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作品:《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

    刘邦感觉自己的心里跟有猫在挠似得。


    科举制!


    为寒门出身的人才开启了出头的路。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能够好生扶持的话,寒门出身的人便会自发的对抗士族!


    只要操作得当,便能够让这两方势同水火!


    这样一支牵制士族门阀的势力,绝对比勋贵集团好用!


    毕竟勋贵还有做大掌控整个朝堂的可能性,但寒门出身的那些人,却绝无半分机会!


    能够自寒门中一步步崛起爬到高位的,都是天生的孤臣!


    但很可惜,天幕上的字迹似乎并没有给刘邦解惑的想法。


    随着最后字迹缓缓消散。


    再度涌现出字迹之时,看清上面所言是何,杨坚直接黑了脸。


    【大抵是皇帝都逃不过晚年昏聩的结局。


    杨坚年轻之时便多疑,好猜忌。


    到了晚年更是变得容易听信谗言,滥杀大臣。


    数名功臣后人先后被杀。


    并且法制也越发的严苛,刑法之苛刻,百姓听了都觉惶恐!


    加上他晚年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上,也同样出了大问题。


    最终杨勇被废,而杨广则趁机上位。


    这样的决定,也为大隋灭亡而埋下了祸根。】


    杨坚:“……”


    晚年昏聩这件事他倒是不难理解。


    毕竟不少皇帝都有这样的毛病。


    任凭是谁也阻止不了自己老年痴呆的趋势。


    眼下仙人既然提点了出来,他年纪大了之后稍微注意些也就是了。


    可后面的几句话才是重点。


    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上出了大问题。


    以及废杨勇的储君之位,让杨广上位为大隋的灭亡而埋下祸根。


    再加上李二明里暗里的说过,与他有亲戚关系,甚至还称呼他为姨爷爷过。


    这TM的就不难推测了。


    大隋与大秦一般无二,皆是二世而亡,且就亡在杨广手中!


    “杨广,你这混账东西给朕滚出来!”


    “哪怕朕晚年确实昏聩,但不管怎样,大隋的根基也依旧深厚,尤其是朕早年便决定与民休养生息,你到底干了什么,才让朕的大隋与大秦一般二世而亡?”


    “你亡了我大隋,TM为什么没上昏君榜!”


    越说越气,说到最后,杨坚干脆直接破口大骂。


    作为开国皇帝,忽然得知自己的王朝二世而亡,换做是谁多半都是冷静不下来的。


    杨广此时哪敢吭声啊。


    他也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为什么亡国,又为什么没上昏君榜。


    好在李二猜到了。


    仙人没有将杨广这亡大隋的罪魁祸首排上昏君榜,只可能有一个原因。


    “多半是仙人觉得大隋虽然是在杨广手中而亡,但他所行之事也算有利有弊吧。”


    “哪怕短时间内弊大于利,却也有功在千秋,所以法外开恩,没让他登上昏君榜。”


    参与过灭陈之战,加上三征高句丽以及开科取士,加上修大运河。


    即便每一项成就都有着极大的副作用,甚至于大隋就是亡在这一项项成就之上。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做的每一件事也都是有意义的。


    “朕就说,朕所作所为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朕都做这么多事了,享乐一番怎么了!”


    “你们这些乱臣贼子,若是有良心的话,就不该反朕!”


    杨广顿时扬眉吐气了。


    在他看来,叛贼李二都帮他说话,难道还不能说明他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可惜,接下来不管是老朱还是赵匡胤,对他的评价都是贬义。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三征高句丽只能说明你好大喜功。”


    “至于隋朝的大运河,那修建的本意也只是为了能够更方便你自己享乐。”


    “你的确有罪在当代,但所谓的功在千秋,更多的不过是凑巧罢了!”


    老朱丝毫没给他留面子。


    隋朝大运河能够有用的前提是,大唐也一直没有放弃这项工程。


    否则就杨广修建的那点玩意,早八百年前就被堵上了!


    可以说,若非大唐一直在维持运河的运转,那隋朝为了修建大运河而死的无数百姓,可就真的白死了!


    “李二,你给昏君的评价可别带个人主观因素啊,就算是你亲戚,该骂也还是要骂的。”


    “说实话,杨坚给杨广留下的底蕴不可谓不深厚,就这都给他败光了,可想而知,他到底有多昏庸!”


    赵匡胤的嘴下也同样没留情。


    二世而亡的皇帝,不管做了什么,都绝对不是洗白的理由!


    两人一席话,将杨广说的满脸通红。


    可他却不知该如何反驳这两人。


    毕竟这两人对他的事迹一清二楚,而他反而对那两人没有半分了解。


    就在杨坚下定决心,太子之位绝不能给杨广之际,天幕上的字迹也开始了最后一次变化。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大隋文皇帝。


    结束了南北朝长达数百年的混乱,继西晋之后,再度完成了大一统的伟业!


    在位二十四年,统一货币,整顿户籍,推行均田制,与民休养生息。


    改九品中正制为五省六曹制,首次开创科举。


    分裂并收服突厥。


    前半生励精图治,事必躬亲,政绩卓著。


    哪怕晚年昏聩,却也瑕不掩瑜。


    上下数千年历史中,明君榜之上当有其名。】


    瑕不掩瑜!


    看到仙人最后的评价,杨坚已经心满意足了。


    上下数千年!


    该有多少位皇帝?


    能够在这般多的人之中脱颖而出,位列前十明君之列!


    不管是分裂东西突厥,并且将其收服,还是开创开皇盛世的改革,加上实现大一统之功劳。


    哪怕只是缺少其中之一,他都有可能被人挤下去。


    第十啊!


    这个位置太过惊险了!


    一个不慎,便是榜上无名!


    更别提据仙人所说,他晚年还无比昏庸!


    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游离不定,废长立幼,导致了大隋二世而亡!


    若是真要论起来,这责任将有半数要算在他头上!


    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还能排上前十,除却是年轻之时做出了一番大事业之外,更多的可能也还是仙人看在他大一统的功绩之下法外开恩了。


    否则他多半要成为第一个没能上明君榜的开国之君……


    想想这丢脸丢到古今中外的后果。


    虽然已经上榜,但杨坚背后也早已经被冷汗浸湿。


    好在,仙人开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