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别看,待改

作品:《佞臣

    《佞臣》全本免费阅读


    建武二十四年春五月,榴花艳艳,水满塘,夏至将近时,内阁次辅刑部尚书文愈却突然被革了职。


    而究其原由,却是因着四月时的那场疫病。


    说是六公主箫颦于殿审后携物证一纸状书奏上三司,按察使司一路查下去,却发觉其事原就是暴民骚动,六公主心疼兄长冒死前去协助。


    可谁知却被他身为刑部尚书,又兼掌内阁之重臣却不问原由先参了公主欺君夺取谋害太子,后见势不对又反咬太子渎职,其摇摆之态引得群臣生疑,上圣不满。


    内阁首辅明芳即刻向内自检,可不查不知道,一查才惊觉刑部这些年来判下的冤案竟有数十之多,其中有几条还是牵涉了不少人命在其中的文字与盐务大案。


    上圣大怒,即刻要求三司同议再审旧案,一时之间朝堂人人自危,其旧案牵涉之广,不光刑部,便是连带户部亦是深陷其中。


    短短半月,百名官员下放贬斥,数十余人抄家流放,刑部左侍郎与户部两位郎中判斩秋后,却唯独那被参最恨的文尚书仅是革职查办,囚禁于府。


    然朝堂众臣自不是傻子,明芳此意何为不言而喻,不过是被抓之人倒霉做了别人祭刀的血。


    但若说文愈绝无动作亦是不可能,不过是两相博弈之下失了先机,败了阵罢了。


    ......


    初夏微雨清凉,绵绵似雾霭凝结在那寂静阴云之下,一方纸伞停在那层层青白之中,氤氲的水汽聚于竹骨之间,划过了润白油纸面上的一点梅红顺着边沿垂落在了一双乌靴旁。


    朱红大门紧紧地闭着,鎏金辅首上沾染了层层湿气浮在那雕琢精致的虎面之上。


    萧颦静立在石阶之下,一袭素衣襕衫,手中提了一包物什,鼓鼓囊囊得撑着油纸渗出了几点深色。


    “殿下,老爷已等您多时了。”


    侧旁小门缓缓张开,一名看门小厮快步而来,撑了把小伞停在了萧颦面前。


    “是在对不住,只是.....”


    她惭愧道,继而又瞧了眼手边的东西含笑说:


    “这桃酥太难买了,我硬生生排了小半个时辰。”


    “殿下,心意老爷必会理解的。”


    小厮颔首道,笑着弯了腰执着伞规规矩矩地将箫颦送了进去。


    滴星蒙蒙,乌色沉沉,箫颦方踏入檐下时收伞着才惊觉脚下鞋袜竟不知何时已被雨水濡湿,又在那素色袍摆之上绽出了层层墨花。


    小厮适时接过她手中那十二骨油纸伞,见那伞面上的嫣色红梅映在那满目黛青之中明艳而妖娆。


    与此同时,紧闭的侧门倏而敞开,一顶小轿迎着雨幕停在了箫颦身旁,布帘微开之时只见轿中人踏水相迎,顾不得身边撑伞的侍从,直入檐下向她揖礼:


    “殿下来,怎都不知会一声?”


    陆琛形容仓促,可那眼底却尽是那难掩的惊喜之色,侍从连忙赶到他的身边,掸着袖子替他扑落身上的雨渍。


    “我怎地没知会?我提前三日就向老师下了拜贴,怎地?你不知?”


    萧颦眯了眼眸狐疑地瞧他,可话音未落却又见着那轿撵旁一女子身姿聘婷,提着裙摆含笑跟在执伞小厮旁款步踏入檐下。


    “请六殿下安。”


    女子颔首,嗓音清雅,一双明眸似是含了浅光,青色襦裙随身而动,轻盈如云,一袭轻纱立领长袄更是将那本就纤细的脖颈衬得修长挺拔。


    箫颦一时被面前之人迷乱了眼,只回头瞧了眼陆琛满目茫然道:


    “这位是......”


    “民女乃是礼部尚书许佑之女,闺名明葳,殿下,咱们见过的。”


    许明葳浅笑道,眸中光晕流转。


    萧颦仍有疑惑地看着她,只是瞧着她那双顾盼生辉的杏眼熟悉不已,可又一时对不上是谁,只得惭愧颔首说:


    “我实在忘了,可否有些提示?”


