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鲁王疯了!顶撞老朱!

作品:《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应天。


    诸王馆。


    陈护卫躬身将供词交给了朱檀。


    “张氏布行的张掌柜、吴庸的管家吴大和画舫中跟王平全会过面的女子,都被属下擒了!


    吴庸的管家吴大交代,从张掌柜手中接过了宝钞10万贯!


    张掌柜也认罪了,他的张氏布行,是扬州吴清臣家的生意!


    他与吴大联络,就一个目的!按照那晋商吴清臣的布置,诱使郭桓攀咬所有人!”


    朱檀听到禀报皱眉不已。


    他觉得实在是太顺利了,顺利的有些让他不敢相信。


    吴庸是谁?


    堂堂正三品的审刑司右审刑!


    放在大明,也是绝对的实权人物。


    虽然在父皇的口中。


    晋商吴清臣是个人物,但两人之间就这么大大咧咧来往,也太不慎重了吧?


    就算吴清臣敢,他吴庸就如此轻率?


    竟然就让自己的管家随意出去跟人接头!


    何况。


    吴清臣竟能在朝廷对他动手之前就逃走。


    其老奸巨猾的程度可见一斑。


    现在自己随手派人抓住个掌柜,却能一口将他咬出来。


    这也太假了!


    可是


    这一切都符合朱檀的推断!


    朱檀皱眉问道:“那画舫又是怎么回事?可审出问题了?”


    陈护卫笑道:“画舫的问题也问清楚了!王平全进了画舫,也领了十万贯宝钞便走了!


    那女子经过我们的询问,也是被吴清臣前年赎了身的!


    那个画舫,她不用接客,只是等待吴清臣的命令!


    这一次,是她第一次出手!


    给了王平全10万贯宝钞和一封吴清臣的信。


    至于信的内容,那女子说并不清楚。”


    朱檀点点头。


    又是吴清臣!


    原本,当一切证据都指向吴清臣的时候,朱檀应该十分高兴。


    这跟他一开始的判断也是相符合的。


    但现在朱檀却完全无法再相信这个结果了!


    因为,一切都来得太容易、太轻松了!


    朱檀看着手上的供词。


    陷入了沉思。


    今天。


    距离郭桓招供已经过去两日。


    老实说。


    朱檀该将调查结果向老朱禀告了。


    毕竟,这件贪腐案牵涉到全国几百万两税银之事。


    并且六部,乃至全国十二个布政使司甚至天下州府县衙,悉数都被牵连在内!


    如此大案要案,朱檀若是一直捂在手中,只怕老朱发起火来,连自己也要受牵连!


    当然,其实朱檀怀疑,锦衣卫已经将相关案情上报了。


    毕竟,锦衣卫的千户孙振刚也是跟着审案的人。


    吴庸和王平全都不会越过自己去跟老朱上报。


    但锦衣卫却有着极其方便的上报通道。


    让老朱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的进展和真相,也是锦衣卫的职责。


    所以,朱檀并不认为自己一直将郭桓的口供拿在手中就可以拖延下去。


    纠结片刻。


    朱檀决定,带着这几份口供一起去找老朱!


    起码,后两份口供可以证实郭桓案背后有隐情吧?


    老朱不至于立刻兴起大狱!


    紫禁城。


    宣政殿。


    朱元璋皱眉批着奏章。


    他身边。


    站着太子朱标。


    不远处,文渊阁大学士、国子监祭酒兼翰林学士宋讷,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等几人正在帮忙处理政务。


    对于这几人的能力。


    老朱还是十分认可的。


    这么多年。


    他们的主要工作,便是在老朱之前翻看奏章,提炼出奏章的大致意思,随后,写出自己的拟办意见,再呈给老朱。


    老朱看后,认可的,便按照拟办意见批。


    不认可的,便按照自己的意思批。


    事后,这些人还要学习老朱的批示,从而尽量在下一次跟老朱的意见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


    几位大学士还要负责奏章的分类整理工作。


    现在,有了几位大学士的帮忙。


    老朱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虽然还是很忙碌,每天时间也安排的很满。


    但起码不至于被累死。


    只是苦一点罢了。


    朱元璋一边批着奏章,一边头也不抬地问了一句。


    “宋学士,茹太素在你那里干的如何?”


    宋讷还在埋头处理奏章。


    听到老朱的问话,微微一怔,道:“茹检讨啊他现在在翰林院内安心修书,平日里很少跟外人往来,算得上安分守己!”


    朱元璋淡淡道:“除此之外呢?”


    宋讷苦笑一声,道:“茹检讨人缘不太好!算是.孤高吧!”


    朱元璋点点头,忽然感叹一声。


    “孤臣好啊!


    孤臣不会结党营私,不会通同一气,不会上下勾结!


    咱现在,缺的,就是孤臣啊!”


    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皱眉道:“这个茹太素,咱不喜欢!


    当年便打过他的板子!


    实在是太耿直!


    这些年,也是几经贬谪,起起落落。


    到了现在,还能保持初心,实属不易!”


