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顺风顺水的谈判?暗波涌动的圈套!

作品:《大明:开局被抄家,反手烧祠堂

    《大明:开局被抄家,反手烧祠堂》全本免费阅读


    张重辉的‘狂言’很快就传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耳朵里。


    “他居然敢说朕‘不敢’见他?不敢?”


    朱翊钧也是被气笑了,要知道,他可是大明朝的天子!天子能有‘不敢’做的事?


    他只是‘不屑’罢了!不屑于见这个罪臣!之后!


    “皇爷。”陈矩像安慰小孩儿一般,安慰着他那已经年过三十的皇帝陛下,道:


    “那小子就是在故意激您,想要借此机会面圣,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罢了。”


    陈矩没有将这‘不可告人目的’说明出来,可这主仆二人却都心知肚明着。


    毕竟两年前,朱翊钧在对张重辉‘亲口’立下‘那个承诺’时,陈矩就在一旁。


    事实证明,这番‘安慰’并不是皇帝陛下想听的。


    “那些番子们到底怎么回事?”朱翊钧直接便是责问道:


    “怎么几次三番都被那小子给发现了?他们连藏都藏不好吗?我竟不知,锦衣卫现在都已经蠢笨无能到这种地步了!”


    陈矩终究还是‘等来了’皇帝陛下的责问,毕竟身为‘特务机构’的东厂番子们,素来都得是神出鬼没,难以被人发现的。


    然而,自从东厂督主的位子由陈矩接任后,朱翊钧便总是能听到番子们‘暴露’行踪的坏消息。


    “皇爷,都怪奴婢没有看管好下面,都是奴婢的错。”陈矩能做的只有磕头请罪,虽然他心里面直在喊冤。


    毕竟‘暴露’的那些番子们,全都‘只’在张重辉的面前暴露过而已……


    “无能!”朱翊钧呵斥一声后,倒也没有真的惩罚陈矩,毕竟他自己心里也有数。


    哪就真是番子暴露了行踪?分明是盯得太紧,紧到张重辉闭着眼睛都能猜到自己被人给‘盯上了’!


    陈矩就这么平白挨了个‘无能’的骂。


    与此同时,万历皇帝朱翊钧最喜欢的‘有能’之将李如松,正在遥远的朝鲜半岛之上,做着一个‘荒唐’的决定。


    ……


    朝鲜,王京。


    “小西行长要正经的大明使臣?”


    李如松翘着二郎腿,满不在意的思索了片刻过后,他‘又一次’采取了就近原则。


    只见李如松十分随意的指了指一旁的两个大汉,对前来‘讨要’正经使者的沈惟敬说道:


    “就他俩吧。”


    这下子,沈惟敬傻眼了……要知道,他这次前来讨要的正经使臣,可是要漂洋过海带去倭国,跟丰臣秀吉面对面‘和谈’的啊!


    可李如松就这么随意的指了俩人?这这这……这也太随意了些吧!?


    别说沈惟敬傻眼了,就连被李如松随手一指的谢用梓和徐一贯也傻眼了……


    这俩人一个是参将,另一个是游击,让这俩大字都识不得几个的丘八老粗,代表大明朝去当使臣?


    这这这……


    “提督,俺都不识字啊!”谢用梓忙是说道。


    “是啊提督!”徐一贯也是附和道:“咱只知道怎么杀倭奴,可跟倭奴谈判……咱不会!”


    面对俩手下的为难拒绝,李如松直接就是一声呵斥道:“让你们去就去!哪那么多废话!”


    被老大这么一吼,谢用梓和徐一贯也只能是乖乖应下这么个差事,各自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去外国出趟差了。


    沈惟敬全程几乎都是傻眼的,毕竟李如松连‘喘气’的机会都没给他,直接就是拍板定下了那两个一同前去倭国‘和谈’的所谓使者。


    沈惟敬认为这俩人不太妥,于是他主动找到了经略使宋应昌,希望宋应昌能给自己派两个‘正经’一点的大明官员,一同前去倭国和谈。


    事实证明,宋应昌在‘和谈’一事上,似乎比李如松还要不在意,他不但没有帮沈惟敬挑两个正经人一同前去,甚至还颇为不耐烦的骂了沈惟敬一顿。


    毕竟在宋应昌的眼里,他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跟倭奴们和谈。


    要不是近来,顶头上司兵部尚书石星瞎主张什么议和,加上朝廷上下到处都在嚷嚷着‘没钱’,他早就让李如松带兵冲上去打倭奴了!


    还和谈?谈个屁!


    一群未开化的野蛮倭奴而已!有什么资格跟大明天朝和谈!


