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抉择

作品:《从箭术开始修行

    北境。


    灭灵大阵顺利封印煞脉。


    邓仙师和巫神教教主,依托煞脉的防御结界也荡然无存。


    温植和邵玉京的眼神,渐渐兴奋起来。


    “我草你祖宗!”


    温植咆哮着拿起双刀疯狂砍去。


    邵玉京的通天剑法也施展开来,霎时间剑光漫天闪烁。


    “找死!”


    血祭大阵功亏一篑。


    对于邓仙师等人是噩耗,但同时也是生路,意味着他们可以离开此地,逃出生天。


    巫神教教主胸前的金刚杵散发煞气。


    邓仙师的飞剑更是一化为二,直到化作八柄飞剑在身前悬浮。


    直到……


    两只苍老的大手。


    各自按在他们的肩头上。


    邓仙师和巫神教主顿时变作无法移动的活靶子,在双刀和剑光之下化作尸体。


    其余剩下的几名巫神教徒和修士,也都是如此下场。


    “我儿啊!”


    温植丢掉兵器,倒在地上痛哭流涕:“爹为你们报仇了!”


    “……”


    邵玉京收起长剑,闭目平息心绪。


    万丈高空之上。


    隆庆皇帝操控着灭灵大阵,把煞脉彻底毁灭又有滔天的煞气从中喷涌而出。


    他古井无波的面庞上出现诧异,不断结印施法将其连连包裹,同时封死自己的窍穴,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几缕煞气侵入体内。


    “孙象宗,你为何不告诉朕,封印煞脉会反噬自身。”


    他说着施法驾驭着,把珠子送回到老者的手中。


    “陛下急着要,老臣也没有说的机会。”


    孙象宗接过珠子,将没有完成的封印进行完毕,丝丝缕缕的煞气通过珠子钻入到经脉之中,面对反噬,他也眼角微跳,而后就一力全部承担下来。


    他本就衰弱的气息更加腐败,但出乎意料的是,体内散发出的真力波动似乎得到增强,不断节节攀升,瞳孔当中黑光涌动,变得如同古魔修士。


    他不疾不徐地说道:“煞脉和灵脉不同,封印煞脉,不光需要灭灵大阵,还需要以自身承载,因此老夫提前就修炼过一些魔功,不过还是要多谢陛下帮老夫分担一二,否则的话凭借老夫的残躯,催动灭灵大阵后,就无法承受煞气反噬了。”


    “呵呵~”


    隆庆皇帝看着他身上增加的真力,眼皮难以察觉地跳动两下,之后淡淡道:“无妨,朕也是为护佑凉州的数百万子民。此间事了,朕就不再久留了。”


    语毕。


    他凌空而去,眨眼消失不见。


    孙象宗也快速离开此地。


    直到回到督师府内后,他才猛地喷出一口鲜血,倒地不起。


    ……


    幽州。


    在各地援军陆续抵达之后。


    战事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


    后续就是一些收尾的活计。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一场人间大劫难莫名其妙地开始,然后又莫名其妙地结束。


    而诸多将军们,则是在等。


    等一则北方的消息。


    血祭大阵……


    中断的太过诡异。


    按照理论讲。


    能够做到这一点。


    除非是有人把万里之外的狼居胥山上的主阵眼毁掉。


    而这个人,自然只能是陈三石。


    玄象大成,一营兵马。


    要面对数以十万计的蛮族大军,再加上数不清的武圣将领和巫神教高手,怎么看也都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就如同有些人的话一样。


    他们更愿意相信,是妖人内部自己出现问题。


    这场大战。


    参战的人数虽然多。


    但波及的范围其实不是很广。


    就比如幽州,只影响到两三个府城,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很久。


    凉州说起来是大乱。


    但其实,只是百姓们集体往城外逃窜而已,并没有真刀真枪的厮杀过,短短几日之后,就恢复得跟往常一样,仿佛前些日子的见闻,不过是一场噩梦。


    吕籍等人,就在幽州的鲤城府内养伤。


    蒙广信、荣滟秋等人也留下来处理军伍,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的心中愈发着急。


    “海东青派去一只又一只,小师弟他们怎么还没有消息?”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师弟大概率是拼死毁掉阵眼,自己牺牲在北境了!”


