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阮星竹,手谈择婿

作品:《我段正淳只想修仙

    时值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即将病逝,其有四子,长子赵佾(早夭),次子赵仅(早夭),三子赵俊(四岁去世),四子赵煦(宋哲宗)如今八岁。


    这青年不可能是皇子,应该是王子一流。


    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将帝位传于三弟宋光义,也并未食言,临终前将皇位传于胞弟,而不是皇子。


    北宋除赵匡胤外,其他皇帝皆为其弟赵光义(宋太宗)后代。


    想必此人多半是宋神宗侄子,他不愿与其交恶,离开时反手出指,帮点住的两人解了穴道。


    当即不再停留,大步离去。


    段正淳出了巷子,重新踏上古朴的青石板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内锦绣绸缎、银饰铜器、瓷器陶俑、香料药材,应有尽有。


    街上行人衣着或华丽或朴素,有肩挑担扛,行色匆匆,有缓步细语,悠闲自得,小贩忙着招揽顾客,叫卖、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偶尔,几匹锦衣华服的骏马穿梭而过,蹄声清脆,引得行人侧目。


    街头巷尾,小吃摊上香气四溢,蒸笼里热气腾腾,散发出令人垂涎的肉包和鲜虾馄饨味。


    只是段正淳对身边的热闹街景置若罔闻,正婆娑着袖子里刚到手的那块石头。


    惊心不已。


    只是拿在手里,便觉得石头里有股炙热力量与体内修出的热流遥遥呼应,丹田里的红色气流活跃异常,欢欣鼓舞。


    先前在摊位时,正是察觉到这番异常,他才不惜动用铁拳,来了波强买强卖。


    天下宝物有能者得之。


    对方只是个小趴菜而已,机缘自然属于他段正淳。


    初到苏州就有此收获,也算意外之喜。


    他对接下来的闲逛充满信心。


    只是好运似乎用光了。


    将街上摊位逐个看完,也没发现能引起他兴趣的东西,更别说那般神异之物。


    助力修仙的外物何其少,能偶得一物已是天大的运气。


    段正淳想了想便不再执着,再奢求其它就是贪心不足。


    当即不再刻意寻找奇异之物,走马观花地欣赏起路边摊贩、艺人的奇技和带着的人间烟火气。


    “公子,前面好多人。”


    朱丹臣的好奇声响起。


    段正淳随着他目光看去,只见前方人头攒动,里三层外三层的将一座茶楼,围了个水泄不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只见围观众人情绪高涨,全部面向茶楼,不时发出一阵呼喝,好似看到什么稀奇大事。


    段正淳两人好奇的凑上前去。


    只见茶楼前搭起个临时擂台,周围插着高高的旗杆,上面扬着五颜六色的旗帜,擂台上立着块显眼的牌子。


    上面写着“以棋招亲”四个大字。


    擂台上摆了十余副棋盘,每副棋盘都是双人对局,待决出最后魁首。


    再通过招亲主家面试考核,便可抱得美人归。


    见此他先是一愣,常见的有比武招亲,抛绣球选亲。


    手谈择婿倒是少见。


    听说刘墉曾凭借不俗的棋艺,将六王爷的千金霞格格抱回家,再就没怎么听过这类趣闻。


    台上大部分都是少年,只是有两人比较特殊。


    一个是十余岁孩童,身着淡黄清衫,面目清秀,潇洒闲雅,神态动作端庄沉稳,显得老气横秋。


    另一个是身穿灰布僧袍的和尚,神光莹然,宝相庄严,脸上含笑。


    这两人的年龄和身份明显不符合择婿条件,却能在台上对局,看着相当怪异。


    “你不清楚吧?那孩童是姑苏慕容家传人,如今刚满十岁,棋艺已是超群,在台上手谈十余局还无败绩。


    听说那和尚来自吐蕃,棋艺甚是不俗,他与慕容公子借招亲擂台决一胜负,不参与总决赛,所以两人不是为招亲博弈。”


    正在疑惑之际,旁边的有位书生打扮模样男子出言解释道,显然此人观看已有段时间,对场上情况非常了解。


    段正淳听到这话,心中了然。


    慕容复和鸠摩智。


    此人现在都是年轻版,差点没认出来。


    “这不是破坏招亲现场么?那主家能同意?”


