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 抢人大战

作品:《娇软美人年代文甜宠日常

    《娇软美人年代文甜宠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其实,程铮这几天心情算是平静的,送了自己妈坐上去边疆的火车,这会儿又要被简璐送着回部队。


    他,一个铁骨铮铮的大老爷们,在战场上流汗流血都没流过泪,怎么可能跟双双似的,眼睛红得像小兔子。


    吃完饭,程铮拒绝了简璐送自己和双双去火车站的提议,只在H大门口和媳妇儿分别,免得她来回跑。


    自结婚以来,一直都是自己离开家去出任务,家里有家人等着,这回不太一样。


    再转身就要离开出发去火车站,看着简璐,鹅蛋脸上,一双桃花眼盈盈似水,眼里全是不舍。


    程铮心头渐渐涌上一阵难以言喻的情绪,喉咙发紧,想到得下个月才能再见到媳妇儿,一颗心仿佛被揪来揪去。刚想说句什么,就看到双双双手搂着妈妈开始撒娇。


    撒娇又不舍,一张小脸都皱巴巴的。


    “看看爸爸,爸爸表现多好啊。”简璐用程铮当典范,让闺女跟着学习,“你也是大孩子了,得和爸爸一样知道不?看看,爸爸多坚强。”


    情绪不佳的程铮:“.”


    我哪里坚强了!硬汉也有柔情好嘛。


    双双点头,“好,爸爸哭了,我也不会哭的。妈妈你要早点回来哦。”


    “好。”


    双双叮嘱闺女在家好好听爸爸的话,有事儿也可以找秀慧阿姨玉荷阿姨和墩子哥哥他们,叮嘱完孩子又扭头看向程铮。


    这人好像没什么需要操心的,程铮同志太独立,简璐也挺不舍,趁着四周无人注意,轻轻拉了拉他的手,“你好好照顾双双,等我回来啊。”


    简简单单一句话,程铮听得心里有些发酸,点了点头,感觉自己的手被媳妇儿捏着,也回握住。


    家里四个人出门的,结果回去路上只有两个人。


    一大一小坐上绿皮火车,双双眼睛酸酸的,坐在爸爸的大腿上,哑着声音问爸爸。


    “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呀?”


    “爸爸,奶奶什么时候回来呀?”


    说着说着,就要掉眼泪。


    刚刚在妈妈面前当大孩子的双双越想越难过,泪珠子像是晶莹透明的珍珠断了线,一颗颗滚落,无声哭了会儿,双双吸了吸鼻子,又觉得自己是大孩子了,不能哭的。


    “妈妈下个月应该就回家,奶奶过几个月也回来了。”程铮心里也不得劲,这么分别一回总压不住内心的酸楚。


    也不知道媳妇儿一个人在外头能不能适应?吃得饱穿得暖不?


    哎,愁人啊。


    “你都多大了,咱不兴哭了啊。”程铮伸手抹去闺女脸上的泪痕,双双不像小时候,嚎哭起来是震震作响,现在一哭是默默掉着眼泪,看得老父亲心里更酸。


    闺女还小,他哪能先难过。


    “你妈刚刚是不是说了,让你在家好好表现,明天上学,你能起床不?”


    双双点头,“能!”


    妈妈不在家,她会好好表现的,等妈妈表扬自己!


    想起临走的时候,妈妈叮嘱爸爸的话,让爸爸好好照顾自己,小丫头给调了个个。


    “爸爸,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程铮:“…”


    咱俩谁照顾谁?


    =


    简璐送走了父女俩,一股难受劲儿也上来了,一家人从来没有分别过太长时间,顶多是程铮出海或者是出任务离开个十天半个月,其余时候都在部队。


    更别提双双,自出生以来,母女俩就没分开过。


    忍着思念,简璐转身回到H大,看着生机勃勃的校园,一张张充满干劲的脸,微风吹拂槐树,槐树叶由黄变绿,焕然一新,春天新生,总是不一样了。


    简璐的六人间宿舍在开学前一天全员到齐。


    其中三人是本地人,加上简璐这个嫁到H市的,也能算作四人。


    年纪最大的是知青郝月,今年三十一岁,H市人,下乡当知青八年,已婚育有两子。


    排行老二的是知青宋桂兰,今年二十九岁,从北方下乡去了H省A市,已婚,育有一女。


    在宿舍年龄排老三的便是简璐。


    剩下三人,一人叫李岁华,本地人,18岁,高考应届生,另一人叫孙尚美,同样18岁,比李岁华小三个月,西南省人,也是高考应届生。


    两人属于是运气最好的,没有耽误一点儿时间,高中结束就遇到恢复高考,还一举考上了大学。两人一动一静,年龄相仿,性格却大不相同。


    最后一人便是来得最晚的室友,简璐前天没见到她,今天回来猛然看见自


    己下铺坐着个年轻姑娘,立马反应过来,这就是最后一个室友。


    简单和其他舍友们寒暄几句,简璐向最后一名室友打招呼。


    “璐璐姐,这是邱翠萍,是隔壁市的。”开口的是孙尚美,她年龄最小,比李岁华还小三个月,性子却最活泼,忙向简璐介绍人。


    “翠萍,你好。”


