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他站在故事的开头,便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作品:《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

    “……”


    “崇祯,这就是你说的,意难平?”


    “这话咱听着怎么那么像乱臣贼子呢?”


    老朱越琢磨越觉得不是个味儿。


    吾非相,乃摄也。


    但凡胡惟庸跟李善长敢在他面前说这种话,半日之内定然能九族团聚。


    一手撑起了大明的两京一十三省,啥意思?


    你是首辅呢,还是皇帝呢?


    一时间,老朱觉得,这顿打好像也不是非抽不可了。


    这种乱臣贼子,纵使能够使大明中兴,可一切都按照他想的去做,最后的大明,还是大明吗?


    就在他针对朱棣的怒气稍稍平息之时,天幕上的字迹发生变换。


    【张居正此人,有着很大的争议。


    或许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对的。


    他就是那样一个工于谋国,却拙于谋身的人。


    自天子幼年之时,他以摄政的姿态出现在朝堂中时,任人唯亲、在短短数年之内,将朝堂上下绝大部分官员都换成了自己的学生,亦或者自己所信赖之人。


    他教导天子需节俭,自己在生活上却称得上奢靡,甚至于他的轿子都需要三十二人去抬。


    他明知为官需清廉,却对自己人孝敬的财物来者不拒。


    但同样的,他明知自古变法者,无一人有好下场。


    他站在故事的开头,便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却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条路。】


    “自古变法者……的确。”


    嬴政想到了商鞅。


    商鞅之变法,的确让大秦走上了强盛的路。


    但他本人的下场,却很是凄惨。


    上到秦王,中间的百官,下到百姓,无一人感激他。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


    可事实呢?


    商鞅为大秦的一统立下了无人能够提到的功劳。


    虽然表面上他提出劳民、累民的观点,引得了百姓的憎恨。


    但这个时候,百姓本身是没有晋升通道的。


    一辈子是农民,那便世世代代都只能当农民。


    商鞅虽然让他们原本的日子过的更加困苦了几分,可军功制的推动,却是给了他们一步步晋升的可能。


    只要上战场杀敌,纵使牺牲,也能让自己家人以及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大秦正是依靠着变法,国力逐渐强盛,乃至于横推六国!


    变法是对的吗?


    当然对!


    重要吗?


    自然也是极为重要的!


    若无商君变法,他嬴政能否横扫六合,也还是个未知数。


    他不是忘本之人,也并不愿意将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


    嬴政承认商鞅的作用,却也不得不说一句。


    变法者,都无好下场。


    至少在当时,无人会感谢他们。


    “自古以来,勇于变法者,无不是舍生忘死之辈。”


    “但朕也着实没想到,这样的权臣,这说出吾非相,乃摄也的权臣,竟然会是这般敢于舍生之人!”


    李二多少有些好奇。


    这两个条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听上去的确就是不可思议。


    “也或许是,他早知无论自己如何谋身,最后都落不了好下场。”


    “若换做是寡人,那的确是还不如多加享乐,反正最后的结果都一样。”


    刘彻倒是表示,他能理解张居正。


    他甚至感觉,此人跟他倒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就如世人骂他穷兵黩武。


    他想的是,这仗总是要打的,与其窝窝囊囊的留给后世,倒不如让自己辉煌,让自己打个爽!


    反正最后都是要下罪己诏的。


    没错,他早已经想好了,这穷兵黩武的过错最后一定是要有人来背的。


    既然如此,倒不如在那之前,彻底肆意一番,将几世的仗在一世打完!


    他觉得,以这张居正的能力,不至于想不到这一层。


    因此这所谓的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或许并非他的缺点,而是他刻意所营造的。


    他清楚自己的结局,所以干脆选择在前行的过程中,在其他方面尽可能的满足自己。


    【有人说他用人唯亲,也确有其事。


    可就在他的学生占据朝堂各个部门要职之时,却反而是大明朝廷办事最为高效的时候。


    除此之外,也有人说他此变法并未考虑过百姓的死活。


    说他只考虑如何为朝廷国库中增添银钱,而非为百姓谋福利。


    可他们同样未曾理解,何谓国富民强!


    他们不会明白,张居正要如何在不增加朝廷赋税的前提下,将国库中的银钱倍增。


    更不会明白,做到这一点之后,大明国力将会呈几何数倍的增长。


    张居正拼命的证明了,国富与民强这两件事在本质上是不冲突的。


    唯有国富,钱才能逐渐开始流入到百姓手中,才能真正让百姓得到能看得见的好处。


    事实上,他也真正做到了让变法初见成效。


    国库中的银钱飞速增加,同时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在他推行的变革之下,几乎断绝了尸位素餐者的路。


    改善朝廷经济状况,改善民生,也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或许也正是因此,他的这番心血,最终也只维持到了他死前。


    于他死后,一切变法被迅速推翻,恢复成原本的模样。


    但即便如此,后世也依旧有人认为,张居正走的这条孤独的道路,为大明续命了百年!】


    “为何被推翻!?”


    “若真是对大明有利,那皇帝莫非是猪脑子不成,怎可让这等重臣心血付之一炬?”


    老朱两手死死捏紧,险些都要将手中的腰带给扯断。


    明明变法已经初见成效。


    明明朝廷的状况和百姓的生活都在肉眼可见的改善。


    为何要推翻?


    被触犯了利益之人,想要推翻这变法倒是情有可原。


    可对于皇帝而言,这变法背锅的人选都已经有了,直接往张居正头上扣就得了。


    即便张居正死了,往他的继承者,或者他的学生身上扣。


    得罪人的事,坏名声的事都已经有人替他去做,他只需平衡好各方势力便能够收获最后的果实。


    随便放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不该这般的对待这等重臣走出来的路!


    “显而易见的,若世上没有这一类的皇帝,很多王朝都能够延续下去。”


    “老朱你也不必太生气,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庸人,才会有王朝浮沉,这是每个王朝都难以避免的。”


    “唯一可惜的是,这能够变法的重臣,他赌上自己一生的心血尽数被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