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 日常乳英

作品:《[足球]小狗?扣一下!

    《[足球]小狗?扣一下!》全本免费阅读


    “所以呢?你搬出去住了?”


    塔利薇娅接过多妮买的咖啡,放到玻璃茶几上。


    多妮点了点头,“我不想跟一个陌生男人相亲,我有男朋友啊。”


    她的全名叫多妮·德维尔。


    德维尔,一个古老且富有的英国贵族姓氏。


    “让我想想,该怎么形容,”塔利薇娅眨了眨眼,“上层阶级的婚姻现状,这可真英格兰。”


    “我努力进入麦米伦出版社工作,不是为了增加一个体面妻子的砝码。”


    麦米伦出版社可是在文学领域地位斐然,历史跟剑桥大学一样悠久。


    能进入麦米伦出版社工作,不仅收获体面,还得到了荣誉。


    听着多妮的抱怨,塔利薇娅没有接话。


    她静静的坐在沙发上,观察着多妮。


    一口流利的伦敦腔,整齐洁白的牙齿,标准的老钱打扮。


    这是塔利薇娅选择多妮作为责任编辑的原因。


    塔利薇娅看了眼玻璃茶几上的咖啡。


    咖啡的背身仅有店名的logo,不是耳熟能详的牌子。


    塔利薇娅嘴角微微上扬,碧海般的眼眸装满作为旁观者的冷漠。


    或许是出于作家敏锐的天性,她从小就喜欢观察人类的多样性。


    小时候,她爱透过墙上小孔偷看隔壁中年夫妻的争吵,也爱坐在家门口的那颗不长苹果的苹果树上,看这对夫妻在家门口吻别。


    多妮说完心中的不快后,打开公文包,“很抱歉,说了怎么多无关紧要的事。”


    塔利薇娅扬起甜蜜的微笑,“亲爱的,你的事怎么会是无关紧要的事呢。”


    面对可爱有趣的人时,她会掩盖起本性,成为一个甜言蜜语的好情人。


    “那晚签好的出版协议,我已经递交给上司了。”多妮不小心看到塔利薇娅脖间的红印后,连忙转移视线。


    塔利薇娅打开手机,登上另一个推特账号。


    一个拥有三百万粉丝,名为‘奥兰多’的作家账号。


    账号只发了四个庆祝新年的帖子。


    评论区的粉丝却热情似火,根据四个帖子推测‘奥兰多’长什么样子。


    塔利薇娅一共有三个推特账号,两个演给外人看的作家账号,一个自己玩的小号。


    其他社媒,也同样如此。


    “老师是确定要常住英国了吗?”


    塔利薇娅点了点头,“是的。近期五年内,我会居住在英国。”


    通俗文学领域的奖项,她已经拿得够多了。


    但‘高贵’的正经文学圈子的奖项,塔利薇娅一个奖都没有。


    正经文学圈子看不起写言情小说起家的塔利薇娅。


    这可惹恼了她。


    什么档次,还敢看不起她。


    从来都只有她看不起别人的份。


    “出版社那边的意思是会帮老师公关今年的布莱顿文学奖,但,”多妮停顿了一会儿,有些忧虑,“但老师做好出镜的准备了吗?”


    塔利薇娅的身份注定在文坛不受待见。


    “出镜?”塔利薇娅笑了几声,没有人比她更懂这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不,我将会一直是神秘的奥兰多。”


    等拿完全部的奖后,她再站出来,狠狠地给那群聒噪的老白男几巴掌。


    什么东西,还敢看不起她。


    而英国将会是这场打脸的开端。


    “一个略微上了年纪拥有英国国籍的白男,”塔利薇娅不忘给自己建造人设,“在剑桥读过几年书,这就是奥兰多。”


    塔利薇娅选好角度,拍了一张咖啡的照片,上传推特。


    布莱顿文学奖,英国本土很有重量的一项文学奖,代表着新人作家拥有光明前途的最高起跑点。


    塔利薇娅还嫌不放心,笑道:“需要我变成gay吗?”