    朱标忍不住微微一笑。


    茹太素,算得上是洪武朝的名人了。


    洪武三年,中了乡试举人。


    因为上书得了老朱赏识,被提拔成了监察御史,三年后,升迁为四川按察使。


    洪武七年,正式踏足中枢,成了刑部侍郎。


    升迁速度堪比火箭。


    原本。


    所有人都以为,得了圣眷的茹太素会成为洪武朝的重臣,日后注定是要成为中枢的顶层人物的。


    事实上。


    当时也确实有所表现。


    譬如。


    他在任刑部侍郎的时候,上奏的意见被老朱悉数采纳,并给与褒奖。


    不过,很快,他便因受牵连,被贬为了刑部主事。


    再之后,他依然不改喜欢直言的性格。


    做了刑部主事,竟然洋洋洒洒写了数万字。


    看的老朱心烦意乱。


    再加上茹太素多多少少有点贬斥朝政的意思,喷了不少人。


    这也让老朱十分愤怒。


    干脆揍了他一顿板子。


    甚至下旨,今后上书奏章一定要言简意赅,并命令中书制订上奏的格式,杜绝大臣呈述奏文繁琐冗长。


    不过。


    茹太素的才华还是得到了老朱认可的。


    虽然几经贬谪,但茹太素始终在老朱的视线里。


    只是茹太素的脾气太直,总是惹得老朱不爽。


    所以才没有办法轻轻松松成为高官。


    甚至在洪武十六年晋升为正四品的都察院佥都御史后,又因为范言直谏被老朱贬为了七品小官翰林院检讨。


    但现在。


    所有人都听出了皇帝的意思。


    茹太素,估计又要被启用了!


    朱元璋叹口气。


    “家有铮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


    这茹太素,咱不喜欢!


    但咱偏偏要用他!


    宋学士,拟旨吧!


    升翰林院检讨茹太素为户部尚书!”


    话音落下。


    所有人都惊了!


    户部尚书!


    正二品!


    甚至在同为二品尚书的六部当中。


    户部尚书也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现在,茹太素竟然以区区七品官的身份一跃坐上了这个位置!


    朱标忍不住道:“父皇,茹太素一直在刑部做事,性情虽然刚正不阿,可是.却不通户部的部务啊.


    更何况,他如今只是七品检讨,一跃而升为正二品的户部尚书是否有些过快?”


    朱元璋摇摇头,道:“那郭桓倒是精通部务,在户部干了十多年,又如何!


    越是精通越是天下之大害啊!”


    说着。


    朱元璋重重一拍桌案。


    “咱用郭桓,还不如用条狗!”


    朱元璋皱眉道:“茹太素虽然不通部务,他不贪不占,没有私心,刚正不阿,如今整顿吏治,需要的正是这等人物!


    就这样吧,宋学士,拟旨!”


    “臣,遵旨!”


    宋讷一边拟旨,一边心中五味杂陈。


    户部尚书啊!


    正二品啊


    这官帽,就这么轻松落在了一个区区七品翰林院检讨头上?


    当然茹太素若是论资历也是够的,毕竟他之前做过三品刑部侍郎,只是之后屡遭贬谪,才落到了七品的地步。


    尽管如此,宋讷等人心中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他们这些时常能接触皇帝的大学士,听上去名字好听,但官职无非四品五品而已


    这一转眼,“小茹”变茹大人了!


    朱元璋定下茹太素的事。


    忽然问道:“鲁王还没来吗?郭桓都招供几天了?他在拖延什么?


    哼!做事情拖拖拉拉!一点也不爽利!”


    朱标苦笑一声。


    锦衣卫早就将郭桓的口供报了上来。


    他分明感觉到,父皇的刀都要压不住了。


    现在却还非要等朱檀的消息。


    估计,也挺难为父皇的。


    忽然。


    陈老太监走到近前。


    “陛下,鲁王殿下在宫门口求见!”


    朱元璋点点头。


    “宣!”


    很快。


    朱檀走进殿来。


    朱元璋对宋讷等人道:“你们带着奏章去值房!”


    待人下去后。


    朱元璋问道:“檀儿,这么久了,郭桓案可有眉目了?”


    朱檀取出口供,躬身道:“回父皇!郭桓家已被查抄!家小均已下狱,听候发落!


    审刑司右审刑吴庸、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平全、锦衣卫千户孙振刚三方会审。


    如今已有结果!


    请父皇御览!”


    陈老太监将口供呈给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一眼,随后怒道:“岂有此理!


    这郭桓简直胆大包天!


    十恶不赦!


    竟然敢如此上下勾结,六部和全国十二个布政使司,乃至于各地州府县衙,都成了他的同党!


    巧立名目、残害百姓、侵吞官粮、暗中售卖.


    真是,骇人听闻!禽兽不如!”


    朱檀看着老朱的反应。


    忍不住尴尬地连连咳嗽。


    爹啊


    你要是想演,就演全套。


    现在这样,真的让儿臣很无语啊


    这明显就是提前看过口供了!


    不然怎么会只看了一眼,就将郭桓犯的事说的这么清楚?


