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呵!人情在国公面前不值一提!

作品:《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问话,哼了一声,道:“干什么了?老十在他的藩地开始清丈土地,公开说要推行摊丁入亩!”


    朱标闻言顿时一惊!


    有些难以置信道:“这么急?”


    对于摊丁入亩的实施难度,朱标十分清楚。


    所有的道理,朱檀都曾亲自讲给老朱和他听。


    既要实行货币改制,又要改革税收制度,还要面对朝野上下权贵的反对。


    其中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


    老朱和朱标听到后来,甚至都快实施摊丁入亩的念头了。


    总之如今的天下也很安定,国家日渐繁荣,为什么一定要折腾呢?


    朱元璋发愁道:“古来爱折腾的主政者,王莽也好,王安石也罢,哪个不是弄的天下大乱,民间沸反盈天?


    没想到,老十也跟这些人学,刚刚回到藩地就开始折腾了!


    先是改军制,现在又是税制!再改,是不是还要改官制?


    干脆把皇帝也改没好了!”


    朱标听罢,不禁骇然失笑。


    他知道。


    父皇这又是生气,在发牢骚呢。


    果然,接下来。


    朱元璋继续皱眉道:“这个小子!真是一刻也闲不住!这税制、钱制,岂是那么容易改的?


    哼!咱还指望他将兖州、青州像长芦盐场那般,经营的好一些!


    现在看来,他不搞得民怨沸腾、天下大乱,便是好的了!”


    朱标笑笑。


    只得跟着朱元璋的话风,道:“改革之事,千头万绪,如今的大明连他所说的第一步,币制都没有稳定,这又如何好开启改制呢?十弟确实有些操切了。”


    朱元璋听到币制两个字。


    表情有些狼狈。


    洪武朝的币制确立,是他亲自主持开展的。


    洪武元年,他命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


    洪武通宝钱币铸造精美,使用方便,极受民间欢迎。


    但很快,老朱就发现了问题。


    那就是大明的铜太少,随着大明经济的恢复,对铜钱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洪武通宝快不够用了!


    更可恨的是因为大明铜钱含铜量较高,甚至在海外,这种铜钱里面的铜的价值,比钱币本身的价值还要高,这就导致不法商人会偷偷收走这些铜钱,转而运到海外贩卖!


    如此一来,市面上的铜钱就更少了。


    到了洪武八年,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改革币制,学习元朝,换铜钱为宝钞!


    当大明宝钞真正开始发行之后,他才知道元朝皇帝有多爽!


    不值钱的纸,随便印一下就变成了能花的钱,这种感觉跟白捡的差不多!


    对外打仗要用钱?


    印!


    赈济灾民要用钱?


    印!


    修建宫殿要用钱?


    印!


    所谓印钱一时爽,一直印钱一直爽,无限量化宽松的后果就是大明朝的宝钞贬值速度远超元朝!


    从洪武八年到洪武十八年,短短十年功夫,宝钞价值只有它表面币值的四分之一了。


    原本朱元璋想着为了尽快推行大明宝钞,所以严禁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同时还停止了洪武通宝的铸造。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宝钞大贬值,导致民间交易混乱,缺乏货币。


    无奈之下,朱元璋在洪武十年又再度重新铸造了一批洪武通宝。


    之后洪武通宝就在铸铸停停中,纠结拧巴着和大明宝钞一起勉强维持着整个大明朝的经济运转。


    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种货币早晚是要变成废纸一张的。


    可是,现在让老朱放弃大明宝钞,他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毕竟,无上限的财政开支,实在是太爽了!


    更何况,随着朱檀给了朝廷上千万两白银,导致朝廷开支又有了白银作为依仗,信用也就提升了不少,相对应的,就稳定了大明宝钞的币值。


    此时大明宝钞贬值速度变慢,也让朱元璋十分满意,更加不愿意改革币制了。


    但无论如何,当朱标提起来的时候,老朱还是相当尴尬。


    朱元璋摆摆手,叹口气道:“咱只是担心,洪武元年至今,百姓才刚过了几天好日子?老十这一折腾,只怕又要乱上一阵子了!幸好咱只给了他两州之地!若是再大些,只怕这天下都要乱了!”