    ……


    沈惟敬就这么挨了宋应昌一顿臭骂,最终还是只能领着谢用梓和徐一贯这两位大字不识几个的‘正经使臣’,漂洋过海,前去倭国谈判!


    ……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底。


    这场远赴‘和谈’在谈了整整一个多月后,总算是谈完了。


    这一个多月里,三人使团受到了丰臣秀吉的热烈欢迎。


    谢用梓和徐一贯这两个‘真正的使臣’全程都是懵的,他们听不懂倭语,也不知道丰臣秀吉这一个多月以来,叽里呱啦都说了些什么玩意儿。


    他们只知道,倭国的娘们儿还是挺不错的,很润。


    而且此行,他们还学会了几句倭语,诸如——雅蠛蝶,斯国一。


    一个多月过去了,谈判结束。


    一个什么都‘知道了’的沈惟敬,带着两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真正使臣’,在丰臣秀吉等人的热烈欢送之下,稀里糊涂的回到了朝鲜王京。


    ……


    “什么?丰臣秀吉答应了撤兵?还愿意向我大明朝俯首称臣?”


    宋应昌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显然,他不相信这样一个‘完美’的结果!


    “嗯……”沈惟敬似乎有些忐忑,但在一阵短暂的犹豫过后,他还是坚定地回道:


    “嗯!丰臣秀吉答应了!他说他想与大明朝和谐相处!不日便会将兵撤出朝鲜!只要……只要我大明朝愿意册封他为倭国的王就好!”


    宋应昌看出了沈惟敬在刻意隐瞒些什么,然而这一次,他却并没有拆穿,反倒是匆匆挥手,打发走了沈惟敬。


    然而,沈惟敬走后,这位大明朝的兵部右侍郎,朝鲜经略使,却是神色慌张无比的自言自语了起来。


    “倭奴就算蠢,也不至于蠢成这样子吧?”


    “不对……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难道说……不对!”


    事到如今,宋应昌几乎可以肯定沈惟敬在隐瞒着什么!


    而且,沈惟敬的背后一定还有其他人!


    “到底是谁?难道是石星?”


    “不对,他个老粗没有这个脑子……”


    “还能是谁?沈鲤?郭正域?不对……”


    宋应昌自言自语的仔细思索着,然而不论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沈惟敬的背后到底是谁,又有着什么样的目的!


    但宋应昌几乎可以肯定,自己已经被包进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圈套’之中!


    宋应昌终究还是宋应昌,这位外人眼中沉默寡言,却仍旧能够得到皇帝陛下看重的侍郎大人,很快便有了头绪。


    找不到‘答案’,往往意味着,问题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已经错了!


    既然如此,那就‘从头’开始,一步一步找!


    为了找到线索与答案,宋应昌先是让自己冷静了下来。紧接着,他拿出了一张纸,开始逐步分析,这个‘圈套’的始末!


    “开始……”


    宋应昌一边画,一边写,一边想着问题的开始与经过,一边口间碎碎念着:


    “开始,便是谈判,谈判最开始是……张重辉!”


    “张重辉当时去谈判,有哪里不对来着?”


    “对了!他连文书都没带,就谈成了!”


    “倭奴不是傻子,张重辉绝对使了什么手段,这中间绝对有问题!”


    “问题肯定就出在张重辉身上!”


    “张重辉肯定答应了丰臣秀吉一些条件!可他又是怎么做到,在没有文书的情况之下,还能让丰臣秀吉那样坚信我大明朝想要和谈的?”


    “等等!万一……张重辉有文书呢?”


    “可他哪来的文书?哪怕是沈惟敬的身上,也就只有兵部随便开出的,用来糊弄人的勘合而已!”


    “不管了!就当他有吧!管他怎么来的!重点是,张重辉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把我拉下台?不对啊!我与他无冤无仇,只是没给他老丈人说情而……”


    回想到此处时,宋应昌突然头皮一阵发麻!


    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他想起了几个月前,在朝鲜与张重辉见的第一面,也回想起了当时,张重辉对他说过的那番大话——


    ——“本来帮我岳丈升官,是可以帮助你入阁的一大助力。可现在看来,就你这格局,你恐怕这辈子都进不了内阁了。”


    宋应昌回想起了张重辉的这番话,同时也回想起了当时,沈惟敬那突然间的激动斥责!


    当时宋应昌就觉得沈惟敬有些奇怪,他这个当事人都还没急呢,沈惟敬急什么?


    现在,宋应昌明白了。


    “入阁……内阁……”


    宋应昌喃喃自语间,他悟了。悟着悟着,他笑了。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