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太子妃生了!

作品:《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客人们一下车,便首先要经过商贩们的集市群在这里买东西。


    现在大明处于一个极速通缩的状态,朱标不怕发出去钱,他怕的是没人消费。


    只要有人消费,现在胡雪岩手下的各大银行也都提供贷款了。


    官方放贷贷款利率压得很低,因为有混凝土这东西。


    贷款去了,你就得招工。


    招工来修建各种建筑。


    只要你修建建筑,无论是宅邸也好还是商厦也好,亦或者是各种铺面也好,都得给工人工钱。


    工人拿到工钱之后再去消费,整个经济就活了!


    这就是火车带来的巨大作用。


    现在从南京往南三百公里的城市,都能蹭到火车的便利。


    朱标唯一的目的就是把火车迅速修起来,提高生产力。


    反正倭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哪怕把一千万倭国人全部累死在大明,他也不心疼。


    前世为了给美利坚修铁路,华人不是也累死了几十万吗?


    可见修好铁路,也未必能累死那么多人。


    顶多也就累死个几十万,大明的铁路也就修的差不多了。


    还能剩下八九百万倭国人服务,岂不是好事?


    于是朱标给李应物再次下了令,“把工期压得再紧一些!”


    工期压得更紧,就意味着倭奴们的工作任务会更重。


    不过相应的,朱标也知道生产工具使用需要维修的道理。


    于是提高了些倭奴的生活标准,比如将他们的主食从野菜换成了番薯。


    番薯这东西爱吃多少吃多少,能吃饱。


    最起码能压榨的劳动力也久一些。


    现在的火车工地上,倭奴的工作时间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十六个小时。


    可以说每天眼一睁就一边吃饭一边干活,一直干到晚上深夜十二点多赶到工棚里面去睡觉。


    日日夜夜如此,没有一天休息,算是将人给压迫到了极点。


    工资什么的就更别提了。


    但是大明政府也给他们了一个希望的承诺,那就是干满三年之后可以入籍成为大明人。


    到别的地方去当奴仆,官府给安排工作,比如说到大户人家去当护卫,到时候是有工资可拿的。


    虽然比大明人的工资要少很多,但相比在倭国的生活,那也是天堂。


    不少倭奴为了这个虚妄的幻想也拼了命的干活。


    就像一台永动机,将大明的发展飞速往前拉。


    朱标看着工地上一个个拼死干活的奴隶,心中简直乐开了花。


    倭国人简直是最好用的工具,没有之一。


    于是又通过电报向大洋彼岸的张居正下达命令,让他在倭国好好治理,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源源不断地为大明提供劳动力。


    当然最尖端的技术一定是掌握在大明人手中的。


    这些倭奴不会被传授任何技术。


    一旦沾半点技术的岗位就不会让他们胜任。


    偷偷学到技术的倭奴也会被处死。


    这样严密的技术封锁下,再加上宗教宣传。


    神道教和佛教同时宣布倭国人如果学习文化识字的话将是极大的亵渎,会一辈子遭遇神罚。


    听到这话,倭国人们也逐渐放弃了向上走的想法。


    开始踏踏实实赎这辈子的罪。


    现在的工地规模很简单,一千人为一个施工团队。


    这一千人同时修建一段铁路,例如说这段铁路的距离是十里,那么这一千人就必须在十天内完成这个任务。


    在工部的配比之下,这样的施工团队有一百个,那就是同时开启一千里距离的公路修建。


    也就是十万个倭奴就能在十天内修好一千里铁路。


    如今在大明国内的倭奴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


    一艘船顶多能运过来一千,而运过来的时间就要大半个月。


    这样的船大明再加上倭国的战船,总共也就那么两三百艘。


    还有更多的商船都已经出海做生意去了。


    所以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一千人的速度增加。


    这样算下来,朱标自己粗略一计算也就是几个月的功夫,铁路线就四面八方沸腾而去了。


    这个速度不快吗?


    怎么可能不快!


    都是拿人命换出来的。


    等修完了铁路,还有更多的基础设施需要这些倭奴去修建。


    比如说没有大明百姓愿意干的屯垦,就可以以一个大明人统领十个倭奴,到山区里面去修建各种基础设施。


    跋山涉水,让他们去哪里就去哪里。


    当然造反也是免不了的。


    这么多汇聚成千人的大团体,只要一造反,声势极为浩大。


    这种情况下,朱标也早就做好了预案。


    旁边的卫所军随时镇压,直接换算成军功。


    见过血腥的杀戮之后,倭奴们也不敢再造反了。


    踏踏实实干活,等着解放。


    真的能干满三年还活着的倭奴,朱标当然也会给他们一条生路。


    转成各个地方伺候人的下人。


    反正都已经阉掉了,不怕他们在国内做大。


    所谓种族灭绝就是这么来的。


    这十万个倭奴的消化速度也同样极快。


    一个月下来就累死了足足三万多人。


    但成果却是从南京一直到广州的铁路正式通车。


    这才一个月的成就。


    朱标在宫中得知这个消息,也是欣喜的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一旁郑选礼走了进来,神色慌张的禀告。


    “殿下,大喜事啊!”


    朱标回头看去。


    “什么事?”


    郑选礼毫不犹豫的说道:“太子妃生了。”


    “生了?”


    朱标有些茫然。


    最近繁忙的,一时竟然忘了此事!


    赶紧往太子妃宫中冲去。


    宫中充斥着浓郁的药水味,还有很多太医院的医生。


    朱标已经废除了太医必须隔帘问诊的说法。


    虽然表面上对太医很残忍,实际上朱标却制定了新的法律。


    那就是太医的用药,只要经过太医院会议商讨联合认定后没有问题,那无论皇帝出现什么事情都不用负责任。


    这就确保了太医院敢用药,不至于像后世皇帝似的,生个感冒都治不了。


    为啥治不了?


    因为你敢对皇帝用药吗?


    药都是有副作用的,一旦皇帝拉个稀,就得直接给你斩首,还没等药效见效,你人就没了。


    皇帝事后顶多说一句自己做错了,又能对你这太医如何呢?


    所以历朝历代,太医医治皇室成员的方法,一向都是猛开补药。


    无论你得什么病,开补药就对了,吃下去保证你没事,可病也好不了。


    朱标才不想自家人落到那个下场,于是便制定了这条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