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百人制大扫荡!

作品:《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我能把书院里那些同学也拉过来不?他们这些日子总跟我去信,说再不让他们过来就悬梁自尽。”


    陆剑星急不可耐的对戚继光说道。


    “别想!”


    戚继光瞪大了眼。


    “能让你过来,已经是殿下格外开恩了,你们这帮崽子乳臭未干,口气倒是不小。”


    “还有你打完了仗,继续回书院学习,殿下说了这两个月就当你的暑假。”


    “哎哟,我的将军大人啊。”


    陆剑星叫起了屈,冲到戚继光面前,就开始擦拭戚继光盔甲上那不存在的灰尘。


    “您想想,咱们从小都是被太子殿下收养的,心里全都是为太子殿下效忠的想法。”


    “如今又学了这么多屠龙技,要是没地方施展,真真憋出鸟来了。”


    “再说学的东西,若是不用在打仗上,那学来何用?”


    “这次清理江南乱匪就是好机会呀!”


    听见陆剑星这么说,戚继光也不禁思考起来,是不是要将这群牙还没长齐的猛虎提前放出来?


    幼虎虽为成年,这些家伙已有食牛之气啊!


    如今这战事的力度不高,说到底也只是一场大型剿匪而已,是不是可以奏请殿下?


    他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吼了一句。


    “这些事不是你该管的,滚下去!”


    陆剑星神色颓然的转身向后走去。


    “慢着。”


    戚继光又叫住了他。


    “将军大人您同意了?!”


    “将其他指挥使全部召集起来,告诉他们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我们要以一百人为一个作战集体,逐个的攻下浙江省所有乱党。”


    “这次仍然是考验你们的指挥技术,尤其是百户级别的指挥技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十人十人散开了,那样的话很可能被敌寇围而歼灭!”


    要知道浙江省这里可不是南直隶那种完全被压着打的.


    这里的乱党早就准备了两个月,家家户户都修坞堡招人口编练乡兵,准备抵抗朝廷的大军。


    所以戚继光的战略稍有改变,以一百人为一队,同时也试验一百人的中队作战,戚家军能否打出效果来。


    “是,总兵大人!”


    陆剑星点了点头,神色又兴奋起来。


    这说明是有不少大仗要打的,分成了一百人,戚家军的作战就有了许多余地,能装备更多新式掷弹筒、手雷、地雷以及很多意想不到的玩意儿了!


    而且百人一起,以如今万人敌的制式规格来看,可以覆盖的面积更大。


    简而言之,就是有更多战功可以拿。


    军令下达后,嘉州城中的戚家军便领取了粮草和物资储备,换下部分伤员,略作休整的三天后的大清早就直接分作十二路进入了整个浙江。


    有四队人直接从嘉州城往绍兴城而去,然后沿着金华、丽水这一线进入福建。


    从嘉州城打进了湖州,再从杭州衢州这一条线,进入江西,再绕道到广东。


    最后一队则从宁波府到台州温州进入福建,最后两方在广东省边界的钦州城汇合。


    完全是自杀式的打仗!


    根本不考虑任何后方,前方补给等等问题。


    一路上各家地主大户有的是粮食,需要补给的只有弹药罢了。


    而弹药这东西,每打下一座州城,就会设定好补给路线。


    关键是几乎根本无法断绝后勤路线!


    因为这仗打的不是大规模会战,而是地毯式的扫荡,每进入州府,便会散开为十队十队分兵扫荡,最后制定小的作战计划在下一州城集合。


    目的也并非是占领地盘,而是要将当地那些乱党的根基,也就是各家世家大族完全清剿掉。


    这场仗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战争.


    同时也是经济和政治上的.


    要一举粉碎掉江南集团在这块土地上,数百年乃之上千年的经营!


    从此之后,就不存在江南大族这个词了。


    那些从五呼乱华时代迁居到江南的世家大族们,从根子上都要被扫灭。


    还有南宋时期的一些,比如什么范家、什么钱家、什么王家。


    家族可以传承,耕读可以继续。


    但是但凡你要敢持有大量田土,或者窖藏大量金银,一概杀无赦!


    主打就是一个均贫富!


    江南人其实也在纳闷,这样均贫富下去,朝廷的官员从何处选?


    究竟该让哪些人来管理天下?


    朱标对此的答案也很简单,既然现在皇庄学院培养的人还没出来,那就直接就地征集。


    选那些当地最穷的,之前最被欺负的贫下中农来当里长,来当乡长,为朱家管理基层。


    这些人虽然能力不行,有些人可能智商也不够,但要的就是他们智商不够。


    因为他们天生就跟被打倒的地主,就是化不开的血仇,起码可以防止旧势力再复苏。


    等过几年,皇庄书院大量人才毕业,这些人就会首先被安插到里长这最低的一级,开始一步步往上历练。


    朱标版的读书人下乡!


    与此同时,就在戚继光对江南地区大举用兵的时候,张居正也没闲着。


    他亲自出了应天城,手下带着张党的大批干吏。


    这些干吏都是张居正亲自提拔上来,凭借多年经验,识人看人,组成的一个小组。


    这小组还有一部分从皇庄书院抽调上来,放暑假的文科少年。


    他们要做的事十分简单,那便是戚家军每扫平一地,他们便到当地建立起农会。


    这农会直接由朝廷的户部领导,组织起当地所有的农民。


    农会要做的是非常简单就是进行管理,批判那些被抓住的地主阶级,然后将朝廷推行的摊丁入亩实行下去,并且监督土地的分发。


    现在还没有提及组建公社和实行大锅饭,局面还太早。


    但农会这种组织初步组建起来,就能让大明对基层的掌控力再上一个台阶。


    提拔官员不从读书人中提拔了,直接从农民中选,这就是要活生生挖掉儒家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