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红拳

作品:《白膏河中学

    去了龙阳郡,不去看看三里寨的梨园,就不能说自己真正去过龙阳郡,实属憾事。


    三里寨的梨园上千亩,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老树够老,新树够新,年年载新树,保护老树。许多老梨树足有一搂那么粗,龟裂的树皮藏着无数的故事传说。据林业专家称,一棵老梨树能够卖上几万元呢。


    当年抗日期间,游击队曾在此梨园设伏,击毙日军十三人,梨园自此扬名。至今,梨园深处,还矗立着抗战圣地的纪念碑。


    每年春天来临,梨园率先报春。上千亩的梨树花竞相开放,宛如奶白的白云延至天边,观赏者不得不叹为观止。数不清的蜜蜂嗡嗡地飞着,几公里之外都能够听得见。


    现今,梨园已经成为龙阳的著名打卡地、网红地,是龙阳郡的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每年梨花盛开期间,距离梨园百里之外的人都要过去观赏,享受在梨园深海漫步的感觉。


    不只是龙阳郡地区,应该普天下都是。尊师重教是优良传统,对所有人来说皆是如此。知识就是吸引力,知识就是地位,这个因子流淌在每个人是血液中。


    春风万里不如他。白膏河中学校长章振兴不是一般的能人,能文能武,在白膏河集一带甚有威望。197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在20年的时间里,白膏河中学之所以长盛不衰,享誉全郡,离不开章振兴校长的管理与倾心付出。


    不得不承认,作为白膏河中学校长,他的个人魅力是后面几位校长所不及的。前无古人说不准,说准的是,真的后无来者。


    谯州地区,龙虎之地,王侯将相,英雄豪杰,层出不穷。


    因历史原因,合安北部地区,武术盛行,每个村寨基本会有一两个练过武术的人。1980年至2000年的二十几年期间,只龙阳郡一个地方,武术学校就不下二十家。练武者众多,武校大多围绕在县城周边。武校在百姓眼中的名声不是特别好,不少武校亦红亦黑,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隐患。


    章振兴校长毕业于合安师范学院物理系,当时稀有的大专生,炙手可热的程度不亚于后来的博士后。


    可以肯定地说,几十年来,在附近的几所中学里,章振兴校长教的物理课是最好的之一。如果说,章校长的物理课排在第二,没人敢排在第一,就是那么牛。白膏河中学没有衰落之前,他任教的物理学科每年在全县各种竞赛中都是名列前茅。


    好方法总是不过时,被别人牢记。时隔多年,方直在辅导自己孩子的物理课作业时,在电学那一章,还会使用章振兴校长当年教的“拉线法”来判断电路是并联还是串联。


    因为物理课教得出名,县城几所重点中学有意调他过去,均被他委婉地、坚决地拒绝了。


    章振兴校长说“我是喝白膏河水长大的,就是一个农村老师,最爱教农村孩子,城里的孩子自有城里的老师教。”


    他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他偏激固执,没有格局,而是他太爱自己的家乡了。他在白膏河沿岸教书几十年,白膏河集老街附近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有的家庭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在白膏河老街,提起县长是谁,也许没人知道,但提起章振兴校长,没人不知道。


    章振兴在本地的威望很高,邻里纠纷,乡党矛盾等许多乡村杂事,派出所的警察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章振兴校长一出面,保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到事平。


    诸多猜测,他一直没有做过正面回答。


    也许因为他在白膏河集附近能够找到存在感与荣誉感,才不愿意到县城中学任教。


    也许因为他家里还有一个农妇老婆、四个儿子以及两头耕牛与二十几亩田地。他真的一个人调去了城里,把这些农事、家务事撂给他老婆一人,她肯定照顾不过来。这件事,也许章振兴自己用物理托盘天平不知称量了多少回呢。


    章振兴校长不仅仅物理课教的好,还会耍几趟拳脚,也许这是真的。传说他会打小红拳,也许这也是真的。


    据讲小红拳是明太祖朱元璋创造出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是合安北部人,其祖籍凤阳府就在龙阳郡隔壁。平日里,凤阳府有家人包饺子,龙阳郡的人绝对闻得到香味。


    《明英烈》里的很多桥段故事都是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真事或夸张真事,那些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原来就是某个人的先祖。


    合安北部一带的习武者中,大部分人都是学练小红拳。也有学练大洪拳、少林拳、长拳的人。


    话说发生在章振兴校长三十几岁时候的一件真事。方直还是听自己父亲方春玉讲的呢。


    有一次,章振兴的亲妹妹因为家庭琐事被丈夫打了,抱着孩子哭哭啼啼地回到娘家,又添油加醋地哭诉了一番,说自己在婆家受气不想活了之类的话。


    娘家哥哥章振兴一听就来了气,大为光火,马上带着本家族的几个年轻人浩浩荡荡地开到妹夫家,二话没说,把自己妹夫打得够呛。


    结果是妹夫断了腿,住了院,报了警。章振兴很幸运地被拘留了十日。结局倒是不坏,从此以后,他的亲妹妹再也没有受过婆家的气,更别说是家暴之类的了。


    听起来有点搞笑。确实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情,再说都是一家人,何至于下手如此重呢。哈哈一笑吧。


