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改名?(求追读)

作品:《华娱1993:我是歌手

    “浪哥,嫂子也发要专辑了?”


    陈建添前脚刚走,汪半壁便‘鸠占鹊巢’,坐到了那把椅子上。


    “嗯。”


    沈浪一边调着合成器的参数,一边点头道:“快发了,不出意外的话,年内能发。”


    “小汪,你是不知道啊,今天在央芭,卞老可给浪哥好生一顿夸。”


    说着,周煦绘声绘色的讲起了下午发生的事。


    是的。


    他也跟着汪半壁一起喊沈浪‘浪哥’。


    各论各的,他叫沈浪浪哥,沈浪还是叫他煦哥。


    反正大家都是哥,只有汪半壁是‘小汪’。


    浪哥,更像是一个代号。


    轮回乐队的其他几人,也跟着这么叫,毕竟,他们跟着汪半壁一起,偷师了不少好东西。


    比如一些演唱技巧,一些创作小技巧。


    在86年以前,流行歌曲的存在,始终有争议,痛批者、抨击者不在少数。


    直到86年,在滨城举办的那场【全国歌曲研讨会】,正式确定了流行歌曲存在的时代意义。


    肯定了流行歌曲的积极作用。


    改观的原因,还要从LiveAID‘拯救生命’大型摇滚乐演唱会、迈克尔杰克逊《WeAreTheWorld》(天下一家)说起。


    83-85年,非洲大饥荒,欧美摇滚圈和阿美瑞卡流行音乐圈先后举办了两场大型群星演唱会,以此募集赈灾资金。


    随后,湾湾流行音乐界模仿《天下一家》群星为公益而唱的模式,创作了公益歌曲《明天会更好》。


    大陆这边也创作了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由两岸三地流行音乐人发起的活动,打破了官方对‘流行音乐’的偏见。


    至此,流行音乐正式登上舞台。


    虽然流行音乐得到了主流的认可,但从86年至今,不过短短数年,国内在流行音乐理论的研究上,明显处于滞后状态。


    像流行音乐史、词曲创作、演唱方面,都没有正儿八经的权威教材。


    各大音乐类高校内部也没有相应的流行音乐课程。


    沈浪后世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搁在此时,那都是非常‘先进’的理论。


    对于这些东西,他没有扣扣索索的意思。


    想学?


    我教你啊。


    而且还是免费。


    忙完这段时间,如果有空的话,他或许还会出一本书玩玩。


    系统地介绍各种音乐类型、发展史,还有流行歌曲的创作技巧、演唱的声乐技巧都会写进去。


    其他诸如什么呼吸控制、咬字、共鸣,培养节奏、音感、合音等音乐素养的小技巧,也会简单的写一写。


    不过,写书没那么容易,沈浪又没有记忆宫殿,一本书几十万字,上百万字,他哪能全部记住。


    写书过程,免不了查阅大量的资料。


    一时半会,怕是编不完,写完之后,还得核对,万一写错了,那真是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出丑。


    但要是成功的话,那也是一件大好事。


    既能立住他浪哥的江湖地位,又能填补国内流行音乐教育方面的空白。


    内地在这一块,落后的太多。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流音歌曲创作就像是做数学题,那些理论知识就是数学界的公式。


    学会了公式,当然能大大增加做题效率。


    先学会走,再学跑。


    连走路都不会,要么像披头士那样天赋异禀,跟着感觉走,纯靠天赋创作,要么跟李元杰那样,当个裁缝吧。


    “对了,哥几个,下周末我来不了,你们休息,或者是自己练自己的,都行,随便你们选。”


    吴桐眉头一挑,起哄道。


    “呦,浪哥,你这是有情况啊?”


    “桐哥,哪有什么情况?”沈浪耸肩道:“就是陪女朋友去首体看一场演唱会。”


    真有情况,那也不能跟这帮人说,他脸皮厚,无所谓,但那依就不一定了。


    “首体?”吉他手赵蔚意外道:“郭富成的演唱会有什么好看的?”