    朱标忍不住偷偷瞥了朱元璋一眼。


    十弟的性子,父皇你应该早有所知吧。


    他什么时候做事情能循规蹈矩,老老实实了?


    若是他愿意那么做,又何至于非要跟你讨要两州之地单独治理?


    为何直到出了事情才埋怨!


    当初若是不给他这么大的权力不就好了.


    朱元璋似乎猜到了朱标心中所想。


    叹口气道:“老十毕竟是有才的,咱只是盼着他治理一下兖州和青州,知道当政者之不易,也知道治理天下之艰难!


    如此方能成大器!


    谁想到,这小子如此不知轻重,刚刚接管政务就要翻天了!”


    朱标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现在这个情况就跟朱檀改革卫所制度一样。


    若是拦下他不妥。


    但若是继续放任却又有失控的风险!


    朱元璋似乎也陷入了纠结。


    良久,方才摇摇头。


    “罢了,老十虽然胡闹,但跟老二那个混账比起来,起码还是安了好心的。


    若是这一次真的闹出什么乱子来,能给他个教训也是好的。


    只盼着大明能因此多一个贤王!


    这个代价,咱认了!


    哪怕出了叛乱,咱也派兵给他平了,若是最终造成了损失,咱让户部给他填上!


    总之他已经给了朝廷那么多银子,挥霍挥霍咱也忍了!


    就当是给他交学费了!”


    朱标听到这话。


    整个人都有些发愣。


    父皇够下本的啊!


    竟然由着两州之地让十弟折腾,只为了让他能长个教训!


    等待朱标告辞离开。


    朱元璋却是满脸狼狈地咬牙切齿!


    “老十啊老十!咱若不是不愿意在你一个毛孩子面前落下出尔反尔的名声,说什么也不会忍着!


    你最好能管好这两个州!”


    应天。


    紫禁城。


    奉天殿。


    早朝。


    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


    处理了几桩政务之后。


    发现臣子都是一片寂静。


    颔首道:“无事的话,便退朝吧!”


    话音落下。


    忽然文官队伍中站出一人。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此言一出,几乎就要下班的诸位臣子都是脸色一苦,只得继续站在原地。


    大明朝的早朝可不是一件轻松事。


    老朱的规矩极严。


    每天早朝开始前,官员们就要在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百官就要排好队伍,到卯时初,也就是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后,宫门开启,百官才能入宫。


    然后,便是提心吊胆靠到早朝结束!


    第二天,继续!


    更要命的是,洪武朝每年只有三天假!


    朱元璋的生日一天假,冬至和过年各一天。


    大明朝的官员若是家离紫禁城近一些的,倒还好。


    若是家境贫寒,离得远了。


    每天早上光是走路就要一两个小时。


    还要在凌晨四点前赶到午门外排队等候上朝。


    也就是凌晨两点就要起床!


    日复一日。


    这些大明朝的顶级公务员们不得不咬牙坚持。


    当然,朱元璋也知道上朝辛苦。


    更是曾经体恤徐达,免了他每日来上早朝的苦,准许他不上朝。


    而其他官员,此时已经站的腰酸腿麻肚子空空,早就盼着散朝了。


    却没想到,还有人如此不通情理,还要上奏本!


    朱元璋看向那人,发现是户部尚书茹太素,点点头道:“接来!”


    陈老太监从茹太素手中接过奏本,呈给朱元璋。


    茹太素缓缓道:“陛下,户部山东清吏司传来消息,鲁王藩地,青州和兖州正组织人手重新清丈土地!此事,臣身为户部尚书,不得不过问!


    清丈土地不是小事,臣以为,还是要慎重!


    何况,鲁王殿下清丈土地的政令中,颇有不妥之处,更是有待商榷!”


    朱元璋皱了皱眉。


    这件事他已经打定主意由着朱檀做了!