    朱元璋瞪了朱檀一眼,道:“你咳嗽什么?这案子什么时候审出来的?”


    朱檀干笑一声,道:“回父皇,两日前!”


    朱元璋皱眉道:“那你为何现在才报给咱?”


    朱檀笑道:“儿臣只是有些地方觉得反常,令人调查了一番,所以才迟报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忍不住道:“哪些地方反常?你查到什么了?”


    朱檀道:“回父皇!是吴清臣!


    此人既为晋商前首领,甚至还得过父皇的丹书铁券,足见他的能力。


    儿臣迄今为止,都没有找到他要检举郭桓的原因!


    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而臣很怀疑此人的动机!


    如今,吴清臣下落不明,儿臣心中担心,他是躲在暗处策划什么阴谋!”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区区一个商贾,能策划什么阴谋!檀儿,你未免小题大做了!”


    朱檀苦笑一声,又取出了两份口供。


    “回父皇!这是儿臣取得的两份口供!还请父皇过目!”


    朱元璋愣了愣。


    让陈老太监送了上来。


    这一次。


    朱元璋没有一眼看完。


    而是看了片刻。


    看着朱檀,眼中闪过一丝惊诧。


    “老十,你这是从哪儿得来的口供?你命人监视吴庸和王平全了?”


    说着。


    朱元璋的眼神中甚至带了一抹危险的色彩。


    监视大臣这样的事情,只有他这个皇帝才能做,其他任何人按理来说都是不应该的。


    朱檀点点头,坦然看向朱元璋,道:“儿臣心中既然有疑问,就必须查清楚才行!迫不得已,不得不动用一些手段!”


    朱标听到朱檀的话,整个人都紧张起来!


    他知道。


    监视臣子的权力,按理来说,只有父皇有!


    其他人做出这种事情,都是僭越!


    哪怕是皇子,也不应该!


    甚至自己这个太子也不行!


    父皇不会因此处罚十弟吧?


    然而,下一秒。


    朱元璋哼道:“你区区一个藩王,怎敢派人去监视朝中大臣!


    何况那吴庸是正三品,王平全是正四品!


    谁给你的权力,谁给你的胆子!”


    说着。


    朱元璋已经隐隐有发火的趋势。


    朱标忍不住上前对朱檀道:“十弟!快赔罪!你这件事,确实做的鲁莽了!”


    朱檀听到老朱的问话,却是眼珠一转。


    忽然委屈大叫道:“父皇,是你当初让儿臣办差的,现在又这般限制儿臣!怎么给父皇做点事情这么难啊?


    早知道是这样,儿臣还不如不接这个事!


    恒中书院的事情儿臣都没空盯了!


    若是半年之后打赌输了,儿臣不但声名扫地,这个藩王只怕也没脸当了!


    现在儿臣为父皇如此赴汤蹈火,却被父皇这样责怪,简直冤枉透顶!罢了罢了,不干了。”


    说着。


    朱檀就要扭头离开。


    朱标整个人被朱檀的反应惊的目瞪口呆!


    十弟这也太.


    恃宠而骄了吧?


    真以为父皇不会发火?


    然而。


    下一秒。


    让朱标目瞪口呆的情况出现了。


    朱元璋忽然怒道:“老十!你给咱站住!”


    “站住干嘛?继续听父皇训儿臣吗?啊?那儿臣不愿意听,我还不如去恒中书院盯着他们读书!”


    朱檀一边委屈着,一边继续向外走。


    朱元璋顿时气结。


    最后无奈道:“你给咱站住!咱不怪你了!下不为例!”


    此言一出。


    朱标整个人都傻了。


    顶撞父皇的事情他自己也做过,当初因为争执不给孙贵妃披麻戴孝,险些被老朱抽出剑来砍了。


    事后还是跑回去服软认错才算完。


    自那以后,朱标也不太敢硬顶自己父皇。


    现在朱檀竟然如此顶撞,反而没事?


    朱檀听到老朱的话,顿时呵呵一笑。


    一扭头,又跑了回去。


    这个结果,他早猜到了。


    自己这半年来,给了老朱那么多银子。


    对于老朱来说,自己的重要性,远比任何规矩要大!


    怎么可能因为一点原则性问题就处罚自己!


    更何况。


    自己荒唐、大胆王爷的人设在老朱心里早已根深蒂固。


    做这么一次两次出格的事情才是理所应当的。


    朱元璋看着回来的朱檀,哼了一声。


    “以后不许监视大臣!”


    说着。


    又补充了一句,道:“也不许顶撞咱!”


    随后。


    朱元璋皱眉看着手中的口供,道:“这口供咱都看了,但是又有什么用呢?虽然这些证据都指明了是吴清臣所为!


    但吴清臣人呢?你抓不到!


    既然抓不到,咱怎么能信你呢?


    吴庸和王平全都是朝中重臣,他们的清白,就凭两份口供,要被污蔑吗?”


    说着。


    朱元璋望着朱檀,满脸审视。


    卡文卡的太严重了.总要查史书,推逻辑抱歉了各位!作者调整调整,还是会继续保持万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