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莫名成大侠

作品:《管汉

    龙芝的恶名不止在齐国。


    就连与齐国接壤的朱虚县,也是素有耳闻。


    “不可能,龙芝盘踞在嵩山,怎么会在这里!”


    炅母的气顺了不少,当即开口说道,不过却是不敢大声。


    事实上,若是知道龙芝在附近,他们根本不会走这条路。


    管亥瞥了他一眼,继续道:“前段时间太平道起事,龙芝就投奔了渠帅公孙犊。


    皇甫嵩扫平冀州,公孙犊逃进嵩山就占了龙芝的大营。


    龙芝则是带领麾下,悄悄来到西边林家沟北的双葫芦嘴山上。”


    炅家族长深深一躬,道:“感谢大帅告知,不然我等岂不是入了贼窝。”


    他这话说的古怪,炅母都忍不住看了他一眼,好似眼前人不是贼一般。


    管亥哈哈笑道:“这个你们安心,我听说这件事后,就调集兵马,扫平了双葫芦嘴。


    把龙芝一帮人全部灭杀。


    如今这方圆十里,徐渠帅便都交由我来管理。


    你们来到这里,自然也就安全了。”


    “大帅神勇,大帅神勇啊!”


    炅家族长激动的说道,虽然周围人等都是一副不信的模样。


    管亥捏了捏鼻子,道:“你们炅家在朱虚县也是大族,为何要举族搬迁”


    “唉,如今的朱虚县,那是管家一手遮天!“


    炅家族长愤声道,“邴家更是为管家马首是瞻,若是往常,管家倒也给俺们这些小家族一些生路。


    只是这次那狗入的天子,自己房子烧了,却要收天下的税。


    一亩地要摊派三十钱!


    修什么宫殿,要恁多的钱


    大帅,你是不知道啊,这朱虚县的田地,那至少一半都是管家人的。


    这种税赋管家人和邴家人能出么?


    他们肯定要摊派到我们这些小家族头上。


    我们炅家就被摊派了很多,炅家也分宗家和分家,宗家象征性的出一点,大头又落到我们这些地不多的分家头上。


    摊派到最后,一亩地要额外税九十钱!


    天可怜见,哪里还有活路,与其是坐地等死,不如举族迁徙到山中避难。”


    这时,炅母冷哼一声道:“狗天子如此不晓事,依某看,这天下人必反无疑。


    你们黄巾贼说不能借着这事,还能复起。”


    话刚说完,就被族长一棍子敲在脑袋上,骂道:“谁是贼,谁是贼


    缠黄巾的那是太平道,那是大贤良师。


    狗天子才是贼,还是明抢的贼。”


    说到这里,老人家余气未消,又补充道:“管家人也是贼,占了那么多的地,却硬要摊派到我们头上。”


    管亥:“......”


    他的随从一个个怒目而视,正要开口,却被管亥摆手制止。


    管亥道:“那是正好,我地大人少,正缺农户。


    你们不若投奔于我,税赋上面我不收什么算赋和口赋,简简单单,摊丁入亩,一亩地十税一。”


    “不收算赋和口赋,摊丁入亩,十税一?”


    炅家族长圆瞪着双眼,似乎不敢相信,他向前走了好几步,双眼直勾勾的盯着管亥:“大帅此言当真?”


    身后炅母冷道:“阿翁,肯定有其他条件。而且,他们是黄巾......太平道。”


    迎着族长期待的眼神,管亥正色开口,道:“这里如此好,官军肯定眼红来抢。


    其他的条件没有,你们这群人出一队青壮,随我守护地方就行。”


    炅母一副我就知道的样子。


    炅家族长却是点点头:“正是如此,天底下哪里还有这样的乐土。”


    说到这里,他浑浊的老眼挤出一滴泪水,“或许,也只有前汉文景之时,方有如此好事啊。”


    管亥闻言,神情沉默。


    文景之治的根源还在刘邦。


    高祖刘邦起于毫末,因此格外重视农耕,定下十五税一的低田税。


    使农民可以多存下点粮食,提高种田和垦荒的积极性。


    一直到文景两帝,这个政策都被执行得很好。


    文帝登基仅两年,便把田税降至三十税一,人头税也从120钱降至40钱。


    第二年又免收一半田税,后来干脆取消。


    直到十三年后景帝登基才恢复三十税一。


    最吊诡的就是,税这么低了,国家不但不贫穷,反而富的流油。


    据历史记载,文景之治的结果,是钱多到平时都不动用,穿钱的串子都烂掉了。


    京城国库里的陈粮一批接一批,在露天里堆着,直至烂掉不能再吃。


    因为只要没有水灾旱灾,国家的这些储备粮都是不需要动,老百姓们自给自足还富余很多。


    国家如此富裕的同时,普通老百姓也很富裕。


    普通老百姓住的大街小巷里都是马匹,田野上更是骡马成群。


    谁要是骑一匹母马都不好意思出门。


    也就相当于后世家家户户都有车。


    ......


