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三次旅行—朱元璋:放心,我会让他好好学习医学的

作品:《绑定系统后,我带着祖宗玩遍华夏

    第146章第三次旅行—朱元璋:放心,我会让他好好学习医学的


    宋灵音听到了嬴政的问题,回想了一下自己之前的学校里面,那些收费标准。


    回想结束。


    宋灵音看着众人期待的神色:“我有记忆以来,学校春游秋游就需要缴纳100左右的费用,这些费用统一先交给班主任,班主任那边具体怎么搞,我也不知道。”


    宋灵音说完之后,看着嬴政又说到了学校的老师。


    “我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分为各科教师,然后各科教师呢,也分为主课教师,比如语数英。”


    “副课就是体育,思想品德等等。”


    “大致就这些分类。”


    “每个班级有三十到四十名学生,为了方便管理,一般会有一个老师具体负责一个班级的具体事宜。”


    “这个老师就是班主任。”


    “班主任一般都是主科老师里面选一名出来。”


    宋灵音一口气将自己了解的说了个清楚,陛下们果然一副明白了,好了知道的样子。


    宋灵音看着他们对种花家教育系统这么感兴趣的样子。


    “其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以后联系一下学校那边,安排你们去旁听课程,你们觉得怎么样?”


    一听到这个有趣的事情,陛下们的眼睛一下子就发亮了。


    “好啊。”


    “那就说定了。”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少年强,则国强,这是种花家千百年的立国根本。


    众人们在聊天,看风景中度过了一个下午。


    下午暮色渐渐浓了,越来越深的蓝色一点点的侵袭了整片天空之后,宋灵音拍了拍手掌。


    “今天带大家学习了如何骑车,这辆车呢,我等会把具体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发给你们,你们可以学习一下,回去了,可以批量做出来,这样百姓也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了。”


    宋灵音的提议令几位陛下拍案叫绝。


    “说的太好了!我们就是这样打算的。”


    朱元璋很是高兴。


    “对了,您的孩子很有学习医学的天赋,他在国外学习进修一段时间后回到您的时代,希望您能继续支持他的天赋。”


    此刻的天幕下,朱家人看着天幕,十分羡慕朱橚。


    他能去现代,还能学习他感兴趣的医学,真的太好了。


    兄弟之间,对这个一直以来不怎么上心的弟弟有了更深维度的理解。


    “朱橚弟弟如愿了,他终于可以学到他想学习的东西,等他回来了,我这个做哥哥的,一定会支持他。”


    朱棣拍拍胸膛,立下豪言壮语。


    “是啊,他如此热爱医学,以前父皇总觉得他不务正业,不喜欢他研究草药,现在的如此明白,想必父皇不会多加阻拦了。”


    朱标点头笑道。


    “我看不止不会阻拦,还会觉得朱橚是个好样的,多加赞赏鼓励呢。”


    朱标的二弟一副我可了解我父皇的样子说着。


    “好了好了,别说了,我知道你们羡慕朱橚,可是你们自己也有自己的好处呢,天幕是根据现代人的视角看到的,但是我们啊,都觉得你们是好孩子。”


    马皇后听着身边的孩子一个个逼逼赖赖的,听多了也就明白了他们的心意。


    谁都渴望去现代,想好好的玩,也想好好的多学一些什么,等回到了家,自己还能多为百姓做点好事。


    千古留名的诱惑力太大,孩子们都渴望。


    可是很多东西哪有那么容易呢。


    马皇后也想去现代,但是她知道,一切急不得。


    马皇后温婉性格,慢慢的劝谏住了自己的孩子们不要着急,耐心看着天幕就好。


    大明的臣子们看着天幕上的弹幕里,马皇后温婉的发言,心里熨帖,还得是他们的好皇后啊。


    知道他们都想去现代证明自己,知道他们的着急,但是也不多加斥责,反而温柔不已的劝谏。


    真不愧是贤后。


    大明朝的弹幕最多,其他朝代的人看着弹幕大致也能猜到具体的细节。


    纷纷感叹,马皇后当真是贤后,说话艺术拿捏得十分到位。


    这样一个性格温婉的女子,朱元璋不喜欢就打鬼了。


    其他朝代的人对马皇后的观感好了不少,甚至在天幕上,还有姐妹发言询问马皇后一些事情的。


    马皇后看着其他朝代的人询问自己问题,拿捏不准,询问朝臣应当如何处置。


    朝臣也拿捏不准,一直以来大明朝堂都被朱元璋强势的控制住了。


    他们怕自己如今出了主意,万一朱元璋回来了知道了身高了大怒呢。


    这些种种,朝臣们建议马皇后暂时不要理会,毕竟说的多错的多。


    马皇后听后感觉言之有理,并未多讲明。


    一些指望着从马皇后嘴里知道细节,知道灭国详情的人只好悻悻而归。


    没想到马皇后不告诉自己,那自己还是双眼一抹黑啊。


    天幕上的现代:


