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再不玩,可就老了

作品:《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皇帝驾崩,有很多礼仪上的事情要去完成。


    比如说守孝二十七天,正常一般人,应该是二十七个月,不过赵昕毕竟现在已经是官家了,不可能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守孝。


    还有这陵墓,也得建,因为此前根本就没有准备过,所以工期也是非常地紧。


    然后一个陵墓下来,就得花费差不多五百万贯。


    约等于全年税收收入的快到十二分之一。


    好在现在收复燕云十六州,倒是让财政压力,稍稍地显得不那么吃紧。


    守孝结束后。


    又过了一个月,把后宫的各种事情,也处理完了。


    基本上,他爹爹的那些后宫妃嫔什么的,也不用说搬到哪里去。


    反正……


    就一直这么住着就好,他又不会说要搬进来住。


    这方面的东西,自然也就无须再去动什么太大的动作了。


    一直到这一年的四五月份。


    所有事情这才差不多完成得七七八八。


    随后……


    赵昕也是接见了从邕州回来的狄青。


    狄青没有彻底攻灭交趾,不过却是把交趾给打议和、打臣服了。


    由于军中伤病太多,三万人,损失超过一半,已经无力攻占都城,便只好退了回来。


    虽说没有达到灭国的目标吧,不过,赵昕还是要对狄青进行封赏。


    就给一个枢密副使吧。


    主要是因为,这大宋知兵者,也是真的不多。


    今年庞籍也跟着去世了。


    比他爹爹还去得早。


    这等于说,大宋除了范仲淹以外,又少了一个宰执大臣。


    当赵昕表示要让狄青当枢密副使时,自然,不少臣子还是表示反对。


    其中……


    以知谏院司马光最为积极。


    只能说……


    他们无法针对赵昕,还不能针对像狄青这样的武将么?


    司马光便表示,狄青读书太少,又是武人,不太适合干这个。


    其实人家狄青近些来年,已经读了不少的书。


    虽说可能大部分都以兵书为主。


    赵昕也是心想,幸亏自己说的只是枢密副使,要是他说枢密使,那估计这些人的反应会更大。


    至于说枢密使的人选。


    赵昕觉得,要么赵珣,要么韩琦。


    只不过赵珣他还要用,那就只能是让韩琦回来。


    然后让章楶、章惇、熊本等人,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顶替韩琦防守大同府一带。


    完了……


    今年,虽说先帝刚刚驾崩,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处理。


    但是……


    这一年大宋的西北边境,其实也不是那么地安稳。


    这没藏讹庞自从杀了另一个掌握实权的西夏大臣后,便开始独揽大权,甚至把没藏氏都给囚禁了起来。


    这没藏讹庞虽说没有对大宋发起太大规模的战争,可这几千、几万人的骚扰,劫掠,却也并非是一点也没有。


    赵昕由于现在没空,也只能是考虑让赵珣独自带兵去打一打。


    不过大的仗,赵昕也打不起。


    只能是让赵珣,先以前锋精锐,对西夏进行袭扰。


    能消灭一点有生力量,便算是消灭一点完事。


    这没藏讹庞攻打的,还不仅仅只有他们大宋,没藏讹庞还去攻打了青唐吐蕃。


    这属于是典型的,找死的行为。


    赵昕也派人到青唐吐蕃,去了解情况。


    一起商量接下来夹击西夏的事。


    不过有一说一……


    如果真的把西夏灭了,那西边就剩下一个青唐吐蕃了。


    到时候,大宋会不会攻打他们?


    这是每一个合格的君主,都必须要去考虑的。


    说实话,唃厮啰也很纠结啊。


    当然了!


    考虑到西夏都直接对自己动手了,如果不帮助大宋,到时候西夏一样会打他们。


    所以,不管怎样,也只能是先把灭亡西夏,给当做是最为优先的选项。


    至于你说到时候大宋会不会攻打他们。


    只要他们表示愿意永远臣服于大宋,那大宋总不能还能找到理由攻打他们吧?