    炅家族长见管亥神色肃然,沉默不语,心中不由得惴惴,忙问道:“敢问大帅,是把这周围田地,交给我们耕种么?”


    管亥收回思绪,摆手道:“这块地虽然丰沃,但距离山外太近,一旦官兵过来,很容易受到破坏。


    沂湖南有个山沟,叫大峪沟,那里也有几百亩地,可以安顿你们。


    而且有沂湖和树林阻隔,官兵就是来了,也极难发现。


    我准备在廊坊和桃林西边的山头兴建坞堡,此地便如口袋一般,官兵更加不敢轻易进来。”


    “大帅仁义,大帅仁义啊!”


    炅家族长闻言,真心实意的跪了下去。


    “大帅给我们耕地,税赋如此之低,且不驱使我等为牛羊,此等德义,有若恩主。


    尔等还不下跪行礼,还等什么!”


    在族长的严肃的目光和厉声的呵斥下。


    炅母也不情不愿的跪了行礼,他这一动,其他青壮纷纷下跪。


    又拜之后,炅家族长忽地想起一事,有些汗颜的说道:“事到如今,我们还不知道大帅的名讳,实在是失礼啊!”


    管亥神色古怪,但还后退一步,暗中做好防备,方才开口说道:“管亥。”


    闻声,场面一时有些静止。


    “你就是管亥啊!”


    陡然,炅母从地上跳起来,一脸仰慕的表情,“哈哈哈,原来是管大侠啊,管大侠,你早说啊!”


    他身后的青壮也是同样的表情。


    见状,管亥倒是愣住了,我有这么出名么?


    而且你们骂管家人,不是骂的开心的一比,就好像是杀父仇人一般。


    “你说,某要是知道是管大侠,也不会挨这几下了!”


    炅母揉着不太舒适的下巴和胸口,兴奋的说道。


    见管亥有点懵,炅母等人也是有些愣,随即说起管亥的光辉事迹。


    原来,还是左三乡的事情。


    击杀了几个恶丐,带走了所有流民。


    左三乡的乡绅们地主们越想越不舒服,就把事情向上捅了出去。


    接着,又因为大家都去抢流民,导致这个事件不断被放大。


    最后,齐国相竟亲自去找北海相交涉。


    说是北海的管亥跑到齐国来抢人。


    作为青州的大族,管家也没有惯着齐相。


    直接一句“管亥少年任侠,不服管教,啸聚少年,游荡于海岳之间。”怼了回去。


    意思就是你爱抓就去抓,我们不管了。


    随即不知道为什么,管亥击杀恶丐、救治流民、怒怼乡绅的细节也被流传了出去。


    一时之间,齐国和北海国之间,都称呼管亥为大侠。


    几乎差不多的时间,天子加税的消息,传达到了青州。


    于是乡野之间,更是多以管亥为榜样,打乡绅、斗地主,各种暴力行动层出不穷。


    如此一来,管亥的大侠之名,反而越来越响亮。


    炅母更是以管亥为偶像,多次想暴力对抗管家人和官吏......


    但最终,这一脉炅家人,还是决定迁徙出去。


    这种宗族的迁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他们售卖了所有的田地和宅邸,然后购置车马、粮草等,方才上路。


    ......


    对于事情发展成这个样子,管亥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但总归是好事,以后他振臂一呼的话,说不定从者云集。


    其实事情的处理,也可见管家主事人的睿智。


    不但轻飘飘的把管亥的事情推掉,反而还成就了管亥的侠名。


    ......


    “哈哈哈,什么大侠,其实也我也就比炅母兄弟强一点点而已!”


    管亥大笑起来,“今天也是不打不相识,以后咱们还是要精诚合作才是。”


    炅母嘿嘿笑着:“某以后听管大侠的。”


    于是,管亥亲自带着这些人绕过沂湖,来到了大峪沟。


    大峪沟两边都是山峰,处于山谷的开口处,与沂湖相连,可谓是有山有水。


    而且进了狭窄的山谷后,里面豁然开朗,变得开阔起来。


    既适宜耕种居住,又足够隐秘。


    只要减少到湖边的痕迹,就很难被发现,但这也不问题,只要开挖一条渠沟把水引过去就行。


    更何况山谷中一般也不会缺水,很多山崖中都有小溪,山谷内完全可以再开挖剧其一个湖。


    “今天先简单在此安置,明天我会安排泥匠过来,帮助你们建立村寨和坞堡。”


    “大帅能给我们这样一块宝地,已是天大的恩德,我们岂能还祈求其他。”


    炅家族长看到这样一块地方,开心的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大帅,放心,我们这些人中,有不少匠人,可以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