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大丰收!

作品:《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听到这话,大敞篷车上的所有人都露出了嘿嘿嘿的坏笑。


    “5天工资就能买一个倭国娘们儿...”


    这对娶不起妻的人来说是多大的福利?


    而在大明,只要娶不起妻的人都能娶到老婆生孩子,人口将会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


    有了更多人口,朱标的建设军团计划才会更加顺利,这才是他要去倭国掠夺人口的原因。


    男的这一代人,可以为大明做贡献,修好铁路,将尸骨埋在铁路之下;


    女的,则可以诞生更多人口为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大明做好准备。


    逻辑都直接闭环了。


    当然。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避免会有倭国男子在大明留下来,人多了就会有枭雄,就会有英雄豪杰。


    所以朱标才请出宗教这个利器,在倭国人群中大肆宣扬种姓理论。


    表示大明子民是一等的天神转世,应该世世代代享受供奉。


    而倭国子民则是最卑劣的第四种性,属于烂泥巴转世而成,必须要在今生赎罪,下辈子才有转生为大明人的可能。


    双管齐下,让倭国的大和民族生生世世都抬不起头了。


    在各省的援助下。


    南方三省的粮食终于成功收好了入库。


    为此还发起了几场特大工程,专门修建了几处大型粮仓,才储存完毕。


    这一天,正巧是戚继光完全占领日本本州岛的一天,朱标同时收到了两个好消息。


    眼看着张居正端着一份报告冲到面前来,朱标点了点头,“怎么样?”


    “启禀殿下,今年夏收共获得粮食五百万吨,比往年我大明全国一年的粮食产量还要多出快一倍啊。”


    张居正欢喜的脸上血管都冒了出来。


    朱标却只是淡淡点头,“粮食都入库了没有?”


    “启禀殿下,已经入库了。”张居正现在只觉得浑身充满了暖流,有使不尽的力气,“这么多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咱们能支持大军打到多远的疆土啊?”


    “计划一步步开展吧。”


    朱标点点头,心中很清楚。


    明朝一年收获的粮食也就在三百多万石到五百多万石之间。


    一石粮食约莫等于1.5吨,换算下来也就是四百万吨的样子。


    这下三个省仅仅是一次夏收的产量,就超过了往年一年的产量。


    什么概念?


    可以说粮食这事从今天开始,问题彻底解决了。


    朱标心中也松快了一大阵,然后边说道,“通知各地的卫生所,近期一定要宣传不要过饱食的情况,否则可能会撑死很多人。”


    朱标清楚。


    当年粮食大生产后的第一年,就有许多人因为吃得太过饱所以撑死,毕竟从来没吃过这么饱过!


    “是殿下,臣记下了!”


    张居正很快点头,收拾了下激动的心情,就下去继续办事。


    想起今天看到的北方那些炎炎狂吠的小人,张居正就脸上忍不住划过一抹冷笑。


    “这么多粮食,你说殿下想收拾你们有多简单?”


    不过粮食产量至今还是保密的。


    除了中央政府之外,各省谁也不知道下面究竟收上来了多少粮食。


    北方自然也不得而知。


    甚至儒家的人还在宣传,南方公社化改革之后大面积饿死人,写书信嘲讽南方的太子都快吃不饱饭了。


    广东两省的这次夏收,也是北方粮商的好机会。


    特别是山西的晋商,此时的晋商还没有后世那么嚣张,商号遍地的情况。


    但要知道。


    晋商这批人最不是个玩意儿,明朝的盐政起家,操控大明政府。


    大明有一任首辅大名鼎鼎的张四维,就是晋商出身。


    晋商的核心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挣贩盐的钱,然后后期开始逐渐把手伸到盐铁生意。


    既贩盐,也贩铁。


    他们将铁器可不是卖到国内,而是通过草原运给蒙古人,让朝廷年年边防粮饷居高不下。


    大清占领天下之后,他们投靠大清,早在之前就悄悄给大清输送了不少盐铁。


    这才让后来的晋商在大清300年,就嚣张了300年!


    此时的晋商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嚣张,可也已经开始组建商号。


    因为山西历来就有跟关外做生意的优势,在关内购买货物,然后贩卖到关外缺少生活基本用品的,草原人自然会购买,这是从宋朝就开始了。


    他们如今主要是操控粮价。


    朱标很清楚这帮人干的事,所以在他们操控粮价的时候,朱标已经下令将南方的粮食大肆出卖了北方。


    这些晋商一看见南方竟然还出粮食,二话不说就大肆吃入。


    可吃着吃着发现了不对,北方的粮食怎么跟用不完一样?


    无论他们收多少,南方就卖多少。


    最后朱标还搞了一波大降价,所有官营粮商的粮食价格通通调低到了3、5文钱左右。


    这一波下来不知道多少晋商破产,手中揣着一大堆粮食,没别的用处。


    这下没办法了,他们现在唯一的生路就是造反。


    朱标早已料定了,这一点提前就给蓝玉打好了招呼。


    这几十家晋商,没有一家活下来的,早在造反之前就被朝廷抓到证据,骑兵队过来满门抄斩。


    大明的粮食价格也趋于稳定下来。


    七月份开始,中央小规模放粮到北方。


    一时间。


    北方百姓能买得起粮食了,能吃饱粮食了!


    北方地主顿时坐不住。


    河南省的许多地主下了禁令,严禁老百姓到官营粮店中买粮,否则回来之后让他全家好看!


    毕竟老百姓吃得起粮食了,就不会听自己话了,更不会老老实实给自己干活,只会记得官府的恩情,记不得自己这个地主的恩情。


    可要吃饭,岂是地主能禁得住的?


    哪怕手段再残忍。


    北方设立的各大官营粮仓还是挤满了人,家家户户都赶过去购买低价粮。


    朱标把粮食价格压到了甚至一块钱一斤的程度。


    如今的市场上也是良币驱逐劣币。


    自从新钱发行,地主们想尽了办法,钻破了脑袋也没能找到仿造的手段。


    再加上勋贵们都被下了禁令,一个个不敢搞这么大的事情。


    铸造私钱这种事也彻底绝迹。


    市面上流通的全部都是新发行的一块钱。


    新发行的一块钱,足足能顶得上那些地主们私自制造的几百钱。


    这样的话,铸钱变得没有丝毫利润可图。


    困扰了华夏王朝千百年的私钱事件就这样彻底绝迹。


    起码在铸币机这些东西流落到民间之前,假币事件是不可能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