吸了一口气,思忖再三道:“孙剑,挑选擅长走山路的精锐弩兵五十人。”


    “唯!”


    管亥看了一眼炅母道:“炅母,你带着大队人马在此驻守,加强营垒防护。


    若是在正北山上看到三束黑烟,便直扑西北沫水处,截断曹操归路,狭路相逢,绝不可退。”


    炅母抱拳接令道:“唯!”


    管亥又看了一眼旁边几乎不说话的陈铁,道:“陈曲长,你稳重些,辅助好炅母。”


    陈铁敦实的面容上全是坚毅之色,当即抱拳恭声道:“谨唯,铁敢不效死命。”


    管亥心中这才踏实些。


    他手下这些人,升官之后,有些人还是老样子,有些人则是开始学习,成长。


    陈铁便是主动学习的那一拨,原本憨厚巴交的汉子,现在也开始说些不太白的话。


    不过性子倒是一如既往的稳重,让管亥甚是放心。


    不多时,孙剑挑好精锐五十名。


    管亥带着这五十人,由那话痨猎户领路,一直向北走去。


    番崮山一带山并不高,却是比较明显的三角形断块山地,只要避开那些陡峭的地方,就可以一路通行。


    山腰到山脚的位置,树林遍地。


    到了半山腰以上,林木反而减少,郁郁葱葱的杂草点缀着黄褐色的山体。


    管亥一行人,都是山间渔猎的老手,林间奔走,如履平地。


    那话痨猎户,更是一马当先,他满腮都是大胡子,但却不长,属于络腮胡。


    面相看上去有点稚嫩,脸胖胖的,和后世的喜剧演员修睿有点像。


    不过身材要比对方好的多,双腿修长有力,狼腰虎背,动作快捷舒展。


    陡地,其忽然停住脚步,一溜烟的向回跑。


    看到这一幕,管亥脸色一变,曹操的伏兵连这里都有么?


    果然不愧为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啊!


    管亥回头厉喝:“防备!”


    “快快快!”


    周遭人等纷纷形成防备阵列,或是矮身,或是跃到两侧树木的后方,一个个如临大敌。


    只见一路疾奔下来的话痨猎户,却忽然停住脚步,从地上捡起一个鞋子穿起来。


    穿鞋子的时候,他才发现众人已进入战前防备状态,脸上顿时露出尴尬的笑容,道:“没有,没有伏兵和野兽,是俺鞋子掉了,鞋子掉了。”


    虚惊一场,管亥有些无语的笑了起来。


    见状,不少人也跟着笑。


    孙剑却是黑着脸,上去抽了那猎户一巴掌。


    猎户自知理亏,指了指脚上鞋子道:“鞋子掉了,真的是鞋子掉了。


    俺婆娘给纳的,千层底,结实的很,你看看,万一掉了,可就亏大啦。”


    “继续带路。”


    管亥挥了挥手。


    一行人在林中再次穿行。


    此时已是夏季,管亥等人穿着铠甲,走在林间的山路上,热气不断的上涌。


    尤其脚底,愈发的闷热。


    此时的鞋子多是布底,也有木底,和木加布的底,以及木加布加皮的鞋底。


    鞋面有编麻的,也有布料的,也有皮料的。


    实际上,在脚的接触面,也就是后世鞋垫的位置,无论是皮还是布,都是偏软的,还算舒适。


    至于袜子,也是早就出现了,不过名字不叫袜子,叫足衣,或者足袋。


    ......


    至于鞋底也有花纹,或者纳的针眼之类的,有防滑的功能。


    但功能上,还是比较单一了些,很多鞋子防水功能不存在。


    比起后世的橡胶大底和各种高科技鞋底,则是要差上很多。


    现在皮匠也多了,有空的时候,是要改良一下鞋子。


    脑海中转过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管亥加快了脚步。


    “督将,翻过前面的那道坡,就能看到山谷。”见管亥靠近,那话痨猎户急忙开口说道。


    “嗯。”


    管亥点点头,想着人都带了这么久的路,不聊两句也不合适,于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督将,俺姓别,别过来的别,名叫翔,飞翔的翔。”满脸络腮胡的话痨猎户口齿利索的很。“不过,俺还没有字。


    督将,能不能帮俺取个字,那样的话,俺回家也能吹起来。”


    管亥:“......”


    他有点后悔闲聊了,不过还是装模作样的想了想,恶趣味道:“翔为飞翔,游走。


    所谓别翔,就是别走的意思。


    你既然名字是别走,那就字‘留下’吧。”


    “留下?谢,谢督将赐字!”


    别翔说着,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了好几个头。


    整的管亥倒不好意思起来。


    ......


    “弓对弓来哟箭对箭。


    俺是别翔打猎归来。


    俺把虎皮披身上。


    暖着回正的人,暖洋洋,暖洋洋。


    露出有劲的胳膊。


    露出粗壮的大腿。


    如果寡妇她还在。


    定会对俺说,留下,来......”


    “嘀咕什么呢?”


    “督将刚给俺取了个字,叫留下,俺编了一首歌,叫留下,来。”


    管亥:“......”


    好家伙,不会是曾毅穿过来了吧......


