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送粽子

作品:《寡媳

    《寡媳》全本免费阅读


    锦娘很快生好了火,宋毅用树枝叉着两只鱼烤鱼。


    小宝盯着鱼,吸了吸口水,看起来又好笑又可爱。


    锦娘有点惋惜:“可惜没带些佐料。”这烤鱼虽然香,但没放盐终究是少了些滋味。


    “没事,正好尝尝鱼的鲜味。”


    锦娘便在一旁把烤饼放在火堆旁的石头上加热。


    鱼烤好了,锦娘仔细挑了鱼刺喂小宝,三人吃了烤鱼,吃了烤饼,又吃了鲜果,吃得心满意足。


    随后,锦娘和宋毅一起帮助小宝捡石头,很快,小竹篮装满了各种漂亮小石头。


    午时半,眼看日头升到头顶,天气渐热,宋毅便带着锦娘母女回去了。


    小宝回家后,立即提着她的石头去找王山王水王林了。


    四个小孩子也不怕热,就在院子里玩石头。


    他们从石头中跳出一些大小合适的、圆溜溜的出来。


    锦娘煮了一锅绿豆汤,放在水盆里凉着,等绿豆汤凉了,她便端着锅去了隔壁院子,放在院中石桌上,然后招呼几个孩子喝绿豆汤。


    过了芒种,大太阳的午后就会闷热起来。


    孩子们欢呼一声,立即各自回去拿碗喝绿豆汤。


    李彩霞有些不好意思:“锦娘,这可真是太麻烦你了。”


    “应当的,小宝也没跟着吃你家的。”


    “她能吃多少?而且小宝懂事得很,那像我家这三个……这么大了,还半点不知事。”


    李彩霞话音未落,她家的三个孩子已经捧着碗从厨房冲出来,迅速围在桌边,而小宝也回家拿了个碗,正往这边跑。


    王山还算懂事,等小宝也围在了桌边,先看了一眼自己娘,见李彩霞点头,他开始拿着勺子给几个小的舀绿豆汤。


    李彩霞在屋檐下做针线活,她招呼这锦娘跟她一块儿做:“你把针线拿过来一起做,我们还能说说话。”


    锦娘便回去把自己针线框拿了过来。


    她倒是没有急着做要拿去卖的鞋履,而是先打算给小宝做衣裳。


    锦娘从前为了谋生,经常做些鞋袜去卖,女红手艺是不差的。她已经裁剪好了布料,这会儿正把衣裳缝制起来。


    李彩霞见了夸赞:”锦娘,你这动作真快,我缝一件衣服的功夫,你都能做两件了。”


    “在家做习惯了的,大姐你要是常做,也能做得这么快。”


    两人说着话,几个孩子在院子里一边喝绿豆汤,一边叽叽喳喳说话。


    小孩子们之间说的事情,除了玩就是吃。


    小宝说起了今日中午在河边吃的烤鱼:“可好吃了。我这辈子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鱼,而且还是没有放盐的,阿娘说如果有盐的话,会更好吃。”


    林水嘴馋,立即吸了吸口水:“真的有那么好吃吗?”


    王山却哈哈笑:“小宝,你才多大点儿呀,还说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好吃的鱼,你这辈子长着呢。”


    小宝有点气,她腮帮子鼓了起来:“就是很好吃!就是很好吃!我大伯父烤的鱼,第一好吃!”


    小宝说得信誓旦旦,其他三个孩子都馋了:“真的吗?你大伯父真好。”


    王山觉得小宝没说谎,小宝的大伯父的确不比爹差。


    不但带小宝出去踏青,还给小宝烤鱼吃。跟他的爹一样。


    一旁的李彩霞竖着耳朵听着,又看向锦娘:“锦娘,你和小宝好福气,有这样的大伯。旁的大伯哥可没有这么热心的。”


    锦娘便接了一句:“大伯哥是好人。”


    李彩霞又说:“可不是嘛,这样的好男人可不常见,你说呢?”


    锦娘默默点头。


    李彩霞见锦娘这样,还想说些什么,不过还是忍住了。她一个外人,不好多说什么。


    ……


    这日晚上,宋毅看了会儿书,外头忽然下起了小雨。


    水汽带走了闷热,晚风吹进窗户,带来几分清凉。宋毅熄灯躺下。


    听着屋外的淅沥的雨声,宋毅闭眼打算入睡,却不知怎的,他脑中忽然出现了本不应该出现的一幕:弟妹坐在河边,她一双足半浸在清澈的河水中,泛着白玉一般的光。


    宋毅猛地瞪大眼,强迫自己不去想,但他越是如此,脑中的画面却是清晰!


