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超级特权!国中之国!

作品:《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说着。


    朱元璋皱眉道:“重农抑商是国本,若是学了弱宋,文恬武嬉,国家便完了!”


    朱檀笑道:“倒也不必完全学了宋朝!


    毕竟,他们对于解决流民问题的方法也算不得高明!


    给文官们拼命发银子,让他们有钱消费。


    儿臣听说,宋朝的名臣包拯,在做开封知府的时候,每月有30石粮食的俸禄,还有1500贯的俸银和2000亩地租的收入,再加上龙图阁学士的职位一年还能给包拯1600贯的收入以及四十多匹丝绸的实物收入,林林总总算下来,一年相当于俸银两万一千两了!


    放到如今,能顶得上四个多藩王的俸禄!


    除此之外,国家每年还有各种补贴,甚至还送仆人!


    再加上宋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出了大批读书人。


    这也就形成了冗官。


    至于针对流民,一旦地方上的流民聚集过多,要造反,朝廷的处理方式也简单!


    那就是招安!


    造反反而成了进入官军序列吃皇粮的一条重要途径。


    最终,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官军也就招安越来越多,导致军队丧失战斗力,出现冗兵现象。”


    朱元璋哼道:“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说出来?现在知道弱宋不可学了?”


    说着。


    朱元璋淡淡道:“这个道理,当初,太子的老师宋濂曾经跟咱讲过!


    历朝历代,无论朝廷还是百姓,都是以土地为基础存在的!


    敌国侵占我的土地,便是在要我的命!


    所有,历朝历代虽然强弱各有不同,但面对外来入侵,总还是有些血勇之气的。


    但宋朝不一样!


    他们从始至终,就重视商业,依赖商业!


    这导致他们的百姓无所谓土地在谁手里!


    总之,都高度集中在达官贵人之手,便是沦丧敌手也无所谓!


    下面是这么想,上面也是这么想!


    在他们眼里,那点农税收不了几个银子,倒不如发展商业赚的多!


    所以,宋朝高层对于土地也不热衷!


    丢了便丢了!


    从上到下,眼里都盯着钱,最后结果如何?


    屡战屡败,最后耻辱灭亡!


    历朝历代都将士农工商中的商列在最后一位,绝不是没有道理!


    重商是亡国之道!


    这件事,你今后再也休提!”


    说到这里。


    朱元璋隐隐有几分失望,毕竟,一开始。


    他对朱檀还是有着几分期待的,如果真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那大明未来还怕什么?


    现在看起来,却是条歧路!


    朱檀笑道:“儿臣虽然对宋朝不屑,但却并非否定商业!”


    说着。


    朱檀对朱元璋道:“父皇,您以为宋朝是因商业而亡,但其实,恰恰相反!若是没有商业的高度繁荣,宋朝早亡了!


    冗官维持城市繁荣,冗兵吸纳作乱的流民,而这些,都是极度依赖强大的财政的!


    北宋年间,宋朝一年税收一亿六千万贯,相当于一亿六千万两白银!


    后来便是到了南宋,在丢失中原的情况下,南宋朝廷的财政收入仍然有一亿六千万两银子!


    没有发达的商业,断然收不到这么多税!


    而我大明呢?


    东邻朝鲜,西接西域,南濒南海,北抵蒙古!


    这样庞大的疆域,一年的财税收入,若是没有长芦盐场这般开辟财源,竟然只有区区一千万两银子!


    这么大的差距,父皇就不怕以后大明被活活穷死吗?”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你这小子懂什么?咱这是与民休息!建国初年,民生凋敝到何种地步!若是像宋朝那般对百姓横征暴敛,这天下岂会有今日之气象!”


    朱檀叹口气,道:“话虽如此.可实际上,富国强兵与发展商业并不矛盾的.父皇怎么不想想,若是大明一年财税收入有一亿六千万两白银,咱们何至于做什么事情都捉襟见肘!


    若是我大明处处商业繁荣,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力也会暴增!


    到时候不要说流民了,便是原本在自己家田里有地种的农民也会跑出去谋生!


    这样,土地兼并的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吗?”


    朱元璋看着朱檀,忽然一笑。


    “老十,你若是太子,咱现在就废了你!”


    朱标被老朱的话吓了一跳。


    什么太子,废了?


    随后缓过神来。


    忍不住擦了擦额头冷汗。


    还好,说的是十弟。


    朱元璋哼道:“国家大事冒不得险,更禁不住试错!


