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差不多是这个岁数

作品:《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嘉祐五年,夏。


    河东麦子成熟,大片大片的小麦,也迎来了收割。


    收麦子,只能说放到大宋,这种事任何一个老百姓都会。


    但是这一年……


    这官府收麦子的方式,却是把不少当地的百姓,都给整不会了。


    不少周遭一带的百姓,都聚集在田垄之间,对着那库库收小麦的小麦收割机,便议论纷纷。


    “才半天的时间,都还没到晌午,就把这一大片都给收了。”


    “这至少得有几百上千亩吧!”


    “而且这才用了多少人?”


    “以前都是全家一起收,半天也才割个二三亩。”


    “这用马拉,一眨眼,这小麦便全都割得整整齐齐。”


    听着百姓的议论。


    庞籍身为这边主要负责的官员,看了这收割机的速度后,同样也傻了眼。


    因为自古以来,收小麦就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


    可现如今……


    这太子殿下手底下的工匠,所完成的事,却是完全颠覆了他们对收小麦很辛苦的印象。


    这哪里还辛苦啊!


    要辛苦,也只有前面那两匹拉收割机的马辛苦而已。


    人是一点也不辛苦,只需坐在收割机上,就指挥着马儿往前跑就好。


    以至于庞籍甚至都有点觉得,这简直就是对收割小麦的亵渎。


    对收获粮食这件神圣无比的事的一种侮辱。


    当然!


    如果可以的话,庞籍倒是希望,这种侮辱能够多来点。


    司马光此时也站在庞籍的身侧,司马光跟庞籍的关系,就好比是养父子。


    不!可能比亲爹还要亲。


    更过分的是,但凡是庞籍到了某一处任职,那一定会把司马光给带上。


    这关系甚至都超越了以往你能看到的任何一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关系。


    只见司马光此时便道:“此物利天下,可谓是百倍于人力。”


    庞籍也道:“太子殿下到底还有多少东西,是瞒着我们的。”


    然而这都还不止,接下来……


    等把成捆的小麦都运到了预定的位置后,立马就可以用蒸汽机进行脱粒。


    这又是直接省去了百姓以往用梿枷来进行脱粒的辛苦。


    所谓梿枷,就像是一个双节棍,只不过长度比双节棍往往要长得多。


    通过击打的方式,从而使得颗粒从麦秆上掉下。


    甚至……


    在十年前,这一度还发展为大宋的战场兵器,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


    看着麦粒只是须臾之间,便被脱了下来,这生产力,真的是狠狠地有把庞籍跟司马光给震惊到了。


    今年……


    是赵昕打算把大量最新的生产工具铺开使用、实践的一年。


    其实不单单是河东地区。


    此时幽州的一部分的军屯区,比如说山海关的一些军屯区,此时也正在使用。


    以往种了小麦,士兵还得自己收,可现如今……


    大部分的人都只需交叉着双手,在一旁看即可。


    “都在看什么呢!”


    “没事做,就都去给我训练!”


    许是平常关系还好,所以士兵倒也没有一上来,就直接被赶跑,反倒是说道:“指挥使你说,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弄的,为何一下子,就能把所有麦子都给割完。”


    指挥使也是道:“你问我,我问谁。”


    然后有一些好奇的士兵,已经走了上前,去凑近观看。


    一旁的人也是连忙把他们给拉住,“诶诶,危险,都别靠近。”


    直到看完了,才慢慢地有点懵懵懂懂,知道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弄的。


    便道:“这特娘的,是哪个人想出来的?”


    然后一旁的人倒是不吝啬于跟对方再说两句,道:“这一开始是太子殿下有这个想法,最终,由一个叫李默的人,最后给做出来的。”


    “李默?没听说过。”


    而事实上……


    在赵昕的手底下,有着大量的这样的完全不被人所知的工匠。


    可能甚至就连历史书上,都从来没有记载过对方的名字。


    赵昕自然也有去观看收割的场景。


    只能说……


    还可以吧,这效率。


    起码比人工去收要强了。


    而此时……


    离他拿回燕云十六州,也过了差不多三年了。


    这三年的时间。


    除了每年让黎元军老人带新人,改革、训练军队,以及一步步地扩建幽州城。


    赵昕做的最多的事,其实还是跟燕云十六州的原来辽国的官员,进行见面,并且打好关系。


    说实话!