    简璐看着邱翠萍抬头,姣好的面容,就是眼神中带着几分不羁,神情冷傲,只有见着简璐时眼底一抹惊艳闪过。


    “你好,大家以后就是室友了,互相照应吧。”说话时,邱翠萍也没再正眼看人。


    孙尚美凑过来叽叽喳喳,“璐璐姐,你这几天去玩儿了吗?”


    简璐进屋就给大家带了半斤桃酥,孙尚美吃得最高兴。


    “是,和我丈夫还有孩子在附近转了转。”


    “这儿确实不错,对了,你去百货大楼没有,好高啊,四层楼哎”孙尚美性子活泼,逮着谁都能聊起来,加上她是宿舍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大伙儿也爱听她念叨。


    六人都收拾好自己的铺位,简璐的宿舍床上铺了从家里带来的蓝白碎花四件套,再挂上蚊帐,看着也是有模有样的。


    这会儿的大学住宿条件肯定不如后世,厕所和水房都是公用的,宿舍只有床、书桌和一些生活用品。


    大家在报道那天领了一个搪瓷盆一个暖水瓶回来,另外自己准备了毛巾牙膏牙刷搪瓷盅,人多东西也多,洗漱等生活用品都放在六张书桌的右前方。


    这会儿,简璐的暖水瓶里也打了水,她顺嘴问一句,得知是郝月拎去打的。


    “郝月姐,谢谢啊。”


    “没事儿。”郝月浑不在意。


    “去打饭吧,打饭回来在宿舍边说边吃。”宋桂兰拿上铝皮饭盒招呼众人出门。


    “走走走。”


    “拿上饭盒走啊。”


    几人都拿着饭盒准备出门,唯有郝月没有动静,“我不去了,你们快去吧。”


    简璐刚回宿舍疑惑,问起身边的孙尚美,“郝月姐不吃晚饭?”


    孙尚美摇头,神秘兮兮压低着声音对简璐道,“不是,郝月姐这几天都吃的自己带的干粮,说先不去食堂了。”


    宋桂兰也凑过来,虽然才来了学校两三天,已经认识不


    少人,也打听不少消息,“好像郝月家里不富裕,她想省点口粮。”


    简璐和孙尚美听了没说什么,却听到旁边的邱翠萍嗤笑一声,“这能省几个钱啊?学校食堂不是还有补助吗?”


    “我听说,每学期补助没用完,可以换成东西自己带走的。”宋桂兰一解释大家明白了。


    “那么点儿东西至于吗?”邱翠萍拿着饭盒走在前面。


    H大的大学生有补助,吃饭也有补贴,算起来,每顿饭也算是便宜的,要是每学期的吃饭补助没用完,还能去换成些能保存久的吃的带走。


    打完饭回来,大家坐在宿舍书桌前吃着饭聊着天,郝月在一旁啃着野菜饼,这是她从家里带来的,用热水泡着吃也吃得挺香。


    简璐和孙尚美让她尝尝食堂的饭菜,她也伸手,只摇头拒绝,“我吃一个饼都吃饱了,你们吃你们的。”


    怡然自得,倒是不在意什么,只冲人和善一笑。


    “你吃这个能吃饱啊?”邱翠萍皱眉看一眼郝月手里还剩下的最后两口野菜饼,像是见到了什么脏东西。


    “能啊,这有什么不能吃饱的,这是好东西。”


    邱翠萍瘪瘪嘴,没再吭声。


    从天南海北聚到一起的六个女孩儿吃着饭,从籍贯年龄聊到这次的高考。


    毕竟她们是第一批高考恢复的受益者,从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不可谓不厉害。


    孙尚美吃着芹菜肉丝,满嘴鼓鼓囊囊,“你们高考多少分啊?”


    现在刚进大学,大伙儿难免会互相打听分数,各自说了分数后,原来简璐在六人中分数第一,第二的是邱翠萍,李岁华排最后,剩下三人分数差距很小。


    “哇,璐璐姐,你真厉害!”孙尚美不自觉就眼冒精光看着简璐,“你是被调剂来的?”


