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去走走

作品:《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在公布了考试成绩后,可以说是几家欢喜万家愁。


    近两万个人,才录取了十个。


    这是两千比一。


    有人第一时间打听的就是,日后是不是都只录取这么少。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只是上一年,已经录取好几百个了。


    而今年,这十个,只能说是幸运儿。


    而且,今年肯定也有测试这方法是否可行在里面。


    是否真的可以为国家挑选到真正有用的人才。


    赵昕这边,在考生都录取后的第一时间,也是把这些人都聚集了起来。


    然后问问他们,当官是为了什么。


    其实这种问题,不用问都知道。


    可以当人上人,任何人见了以后都得给自己行礼,可以赚到很多很多的钱,甚至还可以贪污受贿,隐瞒田地,偷税漏税。


    甚至,将来如果是能成为宰相什么的,说不定还能名留青史。


    将来对自己的整個家族,也有着莫大的帮助。


    所以人人都希望考取功名,从而当官。


    把这些所有好处都说完了以后,赵昕也是坦白道:“我不知道你们是为何想要当官,但是在我这里,有一条底线,永远都不能犯!那就是谁都不能侵害百姓的利益。谁若是侵害百姓的利益,那我对他,绝对不会手软。”


    所有人都看着赵昕。


    谁能想到,此时此刻站在他们面前的,竟然是一个九岁的小孩子。


    当然!


    其实赵昕也不算小了。


    毕竟都一米三几的身高了,一般人身高最多也不过就是一米七,一米八这样,赵昕已经有他们七成身高那么高了。


    只能说……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豫王殿下。


    而第一次见面,豫王殿下就把所有的丑话都说在前面。


    话已经说了!


    他们日后要是还不听,那接下来结局如何,就是咎由自取。


    到时候,可别怪豫王殿下不优待士大夫了。


    其实能考上来的,基本上都是家里有读书人,或者是曾经有读书人的。


    真正从零开始,从一个农民之家开始的,可以说一个都没有。


    在了解过了他们的家世背景以后。


    赵昕便开始问他们,依据他们对汉唐历史的了解,那么此时此刻,他们最应该做什么。


    立马就是一场考试。


    当然,此次的考试不会罢黜谁,只是,赵昕也想听听,他们有什么治国之道。


    而且……


    注意审题,是依据对汉唐历史的了解,到了此时此刻,他们最应该对大宋提出什么样的可以改进的政策。


    讲道理!


    赵昕对此也不抱太大的希望。


    因为赵昕深知,自古以来,所谓的改革,从来都没有成功的。


    除了商鞅真男人,改成功了,可自己也死了。


    还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也算他是改革吧。


    成功了以外,其他所谓的改革,不过是让百姓更加地水深火热罢了。


    因此……


    赵昕想,这九个人,大概也逃脱不出这样的结果吧。


    果不其然!


    等天黑收卷的时候,一个个都跟欧阳修他们差不多。


    要真的按你们这么改,我大宋可能要早死二百年。


    不过他们跟欧阳修还是有区别的。


    非要说的话,那就是欧阳修比他们要激进多了。


    赵昕看完了答卷后,也是道:“都是泛泛而谈,没什么用啊!”


    所有人都一脸的尴尬。


    其实如果是按照上一年的考试规则,他们应该是落榜者。


    赵昕这算是额外把他们给捞起来的。


    他们水平会如此低下,倒也完全可以理解。


    而且……


    赵昕感觉他们都没怎么审题,你们回答的时候,你要把大宋的八十年,移到汉唐的同样的八十年去看待才行。


    即便不能完全对应,但也至少找到一个类似的节点进行分析吧。


    不过也不能对他们太过于强求了。


    因为他们要是真的那么聪明,能想到自己心中的答案,那该担心的,应该是他才对。


    因为这里头,说不定还有一个穿越者。


    最后……


    赵昕便又告诉他们,“你们光从文,还不行,还得习武。我豫王的手下,都需文武兼备。”


    把众人都散了以后。


    欧阳修也是上前问道:“豫王殿下接下来打算如何安排他们?”


    杜衍等人,也都看着。


    赵昕便道:“作为科举改革的示范,这些人,必须好好地进行调教。得让他们可以成才才行,否则,那不是说我们的改革不好么?因此,接下来,肯定要多找机会,给他们锻炼锻炼。目前有什么大事?”


    欧阳修等人便互相看了看。


    表面上看着,大宋当然是没什么事。


    但是实则呢?


    谁也不知道。


    欧阳修也是表示,“目前的大宋,看似一片祥和太平,然则,什么时候再来一次兵变、叛乱,也不是没有可能之事。”


    赵昕也深吸了一口气,好像上一年就没有兵变、叛乱,那按照大宋每年叛乱一点五次的频率,今年,怕是怎么也该要发生一次了。


    想了想,便对几人道:“要不?我也学太宗文皇帝,到处去转一转,视察一下民情?这不出去走走,总感觉认识得不是很充分。”


    欧阳修便道:“可这万一豫王殿下您恰好在州县遇到了不法之徒呢?那岂不是危险了吗!”


    如果让叛军得知官家唯一的儿子路过他们的地盘,想必,叛军一定会把仇恨全都吸在赵昕的身上吧?


    这开封府一带倒是还好。毕竟开封府一带的百姓的生活相对其他的地区来说,肯定还是要好得多的。


    他们一般来说,不怎么参与叛乱。


    但是若是出了开封府,到了别的州县,尤其是一些穷苦的州县,那情况恐怕也就不好说了。


    尤其此前,还发生了像是保州兵变那样的事。


    赵昕说起来,也是真的从小到大,都没怎么离开过开封府。


    这开封府的百姓过得怎么样,当然不能代表整个大宋了。


    随后……


    赵昕便道:“没事!我大宋的叛乱,都是小打小闹,正好,若是果真遇到了危险,我们也可以练一练兵。”


    当然!


    考虑到自己还没有儿子,万一死了,那他爹爹不就绝后了?


    想了想……


    赵昕觉得还是得稳妥起见。


    就说他亲自巡幸各地,但是,其实是乔装打扮了,没有跟着大部队一起走,只是跟在大部队的身后吧。


    那样就算是真的遇到了危险,这叛军什么的,也只会攻击大部队,而不会攻击他。


    当然了!


    他们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军队的吃喝的问题。


    即便可能只有不到三千人,但是,这不到三千人的吃喝,一路上,也是一个大问题。


    最好,当然是不要劳烦到地方了。


    所以……


    他们必须在这一路上自己提前储备好粮食,然后才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