    大不了,便是两个州乱一乱嘛


    朱檀这小子才华是够的,只是欠了一些历练,若是能在这件事上遭一些挫折,变得更加沉稳,日后当了大明的辅政亲王,岂不是更加得心应手!


    朱元璋淡淡道:“咱不是有个旨意吗?鲁王藩地,青州和兖州二州之事,无论政务、军务,悉数皆由鲁王府自行决定,朝廷不再过问!户部现在自然也不需再管兖州,青州的事情。”


    茹太素叹口气,道:“启奏陛下,洪武三年,洪武十四年,朝廷都组织全国进行过土地清丈工作!


    此事琐碎繁杂,动用人力物力巨大,并且,清丈过程中还极易引起民怨!


    当年便搅得地方苦不堪言。


    若无必要,实在不该频繁丈量!”


    朱元璋翻着奏本,轻哼一声道:“如今青州兖州的事情咱都已经交由鲁王自行做主了,是否有必要重新清丈不是朝廷说了算,更不是你户部茹尚书说了算!


    而是鲁王府说了算!


    这件事还要咱反复跟你强调吗?”


    茹太素苦笑一声,道:“若只是清丈土地便也还算了!


    可是,臣听说这一次鲁王殿下清丈土地,还要将兖州、青州两府的土地重新登记造册!


    之前的田契全部作废,一概以这一次土地清丈所得来的田契为准!


    若是如此,我户部之前所存的底子也就跟着作废了!


    臣以为此事如此鲁莽实在不妥,还请陛下及早阻止!”


    朱元璋皱眉道:“咱看也没什么问题!土地清丈,顺便重新登记造册,自然也是为了防止那些大户借着土地清丈的时候,将自己的田产挂靠到其他人的名下,以此来躲避朝廷税赋!”


    茹太素叹口气,道:“启奏陛下,可若是如此做了,岂不是清丈的官员说这块地是谁的,便是谁的?


    这其中的纠纷,只怕扰民甚多!届时流氓无赖,城狐社鼠作乱,两州百姓何其无辜,要遭此大劫?


    何况,田契是何物?


    我大明便是连前朝田契都承认!


    而如今,鲁王府一句话,这些田契便作废了!


    这.这不是要闹乱子吗?”


    朱元璋听罢,眉头紧皱。


    不过,还是摇头道:“茹尚书!咱说过了!朝廷已将兖州、青州两处的全部政务都交给鲁王府了!户部没有必要再过问!你退下吧。”


    茹太素看着朱元璋却是丝毫不惧。


    年轻时,他便在户部身居高位,做到了侍郎之职。


    若是他循规蹈矩,只怕早十年就做到尚书了!


    然而,年轻时候的他尚且敢顶撞朱元璋,甚至朱元璋不喜欢长的奏章,他偏偏每一次还是要长篇大论,最终挨了板子,还被黜落到了地方做小官。


    后来成了闲散官员,依然不改其本色,还是个又臭又硬的角色!


    现在当了户部尚书,茹太素又岂会轻易退缩?


    此时,朱元璋虽然让他退下,但茹太素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反而看向朱元璋反问道:“陛下,若如此说来,不知这青州兖州两府还是不是大明的土地?


    鲁王藩地,是否就真的如此自成一国了?”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全都惊惧不已!


    所有人都望着茹太素,满脸震撼!


    虽然老朱鼓励官员勇于言事。


    但那也仅仅是鼓励官员们按照他的心意去弹劾朝中的重臣勋贵。


    可从来没有想过是鼓励他们跟皇帝作对!


    君为臣纲!


    你们这些当臣子的,还想反了天不成?


    多年以来,老朱也是真的敢杀敢砍,那么多文官都是一言不合就处死,导致如今,不要说敢于当面顶撞老朱的了,便是敢怠慢老朱旨意的官员,都没见过!


    然而今天,茹太素却大胆地站出来了!


