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章 八股文之恶与大明人民之无知

作品:《大明:开局逼老朱退位!

    “你可清楚,八股文在我们大明朝有多重要?”


    说到这,朱允熥对杨士奇等人摆了摆手。


    杨士奇和其他几位大臣都是一怔。


    顿时,他就知道朱允熥要做什么了。


    他要一个人对抗朱元璋!


    众人匆匆离开。


    一时间,整个大厅,就只有他们两个人了。


    朱允熥说道:“我当然明白,不过,我觉得,八大势力,乃是祸及读书人的一颗毒瘤,一定要铲除!”


    朱元璋先是一怔,随后勃然大怒:


    “你有没有搞错?”


    “如果不推行这八条,让这些读书人不在这条铁链上埋头苦读,他们怎么会听话?”


    “我也是从叛军中走出来的,自然知道那些读书人是个什么德行!”


    这让他想起了刘伯温。


    朱元璋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我们就是要打压那些文人墨客,让他们无暇顾及其他!”


    “没有了那些读书人的支持,天下间就算还有人敢作乱,那也只是一些土匪而已!”


    朱允熥摇了摇头,“此言差矣!”


    朱元璋眼睛一亮,说道:“哪里有不对的地方?我又没做错什么!”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朱允熥不服气:“为什么不能?”


    “你以为八大门派可以压制读书人的心智,一心只想着如何稳固自己的权势。”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人心不齐,大明王朝会变成什么样子?”


    朱允熥喃喃自语:“再过几百年,大明岂不是要沦为僵尸之国!”


    “你以为,你愿意见到这种局面?”


    一念及此,朱允熥体内那一股华夏的血液,仿佛被唤醒了。


    一想到以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朱允熥立刻开始攻击起朱元璋来:


    “你用这八种东西,压制了大明人的心智,其他诸国,会不会也这么做?”


    朱元璋冷哼道:“区区一帮胡人,我堂堂明朝,还怕他们不成?”


    “胡人?”朱允熥冷哼道。


    “当年的周、晋、宋,谁不是这样?”


    “结果呢?”


    “亡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但他们的血液,千百年来,都不会被抹去!”


    “我大明必败!”


    “不过,我们不能让他们死在外人的手中!”


    朱元璋何曾在朱允熥脸上看到过这么凝重的表情,顿时一愣,说不出话来,呆呆的看着眼前这个完全不认识的孙儿!


    朱允熥也是一脸凝重的望向朱元璋。


    “当初我可以带领几千人,纵横天下,难道你就不相信,一个外人也可以?”


    “我从来没有轻视过自己,也从来没有轻视过别人。”


    “如果一个人的心智被压制,一个人的国力无法壮大,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异邦人的眼中钉。”


    “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


    “你们将会成为整个华夏的耻辱!”


    朱允熥此言一出,朱元璋更是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我不想成为整个华夏的历史上最大的罪人!”


    朱允熥伸出一只手,将他扶起。


    朱允熥见老爷子这般模样,也是忍不住出言宽慰。


    “您已经做了太多太多。”


    “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了。”


    “我会把这个国家,管理得更好!”


    朱元璋顿时说不出话来。


    不管是为大明着想,还是为后人着想,朱允熥似乎都做得更好。


    他松开了朱允熥的手,虚弱地说道:


    “好了,我也累了,先回家休息一下。”


    说着,他就准备离开。


    朱允熥望着朱元璋那有些驼背的身影,心中五味复杂,不知该如何形容。


    似乎想要给朱元璋一些安慰的话语。


    可是,她又说不出口。


    ……


    几个月后,大明沛县一处偏僻小山村中,韩立等人正坐在一张椅子上。


    村民们看到了一座完工的房子,被三位乡老亲手打造出来的房子。


    每个人的脸色都难掩激动之色。


    一些平民更是喜极而泣,高呼着:“好!我们家的小孩,也可以上学啦!”


    “是啊,咱们在这里干了这么久,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等我们的儿女长大了,就不会再这样了!”


    被称为刘老三的中年人一边说着,一边用衣袖擦了擦眼泪。


    他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无知而苦恼。


    可现在,陛下不仅允许官员开办学堂,而且还免除了田赋。


    而且,就算是收费,也远远低于其他的大族!


    这可真是太好了!


    自家儿子,也是到了可以学习的年龄。


    不过,他也付不起昂贵的费用,所以,他每天都要在山上跑来跑去。


    他还以为,这就是他的极限了。


    他这辈子,都要像自己这样,靠耕种为生。


    就这样,世世代代,世世代代。


    那些官员成天吹嘘自己出身贫寒,可是他们根本就不是贫寒之人!


    他虽然出身贫寒,但至少也是个穷光蛋。


    随便找点书籍,随便找个老师,或者去个私人学校,都不成问题!


    但是对于他们这种世世代代都不富裕的人来说,连吃穿都成问题,更别说学习了。


    现在,官府开了个所谓的“小学”,就是自家儿子,也能上学。


    没准以后还能当上大官呢。


    “对了,老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儿子应该和我二哥差不多大了,是不是应该给他一个惊喜?”


    老七回答:“我也没想过,我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可能供得起他们的教育?”


    “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等他长大了,我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正在房顶上做着最后一道工序的村长,听到周围人的议论声,微笑着点头。


    说完,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话音刚落,他就指向了旁边的三名青袍文士:


    “诸位同乡,这三个是县衙送来的三个老师。”


    “这就是陈夫子。”他的目光落在了陈凡身上。


    老头说完这句话。


    陈夫子对着村民们作揖礼道:


    “各位同乡,我叫陈,叫连云,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我们村子里的孟学了。”


    “如果有什么遗漏之处,还望诸位在正午时分提醒。”


    随着陈熙的介绍,周围的人也纷纷躬身行礼。


    接下来,便是其他两个老师,一个教算术,一个教历史。


    当三个老师说完的时候。


    “皇上的圣旨已经写的很明白了。”


    “大明所有未满开蒙期的孩子,都能进入这所学校,接受教育。”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