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1 :帝业

作品:《云掩初弦月

    乾泰十六年十月初八,北境草原上的晨风冷冽,大地却沸腾起冲破天际的热浪。


    红日冒出地平线之时,猎猎而动的飞龙旗下,威武无比的大雍帝皇如同神祗降临。


    一如十几年前那般,黑甲白袍,银枪擎天。


    探索海外十余年的风霜,没有折损这位常胜帝皇的半分气势。


    反而更添了份唯我独尊雄霸天下不容进犯的无上威严,让本蓄势进攻的乌古军立时顿足不前,汗毛倒竖。


    不是说大雍皇帝尸沉大海了吗?


    怎么突然就从天而降?


    大雍皇帝好战的威名,极具震慑力。


    真龙现身,没法不让人胆骇。


    鞑子们生出连长生天都在帮大雍的恐惧。


    呜呜——!


    天怒神罚,心胆俱颤。


    特别是那些被迫归附乌古的奴隶军,得知大雍皇帝根本没死,立马萌生退意。


    当年毛还没长齐的大雍帝皇,都能把乌古打得认输求和。


    如今的大雍帝皇如同天神归来,只怕更容不得他人挑衅欺凌。


    对于没有胜算的赴死之战,被迫的人都失去锐气,奴隶军顿时阵前鸟散。


    奴隶军一跑,鞑子的士气瞬间崩掉。


    从气势汹汹到怯战丧气,也不过是红日离地的片刻间。


    无论领将们如何呵斥怒骂也无济于事,甚至杀鸡也儆不了猴。


    面对天神般出现的大雍帝皇,以及大雍军瞬间冲破天际的气势,跑掉先锋军的乌古军队最终不战自退。


    大雍军半数看着天子归来欣喜若狂,半数看着还没打就跑的鞑子口瞪目呆。


    “都愣着干甚?给朕杀过去!灭掉丫们的!”


    风尘仆仆的天子,高举长枪,没等卫离尘他们激动叩拜,就命令他们赶紧去杀鞑子,别给跑光了。


    太子刚跟自己的父皇打个照面,人都还没看得清楚,就被士气冲天的队伍裹挟着,激动的调转马头去追杀仓皇而逃的鞑子大军。


    风萧萧兮,铁骑奔腾!


    路漫漫兮,绞杀围堵!


    大雍军一鼓作气势如虎,直冲乌古大本营,以势不可挡的威势,火速占取乌古地盘。


    一路横扫惯于掠夺的部落大军,寸物不留,再无恻隐。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灭族之杀。


    在外十余年的天子,气恨乌古趁他不在又进犯大雍,还牙以数倍之力,诛杀不改本性之异族。


    士气一边倒的追击战,足足持续了两个多月。


    大雍朝廷输送给远征军队的补给,源源不断,物资供应尤胜从前。


    天子和卫离尘不畏凛冬风雪,带着兵马双面夹击,直杀得鞑子们丢盔弃甲,皇庭不保。


    乌古皇族和贵族不是死就是远逃。


    雄霸草原戈壁几百年的乌古,就此灭亡。


    外刺和古惕得以复国,成为大雍的藩属邻邦,立下永不侵犯主国的血盟。


    乾泰十七年春,离京十数年的大雍天子,凯旋归朝。


    举国欢腾,再偏远的百姓都为天子平安回来,为大国真正崛起而喜悦。


    大雍灭掉乌古的壮举,让大雍成为最强帝国,傲视所有邻邦。


    无人再敢撩大雍之虎须,俯首为臣是所有邻国唯一选择。


    当朝的丰功伟绩,将会传颂千古。


    天子不但再一次守护了大雍,还开拓了海外疆域,为大雍带回来难以估量的财富。


    天地之大,难以度量。


    海洋之阔,难达边际。


    这是大雍天子慕玄度出海多年后的感慨慨之语。


    当年从桑国离开,一路向远海探索,大雍船队登陆了各种看得见的海岛,遇见一些奇奇怪怪都未开化的野人族群。


    他们茹毛饮血,活得原始。


    打猎的长矛,矛头是用尖石打磨,绑在树枝上做攻击武器,野人脑子愚钝手工落后。


    且男男女女都衣不蔽体,袒胸露乳光屁股。


    着实让礼教森严的大雍人见了都难以直视。


    那些连大刀都没见过的土着,看到他们砍树如切瓜时,惊呆了。


    被寒光闪闪的大刀反射太阳光芒照射闪眼时,更是吓得叽里呱啦的四散逃窜。


    语言不通,又胆小如鼠。


    大雍人出现的地方,所有土着都不太敢靠近。


    害得航行许久,水和粮食都不太足的船队,不得不靠自己找补给。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探索,用了三年多时间,他们才到达一片巨大陆地。