    朱元璋看着茹太素,一时间满脸怒容却发作不得。


    老实说,他对茹太素本人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郭桓案爆发之后,户部换了一个尚书,一个侍郎,以下的员外郎、郎中,乃至于各司主事全都被处死不少。


    整个户部几乎陷于瘫痪。


    这茹太素,做事能力极强,雷厉风行,很快就填补上了相应官员空缺。


    同时将户部诸多事宜打理的井井有条,很快就让户部从瘫痪状态恢复了正轨。


    单论这一点来说,朱元璋都觉得自己慧眼识珠,任命了一个贤臣、能臣!


    但眼下,茹太素如此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顶撞自己,也确实让老朱下不来台。


    最关键的是,茹太素说的还十分有道理!


    这鲁王的藩地就算给他再大的自治权,归根结底也是大明朝的!


    总不能说给了他自治权,朝廷就再也管不着了。


    朱元璋沉默片刻,道“鲁王到了年底,是要向朝廷缴纳300万两白银的!如此,朝廷便是失了两州之地的收入,也还是大赚特赚,茹尚书,?又何必如此执着呢?”


    茹太素强硬道:“回陛下!臣为大明谋一世,而非一时!


    300万两银子是不少,但大明朝万世基业与之相比又如何?”


    这话说出口,朱元璋也沉默起来,良久,他无奈道:“此事,容咱再想想!”


    武将勋贵队伍里。


    蓝玉暗中翘着大拇指道:“这老茹牛哔啊!”


    汤河听到蓝玉的话,嘴角忍不住一阵抽搐。


    这“牛哔”二字虽然不知道是何意思,但总觉得粗鄙不堪。


    真不知道蓝玉又是从哪里跟哪个粗野之人学来的!


    蓝玉似乎也察觉到汤河眼角的余光在偷看自己。


    于是微微一笑,得意道:“信国公,你可知道我说的牛哔是什么意思?”


    汤和目视前方,微微摇头小声道:“我不知道!这话听起来便感觉粗鄙不堪!”


    一边满脸冷漠,一边心中冷哼。


    能教出这种话来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蓝玉满脸好奇,道:“奇怪呀!这牛哔二字是我跟我儿蓝彬学的,他说,这话在恒中书院很是流行!


    是山长.也就是鲁王殿下教他们的!


    难道鲁王殿下没跟你说过这话?”


    汤和听到这话,眼角一抽。


    干咳一声,道:“这二字,初听有些粗鄙!但现在细细品味,倒也别有一番感觉!”


    随后狼狈地小声道:“许是这话不怎么常用,所以鲁王没有跟我说过吧”


    蓝玉奇怪道:“不应该啊,这话很常用的!


    我现在就一天要说十几次,一天不说就浑身难受!


    总觉得喊出这两个字来,就有一股精气神在!


    这牛哔二字啊,就是夸人好的意思!他们恒中书院每次有人考了第一,就会被所有人夸牛哔!”


    汤和点点头。


    心中暗暗记下了。


    下次见到女儿,自己也要夸她牛哔!


    她跟朱檀日夜在一起,想必也熟知这个词的意思吧


    若是听到自己如此夸她,一定很开心的


    呵呵!


    忽然。


    龙椅上。


    朱元璋看向武将队伍里,汤和蓝玉正在交头接耳。


    顿时皱眉道:“信国公,永昌侯!你们二人在聊什么呢?这么开心?说出来也让咱听听!”


    事实上,大明朝早朝规矩森严。


    根本不允许大臣交头接耳。


    但朱元璋对这件事也有些头疼。


    因为上朝的人可不只是文官。


    武将勋贵也在其列!


    这些人纵然被自己收拾了一遍又一遍。


    可粗鄙的武夫就是粗鄙的武夫。


    指望他们改过自新,变得跟文官一样讲规矩,那是休想。


    汤和算是老成持重的人物了,但在早朝之上也是松松垮垮的,甚至还迟到过。


    老朱能做的,也只能是罚罚他们的俸禄。


    总不能因为这点事情,就真的摘了他们的官帽吧?


    至于蓝玉此人,更是骄兵悍将的代表!