    唃厮啰已经感觉到了,现如今的大宋已经有点势不可挡。


    他年纪大了。


    如今唯一比较担心的,也就是他的儿子,到时候,在将来,会不会与大宋产生什么矛盾。


    为此,唃厮啰也是对自己的继承人董毡不得不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


    其实青唐吐蕃日子过得这么好,除了他们占了很不错的地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宋跟西夏时常战争,于是,原本从西夏过的商路,大部分便转到了他们这边来。


    如果没有大宋的支持,那他们的日子说不定得过得很是艰苦。


    当然!


    唃厮啰也告诫自己的儿子,如果大宋真有要侵犯他们的意思,那他们也不能太过于坐以待毙。


    有时候,该反抗,还是要反抗的。


    董毡也是道:“父王,我们就不能跟西夏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大宋。”


    唃厮啰也是道:“傻孩子,西夏的信誉难道比大宋还要好么?西夏那都不能用禽兽来形容。其国舅没藏讹庞,更不是什么好人。”


    为了确定赵昕有没有要侵吞他们的土地,接下来,唃厮啰也遣使来到了开封府,有意无意地,想要问出赵昕将来的志向。


    赵昕难道还不清楚对方的意图么?


    只能说瞬间就听出来了。


    讲道理!


    赵昕当然是希望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可是,估计真没几个愿意跟他当家人的。


    你就拿耶律洪基来说,现在只能是被关在幽州城内的一个大宅子里,每天研究佛经。


    已经是快成一副出家人的样子了,就差剃度了。


    这年五月。


    有臣子便偷偷地潜入到他所居住的府邸,劝说他,要不,反了吧!


    耶律洪基心中当然憋屈。


    可想想,还是算了!


    毕竟反了也打不过,别到时候被人追着像是丧家之犬一样到处跑,那就更不好了。


    而且……


    赵昕已经对辽国的兵制进行了一番改革,辽国百姓不说完全心向赵昕,至少,他们要想恢复到从前的那般模样,已经几乎不可能。


    当然!


    如果他们当初不投降,也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


    因为下一年,赵昕的目标肯定就是中京。


    再加上东边的高丽也在帮赵昕,他们亡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我们可以考虑逃到西边去,重新建一个大辽。此时南朝皇帝正在服丧,不会有时间管我们。”


    臣子也是劝道。


    耶律洪基有一点点心动,但很快便又摇了摇头,他还是继续‘来世愿生在中国’吧。


    这个中国,倒不是说大宋,或者是契丹的意思。


    而是佛教用语。


    所谓中国,就是言佛降生,必于大地之中。


    所以这中国,其实是佛教里的那个佛降生的中国。


    所以他想来世降生的,其实应该是天竺。


    这也算是距离产生美吧。


    毕竟……????但凡让他知道天竺是个什么样,对方应该都不愿降生到那。


    臣子拿耶律洪基没有办法。


    只能是退了回去。


    回去时还不禁有些感慨,这大辽,怕是真的要没了。


    萧阿剌没办法,只能是直接上疏赵昕,赵昕这样把辽主给关起来,会不会不太好,应该要更加地优待,这样才能安契丹百姓、贵族的心。


    赵昕倒是没想到,竟然还有人给自己上疏说耶律洪基的事。


    那就给耶律洪基再赐五十个干活的奴婢,这吃穿用度,也相应再增加。


    顺便……


    再褒奖一番对方对自己原来国君的忠心。


    说实话。


    这还是比较难得的。


    这年……


    随着辽国纯碱的开发开始步入到正轨。


    这玻璃器皿的制作,也是慢慢地变得熟练了起来。


    而且……


    已经能够制作相对比较透明晶莹的了。


    赵昕得知消息后,自然也是让工匠先把烧杯、试管什么的,给尝试先做出来。


    有了烧杯、试管,那接下来他们就可以做一些肉眼可见的实验了。


    比如说,像什么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甚至还能学到大气压等等的相关知识。


    赵昕将这些,都写下来,然后让科学院的人相互传阅学习。


    至于说赵昕所写的那些化学式。


    有一说一!


    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这到底是怎么来的。


    但你还别说!


    至少经过他们的实验跟计算后,他们也发现了,这貌似也是大差不差!