    后来多年,熟人与章振兴校长喝酒之时或开玩笑之际,都会拿出其打断自己妹夫腿的事情打哈哈,振兴校长一脸正气地回答


    “如果他还敢打我妹妹,我还会过去打断他的另一条腿,你们信不信?”他说的很认真。


    “不论什么时间,敢打我的家人,我一定会让他尝尝挨打小红拳的滋味。”振兴校长又补充一句。


    “你是练过小红拳的,三个五个人也打不过你。”也有人提到了小红拳。


    “那是,一般的年轻人在我手底下撑不过三招,一定让他鼻青脸肿,被放到在地。”振兴校长有点骄傲地眉飞色舞道。


    章振兴正义一身,在当白膏河中学校长时比较硬气。不只是对本校老师与周围百姓硬气,对上级领导一样硬气。在用人方面,敢于肯于重用有学识有能力的老师。


    学校的秦国才、郑素萍夫妇是当年留下来的知青,难得的人材。大城市里的高中毕业生,见过世面,有一定的眼界与视野。无论知识水平,还是教学能力在白膏河中学都是名列前茅。


    白膏河中学搬迁到现在的校址时,为了能够留住他们,章振兴校长知人善任,亲自做主,特意在学校东北角给其盖了三间堂屋,外加两间厢房的一处院落。


    院落被收拾的很温馨,很诗意,很田园。秦国才、郑素萍夫妇便不再提回城的事了。


    在章振兴校长的带领下,白膏河中学发展顺当,教学成绩斐然。提起白膏河中学,是章振兴校长与学校老师的骄傲,是白膏河老街的骄傲,也是白膏河当地老百姓的骄傲。


    白膏河中学的转折点发生在1990年代左右。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底线,名利终于超越了道德。为了名利,一切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大多数人只为名利欢呼,为名利可以做到无耻,甚至无耻至极。


    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求爹爹,告奶奶,章振兴校长为白膏河中学争取到一个民办教师名额。这个名额本是要给临时代课英语老师马千里的。


    马千里老师是白膏河中学的招牌英语老师。他是1980年代龙阳一中的高考落榜生,英语非常好,但由于偏科,没能考取大学,非常可惜。


    马千里曾经是章振兴校长的学生,振兴校长对他非常了解,便把他请到白膏河中学当英语老师。


    那时,英语非常重要,中考必考科目。而英语老师尤为稀少,有一定水平的英语老师绝对是各个学校争抢的香饽饽。


    马千里老师信服章振兴校长,愿意跟着自己的老师干事业,便放弃自己家乡中学的邀请,来到白膏河中学任教,做代课老师。


    每一位代课老师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民办老师,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考试,转正,成为正式公办老师。


    马千里就是抱着这个希望来到白膏河中学的。


    马千里又年轻又帅,吃住在校,以校为家。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


    千里老师擅长拉二胡,《茉莉花》《微山湖》《弹起我亲爱的土琵琶》等歌曲,拉的很有水准,每天下午放学或者晚上饭后,他总要搬张椅子,坐在宿舍门前,有模有样地拉上一个钟头。引得不少学生老师驻足倾听。


    逢节日或者新年晚会,各个班级都会邀请马老师去自己教师拉上一段。马老师也是有求必应,拿着自己心爱的二胡,乐呵呵地到各个班级去演奏。


    有人想向他求教,他则腼腆一笑,风趣地说“拉二胡就像农民打玉米叶一样,一上一下,拉来拉去,就行了。”


    千里老师喜欢打篮球,他身高腿长,动作有模有样。尤其是他跑起三步篮的动作,十分优美流畅,很有特点。


    千里老师知识储备丰富,备课充分,上课便游刃有余,不乏幽默。本来最让学生头痛的英语,在他的课堂上却很受学生欢迎。


    在他的课堂上会有很多的顺口溜,让学生轻易记住英语知识。


    比如教单词window时,他编成顺口溜“i、n加d、o,两边再加w”。教be动词时,他编成顺口溜“我是am,你是are,is连着他她它”。枯燥的英语被他编的朗朗上口,易学易记,非常生动有趣。


    他的这个顺口溜,后来成为多少人的口头语。编写顺口溜,需要对知识掌握娴熟,并能够融会贯通才行。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把自己课堂上教的知识编写成顺口溜的。不是所有的老师名字都叫马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