    这原来的辽国的官员,腐败,像宋朝官员一样没有能力的也不少。


    可问题是……


    人家投降了啊,也算是有功,那就算是他贪污、腐败,你又能拿对方怎么样呢?


    你总不能这头说投降不杀,官位依旧,然后转头,便又立马就把人家的头颅给砍了吧?


    那你以后还想不想别人向你投降了。


    不过这样的人,将来绝对会是害群之马,即便接下来可能不会辽国一来,就降而复叛做辽国的带路党,甚至是奸细,可对赵昕想要建立一个政治清明的国家来说,也是一大阻碍。


    三年前,赵昕刚刚拿下幽州城,所以对这边的情况,人事,还不是很了解。


    可三年过去了,谁是奸臣,谁是忠臣,谁是真心想要恢复汉人的身份,谁是墙头草,赵昕都已经摸索得一清二楚了。


    因此……


    也是时候对这些人,进行一下清洗了。


    如果说三年前,一上来就把这些人给清洗了,那自然影响甚大。


    搞不好会让别人以为他不守信用。


    但是现在……


    三年时间都过去了,再找点别的理由,附加上去,如鱼肉百姓,如放纵子嗣做违法之事。


    那就可以很好地把这些人都一个个都解决掉。


    作为今后的京师重地,这里容不得有半点的差错。


    不过……


    也不能直接一下子就把人家给治罪,赶走,而是找一个人,给自己当坏人,然后自己再充当好人。


    念在对方当初带城投靠,也算是有功。


    只能说把对方给降职外放处理。


    这一年……


    主要便是选贤举能,贬斥奸邪。


    其实谁是奸邪,你只要派人去问问当地的百姓即可。


    毕竟谁坏得流脓,当地的百姓难道还能不清楚么?


    赵昕也把锦衣卫,都召了过来。


    每天做的,就是混入各城,各个酒肆茶馆,去打探消息。


    时不时地,还得去青楼妓院逛一逛,毕竟很多妓女什么的,都有跟官员打交道。


    大宋这边,其实是禁止官员狎妓的。


    不过正所谓缺什么,就强调什么。


    也正是因为存在着大量的官员狎妓的现象,所以大宋才要禁止。


    事实上……


    大宋虽说禁止,但是狎妓的现象,仍然屡屡发生。


    这一点,辽国自然也不可能例外。


    把一些亲近辽国的,跟辽国人有联姻,而且影响力过大的,将来说不定会成为奸细的,都给查一查。


    三年下来,这锦衣卫所查到的情报,足够塞满几十个箩筐。


    也得亏有着锦衣卫,才让赵昕,对这幽州城以及幽州城一带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深的认识。


    再加上他也跟一些辽国的官员,去了解其他另外一些辽国的官员的情况,这也就使得赵昕更能够做到精准打击。


    不过有一说一!


    当官嘛,不就是为了高人一等。


    如果自己都高人一等了,还不去欺压百姓,那不白瞎了我当官的身份?


    因此……


    像是这种惩治贪官,惩治鱼肉百姓的官员的事,也不能做得太绝。


    其实要想让这些人都百分百归心的办法,最好还是能把辽国给先灭了。


    如果连辽国都亡了,那他们自然也就没有其他的退路,也没了其他的倚仗了。


    灭辽这一仗,只能说该打,还是要打。


    即便到时候,说不定又会冒出其他的游牧部族。


    这年……


    广西那边,也传来了消息。


    事情是大宋的一个羁縻州的官员,收留了一些从交趾逃难过来的人。


    那交趾那边肯定不能同意啊。


    于是,便直接带兵追入到大宋境内。


    所幸,此时狄青正好就在那边防御,因此,倒是把进来的交趾士兵都给击退了。


    这事怎么说呢。


    其实也不用去管它到底是对,还是错,反正,就是一个交趾跟大宋准备开战的借口而已。


    你就算是跟人家解释清楚了,人家肯定也不认了。


    本来,在那边镇守那么多年,这狄青以及手底下的人,都开始有了怨言。


    谁喜欢一直待在这样的鸟不拉屎的地方。


    现在……


    看到对方直接动手了,这手底下的人,怕是估计已经开始怂恿狄青一劳永逸,直接把交趾给打穿。


    这样他们也好回西北老家去。


    因为当初跟狄青一起去广西的,有很多都是番人。


    看到这样的奏疏,赵昕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只能是批复,“能去打就去打吧,量力而为。钱粮事宜,岭南、广西地区的官员,务必全力配合。”


