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蓝玉的心思!

作品:《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李胜的身份没有人不知道。


    既然是太子殿下的亲随上门,那自然是好生接待。


    一般来说这种门下官员前来,如果不是打着送圣旨的名义,蓝玉是不必亲自接待的。


    可这次蓝玉还是出现在了会客厅,接过李胜递来的那封书信。


    细细观瞧过一遍之后,眼眸骤然一颤,面庞上竟然露出了笑容。


    “陛下这是邀请我冬至日,前往山中会猎?”


    这是朱标早就说过的,这场会猎也跟老朱报备过很多遍了。


    原本是打算,借会猎彻底解决蓝玉问题的。


    当时老朱不明白朱标怀着什么心思。如今南方一场大战过后,老朱终于明白了。


    从头到尾,蓝玉是否造反,他对自己忠心还是不忠心都没被朱标看在眼里过。


    对于朱标来说,收服蓝玉只需要一场会猎罢。


    “啊?哈哈哈...”


    李胜尴尬的笑了几声,不知该跟蓝玉说什么是好。


    屁股都只敢坐着半边椅子,如坐针毡这个词,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蓝玉眯起眼,略带深意的看向李胜。


    派遣这么个人,来给自己送信,看来太子殿下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他几句寒暄之后,就起身走开。


    李胜也迅速起身告辞,摆脱了这件事非,转身就出了蓝府大门。


    直到出了蓝府之外,李胜才敢长长吐出一口气,庆幸自己捡回一条命。


    要知道这次来,说不定他就是,当场被杀的下场。


    蓝大将军虽然身在应天府,可人家的势力遍布全国上下。


    尤其是北方的山东,南方的云贵土司一带。


    说蓝玉是大明版的吴三桂,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胜走后。


    蓝府之中,这些日子总算被放出来了的蓝春,意气有些消沉地来到父亲书房。


    却见父亲今日,鲜见的没有一如往常的绘画写字。


    而是看着面前的一副兵甲,甚至亲自换上了盔甲,激动地握起了长刀。


    那刀,蓝春记得很清楚。


    正是在鄱阳湖一战中,父亲所持的。


    上面满是豁口。


    那一百天,不知父亲经历了怎样的人间炼狱,才有今日的蓝大将军之位。


    他走进房门,却见蓝玉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竟然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春儿。”


    这一声春儿,险些叫蓝春热泪盈眶。


    不知多久了,甚至从小到大,都还从未听闻如此亲切的称呼。


    可想而知,父亲今天心中是有多么开心。


    可他却愈发不解。


    “父亲,太子殿下的这封信明显就是要收缴兵权,乃至于灭掉我蓝家了,为何你反而欣喜起来?”


    蓝玉盯着蓝春,好心情有一点点被破坏。


    不过也无伤大雅,他又抬起手掌,抚摸了几下蓝春的肩膀。


    “痴儿啊,痴儿。”


    “以后你就老实在府中,做个纨绔子弟吧,切莫要进入朝堂,否则...”


    蓝玉语气之下,也是难言的悲哀。


    自己聪明一生,虽然智慧上比不过刘伯温、李善长等人。


    但至少也是个中人之资,怎么生出的儿子,如此鲁钝?


    他难道就没有看出,自己从头到尾都没想过造反吗?


    蓝家与太子,一家乃是殷亲。


    在朱标重生过来之前,可以说蓝玉从头到尾,都是太子最为忠心的支持者。


    所以哪怕朱标跟蓝家的关系,达到了冰点。


    蓝玉也从没想过造反,只是外界那些人,以为蓝玉会造反罢了。


    蓝玉最为不解的一件事便是,太子殿下为何,在执行如此大事,事先没有与自己沟通交接。


    否则,自己便能引出那些江南叛贼,将其一网打尽。


    如此哪怕自己革了国公位,又如何?


    但直到最近,蓝玉终于知道答案了。


    太子殿下用不上自己,是因为根本没必要,显现自身的全部实力。


    现如今这些,就足够灭掉南方那些小人了。


    于是蓝玉最担心的事情,又变成了自己还能否得到太子殿下重用?


    直到今天,这场冬至会猎的邀请传来,蓝玉才算松了口气。


    太子殿下好在是没有,彻底放弃自己。


    能记得邀请自己会猎,就说明接下来有事情要对自己交代。


    “啊?父亲...”


    蓝春不解的看向蓝玉。


    “您这是?”


    他不知道不知不觉间,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又下降了一截。


    “你去吧。”


    蓝玉没有多解释,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轻轻向门外一推。


    然后说道。


    “这些日子多练练骑射,过几天要陪太子殿下去东猎了,记住不要让殿下看扁。”


    “是,父亲大人。”


    听到这话,南春又斗志昂扬了起来。


    时间轻巧地进入了九月下旬,这些日子大的变乱没有了,百姓的生活继续安居乐业起来。


    只是民间,各个地方的小型动乱不断,有潜藏在民间造反的士绅子弟余孽。


    也有很多,觉得天下又乱起来,自己又有机会,要扯即造反的草头王。


    当然这些人没有丝毫意外地,被驻扎在各地的戚家军秋风扫落叶般歼灭。


    渐渐的,也就没什么人敢造反了。


    事情变得跟之前一模一样。


    该种地的种地,该上学的上学,该经商的经商。


    只是自从大明新币发行之后,人人都捧着手中这个精巧的玩意,啧啧称奇。


    眼下的时机还不到,能丧心病狂的发行纸币的程度。


    所以朱标先行发售的,自然也是金币和银币。


    铸造的金币,正面是老朱的头像,背面是朱标的头像。


    犹如天上的两个太阳,动力几乎不分大小前后。


    这也是在为,下一步老朱退位做太上皇,朱标登基为帝提前准备。


    这玩意儿谁能仿照啊?


    捏着这旁边有精致华文,一旁还有小小锯齿,用来防止人刮下金银的防伪标志。


    这些钱币,被一个老农收回了家。


    从商人手中接过拿去交税,如今所有的税收都是以钱币上交。


    而钱币一共有三种,第一种自然是最大众的铜币。


    一枚铜币相当于之前的五枚铜钱,按照大小分量,共分为三种规格。


    第二种是银币,一枚银币相当于之前一百钱到一万钱,也是有多种规格的。


    第三种则是金币了,不过流通较少,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金币的分量,从相当于十贯钱的小金币,到相当于一百贯钱的大面额金币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