    在这片陆地上,他们经历了水土不服,疾病以及各种原始开荒。


    等他们在野人土着族群的包围中成为主宰者站稳脚跟,已经过了四季。


    这片大陆上生长的各种没见过却能吃的作物,都被收集了种子,并指挥当地土着劳作试种,查验亩产量。


    只擅长狩猎和采集的当地土着,打不过唯有臣服,沦为大雍朝的奴隶,习得了种植之技能。


    颠簸几万里,并不满足于找到比参薯更高产的物种的天子,盯着这块他亲自命名为大北洲的陆地陷入沉思。


    不走出大雍,他永远不知大雍之外还有如此肥沃的大平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且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他们就成为了这里的霸主。


    可惜,距离大雍太过遥远,物资不好运送,这里的土着也太过愚昧,不好教化掌控。


    这些愚昧野人要是成为大雍人 ,天子很难不嫌弃。


    他把重心放到寻找矿脉上,花了许多时间才找到几处金银铜铁大矿,等炼出足够多的矿宝装船,他才结束海外探索。


    留些人在大北洲继续霸地盘后就折返回大雍。


    回程之路依然充满艰险。


    海面从风平浪静到狂风大浪,有时候根本毫无征兆。


    船员和物资成为大海零嘴儿的危险,随时都会发生。


    等到了桑国得知乌古又来侵犯大雍后,天子一刻没停留的往聚州援战。


    打的就是跟镇北军汇合,一举灭掉乌古的主意。


    所幸他回来得及时,没有让大雍付出更大的代价来抵御鞑子的欺凌。


    离京十几年,天子看到已经长大的儿子,甚是高兴。


    尤其是看到太子敢于追杀比自己高壮的鞑子,更是欣慰。


    在战场上要不畏生死,才更有可能活下来。


    这道理他懂,他姐也懂,所以太子也懂了。


    还有那些皇室贵胄,居然也不怕死的出现在军中。


    酒囊饭袋居然也敢拿起武器为大雍披甲而战,着实让天子有些意外。


    看着这些昔日只会吃喝玩乐比派头的叔伯兄弟侄,毫无形象的跟将士们挤一个营帐,天子决定少记几笔他们从前的狗屁倒灶事。


    如此难得的众志成城,有必要让录事官写进史册。


    前无古人,但愿后有来者,传承今朝皇室同心之范。


    而太子自从见到自己的父皇后,紧绷的神经一放松,终于有了些少年气。


    他不再故作老成稳重,经常赖在天子的大帐中不舍离开。


    父皇那些神奇的海外探索经历,他是百听不腻。


    不止是太子,还有卫小郡王和朱世子,从小一起长大的仨伙伴,没军务都聚一起。


    他们不但黏着天子要听稀奇,他们还凑进那些跟随天子出行的水军圈子,听他们说各种有趣或者惊险的经历。


    对于海外那个闻所未闻的大北洲,没去过的人都充满好奇。


    只可惜太过遥远,且远海航行充满危险。


    当初随天子去探索的船队有一万多人,能活着返回的不过三千余人。


    留在海外大陆的也不过几百人。


    折损率过高,风险极大。


    既然轻易不能去,就唯有多听听海外之地的稀奇事来解好奇心了。


    那可是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过的地方。


    天子这一趟冒险壮举,会在历史上留下极为重要的一笔。


    世人的认知得以广度拓展,真正让世人知道天外有天,地外有地。


    大海的尽头不一定还是大海,还有大片大片未知的陆地。


    以及不相同的人种和很多大雍没有的物产。


    即使出海远航牺牲不小,且耗费了十数年光阴,但收获巨大。


    天子勇于冒险,敏于探索,为大雍带回来的物产财富,足以让大雍子民的生活跃升几个台阶。


    这是一次能造福子孙万代的远海征服。


    太子尤其心绪激荡,他时常看着与将士们侃侃而谈的父皇,恍如梦中。


    即使灭了乌古已在回京之途,他仍然时不时的恍惚一下。


    恐自己是在做梦,掐得大腿留淤,那些淤青回到京郊都未散去


    而京都,早已鼎沸数个月。


    让臣民牵挂十几年的天子平安归来了!


    一回来就把祸害前朝和大雍数百年的乌古给灭国了!!


    还带回来许多海外物产将惠及所有黎民百姓!!!


    震惊天下每个角落。


    大雍无人不欢,无人不乐,无人不对天子敬仰万分。


    在明嘉公主的授意下,各级官员对天子的丰功伟绩进行了公文传颂。


    传达至大雍每个州府乃至各县乡村。


    曾经因天子十数年不在朝的不良影响,不惩自消。


    牵肠挂肚十几年的皇后,在得到阔别十余年的天子的亲笔信时,喜极而泣。


    太子的信看过一遍收起来,天子的信却每日都要细细读上几回。


    有时候读着笑了,有时候读着哭了。


    天子一句“等朕回来,勿要忧虑消瘦,朕喜你丰盈如昔。”这话每读一次,皇后都有不一样的心境。


    她有了重活一次的彻悟。


    已经斑白了发的青嬷嬷,陪在一侧亦是时常含泪而笑。


    天子平安,天下平安。


    为国之大义与驸马和离了的明嘉公主,也没了孤寂余生之忧。


    青嬷嬷已无大憾。


    而慕玄月就相对淡定许多。


    这些年来经常有臣子隐晦提及天子不归恐遭意外之类的话,她都坚定信念,绝不在臣子面前失定力。


    她可以培养太子做好江山传承的准备,但不表示她就认了天子出了意外为事实。


    这当中自然有她为太子继位筹谋安稳的一面,但也有来自她个人的判断。


    她与弟弟是一母同胎,有些事只有他们姐弟俩心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同胎感应这种事太过神奇,他们不会轻易给人知道这样的秘密。