    平日里都难以管束,老朱又一门心思想将他留给太子朱标用,所以对蓝玉也没少纵容。


    至于其他武将勋贵,或多或少,也都存在汤和跟蓝玉的情况。


    在老朱眼里。


    只要这些人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他平日里也懒得因为这些小事跟他们计较。


    免得被人说成是小过大惩,刻薄寡恩!


    所以很多时候,朝堂上的规矩都是给文官立的,武将勋贵那边混乱一些,说说小话,老朱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理睬。


    然而,今天老朱却有些不爽。


    原本他已经跟太子朱标说过了。


    打算纵容朱檀一次,由得他在藩地改革规制。


    成了更好,可以为大明朝闯出一条新路。


    若是败了也无妨,朱檀吸取这些教训之后,说不准就能快速成长起来,为他分忧。


    没想到,这茹太素还是在朝上将鲁王朱檀的事情抖了出来,态度鲜明地反对重新清丈土地!


    偏偏他说的还算在理,更何况又是新任户部尚书,多多少少老朱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这让老朱憋闷的十分难受!


    汤和与蓝玉听到老朱的话,顿时面面相觑,不敢再说话。


    朱元璋哼了一声。


    “身为国家大臣,一点规矩体面都没有!每人罚俸一年!”


    老朱对于文官的处罚,一般宁可降职、打板子,也不会罚俸。


    因为那些文官是真的穷!


    若是罚俸了,就得饿死他们一家老小,跟杀了他们差不多。


    但对于这些勋贵武将就不一样了。


    这些家伙南征北战,缴获无数,早就赚的盆满钵满,罚俸十年也跟挠痒痒差不多。


    朱元璋出完了气,原以为茹太素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却没想到茹太素竟然不依不饶!


    他忽然又道:“陛下,这重新清丈土地之事,不但关乎朝廷税源,更关乎百姓财产!


    臣身为户部尚书,不得不尽早阻止鲁王藩的害民之举!


    否则他日,百姓田产损失惨重,危害的可不只是鲁王殿下的威信,更是朝廷的威信!


    甚至兖州,青州两府都有可能不稳!


    还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皱眉不已。


    他看得出来,茹太素是一定要制止这件事了。


    事实上,朱元璋也觉得,像朱檀这样重新清丈土地,颇为有些不妥!


    毕竟,朱檀这样做,是真正打击了地主豪强!


    而这些人,一方面是朱元璋要限制发展的,但另一方面朱元璋也不想彻底与他们为敌,毕竟朱元璋的统治根基也是依赖于这些人。


    限制跟做死敌是两码事。


    限制他们的发展,大家只是共生共存,最终还是利益共同体,无非是谁多吃一口,谁少吃一口的问题。


    但若像朱檀这么做,一下子将人家打个半死,甚至整个打死!


    到时候出现什么失控的事情,连老朱都不敢确定。


    就在朱元璋纠结的时候。


    忽然,人群中有一名小官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臣有话说!”


    朱元璋看向来人,发现竟是新任户科给事中,陆明亭。


    他还有一个身份便是吉安侯陆仲亨的次子,同时还是恒中书院的学生。


    这一次,通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被选拔进了户科,做给事中。


    所谓户科,就是朝廷六部之外,相对应设立的言官系统。


    每科都有科长、给事中等职位,最高品级不过六品,但这些人权力却极大,有过问部务、封驳六部政令甚至于皇帝旨意和弹劾官员、风闻言事等权力。


    虽然官小,但却权大。


    可以直接对老朱负责,向老朱呈报奏本。


    朱元璋设计这个职位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限制如今过大的六部权力。


    之前,六部之上还有中书省为领导,由丞相统一指导六部工作。


    那时候,六部的很多事情都要由中书省来做决定。


    而朱元璋取消了丞相职位之后,虽然丞相的大部分权力都落入了他的手里。


    但具体的办事权和决策权也有相当一部分落入了六部手里。


    为了限制六部的权利,所以才设立了六科,以为制衡。


    因为六科给事中的官职相对较低。


    他们如果想发挥作用,因为自身人微言轻,就少不得皇帝的保护。


    由此,便可形成以小制大的格局。


    而皇帝也不必担心他们权力的过大,反过来对自己造成威胁。


    反而他们能不能发挥作用,甚至身家性命,都是由皇帝控制的,这就进而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在明清时期,封建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这其中,老朱作为总设计师,“功”不可没。


    朱元璋看着陆明亭,微微一笑。


    此人出身恒中书院,算是老十的弟子,如今又是户科给事中,专门跟户部作对的。


    现在站出来,肯定是要跟茹太素唱对台戏的。


    朱元璋道:“你有何话要说?只管讲!”


