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血色黄昏

作品:《天仙修凡记

    《天仙修凡记》全本免费阅读


    时间拨回到一个时辰前。


    夹在两座雄关间的河岸凉风习习,晴空里如丝如絮的流云向东游动。


    西岸狭长的营地落在了山体雄关的阴影里。


    高墙深沟、错落有致的矮墙掩体,警惕的巡哨,以及在坚固的营寨中忙碌的挖掘引水沟的军卒。


    荡寇军前军的营寨不象攻击的先锋,更像是在建一座永久驻营地。


    军寨中心的前军主将军帐前,一个身材挺拔的老将军和一位文官眺望向栖霞关城头。


    关城青褐色做背景,映衬得那一杆紫色大蠹格外醒目。


    年近花甲的老将军面貌端方,气质沉静,和荡寇军主将温勇并称为东魏两大智将。


    虽然关祥谦比温勇从军早,军功也不差,却从没有生出成为统领荡寇军主将的念头。


    因为,荡寇军从诞生起就和温氏捆绑在一起了,非温氏嫡子不可掌荡寇军将印。


    是温氏图谋多年,造就出这种局面,而将这种局面维持百年,可不只是温氏一家一姓。


    两百年前魏人铁蹄南下,绵延八百年的大秦帝国轰然崩碎,一部分江北望族大阀不肯放弃家业南渡,魏人立国后,皆沦为了二等民。无论曾经多么尊贵的姓氏,对于魏人而言都是牛马一样,可以呼来喝去的贱民。


    直到荡寇军成军,以煊赫的战力傲视天下,其中一批和荡寇军深度捆绑的大族,生存环境才得以改善。


    荡寇军善战,百战百胜。 除了兵员优良,训练严格,还有更深刻的一个原因,荡寇军中容纳了大量秦人世家子弟,荡寇军的骨架,就是由这些饱读兵书又武功不俗的各级军官。


    荡寇军自成军之后在对外的战场上收获一个又一个胜利,同时也在国内不断尝试着扩大生存空间。


    八万子弟为这支常胜之军的荣耀,也为在背后支持着这支军队的秦人大族们,面对任何人都敢于强硬的亮出刀口。


    无论是秦人大族和魏人发生矛盾时强势站队,剿灭国内各州郡的山匪强人,还是帮支持这支强军的秦人大家族清除敌对家族,争夺各种利益时,都有这支强军的身影。


    在东魏几支野战大军中,荡寇军人数最少,还是以步卒为主,无论是整体战力还是单兵战力却都要胜于另外几支骑军。 荡寇军普通军卒装备的铁甲,钢刀,强弩,犹胜魏人军中的校尉。


    当武装到牙齿的八万强兵,摆出同仇敌忾,随时拔刀相向的气势 ,某些时候就连陛下也不得不退避。


    朝廷划拨给八万步卒为主的荡寇军的粮饷,是比照八万铁骑足额划拨。 荡寇军一个步卒享用一人一马的粮饷,其实还是远远不够。 而且荡寇军的将军们非但不吃空饷贪墨军资,反而要用自家的钱粮贴补军资。


    供养八万荡寇军太费钱了!


    练兵费钱,装备昂贵,也是朝廷一直容忍这支带有强烈私兵印记的军队留存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成军百年的荡寇军兵员只能维持在八万人。


    荡寇军成军之后参加了征伐南梁,攻打西魏的每一场大战。能攻善守,战功耀目。以这种方式,心照不宣的回报了元氏皇室。


    关祥谦和温勇等军中高层都明白,荡寇军或者说是以温氏为首的大族,与东魏朝廷这种微妙的平衡迟早会被打破。


    他们一直将朝廷能否容忍荡寇军保持独立性,作为朝廷主动打破平衡,吞并荡寇军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