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评价这么高的吗!?

作品:《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

    你情我愿的买卖,怎么还扯上遗臭万年了呢?


    对于萧何的短视,刘邦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他在天幕之前的盘点中看到过,汉末年间的那汉灵帝的确是因为卖官鬻爵而臭了名声。


    但自己此番举动与他可是截然不同。


    当下,他卖给各路豪强的都是有名而无实的闲职。


    以及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明码标价,价高者得,那都是他们自愿出的价,绝没有半分强迫!


    “可陛下,你这非常之时花钱未免也有些太过大手大脚了。”


    “赈灾所需粮食,本没必要那么多啊。”


    “哪怕是那些地方官员,他们也从未索要过那么大量的钱粮,不是吗?”


    萧何有意见的地方显然还不少。


    其中最大的牢骚就在于这一点。


    明明地方官员报上来的钱粮空缺远没有那么多,可刘邦却不管,如果不是国库属实撑不住,他都恨不得在那串数字后面加个零。


    明知国库空虚,为何还要表现的这么大方?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明末已然贪污成风,无论是赈灾的钱粮还是其他的东西,各路官员都已经习惯性的要伸手拿上一把。”


    “这赈灾的钱粮发下去,户部拿不拿?”


    “户部拿了,负责押运的兵部拿不拿?”


    “兵部拿了,层层的地方官拿不拿?他们要不要替自己的顶头上司带一份?那吏部呢?”


    “短时间内,寡人没法彻底整顿这官场,而赈灾之事迫在眉睫一刻都不能耽搁。”


    话说到这个份上,萧何也明白了。


    赈灾之事一刻都不能耽搁,否则百姓对于这初建大汉的信任只会迅速降低。


    既然没时间整顿这官场,那便先填饱了他们的胃口,再用剩下的钱粮去帮下面的百姓度过这道难关。


    “可这么多钱,本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眼下竟然要进他们的口袋。”


    道理萧何明白,可他依旧有些不甘心。


    “没什么好不甘心的,寡人可没有差饿兵的习惯。”


    刘邦笑笑道。


    “只要能达到赈灾的目的,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只要人还在,钱粮什么的总有一天会回来。”


    “相反,人失而钱在,那总有一日会人钱皆失。”


    “要看的开啊,萧何,你有的时候就是太过小家子气了。”


    虽然萧何依旧表示不能理解,但对于刘邦的旨意,他却也是分毫不差的执行了下去。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南明没有骚扰,张献忠更是乖乖的待在自己的蜀中不敢有丝毫动静。


    中原的动向,他是一清二楚的。


    各路灾情被迅速平复,民怨也迅速的被平息下来。


    民心俨然已经逐渐在往那刚刚开创的大汉王朝所靠拢。


    且不仅是百姓,连带着各路豪强以及世家大族也都在刘邦的手段之下没有丝毫还手的欲望。


    若一直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民心所向不会再是空话!


    “鸿远啊,你说,难道那人真是能够媲美老朱家太祖皇帝的英雄?”


    “难道,这天下真的就要这么平定下来了?”


    远在蜀中却一直观察着中原局势的张献忠,这一日总算忍不住将自己的几个义子都召集了过来。


    中原的情况越发好转。


    相对的,他当下的局面也就越发的艰难。


    蜀中的确是他发家之地,绝大部分百姓也都相信他张献忠。


    可问题是,蜀中终究是比不了中原,不管是粮食的产量,还是人才的储备。


    刘邦占据中原,开创王朝便能够令无数人才归顺效忠。


    反观他张献忠,哪怕开创大西国称帝,在外人眼中也依旧只能算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更重要的是,刘邦能够通过卖官鬻爵,以及其他各种手段来敛财,用以赈灾安抚百姓。


    而他不行。


    各路豪强,以及世家大族只承认中原王朝,而瞧不起他这个割据蜀中的政权。


    刘邦卖官,大部分士族豪强都认,可若是他张献忠来做这件事,可就真是纯纯的小丑了。


    “显然,中原那皇帝的能力很强,大概率是要比义父强不少的。”


    李定国实话实说,也不怕扎老张心窝子。


    他知道,这个时候张献忠想听的,就是真话。


    “那你觉得,他会是个英明的皇帝吗?”


    “他真的能一直记得自己的初心,始终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对于李定国那直白的话,张献忠也的确不生气。


    哪怕让他自己评价,扪心自问,他入主中原之后,也断然不可能让情况好转的这么快!


    甚至于以他的眼界,若是双方异位而处,他觉得自己绝无停下战火的可能。


    改善百姓生活,缓和各处灾情在他看来,都得往后稍一稍。


    至少在摆平南明的麻烦之前,他不会将绝大部分精力去投入到民生之上。


    这一点,中原的那皇帝比他强百倍不止。


    可问题是,能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吗?


    “能否记得初心,这是将来的事,谁也没法保证。”


    “但儿臣觉得,现在他做的很好,当是千古明君之相。”


    李定国说的没有丝毫顾忌。


    千古明君!


    “评价这么高的吗?”


    张献忠稍稍有些惊讶。


    对于自己的义子,他是很了解的。


    李定国平日里看似谦逊有礼,实则眼界颇高,当世没几个人能入他的眼。


    对一个人给出这么高的评价,更是头一回!


    “能够及时收手停止战乱,同时尽可能稳住各路豪强为他所用,利用卖出少量空有名头的官爵来换得赈灾所需。”


    “儿臣通读史书,能够将一切做的如此完美的天子,不足双手之数。”


    一句话,直接将此人位置拔高到了媲美唐宗汉祖的位置。


    这下张献忠坐不住了。


    评价这么高的吗!?


    “倒也不至于如此抬高对手而贬低义父吧?”


    “说到底,眼下也不过是王朝初建之时,或许就是逢场作戏罢了。”


    “短时间内演演戏,谁都能做到。”


    刘文秀不满道。


    “逢场作戏?”


    “李自成做了这场戏吗?还是那满清的多尔衮?”


    “他们难道不知道做场戏就能最大限度的拉拢民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