    “秃驴,再胡说八道,当心老娘撕烂你的嘴!”


    荣滟秋呵斥着就要动手:“师妹还在家里等着呢!”


    “不必着急。”


    叶凤修抱着剑:“此地距离蛮族大都足有万里,就算是海东青来回也要飞上许多时日,再等等。”


    卧榻之上。


    吕籍吃下丹药调息完毕,就也换上便衣跟师弟师妹们一起等候消息。


    他的神色有些复杂,看得出来是在担忧,但具体担忧什么,却是难以分辨得出。


    这一等。


    就是足足十日。


    直到十日之后。


    才终于有数只海东青,携带着抄录过相同情报,抵达大盛。


    凉州。


    王府内。


    “陈将军,只怕是回不来了。”


    赵无极摇头叹息。


    “是啊。”


    几名老将附和道:“就算真的是陈将军用出什么奇谋,把狼居胥山上的主阵眼摧毁,只怕是也没有机会再离开了。”


    “天妒英才啊!”


    “好在血祭大阵失败,蛮族元气大伤,十年到二十年内都不可能再恢复过来了。”


    “是啊,这件事情如果真的不是蛮族内部出问题,而是陈将军所为的话,那么他当真是老天赐给我大盛的定山石啊!


    “等到消息核实之后,本王自会奏请父王,为陈将军封侯,加封谥号,福荫后代。


    “还有我十二弟……”


    六皇子曹焕坐在太师椅上,有些黯然神伤:“本王曾经在西华宫内住了将近二十年,连个鬼都不上门,只有他时不时翻墙偷溜进去,陪我下棋,给我送些吃的,再讲一讲外面的事情。


    “此次北伐,本王是想着让他在军中好好历练历练。


    “不曾想,弄成这般结果。”


    “吱呀——”


    忽地。


    一架轮椅推到门前,房青云清亮的声音响起:“我说殿下,还有诸位将军,你们的定论是不是下的太早了些?”


    他举起手里的一张信纸。


    “陈将军没有死,洪泽营也没有全军覆没,这是他们刚刚送回来的消息,至于内容如何,我想还是殿下和诸位自己,亲自看看吧。”


    “陈将军没死?”


    “洪泽营还在?”


    “这么说,阵眼真是陈将军摧毁的?”


    “不可能!”


    “怎么做到的?!”


    “快,殿下,快看看!”


    几乎所有人同时起身,迫不及待的想要看清楚情报当中的内容。


    见状。


    曹焕干脆一挥手,让一个小太监念诵。


    “洪泽营战报。


    “洪泽营于四十日前,由虎丘山北上,随后在玛瑙河……”


    战事结束。


    自然要把整场战役从头到尾详细汇报一遍,弄清楚所有的伤亡、损失,以及详细记录每一个将领,每一个士卒的功勋。


    玛瑙河之前。


    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但忽然间画风一转。


    就到了蛮族大都!


    狼居胥山下,洪泽营一万三千将士,列阵,朝着十万蛮族大军冲锋。


    洪泽营主将陈三石,为大军开路。


    一人斩敌过万。


    斩首蛮族武圣五名。


    接着一枪杀死巫神教大祭司,摧毁主阵眼。


    宇文、拓跋、慕容、段氏。


    蛮族四部。


    俯首称臣。


    饮马冰河,封狼居胥,禅于蛮都。


    之后。


    蛮族所有幸存下来的兵马主动撤到阴山以北。


    自此以后,漠南无王庭!


    当一桩桩,一件件,在小太监颤抖的声音中,断断续续地念出来以后。


    整个王府。


    陷入死寂。


    于无声中,听惊雷!


    ……


    幽州。


    几乎是同一时间,留在幽州的众人也都接到来自漠北的情报。


    当他们听到其中的内容后。


    无一不是陷入到长时间的沉默当中。


    “师弟武圣了?!”


    “不对不对,就算是武圣,也不可能杀死五名武圣吧!”


