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少保入京,高密侯

作品:《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大鼎之上的光幕缓缓定格。


    【面对此情况决定,于是……】


    1.继续修道。(提示五年内,大宗师在望。)


    2.入京都。(提示:情况不明,可能需要花费一些岁月。)


    3.亲自参与。(1/3)


    俞客看着天人转生的提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知道,对于陆沉来说,修道十年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安排,能够让陆沉这个大器晚成的命格得到充分的锤炼。


    说不定五年之后就能迈入大宗师境界,感知灵气,修为突飞猛进。


    在这个世界第一天梯的境界,就可以感知灵气。


    鼎中世界,应该有所不同。


    以武道为基,打开先天之门。


    陆沉如今的修为,恐怕只有得到第一次天人结束之后才能获取。


    俞客抓了抓头发,越发纠结了。


    选择——2.入京都。(提示:情况不明,可能需要花费一些岁月。)


    恐怕会耽搁修行。


    在原本的计划之中,他这个十年是修道十年。


    可是!想到上次模拟,亲自参与时。


    陆沉那双沉稳之极的眼神。


    弟弟陆羽对你的无条件的信任。


    父亲和母亲,对你的爱护。


    俞客心中实在不忍。


    “大庆这群人,为什么老是要拦我的修炼的路。”


    放弃他们,做一个无欲无求但是山中之人。


    俞客的内心是做不到。


    他如今已经带入陆沉的一生之中。


    他奈奈的!


    既然如此,那就和之前二十岁和三十岁一样,改变天下大势获得鼎中奖励。


    俞客决定选择2.入京都。


    随着你的选择,模拟继续。


    【你回了一声马宝,“今日便动身吧。”】


    【“幼安,准备一下。”】


    【刘金蟾脸上掠过一抹忧虑,他皱眉道:“神洲,你们这般贸然前往,恐怕有所不妥。”】


    【“不如多叫些弟子同行,或是……”他顿了顿,似是下定了决心,“老夫也随你们走一趟吧。”】


    【杨素闻言,急忙附和:“我愿随师伯一同前往,护您周全。”】


    【你轻轻摇头,婉拒了众人的好意。】


    【杨素大为失望。】


    【陆羽站在一旁,语气坚定:“师傅,放心吧,只要有我在,没人能动我哥。”】


    【刘金蟾微微点头。】


    【马宝仔细的从你脸上想找到这句话的含义,却见你一脸平静。】


    【但他冥冥之中感应,你这位少保似乎有什么改变,似乎下定了决心。】


    【你走入活死人墓】


    【你在此修道了十五年,从未下过终南山。】


    【你轻轻脱下身上的道袍,将其放在一旁的石台上。】


    【随后,你走到一个尘封已久木箱前,缓缓打开它。】


    【箱内放着一件衣物。】


    【朴素无华,外面看似普通,但仔细端详,便可发现衣物内侧由一块块布料,针脚细密,经过多次缝补。】


    【你拿起这件衣物,轻轻摩挲,眼神之中有着温柔。】


    【这件衣物。】


    【是你当年辞官修道时,北地百姓送的万命衣。】


    【那日送来了一万多顶万民伞,数千件万民衣,你感百姓不易。】


    【只取了一件,多年来到是小心收藏。】


    【今日你穿在了身上。】


    【杨素为你们二人,牵来两匹骏马。】


    【你和陆羽翻身上马,身后的弟子们纷纷上前相送。】


    【你回头望了一眼,道了一声“珍重。”】


    【看着你们二人远去的背影,陆羽的几名弟子脸上全是依依不舍和露出担忧之色。】


    【他们深知此次前往京都路途艰险,一位大庆帝王的问责。】


    【前途未知,危险重重。】


    【其中不由有年龄小的弟子,低声抽泣。】


    【众弟子都是神色低迷,场中都是悲伤氛围,唯有杨素哈哈大笑,他的笑声回荡,显得尤为突兀。】


    【到是惹来,一众弟子好奇。】


    【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众弟子的好奇与不解,面面相觑。】


    【毕竟!】


    【众弟子中杨素平时与师伯最为交好,此次师伯前去京都,祸福未知,为何如此开心。】


    【杨素嘲讽道:“你们懂什么!”】


    【杨素笑声收敛,目光远眺,看着偌大的终南山,感叹道:】


    【“师伯在这里耽搁了十五年。”】


    【“这一去便是犹龙得雨,大鹏扶摇上九天。”】


    【刘金蟾也是不由轻轻点头,叹道:】


    【“少保入京,天下起风云。”】


    ……


    ……


    ……


    大庆,北地边境。


    星空满天,俯看一个个整齐大营驻扎,旌旗招展。


    烈烈的秋风中!


    旗帜上的“镇北”二字尤为醒目。


    此地,便是名震四方的镇北军大营。


    三十万镇北军,是这片北地安稳多年的坚实依仗。


    他的前身是“陆家军”,只是十五年前少保,少帅辞官。


    陆家军换了编制,改为大庆镇北军。


    一道大庆而来的诏旨,风尘仆仆而来,带着喜庆扎入军营之中。


    主帅大营之中。


    燃起篝火。


    火光映照着营帐内的每一个角落。


    一名面目白皙,模样阴柔俊郎的太监宣读完圣旨。


    笑意吟吟看着面前的中年男子。


    “封元帅,接旨吧。”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对,从此应该叫高密侯了。”


    “奴才,这里还有两封旨意给邓将军,吴将军。”


    “都是大喜事!”


    封海平笑了笑,起身把圣旨压在桌上道:


    “公公,先不急。”


    “他们二人随后就到。”


    圣旨上除了繁琐的格式和华丽的词藻外,核心内容简洁明了:


    “抉择燕北,定计南阳,破城二百,未有挫败。”


    这几个字,是对封海平多年征战生涯的极高评价和褒奖。


    最后,几个字殊荣至极。


    “封高密侯。”


    封侯者,大庆如今也就在世,也就十二位。


    太监对于男子的举动有些奇怪,心中倒是有些疑惑。


    太监名魏慧,乃是当今陛下的大伴。


    随着二皇子执掌神器,登临帝位。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魏慧顺理成章的成了御马监司礼,算得上权倾朝野,天子进臣。


    不过!


    他也没有太得意,知道京都的后院一直有一位老祖宗,那位九千岁。


    他这一路走来倒是如履薄冰,如今地位也是谨慎细微。


    五日前天子,有三封旨意传下。


    主子吩咐,事关重大。


    魏慧不敢轻视,一路北上,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生怕耽误了一丝一毫。


    终于!


    在今日抵达,不敢有一丝耽搁。


    夜里进营,宣读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