    听了宋灵音为自家小子说话,朱元璋很是高兴,有种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嘉奖的欢快感。


    “好,你都这样说了,我


    肯定不会让他放弃医学的,既然那么喜欢,那就用心去学,我反正是支持他的。”


    得到了朱元璋的保障,宋灵音安下心来。


    之前朱橚就偷偷和宋灵音说过,在家里的时候,朱元璋并不赞同自己学习医学,还说自己总是对那些花花草草感兴趣做什么,就不能做点正事吗?


    那个时候的朱橚当然是委屈的。


    可是人的兴趣一旦是确定的,就算前方有千难险阻,人都是一往无前的。


    朱橚便是如此。


    他顶着压力,在原来的时空里努力学习,著作,有了不小的成就,被后世所能看到。


    现在就更不想放弃了。


    所以他委托宋灵音劝说自己的父亲,他想要回去后,更加有精力全部放在学习医学上。


    他害怕父亲不答应。


    宋灵音答应下来,才有了这次的劝说。


    宋灵音想起朱橚在国外学习医术的时候,那一副如饥似渴的样子,心里面只有对朱橚的景仰。


    身为皇子,不需要依靠什么谋生,却能真心实意的为自己喜欢的去奋斗,这可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或许这样有钱不需要操心更多的皇子皇孙,再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才会更加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努力奋斗。


    想到这里,宋灵音又想到了明朝的木匠黄帝,试探着开口问道。


    “陛下们,如果有一个君主,他做别的事情很擅长,但是对做皇帝就是不擅长,你们觉得,这位皇帝是好还是不好呢。”


    听出宋灵音话里的试探,就猜都不用猜,刘彻就知道种花家没少出这样的皇帝。


    没好气地说道:“就算做其他的东西在精通,身为君主的本职工作也该是整个天下,否则…他就不算是一个好皇帝。”


    听了刘彻的话,宋灵音点了点头,她明白了。


    “要是某些时代的皇帝能换下,或许,就好多了。”


    宋灵音感叹道,朱元璋似乎知道她的意思,看了一眼大家的神色,都是轻松愉悦的,他也就不说是谁了。


    “那个,晚上的活动你们自由活动吧,想怎么玩随你们。”


    宋灵音也不拘着他们了。


    “书店有吗?想去看书!”


    “实在不行看电影也行。”


    “有关我大明的!”


    对于想玩的想看的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方向大家却都一样的选择。


    历史类。


    他们只对历史感兴趣。


    “好,那就回别墅,我买了很多关于历史的书籍,每个朝代的详情都有,你们想看,我们回去看个够!”


    宋灵音早就料到他们会来这么一招,所以早早的准备好了。


    听到宋灵音这样说,大家喜不自胜,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别墅区,看看他们死后的时代,变成了什么样子。


    打车,回家!


    回到家里,大家拿着书就不想放下了,静谧的课堂里只剩下书籍阅读的声音,一页页翻动,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各自看着书籍默不作声。


    宋灵音轻手轻脚的去了自己的房间,先去洗漱了一下,然后拿起了自己的ipad,开始购物列清单。


    他们带回去的纪念品,除了粮食的种子,还应该有什么呢?


    宋灵音想到明天的分别,还有些小不舍。


    天幕的镜头一直对着客厅。


    认真的看着书籍的皇帝们沉默到了晚上得十点左右,然后一个个开始受不了了,其中火爆性子的朱元璋一拍桌子愤然而起:“这个万历在做什么!”


    “张居正如此好的良相!他竟然在他死后如此清算!这样百姓如何看我大明皇室?!!”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怒喝,其他皇帝也纷纷愤怒起来。


    愤怒的情绪仿佛一团火,一下子点燃了大家的情绪。


    然而这个点了,天幕早就灭了。


    皇帝们的愤怒,对后世的预告,无人听见,只有他们自己,了解的清清楚楚。


    “我大明…还有什么木匠皇帝!”


    “还有二十年不上朝的万历!”


    “还有什么魏忠贤!”


    “后宫的什么万贵妃迫害皇子皇孙!”


    “朱棣怎么教的孩子!”


    “太监专权,我大明都毁在了太监上啊。”


    朱元璋一边流泪一边生气怒喝。


    看着他这样,看着史书的李世民露出了同情的表情。


    他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