    “斩杀万人而不力竭,师弟是妖怪转世?!”


    “阿弥陀佛,贫僧准是造下的杀孽太多,入了梦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


    但很快。


    他们的情绪就从震撼转化为惊喜。


    “好啊,敢情真是师弟救了咱们!”


    “这下子,可真是立下泼天的功劳!”


    “不行,回头我得去好好问问,师弟是怎么做到的。”


    “总归是好事!”


    “……”


    “唔……”


    角落中,坐在凳子上听消息的吕籍,只觉得胸口一热,心血上涌,喉咙中当即充满血腥味道。


    “大师兄!”


    三师兄聂远同样负伤,不过多是外伤,浑身缠满绷带,但却不影响自由行动,他注意到这边的动静之后,立即上来搀扶:“你不要紧吧。”


    “无碍……”


    吕籍抬起手,示意他不必担忧,但话还没说话,就剧烈咳嗽着喷出一口鲜血:“先扶我回房间休息吧。”


    途中。


    聂远脸色阴晴不定,最后苦笑着说道:“这一战之后,只怕小师弟,就要成为整个北凉军中威望最重的人了,仅次于一手打造八大营的师父。”


    “嗯,咳咳咳……”


    吕籍拳头放在嘴前,努力控制着呼吸:“师弟,你说为什么?我拼死一搏,最后功亏一篑,他却能一往无前,名扬天下?”


    “大师兄,你先不要想这些了。”


    聂远安抚道:“你先歇着,先把伤养好再说吧。此次你不论怎么说,也是按照圣旨的旨意领着我们一路打通幽州,最后也成功打开了生门,就算最后没有成功,也算是立功。”


    ……


    督师府。


    “我就知道是三石成了,他们还不信!”


    孙不器看着王府送来的消息,激动不已:“云溪丫头,还是你感觉的对!”


    “二娘亲,你别难过了,师爷他会没事的。”


    陈云溪拉着对方的手。


    “嗯,我不难过。”


    ……


    京城。


    王府。


    秦王和齐王觥筹交错。


    “血祭大阵成了!”


    “父皇、六哥,都离我等而去!”


    “朝中的老臣不久前,已经开始商议储君的事情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四哥,提前恭贺你啊。”


    “……”


    “两位殿下,小的……”


    “滚出去,没看到本王喝得正高兴呢吗?”


    “殿下,不是,是陛下传令朝会,眼瞅着天就要亮了,两位殿下也该准备准备了。”


    “什么?父皇回来了?!”


    血祭大阵持续将近两个月。


    事情早就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


    京城之内更是曾经一度陷入到混乱当中。


    毕竟皇帝、两位皇子,再加上老督师都在凉州,真要是出什么事情,只怕乱局没有两年都难以平息。


    但也就在这一天,他们忽然间得到消息。


    凉州之危,解除了。


    不仅如此,皇帝陛下也早早回归,宣布照常朝会。


    清和殿内。


    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隆庆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处理着这段时间积攒下来的所有政务,一直从卯时进行到下午申时才结束,然后又交代了不少关于后续朝政处理的事情。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要一股脑儿地处理掉所有政务,然后当甩手掌柜一样。


    交代完最后一桩消息后。


    隆庆皇帝才幽幽开口:“北境的战事如何了?”


    新任兵部尚书明青锋回答道:“凉州、幽州俱已安定,两个月内一切乱象就会平息,还请陛下放心。”


    “朕。”


    隆庆皇帝顿了下:“是在问你们蛮族本部的动向。”


    蛮族本部!


    是了,直到今日,京城对于凉州之危是如何解决还没有一个定论。


    他们只知道幽州得胜。


    但是刨开幽州,蛮族本部零零散散加起来,尚且有将近二十万的兵力蛰伏未动。


    按照常理来说。


    前方遭遇如此大败。


    蛮族本部怎么也该有所行动才是。


    偏偏目前为止。


    大漠一片死寂,没有发现任何动静。


    就好像……


    大漠上的蛮子,全都在一夜之内人间蒸发了一样。


    不光是蛮子。


    他们大盛还有一支军队北上消失之后,至今没有消息。


    洪泽营,陈三石!