    朱丹臣听到后不由发问。


    “不同意有什么办法?慕容家在苏州影响力很强,他也不敢多说什么......何况这是慕容家在反击外来蕃僧,属于大义之举,是为国争光,为民族战斗,主家岂敢多言。”


    书生淡淡道。


    两人这是在作秀,狗屁的为国争光,慕容家与鸠摩智往来密切,暗中进行py交易。


    不知姑苏慕容与鸠摩智达成了什么约定,这和尚甘愿当绿叶衬托慕容复。


    看来这次少年英雄会,慕容家是打算文武声名一齐收割。


    段正淳心里清楚,台上两人蛇鼠一窝。


    待会儿鸠摩智就要认输,让慕容复出一波风头,借此在前来聚会的豪杰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他对两人的套路不屑一顾。


    “被两人在台上这样一搞,主家这择婿还像什么样子?”


    朱丹臣问道。


    “自是管不了那么多,儿女情长,个人荣辱自不能与民族大义相提并论......遇到这事也算阮老爷运气不好吧。”


    书生不以为意。


    “你刚才说这择婿主家是谁?”


    段正淳听到书生的后半句却不淡定了。


    他对慕容家和鸠摩智的下水道战术本不想理会,但听到主家姓阮后心里一动。


    出口确认道。


    “阮氏,这是阮家家主为其千金举办的手谈择婿。”


    “哪个阮家?”


    “还能是哪个?苏州有声望的阮氏仅此一家。”


    阮星竹。


    段正淳脑子冒出个名字,也是她朝思暮想的情人之一。


    此女武功不高,却水性极好,对他也极为忠诚,只是她的爱全给了段正淳,连孩子都不愿意分享太多。


    这也是唯一的缺点,对孩子不负责任。


    想到这里,段正淳自然不能再置身事外。


    两装逼犯竟敢对我女人贴脸开大。


    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朝台上打量一番后,看到个长胡子老头又是一愣。


    “台上那闭目老头又怎么回事?”


    不由向旁边的书生再次发问。


    “那是.......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年轻书生突然回过神来,打量着段正淳,好似在看珍稀动物。


    “来晚了,没赶上开头好戏,还得劳烦仁兄解惑。”


    段正淳说话间,从旁边摊位上拿来两瓣西瓜,递过去一块,便率先大口吃起来。


    接下来边吃瓜边聊起了台上的热闹。


    那书生见接过一瓣西瓜,脸色缓和几分,不再藏拙,侃侃而谈起来。


    “那白须老者是阮家特聘而来,主持台上对局.......


    另外,他还负责一副棋盘,就是他身前那副未下完的棋局,只要有人能破了那残局,就能直接进决赛。


    也有了一争阮家千金的资格。”


    “玩的还挺花。”


    “没那么简单,想要破那棋局要先交一笔不菲的报名费,赢了双倍,输了不退。


    那残局甚是了得,一般人根本无从下手,更别说破局,开始有两人上去尝试一番皆是无功而返,不但没机会见美人,甚至连入场费都搭进去了。


    如此一来自是没人再愿意上去了,所以那辛老头也乐得清闲,索性闭目养神了。”


    书生说起来脸带喜色,好像别人没能破局,他更加得意。


    “原来如此。”


    段正淳对他那表情视而不见,只是对他说的话若有所思。


    脑中回荡着“破局”“决赛”“抱得美人归”等字眼。


    不由打量起台上那副残局,只见上刻十九道棋盘,棋局上布着百余枚棋子,黑白对峙,一副未完待续的样子。


    棋局上繁复无比,变化多端,劫中有劫,既有共活,又有长生,或反扑,或收气,倒脱靴,花五聚六,有征有解,棋路繁杂艰深。


    他仔细计算完右下角一块白棋的死活,眼前景色突变,黑子白子变成了一个个活色生香的美女。


    黑子化为秦红绵,白子变成甘宝宝,两道身影纠缠不清,爱恨交错,逐渐演变成相爱相杀。


    最后刀白凤也加入进来,发展成三人大战。


    段正淳只觉头昏脑涨,心口烦闷,气血翻涌。


    突然,胸口流过一道清凉气息,他脸色倏的一缓,回情明神,清醒过来。


    段正淳左右端相,惊疑不定。


    这棋局竟和那珍珑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深入研究迷人心魄,产生幻觉。


    收起先前的轻视之心。


    既已摸清棋局底数,段正淳不再啰嗦,挤开人群,跨步走上擂台。


    直接在白须老者对面坐下。


    “兄台.....”