    比如弟弟当年在北境受重伤,她会倏然心悸,六神生恐,甚至身体某处还会莫名疼痛。


    小时候弟弟摔伤腿,她一只脚也突然使不上劲,大半个月都不愿出门走路。


    年幼练习凫水时,她一旦有溺水窒息之危,弟弟必然是第一个心慌的人。


    哪怕他不在现场。


    从小到大,太多巧合,让他们相信他们姐弟间有种无法解释的同命感应。


    一旦对方生命有危,哪怕距离再远,都不会毫无知觉。


    而她,在这些年里,并没有突临的心悸之感。


    所以她一直抱着几分希望,压下臣子所有恐疑,只当弟弟在外乐不思蜀。


    所幸弟弟真的无事,还立下旷世奇功。


    那些从远海运送回来的稀奇物产和金银铜铁,都是富国强民的宝藏。


    还有关于探索各种海岛以及大北洲的录事宗卷,将会震惊天下,成为地理经史中的重要篇章。


    弟弟勇于冒险,征服的不仅仅是四周恶邻,还有先祖们都从未得知的新世界。


    他拓展的,何止是一片看得见的疆土。


    朝中文武看到那些关于海外各处的录事宗卷,个个都目瞪口呆到不知说什么。


    再自诩见多识广的老臣子,如今都多了谨慎谦虚。


    天子远航探索十几年,拔高了世人对世间万物的认知。


    这比打下一片江山还要影响深远。


    慕玄月对十几年不归的弟弟,再无一丝责怪之心。


    唯有以他为豪。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帝皇有这样的毅力和魄力,敢于跨越万里海洋,探索出一片新天地,造福万世子民。


    大雍,将会迎来一个不同凡响的盛世!


    朝野内外都能感受到当朝的不平凡,与有荣焉的兴奋。


    京都从上到下都洋溢着喜悦欢乐。


    皇族散金银,勋贵摆宴席,商户惠百姓。


    共庆国之大幸!


    凯旋队伍回京一路都有官员和百姓沿途叩拜迎接,官民们激动痛哭有之,兴奋欢呼有之。


    这是大雍从未有过的臣民大同庆场面。


    看着百姓队伍里,没有衣衫褴褛之悲苦,也没有枯瘦蜡黄之勉强,坐在銮驾上的天子不由翘唇。


    他就知道,把江山社稷交给他姐监管不会有问题。


    回去他要给他姐再准备一份丰厚嫁妆,再嫁他姐一次。


    嗯,卫家这次功劳很大,姐夫大概不稀罕这功劳,毕竟外甥都是郡王了,那就把功劳给他爹。


    把卫家门匾换一下。


    再赐块丹书铁卷,卫家只要不似那没分寸的魏家,就不会有陨落之忧。


    春阳暖如炉,心里小九九打了一遍的天子,看向蔚蓝长空,半晌都未收眸。


    陪坐一旁的太子也抬头张望。


    只见天空中有几朵厚薄不一的白云,并无特别之处,他忍不住问道:“父皇,您在看什么?”


    依然在仰望天空的天子,幽幽的道:“你皇祖父和皇祖母这会儿该真正瞑目了。”


    他们在天上会看到这一切的吧。


    他们姐弟俩同心合力的实现了父皇和母后的宏愿。


    把大雍带上了强盛之路。


    如今大雍无人能敌,无人敢欺,诸国皆俯首称臣。


    大雍很快会迎来国泰民富之盛世。


    天子的话让太子心底震动,眼眶渐红。


    他的父皇,初心如磐石。


    姑姑也是。


    他们牢记先辈的遗愿,意志坚定,不曾懈怠。


    他微微哽咽,含泪回应:“父皇,皇祖父和皇祖母天上有知,一定会很高兴,一定!”


    慕家的列宗列祖,若天上有知亦会无比欣慰。


    太子暗吸鼻子,握拳立志。


    他的父皇,还有他的姑姑,都是无人能及的帝业成就者。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双星闪耀,相辅相成。


    他们的成就,他们的同心同德和惊世才能,都会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他会遵遁他们的教诲,就如他们遵遁皇祖父和皇祖母的教诲一样。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心怀天下,珍国惜民。


    固江山,做明君!


    喜欢云掩初弦月请大家收藏:()云掩初弦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