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张绣主动归降(求追读)

作品:《朕有曹操,何惧天下

    两人是常山的同乡,夏侯兰早早的就投了曹军,现在隶属夏侯惇的帐下。


    过了一会,赵云把夏侯兰带到了刘协的面前,介绍道“陛下,他是我的同乡,夏侯兰!”


    夏侯兰没想到,皇帝竟然和将士们在一起用饭,先是一愣,随即就要下拜行礼。


    刘协摆了摆手,“不必拘礼,这又不是在宫里,如果谁见了朕都要下跪,那就太麻烦了。”


    就连穿着,刘协也穿的很随意,免得太过引人注意。


    刘协并没有表现的过于亲热,只是简单的和夏侯兰打过招呼,便继续用餐。


    过不多时,曹昂带着曹丕和曹安民小哥三一块来了。


    “陛下,父亲让我过来看看,你一切都还好吧?”曹昂翻身下马,笑着走了过来。


    曹丕年纪还小,才十一岁,但也已经学会了骑马,拒绝了别人的搀扶,自己翻身下了马。


    曹昂很有礼貌,见刘协吃的和普通士兵的饭菜一样,急忙劝道“陛下,父亲再三叮嘱,一定不能怠慢你,怎么能让你吃这种粗硬的食物呢?”


    曹丕却在一旁偷笑不止,堂堂皇帝,竟然吃的这么差,曹丕心里非常得意。


    曹安民比曹丕大几岁,也是一副看好戏的表情。


    曹昂上前就要把刘协手中的食物拿开,“陛下,我马上让人重新给你做一份,陛下乃尊贵之躯,怠慢了您,父亲会惩罚我们的。”


    刘协却不在意,不一会,碗里的汤饼就下去了半碗。


    曹昂急得直跺脚,曹丕却凑近了一些,疑惑的朝着刘协的碗里瞅了瞅,纳闷的说道“这么普通的饭菜,陛下怎么吃的这么香,我还以为里面藏了鸡腿呢?”


    刘协笑了笑,对曹昂说道“子修,你忒认真了,出兵在外,哪有那么多规矩,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就像你的父亲,身居司空高位,不还是照样和将士们并肩作战,同甘共苦吗?”


    曹昂见劝不了刘协,叹了口气,也只好作罢。


    “陛下,告诉您一个好消息!”


    曹昂从身上拿出一个手帕,递给了刘协,让他把嘴上擦一擦,然后把碗筷接过来递给了一旁的兵卒。


    看的出来,曹昂很细心。


    “怎么了?是不是不用打,张绣就已经投降了?”刘协随口笑道。


    曹丕瞪大眼睛,惊讶的问道“陛下,您怎么知道?”


    曹昂和曹安民也都吃惊的看着刘协。


    “这也不难猜测,曹公兵强马壮,举兵来讨,张绣本是西凉武将,来到南阳立足不稳,恐怕没有底气和朝廷对抗,投降,乃是明智之举。”


    曹昂点点头,称赞道“连郭祭酒都没能猜出来,想不到,陛下却一语中的,您说的没错,现在沿途路上许多关卡,西凉兵都撤走了,我军长驱直入,一路畅行无阻,父亲的先头部队,也快要到宛城了。”


    “没想到这次出兵如此顺利,恐怕也是沾了陛下的光,天子出征,张绣根本不敢和朝廷抗衡。”


    曹丕却有些失望,嘟囔道“本来还以为能够见识一下两军拼杀的场面,我和安民还打赌想看看,到底是西凉兵厉害,还是中原兵厉害呢?可惜,不能如愿了。”


    曹昂笑了笑,“能不战而胜,免得生灵涂炭,将士们也不用流血丧命,这不是很好嘛?”


    曹丕小嘴撇了撇,不满的说道“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却没有打起来,真扫兴。”


    曹安民忽然从地上蹦了起来,“也不知道宛城有没有漂亮的美女,咱们这也算是打了胜仗,应该好好庆祝,回头如果有不错的美人,我一定给伯父好好的物色一个。”


    曹昂瞪了他一眼,“你啊,年纪不大,心思却全放在女人身上,叔父博学多才,治家严谨,你却整日只知道厮混,专门就喜欢往女人堆里钻。”


    曹操从小不喜欢读书,但他的弟弟曹德却爱书如命,想不到,生的儿子却是个浪荡的纨绔底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女人。


    曹安民哼了一声,自鸣得意的说道“你懂什么,伯父也没说过我,这女人的美妙之处,你们不懂,我和伯父虽然年龄相差甚多,却引为知己。”


    曹昂的脸都黑了,曹丕年纪还小,对于男女之事懵懵懂懂,还不是太了解。


    刘协却是笑而不语,曹操的这个侄子还真是有趣,十足的小银虫一个。


    …………


    曹操顺利的来到宛城城外,见张绣亲自带兵出城迎接,这才彻底相信,他要真心诚意的要投降。


    曹操生性多疑,一开始,沿途路上发现西凉兵把路让开,撤去了阻拦,心里还有些疑惑,生怕这是张绣使的诈降之计。


    可是,从叶县、到舞阴县,再到宛城,一路畅通无阻。


    宛城城门大开,张绣早早的就把队伍拉到了城外。


    对面不远处,西凉兵的骑兵,全部都下了马,乌压压的站在一起,军阵森严,人海如潮。


    虽然都收起了兵器,但曹操依然能看的出来,这些人都训练有素,身形彪健,具有着久经战场的肃杀之气。


    如果他们真要和自己为敌,想必,也有一战之力。


    但恰恰,张绣主动选择了投降。


    曹操大为得意,迈步朝着张绣走来,张绣快步迎了过来,远远的抱拳拱手,随即跪在了地上,“朝廷王师远路而来,建中将军张绣迎接来迟,还望曹公恕罪!”


    张绣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智谋却有所欠缺,这番说辞,出城之前,贾诩再三叮嘱。


    见了曹操,一定要说是朝廷的王师,不要说投降,而是说迎接。


    心里也得明白,投降的是曹操,但嘴上要说投降的是朝廷。


    看似有些绕口,实际上却大有讲究。


    因为,曹操现在代表的就是朝廷,投降曹操,得说是投降朝廷。


    曹操摆了摆手,眯着眼睛笑了笑,“张将军客气了,你能深明大义,归顺朝廷,真乃社稷之福,汉室之幸,快快请起!”


    曹操也是爱才之人,见张绣顶盔挂甲,罩袍束带,长的浓眉虎目,一身的豪勇之气,也是愈发的欣赏。


    又看了看张绣身后的宛城,曹操更是心生无限感慨,这宛城,他一点都不陌生。


    昔日黄巾之乱,曹操曾经奉命追随朱儁在这里和张曼城孙夏等人长期殊死抗衡,当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攻破了宛城。


    宛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张绣又有这么多虎狼猛士,真要张绣一心坚守,曹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可是现在,一刀一枪都不用,曹操越想,心里越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