    简璐摇头,“我是自己报的。”


    孙尚美倒是没想到这个回答,她幽幽叹口气,“我是调剂来的,我本来报的中文系。”


    说到中文系,简璐想起董静芳,自己过来还没和她见过面,她应该也报道了。


    几人讨论着高考分数和专业报名,正说到兴起处,却见着邱翠萍猛地起身,惊了其他人一跳。


    看着其他人朝自己看来的眼神,她不耐烦道,“我吃饱了,去睡


    会儿。”


    不过邱翠萍不知道是倨傲还是觉得没意思,对讨论高考成绩没什么兴趣,匆匆吃完饭便躺在床上侧身对着大家。


    在大学宿舍的第一晚,简璐睡得不算安稳。


    一晚上老是做梦,梦里多是自家家人,梦境交织,扰得她起床的时候还有些迷糊。


    开学第一个星期,主要是报道,领校服,班级同学互相认识,最开始的课程也浅显易懂。


    简璐的对外贸易专业是冷门专业,除了少许自愿报名的,其他全是接受调剂来的学生。


    相较于中文、历史、数学系等人多热闹的专业,这边有些冷清。


    对外贸易专业一共三个班,每个班三十到四十人不等。虽然在大部分人心中,这个专业不怎样,可时隔十年,有大学上已经够让人激动。


    第一节课便是三个班共计一百一十三人的大课,课堂上老师先是进行了一番你们都是经过高考厮杀入学的人才的激励演讲,接着又将H大进行了介绍,言语间满满都是骄傲。


    不少学生听得热血沸腾,似乎已经在畅想美好未来,等四年后大学毕业,就能分配工作,兴许能进国营厂,能坐办公室,当个体面人领高工资。


    演讲结束,老师便点名让大家互相认识,学生人多,又是来自天南海北的,简璐在这一刻更加深刻体会到高考的重要性。


    学生里有出生贫苦的,有在城里长大的,有下乡当知青已经结婚生子的,也有今年刚成年高中毕业的,如今,出生与人生轨迹大不相同的人们坐在了同一间教室,经受同样的老师教书授课。


    “简璐。”


    “陈美英。”


    “王春霞”


    被点名的学生站起来简短自我介绍一番,中间还出了一件好玩儿的事儿。


    “宋桂兰。”


    简璐室友宋桂兰忙站起身,“到。”


    教室里,两声到重合在一起,同学们惊讶看去,就见着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女同志站起来。


    讲台上的老师看着台下,“你们谁是宋桂兰啊?”


    “我是。”


    “我是。”


    看看手里的名册,老师仔细搜寻一番才发现,原来有两个宋桂兰,同名同姓。


    “你们倒是挺有缘啊。”


    宋桂兰坐下,看一眼另一个班的宋桂兰,大伙儿都笑了。后来,系里同学们按照两个宋桂兰的年龄给分了称呼,简璐宿舍的是大宋,另一个是小宋,就这么一直叫了四年。


    互相认识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


    学生们展现出了很大的学习热情,看书看报、泡图书馆亦或是学术讨论,大学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氛。


    简璐看着这批十年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深受感慨,尤其是宿舍里的知青郝月,她在下乡当知青的第五年结婚,娘家人在城里对她不管不顾,反倒是婆家人支持她参加高考念大学,相比其他人,她穿着带着补丁的衣裳,一日三餐就着杂粮饼子看书学习,勤奋又节俭,看得两个年龄最小的室友都被带动了。


    “郝月姐,你这是不是想考年级第一啊?”


    “你这样,我们哪儿赶得上?”


    H大历来有奖学金传统,大学生不仅每学期有十块钱生活补助,期末考试后还会根据成绩发放5-20块不等的奖学金。


    郝月笑笑,“璐璐和翠萍在前头呢,我才不容易拿嘛。”


    郝月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可也清楚难度。


    简璐对奖学金倒是无所谓,她回头看一眼拿着雪花膏抹脸的邱翠萍,这人好像更没兴趣。


    开学一个多月,大学里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大学生们基本都刻苦用功,珍惜时隔十年得来不易才恢复的机会,可眼睛经常在脑袋顶上的邱翠萍出乎其他人的预料。


    上课走神不爱听课,回到宿舍也没见翻开过课本,一有作业就去抄孙尚美的。


    简璐不大懂了,这就是七十年代学霸上大学后的放纵?


    =


    在简璐适应着集体生活时,另一边,海岛上的程铮和双双也正努力适应新生活。


    简璐不在,王大娘不在,程铮过上了当爹又当妈的日子。


    原本,他以为带孩子是件挺简单的事儿,基本就给孩子做个早饭,让她跟着墩子他们去上学,晚上督促她早睡就差不多了。


    谁知道,还真不一样!


    “双双,起床了,再不起该迟到了。”程铮以往都是忙着工作,自个儿吃了早饭去部队,挺少监督闺女起床上学,这下家里只剩自己一个大人,他才发觉闺女有多能赖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