    陆明亭看了一眼茹太素,后者轻哼一声,显然也知道此人跟自己不是一心。


    陆明亭朗声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鲁王殿下在兖州和青州清丈土地,便是为了让这些年那些豪门大户隐匿和挂靠的土地曝光出来,以确保朝廷收取田税的公平!如此善政,怎么能变成扰民呢?


    难道非要让那些豪门大户肆无忌惮的隐匿土地,偷逃国家税赋,个个吃的脑满肠肥,逼迫的百姓平白无故承担多余的税赋,就是不扰民了?


    下官虽然人微言轻,但也奇怪为何茹尚书会如此反对这一次清丈土地!难道茹尚书也是这些豪强地主中的一员吗?”


    话音落下,茹太素的表情明显狼狈了许多。


    朱元璋倒是听的心中暗爽!


    毕竟方才茹太素方便将自己怼的够呛。


    不等朱元璋说话。


    茹太素朗声道:“善政也要分是什么人去做,能做到什么地步!


    这清丈土地便要重新发放田契,作废之前的,此例一开,那些城狐社鼠肯定要钻这个空子,将那些良民的土地据为己有!这不是扰民吗?”


    说着茹太素又淡淡道:“当年北宋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如何?朝廷已低于民间的利息,向百姓发放钱粮借贷,减轻百姓负担。


    这是善政吧?


    结果呢?


    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借贷指标,逼迫着百姓向朝廷借贷!


    民间因此破产的何止千万,百万?


    最终朝廷是富了!


    百姓可是要造反了。


    一件事是好是坏,不在于他的目的,而在于他的结果!


    若是结果为坏,那你便是再口口声声说自己行的是善政,也依然是在害民!”


    这一番话说出来便是朱元璋听得也是频频点头。


    毕竟这些话确确实实句句在理。


    这也是朱元璋对朱檀所提出的几条建议,迟迟没有动手实施改革的主要原因。


    改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脑中想着好,便是真的能做好的。


    茹太素说完后,见老朱也点了点头,心中不由暗喜。


    挑衅似的看向陆明亭,淡淡道:“年轻人就要耐得住寂寞,多学,多看,多经历!不要自以为是!”


    陆明亭闻言知道,茹太素这是在说自己呢!


    他不禁有些感叹。


    当年茹太素也是位敢于仗义直言,不畏权威,上书直指朝廷弊端的年轻人!


    如今这才过了多久?


    十几年而已!


    茹太素也终于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人。


    开始轻蔑对待年轻人,开始倚老卖老。


    陆明亭寒声道:“茹尚书又何以见得?鲁王藩地就做不好这一次清丈土地的事情,一定会将这件好事办砸呢?”


    茹太素淡淡道:“根据经验!洪武十四年,兖州青州二地便是有户部官员下去指导他们清丈土地,最终也闹出了乱子!甚至府衙一级出动官兵才平息了百姓动乱!


    这一次清账土地干脆连之前的田契都不认了!


    到时候不惹出更大的乱子才是咄咄怪事!”


    陆明亭哼道:“茹尚书这是倚老卖老吧?当年出乱子是因为户部的人能力不行,下官若没有记错,洪武十四年,茹尚书便是户部郎中!


    也难怪会惹出乱子来!”


    茹太素脸色一变!


    陆明亭这话,分明是在嘲讽他能力不行。


    若是正常情况下,陆明亭区区一个七品小官,如何敢跟他这样的二品大员作对?


