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三问一劾

作品:《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八月十七,洪钟从潮河川归来,才到京师当天,弘治皇帝便任其为东南巡抚御史,带着户部两名员外郎马不停蹄的直奔东南和江南巡查。


    京畿之内的学校也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头。


    周家在学院上取得的成就和利润,一时间让许多权贵看到了学校的商业价值。


    眼看着教学杂家百技的学校越来越多,才入京师的衍圣公兄弟两再也坐不住了。


    今日中午,衍圣公的兄长孔弘绪便邀请礼部侍郎刘许忠来府上。


    刘侍郎拱手询问衍圣公的身子情况,寒暄两句后,孔弘绪便直奔主题。


    “刘大人,你们礼部若是再不加以管制,大明还有未来可言?”


    “此前读书人读书为了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在呢?”


    “所有读书人不再醉心科考,他们懂得读书认字之后,不思科考治国,反而为了蝇头小利去各色杂艺学校入学,学习诸如会计、医疗、建筑等旁门左道。”


    “他们读书不再是报效国家,而是在为自己利益读书,他们学成后,便可投入商业中,从而获取可观金钱。”


    “如此歪风邪气若是在大明滋长下去,国家还有未来可言?”


    “你乃礼部侍郎,此事你礼部为何不加以管控?”


    刘侍郎有苦难言,他礼部又不能决定天下读书人的心思,人家读书为了科举也好,为了赚钱也罢,岂是礼部说句话就能决定的?


    孔弘绪哼道:“如何不可?你礼部出手,将这些学校全部取缔,再将始作俑者诛杀,往后谁还会不务正业?”


    刘侍郎一脸无奈,始作俑者是周家,那可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他还没傻到去诛杀周家的人。


    “孔师……并非本官不想,实在不可为啊!”


    “诛杀他人乃刑部定罪才可,本官乃礼部侍郎,没有这个权限。”


    这些场面话,孔弘绪怎能不清楚,你不是没这个权限,你是怕周家的势力。


    孔弘绪道:“可老夫听闻,最先蛊惑周家开办学校之人,乃一名商贾贱民,既不能诛杀周家,那诛杀那贱民总可为吧?”


    刘许忠早就听闻衍圣公之兄长性喜杀伐,此时见闻,才知传言不虚,动不动就要诛杀别人,理由呢?


    刘侍郎苦笑道:“孔师,此事师出无名,谁也不能滥杀无辜,还请孔师三思后行。”


    孔弘绪点点头,淡淡的对刘侍郎道:“京师的报纸,你礼部可有管辖权?”


    刘侍郎点头:“这个倒是归礼部管辖。”


    孔弘绪道:“如此便好,日后或有事麻烦你,你们礼部不动手制止如此乱象,我们孔家却不能不作为!”


    刘侍郎狐疑的道:“孔师意欲何为?”


    孔弘绪道:“待日后再劳烦刘大人,老夫自有分寸,不会为难你礼部。”


    刘侍郎尴尬的道:“孔师哪里话,学生也师出孔门。”


    “你知晓便好。”


    ……


    孔弘绪再次派人去请陈策来府邸见面,陈策依旧推辞。


    陈策不想和衍圣公有什么瓜葛交集。


    孔家连续邀请陈策三次,却被陈策拒绝三次,孔弘绪大发雷霆。


    于是命人送了一份稿件去顺天报业,并且让礼部出面,强制让顺天报业刊发了一篇文章。


    八月十八这天,孔家的一篇文章横空出世,搅动了京师舆论风云。


    王德发焦急的拿着报纸找到陈策,擦了擦头上的汗对陈策道:“公子,出事了。”


    “这篇报纸头条文章……礼部那边有人出面,今早强逼着我们临时加上去,并且刊发了。”


    陈策接过报纸,认真的看了一眼。


    标题名为衍圣公三问一劾。


    一问读书人读书目的。


    二问商业是否正在侵蚀国家之根基。


    三问诸多杂学学校朝廷是否该取缔。


    一劾商人陈策,替周家出谋划策开办会计学校,心思是否纯正?是否为国家之奸,正在摧毁国家读书人的根基!


    三问一劾之下又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片文字,其中最歹毒的莫过于最后一劾。


    陈策,京畿商人也……为抬高商人之地位,蛊惑外戚周氏开办学校,为商业输送人才,颠覆太祖根基,企图恢复商人之社会地位,用心之歹毒,心思之险恶,亘古未有……


    当初朱元璋定下士农工商的阶级地位,狠狠压制了商人在国朝中的地位,孔家利用太祖祖训,公开向整个社会揭露陈策违背祖训之滔天大罪,手段不可谓不歹毒。


    看完报纸文章后,陈策随手将报纸丢在一旁,淡淡的对王德发道:“没事,去工作吧。”


    啊?这还没事?孔家大佬要诛杀你啊。


    你居然如此信誓旦旦的说没事?这篇舆论很快就会发酵,到时候不知多少读书人会攻击你,朝廷若是顶不住压力,势必会将你抓了问罪。


    朝廷不会动周家,还不敢动你么?


    是,你背后是有很多人支持,可面对如此铺天盖地的舆论,那些人还敢支持你么?


    王德发冷汗涔涔的提醒陈策。


    陈策淡淡的道:“去吧,不用操心这么多,没事的。”


    王德发:“……”


    等他走后,朱厚照义愤填膺的带着刘瑾找到陈策:“孔家那群王八蛋!居然敢写这种文章?”


    “小老弟,他们指名道姓公开要杀你啊!”


    “孔家地位尊崇,在大明分量很重,朝廷都不敢随意抓他们,此事该如何是好?”


    但凡换个人,敢这么欺辱陈策,太子殿下早就找人去干他们了!


    但孔家的人,他还真不敢。


    陈策依旧平淡的摇头道:“翻不起大风浪的,顶多在朝廷会有人看一看这些文章,民间读书人非但不会跟着孔家舆论抨击我,他们还会感谢我。”


    真当每一个读书人的心思都那么单纯?什么报效朝廷,什么治国齐家平天下,笑话!


    读书能给他们一口饭吃,能给他们带来实打实的经济利益,这才是更多人心中读书的目的,知识的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以前就是个屁话,那些考数十年科举不得的读书人,你真当他们相信这句话么?


    现在他们相信了,为什么?因为陈策给了他们一条活路,让他们实打实的看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


    所以这篇文章注定不会在民间掀起太大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