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相错

作品:《退婚后夫家称帝了

    《退婚后夫家称帝了》全本免费阅读


    洛阳城在安静了几日后,随着新帝即位,新颁布的诏令一个接一个地下来,再度开始焕发活力。


    那夜破城的光景仿佛只是洛阳百姓的一个梦,眼见凉州骑拥护着他们的主子光明正大进了皇宫,坐上了那把天子的龙椅。


    皇宫中是如何的光景众人都是不知晓的,但能猜到不太平静就是了。


    那位一听到战败便抛却所有南逃的圣上也没有被放过,有胆子大,攀墙偷看的人家,恰巧看见了凉州骑连夜出城的情景。


    那黑压压的一片,不仅数量上多,装备也是一流的精良,一看便知是去拿人的。


    洛阳百姓一时为还身陷皇宫的太子产生了一丝丝怜悯。


    太子仁弱无才,不配与帝位,但总归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如今也只是个可怜的儿郎罢了。


    至于陈皇后,洛阳百姓倒是没有太多同情。


    陈皇后在凤位上操劳是不假,但她也没少为陈氏谋利,一家子蛇虫鼠蚁的,借着陈皇后的势在洛阳城横行无忌了许多年,上到世家权贵,下到庶族百姓,没有不厌恶的。


    洛阳百姓想着,要不是朝廷还有良臣辅佐,陈皇后就算累死在凤位上也不能料理得了整个大晋。


    原本这样的生活也能算是安稳,不想凉州骑破了城,他们又陷入了惶惶不安中。


    在几日漫长又沉寂的等待中,眼见皇宫中颁布一道又一道于民生有利,朝政安稳的诏令。


    例如减免赋税,鼓励商业,清除弊病,考量官宦任免等一系列。


    尤其是将平日里因着裙带关系得了高官厚禄以及一些无才无德、尸位素餐的官宦尽数裁了下去,换做真正才德兼备的清明贤人,这无疑值得全洛阳城百姓欢呼雀跃。


    只是一个开端,人们便隐隐窥得这是一位不同于上一位的明君良主,心中欢喜着,期待着。


    才不过四五日的光景,洛阳城的百姓和商贾便再度探出头来,重新将生活步入了正轨。


    凉州王也在众望所归下登上了天子宝座,改年号为元宁,大赦天下后,开始分封功臣将领。


    尤其是没忘记他的儿子们,各个裂土封王。


    只不过新帝家中女眷和两个儿子留守家中,册封礼一应事宜没急着操办。


    洛阳城内,最为平静无波澜的大抵就是底层的黔首,只知道日子会随着明主越来越好,日日经营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无法切身感受到天子堂前的风波。