    他像是再次回到了那个场景,他清楚的看到弟妹穿着那身半旧的桃红衣裙,她弯腰伸手撩水,手指雪白纤长如葱,透明的水在她指尖环绕,她撩起水,往自己脚背上浇。


    晶莹的水滴落下,在日光下散出五彩的光,又落在她的脚背上……


    宋毅呼吸急促起来,他人都懵了。


    为什么这一幕,他记得那么清楚?


    是他太无耻,对弟妹存了非分之想吗?


    不不不,他怎么会是那样的人!


    一定是他看了弟妹的足,于心不安,所以才会这样。


    非礼勿视,他看了不该看的,所以才会良心难安!


    于是宋毅罚自己蹲了一整晚的马步。


    ……


    万柳家。


    夜里,万柳媳妇儿姜氏哄着女儿睡着后,跟万柳躺在床上说起了话。


    “今日我出门买肉,瞧见宋青衫,他驾着一辆马车从城外回来,车内之人好像是年轻女子。”姜氏疑惑:“宋青衫这是有相好的姑娘了?”


    姜氏这么一说,万柳就明白了:“那应该是宋兄的弟妹田娘子。他跟我提过,今日要出门踏青,应就是带着田娘子和侄女出门。”


    姜氏惊讶:“宋青衫带着弟妹出门踏青?”


    万柳接着道:“上回我还瞧见宋兄穿了新靴子,靴子上还绣了花样,估计就是田娘子做的。”


    姜氏若有所思:“照你这个说法,这两人之间没准真有点什么。若真是这样,我倒是想认识认识这位田娘子了。”


    “你想认识田娘子?给他们两个做媒?”万柳好奇。


    “他们两个都这样了,哪里还需要我做媒?宋毅是个有本事的人,你却是个窝囊的。我和他未来的夫人交好,将来他会看顾你两分。”


    万柳垂头丧气:“我也没那么差嘛……”但想到媳妇儿是为了自己打算,万柳心情立即又明快起来:“田娘子的女儿跟我们翠翠差不多大,过几日翠翠生辰,我们请她们母女到家里,你看如何?”


    “这个主意好。”姜氏点头。


    ……


    几日后。


    小宝穿上新衣裳,衣裙是粉紫色的,穿着喜庆又精神。锦娘还在衣襟、袖口处绣了一些花,如此一来这衣裳看着便精美了许多。


    李彩霞对锦娘赞不绝口。这几日除了给小宝做衣裳,锦娘也做好了两双鞋,一双男子穿的黑布鞋,一双四五岁孩童穿的布鞋。


    黑布鞋是寻常的样式,不过那双孩子穿的布鞋她却用了心思。


    她用了墨绿的布料,在鞋头绣了两只小黄鸭,仿佛小黄鸭蹲在绿草地上一般。


    锦娘带着两双做好的布鞋,去了那家鞋铺。


    店内有客人,锦娘便站在一旁等着,等那客人走了,锦娘才走到老板娘跟前:“林大姐,这几天我做了两双布鞋,你先看看怎么样,若是满意我接着做。”


    锦娘怕做得不好,鞋铺不收,所以先试着做了两双拿过来看看。


    林掌柜先瞧了瞧黑布鞋,黑布鞋针脚细密整齐,林掌柜满意点头,又去看那双孩童的布鞋,她瞧见鞋面上的黄鸭子,眼睛一亮:“呀,这是你绣的吧?”


    锦娘笑着点头:“我想着这布鞋是孩子穿的,就绣点花样添几分热闹,也不知行不行?”


    “行,你这布鞋放我这肯定好卖,这两双布鞋我收了。”


    林掌柜很爽快,立即按照之前约定的价钱给锦娘拿钱,锦娘收下三百多文,心中欢喜。同样一双鞋,在北林镇她只能卖八九十文,在都城却能卖一百多文。


    一双鞋除去本钱,她可以赚五六十文,她辛苦些,一天能做好一双鞋。


    这么算来,一个月能赚一二两银子呢。


    随后,林掌柜又叮嘱锦娘:“那样绣花的童鞋你可以多做几双,我估计好卖。到时候卖得好,我给你提价。”


    锦娘一听,顿时干劲十足,她又去隔壁布铺买了好些做鞋需要的物什。


    回去的路上,锦娘瞧见路边小贩有卖粽子的,五彩绳的,她这才想起,明日就是端午节了。


    这么一算,她都有好几日没瞧见宋毅了。


    自打前几天他们出去踏青后,宋毅便再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