    英gay兰嘛。


    政治正确嘛。


    多妮赶紧惶恐的摇摇头,也不用如此政治正确。


    英国可不玩美国那一套。


    塔利薇娅翻了翻多妮递来的公关文件,“四本书才拿到这一个奖吗?”


    目前她一共写有四本文学类的‘正经’书。


    “还是一个新人奖?就不能直接拿到布克奖吗?”


    布克奖,相当于英国的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文坛现在人才凋零,啃祖上老本。


    四年前,奥兰多横空出世,凭借首部作品就成为万众关注的新人作家,一跃成为文坛紫微星,引发阅读狂潮。


    不仅文学家爱看,拍桌大呼英格兰文学不死,而且那些不关注文学的普通人也爱看。


    虽然很多人看不明白,可就是莫名其妙的爱看。


    这是什么?看一下。好怪。再看一下。


    多妮起初还会因为塔利薇娅不时流露出的傲气感到惶恐。


    从没有那个作家会像塔利薇娅这样,直言对奖项和金钱的渴望。


    但现在,多妮只会觉得塔利薇娅应该更傲慢一些。


    能写出那么优秀的作品还稳定高产,实在是天才!


    “实际上,四年前,老师发布首部作品时,布莱顿奖就准备颁给您,”多妮解释道,“但是委员会找不到老师。”


    多妮担任塔利薇娅的线下责编才一年多。


    在此之前,塔利薇娅与麦米伦出版社联系仅靠网络,稿费来往则直接邮寄银行卡。


    塔利薇娅无所谓的点点头,“第四本书会什么时候上市?”


    她之前对这些文学奖项没有任何兴趣,懒得搭理。


    但从今年开始,她决定从英国开始集邮各类文学奖,毕竟那群高贵的老白男们,实在是太聒噪了。


    她不是聋子,更不是圣母。


    耳朵旁住着一群打不着的苍蝇,令人反胃。


    “会在今年的7月份,每年的9月到11月是欧洲文学奖颁奖季。”


    提起获奖,多妮很有底气,挺直腰板的说:“除了布莱顿奖外,我们还会为老师拿下柏林文学奖,英国图书奖等其他奖项。”


    背靠英国户口本,那么攻克欧洲各大以英语为写作语言的文学奖,将会如囊中取物般简单。


    当然美国除外。


    美国和欧洲是两个地方。


    塔利薇娅放下文件,为多妮鼓掌,“希望麦米伦出版社不要让我失望。”


    她当初选择麦米伦出版社的理由,就是它在文学界的地位。


    杰克逊出版社帮她赚钱,麦米伦出版社帮她拿奖。


    无论是出版社的选择,还是国籍的选择,都是她达成目标的手段。


    钱和奖,她都要。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塔利薇娅,只要她加入美国国籍,就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和一百亿美金的话。


    那么下一秒,塔利薇娅就是纯血美国人。


    聊完塔利薇娅新书的所有事后,多妮终于松了口气。


    她看了一眼手表,连忙收拾好文件装进公文包里,“啊!我要赶不上球赛了。老师我先走了,有事,WhatsApp联系。”


    WhatsApp,相当于西方的微信。


    多妮特意今天下午请假去看球赛。


    “球赛?”塔利薇娅看过几场球赛,毕竟她的三个前男友再加上一个正在闹离婚的老公,这四个男人里三个都是踢足球的。


    但她对足球没太大兴趣,当然,她对其他体育赛事也不感兴趣。


    多妮热情的安利:“我的主队是曼城,曼城的每场比赛,我都会去看。”


    塔利薇娅提不起兴趣,但还是挂起礼貌的微笑,虚伪道:“那可听起来不错。”


    “老师有空可以来看看,”多妮恨不得把主队的安利一把塞进塔利薇娅的嘴里,“曼彻斯特的天空是蓝色的。”


    塔利薇娅听不懂,也懒得懂。


    她礼貌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