    “哈哈,殿下,建武二十二年上元节,灯谜接对,赢了您的那位。”


    陆琛在旁接话道,箫颦即刻恍然,瞧着面前那张面孔蓦得笑出了声:


    “竟是阿昭姐姐。”


    她欣喜地上前抓住了许明葳的手,脑中倏而浮现起了那年上元灯会。


    那时,她因嫌弃宫中歌舞宴会过于乏味,又听民间灯会热闹非凡,拿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副头面做交换,让箫元稷带她出去玩一天。


    彼时正巧遇上他娶妃纳彩,她那副头面给得时机是正正好,箫元稷一高兴便在那日偷摸着带了箫颦出宫,为防万一还特意叫了李璟跟陆琛在外接应。


    四人一行,在那稷安长街玩得是不亦乐乎,初来赏灯的箫颦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光是那灯谜便猜了有十好几个,手上的花灯多得四个人都拿不下了。


    可就有那么一回,亦是她最看好的一盏双龙戏珠却被另一名女子给赢了去,箫颦兴冲冲地跑过去找人家,原是想去换灯,却不想二人竟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彼时莫说换灯了,便是连后面替她拎灯的三人都被她抛之于脑后。


    “不想,距那年灯会竟已过了两年有余。”


    箫颦感慨道,可默了须臾却倏而发觉了不对,瞧了先是瞧了眼陆琛,又看了看面前的许明葳眸光狐疑。


    “诶?奇也怪哉,那日明明是我与阿昭姐姐聊得投机,怎地今日....”


    她故意顿了顿,转而又想到了方才二人共乘一轿,即刻心下明了地弯了弯唇角。


    “所以你们二位?可是好事将近了?可我怎地一点风声都未听到?”


    “方拟好了婚书,还未开始下聘,定了明年立春的日子,现下还早便没透出风声。”


    陆琛大方承认道,眼眸之中一片温柔地瞧着身旁的许明葳。


    “好,不透风声也好,省得麻烦了。”


    箫颦赞同道,眼眸弯弯,扬上去的唇角自此便没有放下去过。


    许明葳颔首,亦是毫不扭捏地看了眼陆琛,抬首又见那连天雨幕如珠坠落,温声开口道:


    “走吧,别再让老师他们久等了。”


    箫颦点头应是,可转念间却又惊喜地睁大了双眸说:


    “阿昭姐姐也是太傅的学生?”


    “她是王尚书的学生。”


    陆琛接着抢话说,箫颦略有不满地白了他一眼,方想说什么时却倏而反应了过来道:


    “王尚书也在?”


    “自然,否则阿昭干嘛要跟着来?”


    陆琛反问道。


    箫颦垂眸不语,只是看着手中的桃酥目光中闪过一丝轻快。


    “都来了。”


    和蔼而严厉的声音自堂上传来,一同走来的三人收了笑意,掸去那一身湿气,颔首向着那端坐于棋盘前的两人拱手道:


    “孙儿拜见祖父,王大人好。”


    “学生拜见老师,王大人安。”


    “学生拜见老师,太傅安。”


    “嗯好,坐坐都坐。”


    棋盘右侧,手执黑子的陆太傅很是敷衍地应声道,回头瞧了他们三人一眼执棋落下一子。


    暗色道袍宽袖拂过棋盘,太傅陆观身姿笔挺地坐在那处,尽管年逾古稀却并未有分毫颓败之势,只有那炯炯目光落在棋局之上,与人对弈,好不畅快。


    三人相视一眼,未有打扰地入堂落座,只箫颦将那一包桃酥交于婢子又低声吩咐了两句。


    “太傅这步,走得可真是刁钻。”


    对坐之人叹声道,执起白子愁眉不展,竟是不知该如何落下。


    陆观朗笑一声,轻抿了口茶水说:


    “得了,王大人也不遑多让。”


    那人眉宇微扬,很是受用地一缕胡须顺手便又吃了两子回来。


    此人正是时任吏部尚书又兼翰林院学士的王谦,王明策,四十年前锋芒毕露的甲榜状元,却是如今众所周知谁的老好人。


    见事就跑,有人就躲,讲好听了是处事温和,但说白了就是草包一个,懦弱无为,如今唯一可供人谈论的点也就是多年前跟着陆观被人参奏绕人清梦了。


    “周大人这棋风倒跟你那为人半点不沾。”


    陆观很是不服气地道,看着那场败局已定的棋局挽尊般地摆摆手说:


    “罢了罢了,老夫年纪大了,不愿跟你计较。”


    王谦很是不屑地撇撇胡子,转而便随着陆观的目光转向了坐于一旁的箫颦。


    “六殿下。”


    他揖手道,可没等箫颦应声却转头又瞧见了一旁婢子端了盘桃酥款款而来。


    “呦,这桃酥不好买啊,殿下受累。”


    陆观不服,见着那老头伸手过去,很是不客气地拍了他的手说:


    “我学生给我带的,你找你自己学生去。”


    “诶,你个死老头,阿昭啊,就这抠门样,你图他家什么啊?听老师的,咱们再选户好人家去。”


    陆观见他怔着不动的模样有些不满,别别扭扭地看着那包桃酥撇了撇嘴,小胡子一翘地抱怨说:


    “殿下特意带给老夫的桃酥,怎么,你小子想独吞啊?”


    他这一提醒,那原本就心中不快的陆琛立刻将满腹怨怼摆上了台面,面色不甘地看着手中包得极好的纸包,他叹了口气似幽似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