    前方的鼓声逐渐清晰,管亥等人的脚步放缓,人员散开,悄悄靠近。


    待翻过一处山坡,视野里放大,山谷中顿时清晰起来。


    只见一队队的官兵,排着还算严整的队列,正在缓缓的向不远处的海岳乡堡走去。


    以管亥对历史的了解,东汉的军制,其实是比较乱的。


    基层的单位,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队,一百人一屯,也有称呼一百人为一官的,这个基本没有争议。


    在上面从曲就开始有争议了,有的记载是二屯为曲,也有记载是五屯为一曲。


    也就是曲有二百人,和五百人的两种说法。


    曲上面是部,两曲为部,也就是说部有四百人,和一千人的两种说法。


    部之后为校,五部为一校或两部为一校,也就是一校有二千人和五千人,以及八百人三种说法。


    这里面还有一个单位叫营,营基本上是等同于校的,例如北军五校,管的就是越骑营、射声营等五个营。


    不过这北军五校,后汉书又明文记载,每营士卒七百人,属官一百人左右。


    还有汉末著名的陷阵营,所将八百余人,这个数目和北军五校能对上,但又号称千人。


    这又侧面论证一营满员应该是千人。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部,其实就是校,就是营,正规满编就是一千人。


    还是的论点来自于大将军的职责描述,有记载是大将军军营五部,每部设一校尉,一军司马。


    在这里,部又等同于校。


    ......


    管亥结合穿越来后的知识,确定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五什为一队,两队为一屯。


    到这里是基本单位,和原本的历史知识相符。


    也就是说,一队五十人是战场上的作战基本单位,一屯分两队,一个为主一个为辅。


    而曲、部、校、营,则是由各个屯组成,并根据当地的需要和人多的多寡,而有所不同,并不是定数。


    之所以有二,有五,也是和列阵有关系。


    此刻的阵形有简单的前后阵,例如以曲为单位,就是一曲在前,一曲替补在后。


    一个前曲,一个后曲。


    还有就是五阵兵力配备,所谓前曲、中曲、左曲、右曲和后曲。


    还有十个曲的,那就是前、中、左、由和后五部,每部再分前后曲。


    ......


    目前,曹操所辖四个曲的士卒,是最大配置的两部两千士卒。


    随着旗帜和鼓声的指挥,各屯士卒正在行进。


    管亥看的很仔细,曹军的配置,基本上是一队弓弩兵兵、一队刀盾兵或长矛手、长戟兵为一屯。


    也就是说,五十名弓弩手和五十名刀盾手凑成一屯,或者是五十名弓弩手和五十名长矛手凑成一屯......


    五屯列成一曲,由一名曲长指挥。


    此处,也有称军司马,也有称军侯的。


    曹操军的阵形虽然不是很整齐,但却散发出彪悍的气势,而且行进之中并没有一声喧哗。


    曹操啊!


    管亥的眼睛微微眯起,情不自禁的按在刀柄上:也许,我对你的了解,超过曹操你本身。


    曹操年轻时就机智警敏,擅长随机应变。


    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


    妥妥的一跋扈官二代尿性。


    不过,曹操很早就表现出对军事和武艺的爱好与才能。


    他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注释过《孙子兵法》。


    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基础。


    曹操很早就接触军队,在平定黄巾之乱时为骑都尉,后来担任济南相为一郡之地的军政首脑。


    西园八校尉成立时,曹操为典军校尉。


    这也是酸枣联军进攻董卓时,主要指挥官是曹操的原因。


    其他诸如张邈、刘岱等人并没有带领军队作战的经验。


    汴水之战,自然不是曹操的处子秀。


    纵观曹操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战斗约三十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胜利。


    只有寥寥几次败仗,如汴水之战,宛城之战,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


    然而,这并不能神话曹操的带兵能力。


    正如他的性格善于机变,曹操擅长于战术上的指挥,阵前的变化。


    但曹操的治兵能力委实一般,正史上并没有曹操治兵严整的正面描写。


    曹军作战,胜则动辄“屠城”、“残戮”,败则散乱奔逃、溃不成军。


    另据《于禁传》记载,曹操在宛城败于张绣之时,几乎溃不成军,而青州兵因曹操平日“宽之”,此时竟然劫掠同袍。


    ......


    曹操的经历,一遍又一遍的在管亥的脑海中过着。


    实在是后世的光环太过耀眼。


    即便此刻曹操还是生涯早期,但管亥却没有一丝的轻视,相反,有点重视过度。


    以至于他不断的在自我催眠:大家都是人,大家都是人,大家都是人......


    曹操所部士卒,绝大部分穿戴的是普通的士卒甲胄,就是左边胳膊有披膊,右边没有,也没有盆领的那种。


    黑色的铁甲,周边使用的是红色织物收边。


    头顶上带着黑色红边的帻冠。


    只有伍长及以上,才有铁胄。


    在中间的位置,竖立着一杆大纛,大纛下,都是那种带盆领的玄铁甲和铁胄的精锐士卒。


    另外,有四杆红白黑黄四种颜色的旗帜,分列大纛两侧。


    相对应的,每一曲的旗帜颜色各不相同。


    管亥一眼也就明白,大纛下红色旗帜指挥持红色旗帜的曲,白色旗帜指挥持白色旗帜的曲。


    此刻的曹操,便骑着白马立在大纛下。


    他并不知道在旁边的山坡中,正有一队人马在窥探。


    “这群蛾贼居然在山中开垦出千亩良田,得少交多少税赋。”


    曹操此刻眯着眼睛,看着周遭烧的乌黑的地面,直叫可惜,“可都是钱呢,烧了做什么。”


    “是的!”


    夏侯惇此刻在曹操的身边,也是颇为可惜,“我那族弟夏侯渊若在此处,恐怕会心疼的落泪。”


    这明显是个梗,曹操顿时哈哈哈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