    科学院这边……


    最近这些年,除了机械方面的,就数这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多。


    毕竟……


    化学就是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去进行尝试。


    条件是你只要愿意去做就一定会有结果。


    从前是什么东西都往炉子里面扔,还要分一个性质的寒热,现在经过赵昕的启蒙,已经逐步摆脱当初的愚昧。


    而有了这玻璃以后,不难想象,今后的发展还会继续迎来一个极大的飞跃。


    与此同时……


    赵昕也开始给他们科普,光,光的性质等。


    现在有了玻璃,也可以直接就下定论了,光,其实分可见光,不可见光,可见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


    至于你说,怎么证明!


    别人才需要去证明,赵昕一般都是直接说答案。


    而且……


    像是证明这种东西,要是我会证明,我还需要养着你们,给你们发月俸吗!


    这证明的事,不就是想要你们来完成的。


    不过……


    赵昕还是怂恿他们用玻璃做一个三棱镜出来,只要能把这个三棱镜做出来,然后放太阳底下,就可以看到光了。


    像人眼睛之所以会看到颜色,赵昕也给他们科普,其实是物体反射回来的光。


    比如说叶子为何是绿色,因为其他颜色都被吸收了,就绿色没有被吸收,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所以人看那些树叶,就是绿色。


    那么问题来了!


    谁知道光的行率是多少?


    每次看赵昕所写的文章,科学院的人总能大呼过瘾。


    你就拿此前有一期,赵昕就给他们说了声音的各种性质。


    现在你已经学会有关声音的性质的描述了,请你用相似的方法,来描述什么是光,以及光的定义。


    这边众人都还没有弄明白光,赵昕便又给他们提出了电。


    当然!


    在没有收集到天然磁石的情况下,赵昕也只能是给他们画一个示意图。


    然后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这么做,就能发电。


    就看有没有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能帮他实现一下。


    除了大力地推进科学的发展,这专利法这一块,也开始在做。


    不过有一说一,感觉这法律条文,其实也没什么好写的。


    也就写一下,使用的话,发明者本人可以获得收益。


    这其实主要是拿来限制,不让外面的人,来随便照抄他们的发明。


    你要抄也行。


    给钱!


    而且还很贵!


    其实……


    如果真让马拉收割机给普及的话,大宋估计不知道得有多少佃户,可能要从此没了生计。


    这也是赵昕感觉自己接下来,有可能要面临的问题。


    可能这一年两年的,而且科学院的工匠,还没有跟那些世家贵族取得联系。


    一旦这技术被人为地外泄了出去,或者是被那些世家贵族所习得。


    那大宋说不定得无端端地迎来一场聚变。


    搞不好,到时候要有很多人破产,流落街头。


    当然!


    考虑到大宋的马匹保有量并不多,而马拉收割机又以马拉为主,这或许倒是可以稍稍地限制一下,这技术的传播。


    只能是先看吧!


    知谏院司马光,也对这马拉收割机发表了看法。


    说这东西推广了,固然能大大地减轻百姓种地的负担。


    可问题是……


    一般百姓,他也不可能有能力用得上这东西。


    最后一定是世家贵族用,那到时候,土地兼并会不会更加地严重?


    百姓会不会更加地过不下去?


    总之……


    既高兴能有这样的东西,可又担心这东西会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赵昕倒是觉得可以在辽西走廊一带大规模地应用这个。


    关键是……


    首先那边还有荒地可以开荒。


    其次,是那边近契丹,到时候,可以向契丹百姓租赁他们的马匹来进行耕种。


    事实上……


    赵昕已经在这么做了。


    不过这个目前也只能是国营,这一般百姓,确实很难能有这样的能力。


    因此,司马光对此的看法是,倒还不如直接禁止不让其他人使用。


    只能由国家来使用,那就不存在说,他们要担心的那些问题了。


    这司马光,光他继位以来,就给他上了不少于五六十封奏疏,跟个话痨一样。


    还有这守孝二十七天,他也要发表一下意见。


    说守孝二十七天,只是因为国家大事确实更加地重要。


    所以提前结束也就提前结束了,但是,官家仍然应该在接下来的二十七个月内,不能举行宴饮,不能听音乐,看歌舞,举行什么玩乐相关的活动。


    这就很烦了有没有!


    难得他现如今当了官家,难道还不能好好地跟自己皇后玩一玩了?


    再不玩,可就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