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嫂怂了

作品:《飞扬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吴大爷多次被街道评为先进个人,凭的就是一颗多年练就的红心。


    哪怕如今改开春风已经悄然吹起,但形势一日没有彻底明朗,他依旧还是不认同这种在他看来属于投机倒把的行为。


    “吴大爷您可别误会,我是听了街道齐姐的指示,这才想着不给街道添麻烦,想办法自谋出路的。”


    杨沛东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省的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你啊,还是年轻!”


    吴大爷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色,低声道:“自谋出路有那么简单吗?就是去找份临时工也比这个强啊!要是哪天让整治街容街貌的人抓到你,哼,到时候就该哭了!”


    说完,便推着自行车越过杨沛东,率先进院儿了。


    杨沛东无声的摇头笑笑,也走进了院子。


    他心里很清楚,之所以这个年代的买卖好做,除了市场上严重的供不足需之外,还有着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还没转变过来。


    在这些人眼中,个人做小买卖那可是既违法又丢面儿的行为,但凡有个班上,哪怕是扫大街,都比这强。


    可事实呢?


    却恰恰相反。


    一些有头脑、胆子大的人都在这个年代成功积累出了原始财富,无不成了后世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


    所以杨沛东才不会把吴大爷的话放在心上,一身轻松的推着自行车回了家。


    先是跟在饭棚做饭的母亲打了个招呼,随后进屋拿毛巾去水井旁洗手脸。


    一进屋,发现父亲、大哥大嫂已经回来了,二哥和小妹杨沛霞都没见着人影。


    “爸,沛霞今晚又要拖班么?”


    “刚刚院里有人捎话,说可能比昨天回来的还要晚。”


    “成吧,待会吃了饭我去接她,还在山东饭馆是吧?”


    “嗯,路上慢着点儿!”


    杨沛东跟父亲打听了下小妹的情况,正打算拿着毛巾出屋,大嫂这时候倚在门框上朝外看着说道:


    “老三,我记得你刚回来那天晚上就说身上没钱了吧?这是从哪儿变出自行车来了?还真行,别看车子旧是旧了点儿,可也值好几十块呢,咱家真有钱!”


    大嫂闫秀芬注意到了外面停着的自行车,说话的功夫,不断朝着父亲那边瞟去,脸上神色明显有些不服。


    “家里有没有钱你还不知道么?大嫂,我说话你也别不爱听,以后呢,我的事儿你少掺和!”


    杨沛东轻微皱起眉头,语气流露着不耐烦。


    “嘿,这叫什么话?家里添了新家式儿,我还不能问问了是吧?”


    大嫂闫秀芬站在门槛上,声音也一下高了起来。


    “你哪是问么?什么叫从哪儿变出来的自行车?我就不能找朋友借钱买么!一天天的少想些有的没的,吃太多了是吧!”


    杨沛东眼睛一瞪,气势比她更强硬。


    “别挡着门儿!”


    他懒得再听大嫂多说什么,抬手轻轻一扒拉,就把大嫂推到了一边,自顾走向水井旁洗脸去了。


    “爹,你看老三他对我这是什么态度?!”


    大嫂闫秀芬一脸无措,没想到这个小叔子比老二沛军的脾气还大,一句话没说对付当场跟她瞪上眼了。


    还别说,就杨沛东那块头跟气势,真就把她给镇住了,生怕万一惹毛了,上手拾掇她。


    这年头小叔子打嫂子的事儿经常发生,而且即使真揍了,过后也没辙。


    “行了,你是当大嫂的,别跟他一般见识。”


    父亲杨安德轻描淡写的看了她一眼,神色看上去根本不像是生气的样子。


    “……”


    大嫂闫秀芬暗气暗生,偏偏又无可奈何。


    尤其看到坐在凳子上讪讪干笑的丈夫杨沛国,此刻丝毫没有替她说话的意思,心里顿时就更加来气了。


    下一刻便转身出门而去。


    “马上吃饭了,你干嘛去啊?”


    “不吃了,回屋歇着不成么!”


    “哎,你……”


    大哥杨沛国终于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满脸愁色。


    “大热天妈一个人在饭棚忙活,平常不用你们做饭,搭把手端个饭也能累着你们是吧!”


    这时,杨沛东洗好手脸,跟母亲一前一后端来了饭菜,忍不住皱眉看向大哥。


    “老三,以后对你嫂子说话别那么冲,好歹都是一家人,这显得多不好嘛。”


    大哥杨沛国脸上露出了苦笑神色,说完后又朝父母看了眼,道:“爹,秀芬回屋了,我端些饭菜过去跟她一块吃哈。”


    父亲杨安德皱眉摆手,懒得开口。


    等大哥离开后,杨沛东和父母三人吃起了晚饭。


    “老三,你把花生煮熟了拿出去卖,这两天干下来,觉得能剩下钱吗?”


    难得饭桌上没有其他人在场,父亲杨安德问道。


    母亲闻言也停下了吃饭的动作,带着关切之色望了过来。


    “还成,算下来倒也有得赚,比干临时工强了点儿。”


    杨沛东点头说道。


    他没把具体情况告诉父母,一方面买卖才刚开始,以后的情况谁也说不好,再就是想着低调些,省的父母听完一惊一乍的。


    关键,还不一定能信。


    “嗯,既然有的挣就行,那就好好干,当个临时工作先干着。”


    父亲杨安德欣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舒心笑意。


    吃过晚饭。


    杨沛东休息了会儿,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便骑上自行车出了院子。


    小妹今天拖班,大晚上的一个人下班不放心,如今有了自行车,他打算去接一下,正好也打听打听饭馆里那些大师傅的情况。


    出了打磨厂胡同,骑着自行车约么十多分钟后,来到了山东饭馆附近。


    杨沛东把车子停好,在远处等了一会儿,就看到小妹杨沛霞跟两个同伴从饭馆后门出来了。


    “三哥?你怎么来了!”


    杨沛霞很快看到了他,满脸欣喜的快步来到了近前。


    “今天买卖收摊早,寻思你下班挺晚的,骑自行车来接你回家。”


    杨沛东笑着说道。


    杨沛霞听完脸上笑的更开心了,转身朝不远处的两个同伴摆手,“小花,大兰,我三哥来接我了,就不跟你们一道儿了哈!”


    说话的功夫,人已经偏着坐上了自行车后座,满脸兴奋。


    “三哥,你怎么买了辆旧车子啊,等我攒够钱了,要买肯定就买新的!”


    “不用,等哥买卖上挣到钱,送你一辆新的。”


    “快得了吧,您老人家自己还骑着除了铃铛不响到处都响的旧车子呢,给我买那得猴年马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