    因此,他们到现在还没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陛下。”


    明青锋说道:“微臣会密切注意蛮族后续动向的,有任何情况都会立即禀告陛下。”


    “罢了。”


    隆庆皇帝挥动衣袖:“退朝吧。”


    “退……”


    旁边太监已经扯开嗓门,就在喊到一半的时候。


    宫殿外面。


    忽然响起更加嘹亮的声音,打断了他。


    “八千里神鹰急报!”


    “八千里神鹰急报!”


    “捷报——”


    “天大的捷报——”


    “……”


    通过层层传递。


    最终一路从皇宫外面来到清和殿,再交到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鸿的手中。


    所谓的捷报。


    并不是单独的一封信,而是匣子堆叠的数封信。


    前面几封。


    竟然……


    是来自慕容、段氏等蛮族四部的,归顺信!


    而且都是各个大汗亲笔所写,配有大印,言辞恳切,诚意十足。


    “定是陛下此番御驾亲征,吓破蛮人的胆子!”


    “四部归顺之后,短期内北境必定再也没有战事!”


    “此乃陛下君威震慑蛮人!”


    严茂兴带头喊道:“陛下修道四十年,此次亲征北境,一出手就震惊天下,蛮人见识到万寿帝君的仙威,岂能不俯首称臣?!”


    事实也的确如此。


    皇帝陛下修道不知道有多少年。


    文武百官以前,只知道耗费钱财银两无数,即便是对大盛再忠心耿耿的人,心里也会嘀咕一句,这是在虚耗国库,浪费国力。


    可在凉州……


    皇帝陛下一袭道袍,一剑斩妖人,是天下人眼前所见。


    至此。


    文武百官才恍然大悟。


    陛下的修仙,真的成了!


    他们的陛下,真的是仙人!


    “陛下真龙之体,不顾自身安危出手斩杀妖人!”


    “蛮人肝胆俱裂也是正常的事情。”


    “对对对,李大人说的对。”


    “……”


    文武百官夸赞之词,如同江水一般滔滔不绝。


    “行了。”


    直到隆庆皇帝面无表情地打断。


    他的内心没有波动,反而觉得这些归降信十分古怪,沉声道:“黄鸿,继续念!”


    果然。


    这些信越往后念,就越不对劲。


    一开始,只是提到陈将军。


    但到后来。


    陈将军的字眼越来越多。


    诸如“神勇无敌”“冠绝天下”“武道之圣”等等词汇出现的络绎不绝。


    再往后,陈将军出现的频率,甚至超过大盛皇帝陛下……


    归顺信不是战报,基本上不会提到此次的战事。


    但也能听出来其中的固定。


    “这、这这……”


    “难道说……”


    严茂兴分析道:“这次凉州之危,真的是陈将军北上之后,一路杀到狼居胥山,毁掉了主阵眼?”


    “怎么可能?”


    “……”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陈三石不过玄象大将,洪泽营也只有一万多人。


    而蛮族在大漠中,零零散散加起来足有二十余万的兵力。


    就算是来得及调度到狼居胥山的,也有十万以上,武圣的数量更是不用说。


    纸面上看,就算是能打到狼居胥山,也无异于羊入虎口。


    “念。”


    隆庆皇帝加重语气。


    黄鸿这才拿出匣子内的最后一封信。


    那是……


    北凉军洪泽营的,战报!


    “隆庆七十四年,腊月十八日。”


    “陈三石率领洪泽营全体将士抵达蛮族大都。”


    “一万三千洪泽营将士列阵之后,和十一万两千蛮族四部联军,在山脚下交战。”


    “两军阵前,陈三石先斩武圣慕容华拓。”


    “后,又在四名武圣的围杀之下,击杀武圣宇文汝耔。”


    “大挫敌军士气后,陈三石身先士卒,率领洪泽营将士冲锋,一路杀至狼居胥山山巅,过程中,陈三石一人斩杀敌军逾万人。


    “之后,又接连镇杀拓跋君峰、古温毕勒格、段奎三名武圣,以及巫神教大祭司,顺利摧毁血祭大阵主阵眼。”


