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喂?我是赵跃进!【求追读!求月票!】

作品:《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直到光幕在视线中渐渐消失不见,赵卫红仍是没有回过神来。


    什么玩意?


    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的金手指?


    一想到这,赵卫红震惊之余,心底还有些唏嘘。


    赵卫红是真没想到,自己当了一辈子的普通人,有朝一日,居然还能享受到这种主角的待遇。


    正当赵卫红打算好好研究研究自己这个金手指时,骊萍欢快的声音,将他唤回了现实。


    “儿子,你还杵在这干啥?”


    “吃饭啦!”


    “让妈看看,油点子崩到哪了?”


    说话的功夫,骊萍已经抓上了赵卫红的手臂,满是心疼的仔细查看着。


    那神情,像极了护着小鸡崽的老母鸡。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见状,一股莫名的暖流在赵卫红涌动,令他鬼使神差的开口,再一次说出了那个诺言。


    “妈。”


    “我一定要让你和我爹,过上好日子。”


    骊萍惊愕的抬起头来,嘴唇一阵颤抖,半晌之后,笑着点了点头。


    “好!”


    “那妈就等着享清福了!”


    “快把菜帮妈端上去,该吃饭了。”


    “好。”


    赵卫红乐呵呵端起餐盘,朝外走去,脚步格外轻松。


    经过“梦中”二十年的拷打,赵卫红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


    他只不过是这芸芸众生之中,平平无奇的一个普通人。


    有些东西,从赵卫红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和赵卫红没啥关系。


    赵卫红没那么多“世俗的欲望”,更不会因为自己得不到这些东西而患得患失。


    他只想完成自己的诺言,让操劳了半辈子的父母,过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脱离这个贫困落后的山村。


    这就够了。


    如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异象,令赵卫红又多了几分完成这个目标的底气。


    迈着轻快的步伐,赵卫红走出厨房,乐呵呵的招呼道。


    “爹,吃饭了!”


    “妈,人呢?”


    “诶,来了!”


    听见儿子的呼唤,骊萍最后擦拭了几下眼角,便急急忙忙的走出厨房,脸上始终带着刚刚发自内心的笑容。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自己的儿子,从男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更能让她为之感到骄傲的了。


    陇西的汉子,就没有不喝酒的,赵建国自然也不会例外。


    尽管这顿晚饭有点寒酸,配不上一家三口此刻这温馨的氛围。


    但赵建国还是拿出了一瓶酒,依旧是中午赵卫红和赵跃进喝的那款西凤酒。


    “爹,我给你...”


    见状,赵卫红放下筷子和手中的馍馍,起身想要给父亲倒上一杯酒。


    但赵建国看着他,却沉默的摇了摇头,将杯子放到赵卫红的面前,先亲手为他倒上了一杯酒。


    在陇西的民间,一直都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


    当父亲的要是觉得儿子长大,可以扛起家中的重担时,便会为儿子亲手倒上一杯酒,算是父亲对于儿子的认可。


    “到了部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不用惦记家里,我和你妈还干得动,你照顾好你自己就行了。”


    “欠的那些钱,也不用你操心。”


    “领导要是给你发钱了,就留着置办点需要的东西。”


    “爹嘴笨,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也没什么本事。”


    “以后的路,得靠你自己走了。”


    说罢,赵建国率先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生平第一次,赵建国在儿子面前,露出了苍老的模样。


    作为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赵建国虽然穷,但穷的有尊严。


    这些年,乡里乡亲资助赵家的钱,无论是七块八块,还是几角几分,赵建国都一笔一笔的记下来,打算等到赵卫红将来成才之后,一家一户的亲自上门偿还。


    但现在看来,应该是没这个机会了。


    曾经,赵卫红认为自己在这段时间,受尽了“侮辱。”


    可赵建国这个生平从不低头的陇西汉子,又何尝不是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但赵建国从来没有将这些情绪带给家里人,脸上整日挂着那略显憨厚,却又格外让人安心的笑容。


    因为在赵建国眼中,自己的儿子虽已成年,但依旧只是一个孩子。


    还需要自己这个父亲的庇护。


    尽管这庇护,略显单薄。


    但依旧是赵建国能给赵卫红的全部。


    可现在,赵建国却是当着妻儿的面,卸下了身上的伪装。


    一位父亲,对儿子最大的认可,就是在儿子面前,承认自己的平凡。


    见此情景,赵卫红的喉结不断滚动,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感觉说什么,都不太合适。


    最终,赵卫红只得端起酒杯,同样一饮而尽。


    父子俩相对而站,同样高举着酒杯,彷佛刚刚完成了一项神秘而又古老的仪式。


    “吃饭吧。”


    “诶。”


    本来骊萍还想趁着吃饭的机会,拉着赵建国,再劝一劝儿子。


    但看这爷俩的架势,骊萍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了,也就没再开口,只是频频给儿子夹菜,叮嘱他喝慢一点。


    夜幕沉沉。


    一家三口,又恢复了往日的其乐融融。


    饭后,赵建国两口子让赵卫红自己看家,便急匆匆的出门了。


    赵卫红自然是求之不得,立马便开始研究起自己的金手指。


    但折腾了好半天,赵卫红也没搞出来刚刚那种“熟练度+1”的提示。


    难不成...


    伴随着脑海中突然出现的猜测,赵卫红的目光,落到了角落崭新的缝纫机上。


    要不...


    再踩一下试试?


    ......


    “来了?”


    “嗯。”


    “你们两口子,真打算让卫红去当兵?”


    “嗯。”


    赵建国“吧嗒”着眼袋,静静地看着弟弟吃饭。


    虽然在民间,一直都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


    但想要在这年头当兵,难度可一点也不比后世低,甚至犹有过之。


    因为退伍就可以分配工作,甚至都不需要后世那种“当兵满十二年”的硬性规定!


    只要是城镇户口,哪怕是义务兵退伍,当地政府在原则上也必须予以接收并安置,分配工作!


    实打实的铁饭碗!


    就冲这一条,想要当兵的人就不会少!


    虽然赵卫红家是农村户口,享受不到这条政策。


    但想要送赵卫红去当兵,也着实是一件难事。


    说难听点,以赵卫红这种家庭条件,根本轮不到他去当兵。


    但赵建国还是有底气说要送赵卫红去当兵,觉得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包括赵卫红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父子俩如此有“自信”,只因坐在赵建国对面的那个男人。


    赵跃进。


    动作生猛的吃完大哥送来的晚饭。


    赵跃进擦了擦嘴,没多问什么,只是开口简单的说道。


    “走吧。”


    见状,骊萍想要上前,搀扶一下自己的小叔子,却是被赵跃进笑着躲开了。


    一行三人缓慢的前行,很快就来到了村里唯二能联系到外界的地方。


    小卖部。


    见赵建国两口子过来,小卖部的老板咧嘴一笑,正想打趣他俩几句。


    可看到赵跃进那拄着拐棍的身影,老板却是神色一紧,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赵建国更是没有和他闲聊的兴致,只是平静的注视着赵跃进的动作。


    只见赵跃进一瘸一拐的走到座机旁,拿起话筒,一番等待后,平静的开口道。


    “喂。”


    “我是赵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