    不过也是有一说一,如果真往交趾去打,这风险还是有点大的。


    当初黎元军之所以受影响不大,那主要是因为黎元军走的都是官道,且战场,也离城池不远,大概只有二三十里的距离。


    又是秋冬季节,几乎没什么蚊虫、传染病,很快就把战事给打完了。


    可若是狄青要出征,那就得注意了。


    一个是夏天出征,容易得瘟疫。


    另一个,深入交趾,中间可能会丛林密布,这些地方,若是对情况不熟悉,就很容易出事。


    搞不好,真要去了,三万人,死一半都有可能。


    不过狄青在那边那么久,估计也已经是稍稍地适应了当地的气候。


    这或许是唯一比较好的地方吧。


    赵昕也明确地提出了,不能因为想要快速地解决战斗,就贸贸然地前进。


    若是士卒确实不愿意留在邕州,可以考虑再找其他的人去换防。


    如果一场战事,你是带着压力去打的话,那基本上,必败无疑。


    到了这一年的年底。


    果然!


    交趾在前面的失败后,接下来,也不装了。


    直接就开始派兵攻打大宋的州城。


    当然!


    毕竟宋军的装备,还是要比交趾的李朝要好上不少,又是狄青带的兵,这自然对大宋造成不了多大的影响。


    甚至……


    一经交战,立马便是被打得大败,交趾国内也十分地震骇,旋即便派遣了使臣,打算来求和。


    先不管是否是真心实意,起码,真的有被大宋给吓到。


    狄青此时还联合了周边的数十个少数民族部落,要求他们也一起出兵。


    这样大有一幅要攻灭交趾的样子,也容不得交趾不先怂一下。


    然后到了第二年的上元佳节……


    黎元军的家属,也开始少量地来到了幽州城中居住。


    也就住一阵子吧,看看这边的房子建得怎么样,还有,生活起居,方不方便。


    其实你真要说的话,那肯定是比不了在许昌、南阳的。


    因为许昌、南阳是乡下,地方宽广,你想干什么都行,而且每家每户两百亩的土地,你还可以随意地把自己的房子、院子什么的,弄得很大很大,但相比之下,这幽州城,所居住的地方,这房子,尤其是院落的面积,肯定就要逼狭了许多。


    而且这里的房子、院落什么的,全都是一个样式的。


    这就缺乏了一种差异性。


    感觉……


    也只能是拿来跟家人团聚用用吧。


    你真要说住的是否舒适自在,感觉还是许昌、南阳的老家要好得多。


    其他大宋禁军,一般都是拖家带口地移动戍守。


    唯有黎元军,是经常离家两三年才能回去与家人团聚。


    赵昕之所以修建这些房子,主要也是为了方便黎元军跟家属团聚。


    至于你说将来是否会长住于此。


    暂时来说,赵昕还没有这个计划。


    反正……


    看她们自己的选择。


    另外……


    像是一些朝廷的衙门,估计明年也要开始修建了。


    若是打辽国顺利,能够把耶律洪基给活捉,把辽国给打灭国,那最快,应该在两年后,就可以把开封府的一部分官员什么的,给搬到这边来。


    若是说要完全把所有的官府机构都搬到幽州城来,包括赵昕的皇宫,也搬到这里。


    那估计,至少还要三五年。


    一想到这,赵昕也只能是叹了一口气。


    到那时候,他估计都怕是要二十六七岁了,到了那时,圆圆都快要三十岁了。


    当然!也还好吧!


    毕竟当年李世民,也差不多是这个岁数,才当上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