    “……”


    “……”


    “此战,斩杀蛮族联军八万有余,洪泽营将士总共阵亡七千三百六十一人,伤两千二百一十九人……”


    “……”


    “腊月二十四日。”


    “陈三石率领洪泽营全体将士,在狼居胥山上祭天,之后在蛮族大都举行禅礼,蛮族四部大汗宣布归顺我大盛。”


    战报很详细。


    但听到最后。


    文武百官只从当中提炼出来三个词语。


    饮马冰河!


    封狼居胥!


    禅于蛮都!


    这三个词语,日后将会变作成语!


    这三个成语,哪一个单独拿出来,也都是天大的奇功。


    可它们……


    融合在一起了!


    以至于请和殿内,陷入到死一般的沉寂当中。


    战报的结果如果属实,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


    陈三石仅仅凭借着一营兵马,就把困扰中原四国数百年的蛮人问题,几乎解决!


    累积损失将近十名武圣!


    蛮族如今活着的,就算是有,恐怕也只剩下最后的一两名。


    还有损失的二十万兵马!


    算下来。


    没有五十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恢复得过来!


    五十年以内,北境都不会再有战事!


    此等功劳……


    哪怕是当初太祖曹燮立国之后,亲自册封的十二名上将,也没有过如此巨大的功劳。


    也就是说。


    年仅二十一岁的陈三石的功勋,超过了大盛朝立国以来的任何一人!


    配享太庙!


    足以配享太庙!


    武庙十哲,当有他一袭之地!


    活着的……


    武庙十哲,兵家之圣!


    经过长达盏茶时间的沉寂之后,才陆陆续续有人回过神来,仍旧在不停地倒抽冷气,沉浸在震撼当中。


    直到最后。


    也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


    更多的是窃窃私语。


    “这陈将军,才二十一岁吧?”


    “二十一岁,就到达如此成就。”


    “实乃我辈武将之楷模!”


    “如此大的功劳,封侯是肯定的。”


    “单纯按照功劳来说,其实国公都没问题……”


    “但就是问题所在。”


    “真要是封了国公,他才二十一岁,以后还有的是机会立功封赏,再往上……”


    “岂不是要异姓王了?”


    “我大盛朝自从立国以后,都还没有过异姓王吧?”


    “这是以后的事情。”


    “……”


    龙椅之上。


    隆庆皇帝的面容上看不出神色,瞳孔变得愈发幽深。


    “恭喜陛下!”


    群臣这时候才说道。


    “蛮族心腹大患已除!”


    “之后北境将再无战事!”


    “北境百姓幸甚之至,我大盛朝幸甚之至!”


    “大盛朝必将千秋万代!”


    “……”


    “严良。”


    隆庆皇帝的龙音响起,终止群臣的话:“最近几天,你和内阁好好商议一下,该怎么封赏陈三石,然后递到万寿宫去。”


    “老臣,遵命!”


    严良躬身领命。


    隆庆皇帝起身离去。


    他来到屏风后,立即往嘴里塞了几颗丹药。


    煞气入体!


    还好,数量不多。


    但只怕是也要休养一些时日。


    “陛下?”


    黄鸿急忙上前,但被示意停下。


    “几十年了。”


    隆庆皇帝就地坐在蒲团上调息:“朕的老弟兄孙象宗,马上就要去了,一百年的寿元,也算是喜丧,朕也算是对得起他。”


    “这是自然。”


    黄鸿附和道:“孙督师有功于社稷,有功于大盛,但同时,也数次对陛下不敬,还记得隆庆五十七年,他在皇宫外捅死了当时的兵部尚书。


    “像这样的罪过,他可没少犯下。


    “每一样,都是死罪。


    “能容他到现在,完全是陛下宽宏大量,又念及往日旧情,陛下,自然对得起他,也对得起每一个朝臣。”


    “是啊,北境的麻烦没了。”


    隆庆皇帝闭目道:“新的麻烦又出来了,孙象宗,到死都在骗朕。”


    “陛下是指?”