    你满脑子的一厢情愿,不是治国安邦之才,反倒可能成了天下大害!


    重农抑商是国本!这点开不得玩笑,更不可轻易动摇!”


    说完。


    朱元璋心中忽然动起了一个念头!


    随后,朱元璋看向满脸失望的朱檀。


    “老十!你若当真有此改弦更张之心,咱倒有个想法!”


    朱檀看向朱元璋,问道:“父皇,什么想法?”


    朱元璋淡淡道:“你的藩地不是在兖州吗?既然你认为商业繁荣好处多多,那就在兖州府试行鼓励发展商业吧!”


    朱檀听到这话,顿时愣住了。


    随后,就是心中狂喜!


    老朱对自己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大方?按照他食古不化的本性,原本发展商业的事情今后就再也没有提的机会了!


    现在他竟然愿意给自己兖州府拿来做实验,简直无法想象!


    当然,他不知道这是朱元璋想看看他治理内政的能力!


    毕竟今后是要做辅政亲王的,用兖州府来锻炼老十治理内政的能力倒也不算亏!


    大不了兖州被搞乱了,直接镇压便是,反正区区一府之地算不得什么。


    朱檀忍不住问道:“父皇,可是按照国朝法度这兖州一地如今的官员任免、民政、财税、律法都没在儿臣手里,这试行新政又从何说起呢?”


    朱元璋皱眉道:“咱是不是还要给你军事之权?”


    朱檀点点头,认真道:“回父皇,是的!兖州之地虽小,但富国强兵一个也不能少,只是富还不够,兵也一定要强!


    如此一来,才能让父皇看到焕然一新的面貌,也就知道新政的威力所在了!”


    朱标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一声。


    十弟还真是听不出好赖话来!


    父皇分明是揶揄讽刺的意思。


    怎么十弟还认真回答起来了


    若是真将这些权力都交给十弟,那兖州府岂不成了国中之国了?


    父皇怎么可能允许呢?


    真担心他又被父皇训斥,到时候两个人吵起来自己劝还是不劝?


    要不然找个借口就说自己去出恭好了。


    朱标正满脑子胡思乱想。


    却听到朱元璋忽然道:“准了!”


    朱标:.


    随后朱元璋补充道:“老十,咱给你的权力可不是滥用的!


    你若是惹出大乱子来,咱这大明第一个被贬为庶人的亲王就是你!”


    朱元璋说完,有些得意地看着眼前发呆的朱檀。


    想不到吧小子!


    咱就是有这样的胆量,这样的度量,将这一府之地完完整整的交给你!


    你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为了咱大明朝未来的辅政亲王,咱不管怎么样,都认了!


    只要你不做的太过分,咱不论什么结果都可以接受!


    心中一边想着,朱元璋一边看着朱檀发愣的模样,忍不住笑道:“小子,是不是被吓得愣住了?你若是承受不住这般压力,那咱就将给你的权力收回来,你该怎么做便怎么做好了!”


    朱檀听到老朱的话,确实满心震撼!


    老朱疯了吧!


    竟然真的在大明搞出个国中之国来!


    自己这兖州府的藩地权力,在二十几个藩王里面,也算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不过,朱檀很快反应过来。


    自己是鲁王啊!


    一直都是荒唐而大胆的!


    现在愣个毛线啊,继续发疯啊!


    随后,朱檀看向朱元璋,满脸狂喜道:“父皇,儿臣不是被吓住了,儿臣是在发愁一件事!”


    朱元璋皱眉道:“什么事?”


    朱檀道:“兖州府没有出海口啊!儿臣觉得,海运也是发展商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朱元璋大手一挥,道:“反正如今老七被封到开平府去了!


    青州南北两面临海,如今也还空着,一并交给你如何?”


    朱檀疯狂点头道:“儿臣谢父皇!”


    说完这句话,朱檀又愁眉苦脸道:“只是.儿臣还发愁一件事!”


    朱元璋看向朱檀,问道:“什么事?”


    朱檀道:“这青州南北两段的出海口中间可还被登州府和莱州府隔着呢.父皇,您看是不是”


    朱元璋皱眉道:“济南、东昌、大名、开封,也都离你的兖州不远!


    若是有了这些地方,你也就不愁粮食商品人口问题了,要不要咱们把这些地方也都封给你?”


    说着。


    朱元璋不等朱檀开口,笑骂道:“臭小子,什么都敢跟咱要!再要下去,咱干脆退位让你做皇帝算了!真是岂有此理!”