    “蔚哥,怪不得你没女朋友。”


    接触了一段时间,沈浪跟他们都混熟了,一些玩笑,该开那就直接开。


    “约会是情趣,什么郭富成,那都不是重点。”


    “嘁。”


    赵蔚甩了甩头发:“哥不找果儿,那是找不到吗?那是哥不想找,女人哪有吉他有意思。”


    平心而论,赵蔚这话还真不是吹牛。


    这年头搞摇滚的,只要想,身边绝对不会缺女人。


    别人不提,就艾大紧那样磕碜的,没有成名之前,都能找到果儿,更别说像赵蔚这样小有名气的摇滚乐队。


    接着,几人又重新开始排练,直到凌晨时分,众人便各回各家。


    回家之后,沈浪给大橘做了点小鱼干,这只猫是他捡回来的流浪猫,重生那天碰到的。


    他觉得有缘分,就把它给收养了。


    从此,大橘算是过上了包吃包住的日子,体态愈发的肥硕。


    懒狗一个!


    喂完猫,简单的洗漱一下,然后,一觉睡到天亮。


    一柱……


    TUI!


    不能写!


    ……


    ……


    方圆茶馆。


    “徐老师,这次的事,就麻烦您了。”


    将那叠准备好的歌词推到徐老师面前,沈浪郑重地向她表达了谢意。


    “小沈,你客气了。”


    徐老师温和一笑:“像你这样的有心人,很难得,而且,只是顺手的事,没必要这么正式。”


    “这样,东西我先拿走,快的话两三天,慢的话,十天八天给你個准信。”


    “麻烦您了。”眼看徐老师准备走了,沈浪起身道:“我送送您。”


    “不用。”


    “要的,要的。”


    一番客套,沈浪还是把徐老师送出了茶馆。


    今天的见面,很顺利。


    万青的词写得是真好,徐老师看到《杀死那个石庄人》的歌词,顿时赞不绝口。


    像她这样老一辈的文艺从业者,多多少少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


    所以,这个忙,她帮了。


    虽然《石庄人》的歌词比较灰,但后面那几首歌词,全是劝人积极向上的歌。


    有正面意义。


    比那些乱吼,乱发泄的摇滚歌曲好多了。


    (PS:这是书中人物的想法,站在角色的立场,不代表作者个人意愿,后续不再另行解释)


    不愧是写出《走进新时代》、《好日子》、《好运来》的优秀青年作曲家。


    送别徐老师,沈浪便赶到排练室跟那依汇合。


    既然要年内出专辑,必须要尽快把她调教成一个合格的录音棚歌手。


    先速成。


    专精那几首歌。


    其他的技巧,后面再慢慢调教。


    临近傍晚,沈浪收到徐老师的寻呼台留言,随后,他连忙去隔壁电话亭给徐老师回了一个电话。


    嘟!


    嘟!


    很快,电话接通。


    “喂,徐老师?”


    “有消息了?”


    “谢谢,谢谢……”


    道谢的话还没说完,徐老师的声音再次传了过来。


    “小沈,歌词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歌曲名,得改一改。”


    “啊?改名字?”


    “嗯,改成《杀不死的石庄人》。”


    “小沈?”


    听到那边迟迟没有声音,徐老师轻轻喊了一声。


    “我在呢。”


    沈浪微微一叹,准备再争取一下:“徐老师,这个名字其实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杀死,如果名字改了,歌的整体意思就变了。”


    “您看,能不能不改?”


    这一次,电话那边沉默许久。


    良久。


    “我再帮你问问吧。”


    听到这话,沈浪再次表达感谢。


    “徐老师,谢谢您,真的给您添麻烦了,您看,您什么时候有空,我请你吃顿饭,这件事真的太麻烦您了。”


    “小沈,不用了……”


    “徐老师,也不是什么大饭店,就是家常便饭,我自己买菜,自己做。”


    “那行。”


    徐老师笑道:“那就等事情出结果,不然的话,这顿饭我吃得也没滋味。”


    “徐老师,我真没别的意思,就是晚辈请长辈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