    黄鸿隐隐有了猜测,但他不敢再打扰,缓缓退下。


    与此同时。


    屏风前的太监也高声道:“退朝——”


    ……


    大庆。


    皇宫。


    御书房。


    “阿妹?”


    顾心兰日日都守在后门处,终于见到一袭黑金衣裙的女帝御剑归来。


    她焦急地咬着嘴唇:“怎么样了?咋不见石哥儿?”


    “他在阴山。”


    大庆女帝行走之间,清风拂面而过,那一柄飞剑也迅速缩小,直到化作袖珍之物后消失不见。


    “阴山?”


    顾心兰很快想起这个地方。


    作为一个将军夫人,她的家中就挂着舆图,就算是不刻意去研究,也多多少少会看上几眼,自然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呀。”


    顾心兰担忧道:“那不是蛮人的京城么?石哥儿他这次不是就一万多人,怎么都打到那里去了……”


    “阿姐竟然还知道他手底下有多少人。”


    大庆女帝称赞道:“看来阿姐对政务的处理是愈发熟练了。”


    盛朝的战事闹得如此之大。


    即便是有延迟性。


    庆国这边也是会多多少少得到一些情报的。


    “归荑,你有没有帮石哥儿?”


    顾心兰问道:“他一个人,别再出什么事儿。”


    “朕凭什么帮他?”


    女帝来到殿内,就看见趴在鹿皮毯子上学走路的婴孩。


    “姨、姨木~”


    婴孩含糊不清地喊着。


    “你这凡夫俗子,整日就知道傻乐。”


    女帝直接将其掠过,朝着书案走去。


    “归荑?!”


    顾心兰有些生气地说道:“若是阴山的危险你实在处理不了,阿姐自然也不会逼着你去冒险,毕竟那是阿姐的男人,不是你的,可我分明看到凉州方向的红光消失,说明大危已解,你要是这都见死不救,说明你真是修仙修得六亲不认了。”


    “阿姐,你、你竟然因为他责怪朕?”


    女帝面颊变得更加冰冷:“你放心吧,他没死。”


    “当真?”


    顾心兰意识到自己说话有些着急,连忙上去拉住妹妹的手:“归荑,阿姐是真的担心你,这次见面以后,总觉得你怪怪的,害怕有一天,你连姐姐都不认了。”


    “阿姐,我辈修士要封心红尘,否则将来在突破之时,是有可能会入心魔的,这些跟你说,你也不懂。”


    女帝握着姐姐的纤手:“那个陈三石,你也不必担心,他立了大功,是不会死在大漠里的,就算要死,也是死在北凉。”


    “立功,还要死?”


    顾心兰有些没想明白:“这是哪门子道理?”


    “功高震主。”


    女帝不急不慢地讲道:“盛国老皇帝生性多疑度量狭隘,是容不下封疆大吏有真才实干,还拥有民心的,好不容易盼死孙象宗,又来了一个孙象宗的弟子,他能睡得着觉吗?”


    “盛国的皇帝,真有这么坏心眼?”


    顾心兰对于详细事情并不知情:“那怎么办呀?”


    “简单。”


    女帝平静地说道:“你写信把他喊来大庆,当我大庆的驸马,既能一家团圆,又能享荣华富贵,岂不是一举多得?”


    “只怕石哥儿,是不会愿意的……”


    ……


    大漠。


    蛮族大都。


    “大人!”


    “弟兄们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拔回凉州。”


    “你们先出发吧。”


    陈三石吩咐一句后,回过头看着面前的两人。


    宇文大汗宇文景濂,和九皇子宇文信。


    经过陈三石的安排后。


    扶持了宇文部落,帮他们占据新的地盘。


    然后,又让宇文大汗退位,让九皇子宇文信上位大汗,顺便还处理掉了几个对他不满的兄弟和叔叔。


    “好好干。”


    陈三石拍拍他的肩膀:“我等你回来找我报仇。”


    “好,你等着!”


    九皇子宇文信信誓旦旦地说道:“十、二十年内,我就杀回北凉找你!”