    朱檀讪笑一声,不再说话。


    朱标听着老朱的玩笑,心中却是杂念丛生。


    父皇如此做不可谓不大胆!


    也不知道他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


    将青州兖州两块地方的民政、财政、军事等等大权一并交给十弟。


    这样的恩典,简直无法想象!


    说起来,也只有当年汉朝分封的那些王爷才有这样的权利和自由,当然最终也都随着七国之乱被平定,而渐渐都被取缔了。


    虽然父皇向来乾纲独断。


    但这件事做的,只怕又要惹得满朝文武哗然了


    武将那边或许还好说,但文官那边恐怕会疯狂上奏章反对的。


    今日老朱召见朱檀,心中只觉得莫名其妙。


    不是要处置郭桓案吗?


    怎么现在变成给老十一块那么大的封地了?


    甚至咱现在还很期待,未来那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想了想,朱元璋补充道:“老十,对于兖州府和青州府,咱只给你三年时间!


    若是这三年里,你不能实现,你所说的商业可以富国强兵,那这些藩地,你一个也留不下!”


    本来也留不下!


    以后做了辅政亲王,还要那些藩地做什么!


    老朱心中忍不住想。


    朱檀干笑道:“父皇,越王勾践复仇尚且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怎么轮到儿臣这里,就只给了三年时间?


    起码也得看齐越国吧.”


    朱元璋皱眉道:“大胆!你是在自比国君吗?再胡说八道,信不信咱治你个谋逆大罪!”


    朱檀干笑一声。


    忘了老头子还是文字狱创始人了,十全老人在他面前都是个弟弟!


    自己在他面前胡说八道什么.


    讨论完了土地兼并的事情,朱元璋看向朱檀,淡淡道:“对于郭桓案涉及的这些贪官污吏和富商巨户,咱的意思还是继续追查!不要有任何心慈手软,老十,你也别劝咱!”


    朱檀笑笑。


    忽然问道:“父皇儿臣没有猜错的话,儿臣手中取得的这两份口供都是锦衣卫提前安排好的吧?


    那吴庸和王平全两人都是被冤枉的!”


    朱元璋皱眉点点头。


    朱檀苦笑道:“父皇真是好手段!等到日后吴庸等人审案子牵连过广的话,就将他杀了平息众怒用!


    这样的话,收上来的银子也就不必归还了


    只是可惜”


    朱元璋皱眉问道:“可惜什么?”


    朱檀笑道:“可惜那真正背锅的吴清臣,却已经金蝉脱壳,走了!”


    朱元璋闻言一楞,看向朱檀,忍不住问道:“你是说咱命锦衣卫位抓住的那个吴清晨,是假的?按理说,绝无可能啊!”


    朱檀苦笑道:“儿臣也是刚刚才知道!


    昨日的鲁商盐行分号附近,收到了这封信!


    此信,便是吴清臣所写!”


    朱元璋接过信,看了看。


    微微一惊。


    “吴清臣去漠北了?”


    朱檀苦笑着点点头。


    “不但去了,而且还是大张旗鼓的在宣传!


    听说此人在漠北极受蒙古人优待!”


    朱元璋哼道:“这群鞑子!咱早晚要打服了他们!


    连咱点名要的钦犯也敢收留,还敢奉为上宾!


    他是怎么到的漠北?”


    朱檀皱眉道:“儿臣猜测,他根本就不信任闽商!漠北才是晋商的好朋友!所以他在长江口,要南下走闽商的路子是故布疑阵,本人早已顺水路去北方了!


    父皇,如今吴清臣就在北方!此人居心叵测,上一次检举郭桓的信就让儿臣好奇不已!


    儿臣怀疑,他也盼着父皇将郭桓案扩大化.”


    朱元璋哼了一声。


    “将计就计是他的老把戏了!


    罢了!


    郭桓案的规模先压下来吧!


    咱也不想这个节骨眼有小人作祟!


    原有的口供作废!


    六部的有明确证据的才法办!没证据的暂缓!


    追赃的事也暂缓!”


    说着,老朱又补充了一句。


    “反正咱现在有钱!”


    朱檀愣了愣。


    合着,还是自己帮了老朱,才让压下了郭桓案!


    估计,历史上的老朱就是穷疯了,为了搞钱才将案子办的那么大.


    然而。


    此时,朱檀看着眼前的老朱,也有些吃不准,这老头子到底哪句真,哪句假


    他有些怀疑。


    郭桓案,真的就这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