    旁边的年轻书生见他扔掉啃花的西瓜皮,竟向台上走去,下意识想喊他。


    只是那道身影坚定不移向前走去,他又有些迟疑。


    “难道他真有竞婿的本事?......也可能是上去走一回合露个脸,年轻人爱出风头嘛。”


    直到段正淳在那残局前坐下。


    年轻书生差点惊掉下巴。


    对弈残局要交钱的,而且多半是血本无归,这些都给他说过了。


    “难道他想直接进决赛?奶奶嘞,不就比我帅一点,高大威猛一点,不可能棋艺也比我厉害吧?”


    擂台上。


    辛老头见又有人来挑战,阖上的眼帘睁开一条缝,见一个俊朗的少年正气定神闲端坐在对面。


    心里叹了口气。


    “又是一个不愿努力,妄想一步登天的。”


    他也想不明白摆这个残局的意义,以他研究棋路几十年的老学究,若不知道破解之法,都不敢轻易上场,何况择婿对象都是少年。


    也不知道东家摆这个残局的意义在哪。


    吃东家的饭,自得听从东家安排。


    他看着对面少年,仿佛已经看到片刻后,对方崩溃着说要放弃的样子。


    眼中闪过一丝怜悯,安慰道:


    “这棋局本来极难,你若解不开也不必介怀,你敢上来一试,想必棋力不弱,经受挫折也不可灰心丧气。”


    段正淳听到此话,也是一愣,对这老头生出一分好感,抱拳感谢。


    “多谢老丈警醒,段某心里有数。”


    下一刻,辛老头又说了一句。


    还有意瞅了眼侧面的慕容复。


    “棋道讲究顿悟,极具宿根慧心之人一见即悟,才气横溢的八九岁小儿,棋秤上往往能胜一流高手,无胜负心,便能在棋路中随心所欲纵横。”


    听到这话,段正淳不再搭理他。


    抬手从右侧棋钵拈出一枚白子,点到棋盘上。


    去位七九路。


    辛老头见此一愣,他还准备说两句来着,没想到对方竟这般没耐心,也不生气。


    只是微微摇头,拈起一枚黑子跟下。


    去位八八路。


    段正淳不假思索又是一着。


    去位五六路。


    台下众人见许久无人上去的残局前,又坐下一个少年。


    两人没讲废话,便开始对弈。


    不禁嘀咕起来。


    “又上去一个愣头青,一百两又没咯。”


    “地主家的傻儿子真多。”


    “一百两啊一百两。”


    段正淳却没注意台下动静,此时他一边回忆棋路一边落子。


    下的越来越慢。


    书中怎么走来着?


    段正淳手中拈着白子,沉吟片刻嘀咕一句,下了一手。


    “好,就是这样”。


    辛老头拈起黑子,忽然双眉一动,好像看到了棋局中奇妙紧迫的变化,脸上带着喜色。


    点了点头,似在嘉许,接着跟下一着。


    段正淳刚才沉吟间,已将十余路棋子想通,快速又下一子,辛老头接着跟上。


    就这样,一子接一子,两人眨眼间已下了十余着。


    段正淳沉吟片刻,又郑重点下一子。


    辛老头看后,不禁出声称赞,言语间十分诚挚。


    “公子棋着精妙,这十几路棋已臻至极高境界,厉害,厉害!”


    台下围观众人听到这话一愣,接着又是潮水般的讨论。


    “什么?这小子竟得了辛老头称赞?果然有两把刷子。”


    “我就说这年头哪有傻子,没几分把握谁会拿一百两上去赌,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从此子上台时走那两步,我已看出绝非凡人,有此表现不足为奇。”


    听到段正淳这边的议论声,台下人流渐渐向这边靠近。


    慕容复见台下人群变得稀疏,观众慢慢向另一边挪去。


    不禁眉头微皱。


    只是他忙着对局,没空搭理。


    片刻功夫,残局对弈的两人,又起动静。


    “胡闹,胡闹,自填一气,共活变成不活,自己杀死一块白棋,哪有这等下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