    陈三石没有再理睬,走出大都城之后,骑上白鹄马,几个呼吸之后就消失在漠南的尽头。


    “唉……”


    宇文景濂眼看着白衣走远,才长出一口气,终于敢颤颤巍巍地坐下。


    这一次。


    他们所有部落的损失,都太惨重了。


    “父亲!”


    九皇子宇文信安慰道:“你不必难过,我说到做到,二十年内,必定率领天族勇士,杀回北凉,生擒白袍!”


    “不可,万万不可啊!”


    宇文景濂闻言骇然失色:“我儿,如今我宇文部得到不错的利益,你又坐上大汗的位置,这辈子只需要安安静静地享乐就好,千万不要想着去打北凉,否则的话,我宇文一族只怕是连现在的地位都保不住啊!”


    “父亲,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承认,我现在是还不够强。”


    宇文信反问道:“但是难道,我就没有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可能性吗?”


    “绝无此种可能!”


    宇文景濂脱口而出。


    ……


    离开蛮族大都之后。


    洪泽营一路急行军南下,朝着北凉返回。


    同袍的尸体太多。


    实在是不可能全部带回去。


    但他们沿途若是遇到,都会在陈将军亲自带领下,就近找个不错的地方掩埋立碑,而且每一个人,都有名有姓。


    返回的途中,大漠之上纷纷扬扬地飘起雪花。


    不过这雪,是自然的。


    途中。


    他们路过玛瑙河。


    “回头,可以专门调个几千人来此地驻守。”


    汪直看着辽阔的草原:“这一带牧草极其肥沃,就连蛮族都有相当一部分战马出自这里,咱们北凉以后,也不会缺马了。”


    “是啊,都是弟兄们换来的。”


    陈三石说道:“加快速度吧,过年是赶不上了,看看能不能赶上元宵节。”


    ……


    二十五日后。


    凉州城门。


    数以十万计的百姓在城外迎接。


    他们都已经得知。


    这次凉州的妖魔。


    全都是那位陈三石,陈将军率领着洪泽营赶走的!


    是陈将军和洪泽营,救了他们,救了凉州上上下下几百万人!


    犹如他们的,神明!


    “我没记错的话,这位陈将军,是孙督师的关门弟子吧?”


    “对,错不了,就不到三年前收的。”


    “咳咳~”


    一名耄耋老人拄着拐杖:“老朽年轻的时候,就是孙督师在北边打了几场大仗,换来北凉二十多年的安宁,如今,又是孙督师的弟子救了我们,真是一脉传承啊!”


    “听说孙督年岁已高,这次出征都没有随军,你们说,他的衣钵将来是不是就由陈将军来继承?”


    “那还用说吗?”


    “咦,但是孙督师不是还有个大弟子,那位吕将军么,虽然在北凉的时间不久,但我可没少听说书先生讲他的故事。”


    “那也比不上陈将军啊。”


    “陈将军打的仗,哪一次不是惊天动地?”


    “对对对。”


    “而且孙督师一看也没有要传衣钵给大弟子的意思,否则的话非要收这个关门弟子做什么?”


    “说得有理。”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陈将军留下来当督师最好。”


    “是啊。”


    “陈将军当年还干过携民渡江的事情,将来有朝一日要是凉州再遭难,他肯定也不会弃我们于不顾。”


    “说得对,说得对!”


    “……”


    “回来了,大家伙快看!”


    万众瞩目之下。


    荒野官道上。


    扬起漫天灰尘。


    他们脚下的土地开始颤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盛的旗帜,然后便是鎏金的“陈”字将旗。


    白袍白马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乡亲们!”


    “陈将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呐!”


    “我们可得好好感谢!”


    “……”


    不用他说,百姓们也早就准备好各式各样的东西,齐齐跪倒在地。


    “陈将军在上!”


    “请受我等一拜!”


    “……”


    不远处。


    骑在千寻身上的陈三石看见这一幕后,不得不下马徒步:“诸位乡亲,职责所在,陈某人自己家眷也在城内,自当竭尽全力,不至于如此的。”


    “将军这是哪里的话。”


    “您这是天大的功德。”


    “如果可以的话,都应该给陈将军建座功德庙。”


    “……”


    “这话可说不得。”


    陈三石连忙说道:“陈某哪里消受得起?”