    但现在,茹太素却只能强忍愤怒。


    一个是因为,陆明亭身为六科给事中,本就是老朱钦定的“喷子”,他不好反驳什么。


    另一个,陆明亭的老爹陆仲亨,是开国侯爵,权势不小,自己的势力再大,又如何抵得过人家超品侯爵?


    朱元璋听着陆明亭嘲讽茹太素,更是心中舒畅了!


    自己当初设立这个“喷子”.哦,不!设立这些个言官职位,真是英明啊!


    不然的话这帮子六部的愣头青在这里跟自己作对,都没个人来帮腔!


    现在倒好,痛快!


    茹太素脸色难堪道:“总之,鲁王藩地这一次土地清仗就是不妥!一定会出乱子!并且还影响了户部职权,本官坚决反对!”


    陆明亭冷笑道:“茹尚书反对又有何用?


    这天下政务皆出自陛下之手!陛下说了才算数!你反对也只是参考意见,同不同意是陛下的事!茹尚书凭什么在这里纠缠此事?”


    听到这里,朱元璋已经心情畅快至极!


    他点点头,道:“咱看这件事的争论可以到此为止了!茹尚书!鲁王府清丈土地的事情,不妨看看成效!若是真的害民扰民,损害朝廷利益,到时候咱下令恢复原状便是!


    但若是利民的善政,咱也没有理由不支持!说不准到时候全天下的土地都要重新依此清丈!”


    茹太素听到这话也无可奈何了。


    原本一开始他借着朝廷大义的名义向老朱发难,老朱也有些招架不住,甚至都快同意自己停止鲁王藩地清丈土地的建议了。


    但现在被陆明亭一搅和,事情就又生出了转机!


    皇帝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裁决者,如此一来,自己的反对就毫无意义了!


    茹太素虽然无奈,却还是挣扎道:“陛下,臣还是坚决反对.这分明就是害民!若是等此次清丈土地结束,只怕乱子会闹得更大!到时候悔之晚矣!


    臣愿意同陆明亭打这个赌!


    若是臣说的不对,臣便辞去这户部尚书之位,退位让贤!


    若是陆明亭败了,便取消他的官身!


    之前都说恒中书院的人是走捷径考中了进士,如今看来果然不假!”


    茹太素的话音落下。


    在场便有十几名官员脸色难看起来。


    他们都出身恒中书院。


    这一次茹太素是将他们所有人都骂了!


    而茹太素打的赌,表面看起来是他吃亏。


    毕竟他以堂堂户部尚书的官位来跟陆明亭的官身打赌。


    但其实,茹太素就算辞去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也依然是大明朝的官,无非是换个地方做而已。


    但陆明亭失去了官身,可就又变成了白丁。


    最关键的是,茹太素后面一句话更是有深意。


    恒中书院的人是走捷径,考中的科举进士!


    如果取消了陆明亭的官身,那也就进而证明这恒中书院的其他人也不配得到这个官身。


    到时候进而在朝中发动舆论,疯狂攻击这些恒中书院学子,说不定,就能将恒中书院的所有人都扫出朝堂!


    起码也要扫出文官阵营。


    朱元璋听到茹太素的话,皱眉不已。


    此时底下所有的武将勋贵也不淡定了!


    毕竟这一次恒中书院考中的五十名进士,全部都是这些武将勋贵的孩子!


    现在茹太素攻击恒中书院的学生,在他们眼里就是在攻击他们的孩子。


    此话一出,文官中忽然又站出了一人。


    却是兵部尚书温详卿!


    他朗声道:“陛下!臣也有本奏!臣以为,鲁王殿下在鲁王藩地实行的卫所兵制改革,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明年春天朝廷就要对漠北用兵,到时候兖州和青州都是要跟随出兵的!


    可是若那个时候此二州府没有足够可用的士兵,影响了朝廷大局,就不妥了!”


    朱元璋闻言,又是一阵头疼!


    这件事也是他纠结的事情,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让朱檀放手一搏!


    现在,又被提出来了!