    这几日,无论是三公九卿,亦或者是守卫皇城内外的军备官职,都被新帝开始逐一清理布置,不至于是大换血但也十分可观。


    新帝虽手腕铁血果决,但终究在世家上还是留了几分体面,毕竟洛阳城这些高门望族根基颇深,且也并无是完全无用。


    是以,只要是能配得上头上官帽的,元宁帝还是温和地保留了其官职,不仅为了朝政的稳定,也为了笼络住这些百年世家门阀。


    崔家便是那在这样的局势中耐心等待着,想看看新帝到底想要如何对待崔氏。


    阿父说,无论怎样,崔氏如今应当是没有性命之虞的,然至于其他,便不好说了。


    比如先前上承下达的公卿权位。


    家族一体,大兄和义兄自然也识趣地没有再去上职什么的,更何况大兄那边连太子都没了,他这个太子舍人便形同虚设。


    昔日的陈皇后和太子也变成了庶人,被双双圈禁在洛阳城西的离宫里,只待元宁帝进一步与群臣商榷如何处置了。


    阿父是家中最有耐心的,家中人问起,便慢悠悠地说再等几日,剩下时间便气定神闲地在家饮茶手谈,差点连大兄都陪不下去了。


    但好在还有个性情相投的好女儿,时不时便让令仪陪着品茗下棋,日子也算是安静。


    风波暂时过去,令仪忽地想起了自己交由赵氏玉坊定制的那块羊脂白玉,是准备送给郑家六娘的生辰礼,早过了取玉的日子,她是时候去取了。


    念此,令仪忙吩咐仆从套车,准备去赵氏玉坊一趟。


    本就是一个取物件的小事,加上如今洛阳城也初步太平了下来,这个门倒也出得。


    乘着犊车,令仪出了崔宅,迎着路人复杂的目光,朝着东街的赵氏玉坊赶去。


    六娘的生辰是在下月十八,如今二月已过半,虽然还有些时日,但那生辰礼还是早拿回来放在自己身侧妥当。


    偶尔探头,令仪注意到了一个变化,那便是洛阳城里平素最爱跟在她后头跑的儿郎们几乎没了。


    虽然知道这种天差地别的原因为何,然令仪也不觉得这是什么落差感,反倒觉得新帝家给她省了些,麻烦事。


    有些女郎喜欢身后追着一串年轻儿郎,觉得那样能体现自己风华所在,于是心中欢喜。


    令仪却是不大喜欢一出门后头跟着一堆人,尤其是一到下车的时候,身后好像有千军万马在看着你,恨不得将她盯出个窟窿来。


    虽然受儿郎喜欢也没什么不好,就是会给令仪这样内敛轻淡的性子增添些烦扰。


    如今也算是能自在一些了。


    踩着踏凳,扶着鹿鸣的手下去,令仪觉得浑身都轻松了许多。


    但若是阿妹亦或者郑家六娘知晓她如此心态,定会叹着气说她心宽得能赛龙船。


    元宁帝入城未曾劫掠百姓,也未曾伤一鸡一犬,到如今的施仁政,吏治清明,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明君之像。


    坊巷间尽是欢欣雀跃的声音,洛阳城短短数日间便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热闹。


    犊车缓行在街道上,不到一刻钟便顺利抵达了赵氏玉坊。


    玉坊不似街边茶坊酒肆,人满为患,尤其是这家玉坊就算是在寸土寸金的洛阳城也称得上一句价高,因而里头人倒是不多,只稀稀拉拉四五人,看衣着便是非富即贵。


    令仪不算是这家玉坊的常客,只是偶尔来,但这些做权贵生意的玉坊,又怎能不将一些个世家贵人认个脸熟?


    尤其还是备受赞誉的崔氏女,尽管如今崔氏处境尴尬,但也不影响玉坊做生意。


    “崔娘子来了,快请进。”


    老掌柜瞧见踏进来的姝色女郎,忙放下了竹笔,笑脸迎上来。


    “赵掌柜近来可安好?”


    女郎嗓音温润柔和,如同春日里温凉适宜的溪水,让人心头润泽舒适。


    铺子内那仅有的几位客人也不自觉扭头偷偷打量刚进来的令仪。


    其中有个本来被迫过来作陪阿母和阿姊的小郎君,也觉此行不亏了。


    五兄没有骗他,崔娘子当真是让人见之欢喜呐。


    他心里美滋滋的,不时偷瞄一眼那边娴雅端美的女郎,两颊难免晕红。


    被人关心身子,赵掌柜心中熨帖,笑呵呵道:“女郎仁厚,挂念我这把老骨头,近来一切都好。”


    两人有来有回地说了几句体面话,一切都很融洽,就在令仪打算开口问她的玉件打磨得如何时,外头传来一阵不容忽视得喧哗声,还有人的痛呼惨叫声。


    看热闹仿佛是人的天性,那动静一出来,几乎周围的人都纷纷往那头凑了。


    能过去地不由自主挪过去瞧,不能过去的也从所在的铺子里探出头,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热闹事。


    令仪也好奇地站在门边,往不远处那人头攒动处看去。


    面对这等热闹,令仪一向不会凑得太近,以免惹一身麻烦,加上那头她确实也挤不过去,围着的人严严实实的,一看便是大热闹。


    “小郎君,前面是发生了何事,怎么这样大的阵仗?”


    见铺子里几个客人都心生好奇,赵掌柜拉住了从人群里钻出来的一个少年,眉目慈和地打听着。


    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