    “恩人!”


    “陈将军和部下,都是我们的恩人!”


    “嘿,老张你是才搬到凉州来的,你儿子不就在洪泽营吗?”


    洪泽营许多将士都是从京城或者其他地方调来的,入驻以后,家眷也都会陆陆续续迁徙过来,一起在凉州城内住下。


    “可不是嘛,当时我还说呢,不好好待在京城,跑来这荒山野岭,结果想不到,立了这么大的功劳。”


    “这次肯定要升官发财了吧。”


    “同喜同喜。”


    “咦,老张,你儿子帮我挑过水,我认识他,怎么没见着他人?”


    “咯噔~”


    老头心间一沉,本就跪倒的他,彻底瘫倒在地上。


    百姓们的气氛。


    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阵亡七千将士,按照五口之家来算的话,就是三万余家眷。


    这三万余人的天,还是塌了。


    “诸位乡亲们,都起来吧。”


    陈三石一个一个地扶了半天,才终于带动人们主动起身。


    他看着用呆滞目光望着自己的男女老少们,最终开口道:“你们家里的儿子、丈夫,跟着我打仗没能回来,是我陈三石无能。


    “但是,他们的死,将会换来凉州乃至整个北境长达数十年的安宁!”


    “我向你们保证,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会报给朝廷,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我陈三石,也不会忘记你们。”


    安抚过阵亡将士家眷之后。


    其余的百姓们又簇拥着上来送东西,鸡蛋、白面、青菜、条件好的甚至还有咸鸭蛋,腊肉。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赵康十分苦恼地说道:“按照军纪,督师是不让咱们收百姓的东西的,说这样容易造成吃拿卡要,可他们非要给,挡都挡不住。”


    “王力。”


    陈三石唤来部下:“你带着人,收东西的时候记一下姓名,收的东西价值多少,回头就换成同等价值的米面粮食。”


    “好,我知道了。”


    王力抱拳离去。


    进城的路。


    足足花了半个多时辰才走完。


    兰姐儿不在,孙璃也不能见面。


    这次来接他的。


    只有孙不器和陈云溪。


    “爹爹。”


    陈云溪拿着一串糖葫芦:“溪溪写字换钱,给你买的。”


    “哟,你才几岁就能挣钱了。”


    陈三石把她抱上马背:“不过,你怎么想着买糖葫芦?”


    “上次爹爹不是挺爱吃的吗?”


    陈云溪认真地说道。


    “是,我挺爱吃的。”


    陈三石吃着糖葫芦,看着身边的孙不器:“怎么,有话要说?”


    “是我爹。”


    孙不器说道:“我爹说你回来以后,立即去府里见他。”


    师父……


    陈三石微微颔首。


    是该先去看看他老人家。


    “好,我知道了。”


    陈三石应了一声,就快马前往督师府。


    在后山的湖边凉亭内,见到在钓鱼的孙象宗。


    出乎意料的是。


    这次老人家身边的鱼篓里,装的满满当当都是鱼。


    他正把一条大鲶鱼从鱼钩上取下来,心情颇为不错:“嘿,老夫临了临了,总算是神功大成了!”


    “师父。”


    陈三石来到身边,抱拳道:“弟子回来了。”


    “干得不错,这次,连我都没想到。”


    孙象宗话锋一转:“不过老夫叫你来,不是要夸你的,是想问问你接下来如何打算。”


    “打算?”


    陈三石问道:“师父,你是指……”


    “你有两条路。”


    孙象宗重新抛竿,说道:“第一,就是带着你师姐他们离开这里,找个地方隐居起来,老夫在外面有些朋友能帮你安置好,但你小子如今也算是声名在外,能藏多久,难说。


    “这第二呢,就是继续留在凉州,领你的兵,练你的武,后面免不了要遇到更多的麻烦事。


    “老夫就带你去见一些人。


    “你,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