    朱元璋皱眉道:“如今这些事情大局已定,咱都不想管!改革,改革!不改旧革新,还叫什么改革!


    若是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那就改革还做不做了!”


    温祥卿无奈道:“那臣也愿打赌!臣听闻鲁王殿下在藩地当中将卫所制改为了募兵制!


    招来的兵每日里不是练习迭被子,就是练队列!


    甚至还练什么军歌!


    正经的战术操演、兵种配合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长此以往,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又如何得到保证!


    到时候朝廷便是征发了青州和兖州的军士,臣也不敢将他们编进去漠北的队伍里!”


    朱元璋听到这里,冷笑一声。


    “好啊!咱倒没有想到,咱的臣子当中这么多赌徒呢?


    说吧,温尚书!


    你想赌什么?”


    温祥卿朗声道:“臣愿以臣的官位作为赌注!若是鲁王殿下练出的兵真的是天下强兵,那臣便退位让贤,这个兵部尚书还请陛下令择高明!


    若是鲁王殿下练出的兵不堪一用,还请陛下将青州、兖州卫所的军权收回兵部!


    兵者,国之大事,儿戏不得!”


    朱元璋听到温祥卿的话,也是浓眉紧锁。


    他淡淡道:“鲁王练出的兵是不是天下强兵?又该如何评判?”


    温祥卿笑道:“陛下,臣以为,永昌侯蓝玉的亲兵才是天下强兵!若是鲁王殿下的兵能战胜永昌侯的亲军,那臣便认输!”


    蓝玉闻言倒是大笑一声。


    “你让我的兵去跟鲁王殿下那些卫所兵打,那不是欺负人吗?他们的兵连三流兵都算不上!”


    朱元璋也是眉头紧皱。


    蓝玉虽然人狂了些,但实力可是一等一的。


    尤其是他手下的亲兵,人数不多,只有500,但其中足足有数十人都是蓝玉的义子!


    这500亲兵都是跟随蓝玉多年,九死一生的精兵悍将,说他们是天下强军,老朱是肯定认可的。


    可是朱檀那卫所兵.


    怎么可能跟蓝玉的兵打!


    真是岂有此理!


    到时候老十必败无疑!


    忽然。


    朱元璋心里微微一笑。


    对啊!


    自己正发愁怎么打击朱檀,免得他太过骄狂,做事情无所顾忌呢!


    这机会不是来了吗?


    户部那边,茹太素若是说的对,则恒中书院声名狼藉,老十会对他的学生们满是愧疚!


    兵部这边,蓝玉更是几乎稳赢!


    到时候打垮了老十的卫所兵,老十不就又受打击了?


    朱元璋心中暗暗感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老十啊.


    你可别怪咱心狠!


    说着。


    朱元璋忽然仿佛开窍一般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有如此雅兴!那咱便准奏!这些赌约咱全接了!现在你们只管用心做好自己的份内事,然后看着鲁王藩地的变化便是!”


    茹太素和温祥卿都是脸色一喜。


    蓝玉对汤和小声道:“信国公莫慌!我才不会真的对鲁王殿下下手!他帮我儿考中了榜眼,这个人情,咱让属下人放水输给鲁王殿下,也就算还了!呵呵.”


    汤和微微一笑,小声道:“如此,便多谢永昌侯了!”


    忽然。


    老朱对蓝玉道:“蓝玉,虽然你的属下厉害,但咱也必须告诫你,回去后,用心练兵,这一次清扫漠北,咱对你还有大用!


    不过,若是明年开春,你连鲁王的卫所兵都打不过,呵呵”


    这话一出。


    蓝玉脸色狂变!


    陛下的话是什么意思再明显不过!


    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追求就是想要封国公!


    陛下方才说要大用自己,说不定就是要将自己封作主帅!


    可若是自己败了,到时候只怕主帅之位就没了!


    蓝玉立刻大声道:“陛下!臣一定训好属下!到时候,那500亲卫一定凶狠得跟狼崽子一样!”


    他身边。


    汤和的脸色难堪无比。


    所谓人情,在国公面前,真是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