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风暴前的平静

作品:《朱慈烺:我不做亡国太子!

    朝会散了以后,朱慈烺命人将王家彦传唤到了东宫。


    王家彦在收到朱慈烺的传唤后,内心十分的激动。


    毕竟王家彦在心中对朱慈烺敬佩非常。


    王家彦心里也清楚,朱慈烺肯定是因为自己早朝提出的问政于民之事而召见自己。


    跟随着传话的小太监,王家彦怀一路上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朱慈烺东宫书房。


    见到朱慈烺之后,王家彦立刻恭敬的行礼。


    “臣拜见殿下!”


    朱慈烺表现的很亲和,没有让王家彦感觉到一点架子。


    “王侍郎,不必多礼,今天本宫让你来只是随便聊一聊,不必拘谨。”


    朱慈烺的话让王家彦如沐春风。


    王家彦和朱慈烺私下里并没有什么接触。


    几次见面也都是在朝会之上,在朝会议事的时候,朱慈烺给王家彦的感觉是自信且威严。


    他没想到在私下里朱慈烺如此的平易近人。


    但是,为官多年的王家彦很清楚,上级可以把你当兄弟,你绝对不能把上级当朋友,不然会死的很惨。


    所以,虽然朱慈烺这么说了,王家彦的态度反而更加的恭敬。


    “王侍郎,今天朝会上的奏章是你亲自所做么?”


    朱慈烺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现在的大明官员有很多人会聘请幕僚,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回禀殿下,是臣亲笔所书。”


    王家彦如实的回答。


    “哦?那王侍郎可否说说为何有此想法?”


    朱慈烺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


    听到朱慈烺的问话,王家彦略微思索一番。


    “殿下,实不相瞒,臣之所以有此想法,是因为昨夜满城的爆竹声让臣醒悟过来。


    臣曾在朝会之上反对殿下所提出的废改祖制之策,臣当时只站在了自己的位置,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臣没有考虑到江山社稷,天下百姓,经过殿下的训示之后,臣有所感悟。


    昨夜满城的爆竹声让臣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祖制还是朝廷颁发的政策,只有受到百姓的拥护,得到百姓的认可,才是良策。


    所以臣有感而发,连夜作出了今天这篇奏章。”


    王家彦很诚实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慈烺听了连连点头,王家的话他相信是真的。


    而且,这也说明王家彦确实是可用之材,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接受批评,并且举一反三,这是非常难得的。


    朱慈烺心中升起了爱才之心。


    “恩,说的不错,但是王侍郎有没有想过,问政于民的前提是需要百姓有好的认知文化,是需要基础的。


    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利已的,都是从自己受益的角度出发。


    现在能够识文断字的百姓尚且是凤毛麟角,这样如何问政于他们?


    本宫不否定你的想法是好的,是为了百姓好,可是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本宫觉得这个问政于民现在还不适宜,但走进百姓这一条还是可以的,多了解百姓的需求和需要,才能更好的为官。王侍郎觉得如何?”


    朱慈烺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轻轻喝了一口茶水。


    听完朱慈烺的话,王家彦陷入了沉思,他在脑海中不停的琢磨着朱慈烺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看到王家彦沉默,朱慈烺知道他在思考和消化,所以朱慈烺也没有去打扰他,只是静静的等待着。


    数十息以后,王家彦向朱慈烺抱拳行礼。


    “臣听殿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殿下受臣一拜!”王家彦说的很真诚,深深的向朱慈烺拜了下去,态度前所未有的恭敬。


    朱慈烺微笑点头,向是对王家彦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但是本宫相信,这一天终将会来临。无论道路多么漫长,就从我们这代人开始吧,本宫相信,只要道路没有错,终将会抵达所期待的彼岸。”


    朱慈烺说完以后,便让王家彦离开了。


    王家彦的这次东宫之行,收获很大,在之后的生命中,王家彦一直致力于提高百姓文化水平和推动官员走进百姓的事业中。


    随后的日子里,朱慈烺再次清闲下来。


    每日看看书,和柳依依一起做做运动。


    除此之外,朱慈烺也会时常去亲卫营看一看,和亲卫营的将士一起吃个大锅饭。


    同时,朱慈烺还时刻关注着迫击炮的研发改进情况。


    经过一番实验之后,证明了朱慈烺的设想是有用的。


    利用陶土烧制,加装平衡尾翼的迫击炮炮弹,在射击精度和射程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不得不说,华夏不亏是有着几千年陶土烧制历史的民族,陶土制品烧制水平几乎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


    利用陶土烧制的迫击炮炮弹无论是炮弹的精度还是硬度,都可以达到射击的要求。


    当然了,和后世的迫击炮自然是不能比的。


    皇家科学院研制的迫击炮只能打五百步左右,但即使如此,朱慈烺也很满意了。


    毕竟,这玩意携带方便,可以大规模的装备,完全可以弥补亲卫营炮火不足的问题。


    所以,在研制成功之后,朱慈烺立刻要求武器制造局卯足马力大批量生产。


    争取在秋后出征辽东之前,生产一千套装备亲卫营。


    亲卫营一共有四个军,每个军分配二百五十套,加上原来每个军配备的一百门火炮,大小火炮三百余门。


    这样的火力配置,朱慈烺相信就算建奴的嫡系精锐八旗骑兵来了,也得被轰个人仰马翻。


    炮火之下,众生平等。


    朱慈烺会让建奴明白,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再次期间,朱慈烺还收到了李定国的信,李定国在心中禀报了左卫营士兵招募、训练和武器装备情况。


    李定国很在信中很自信的表示,左卫营现在已经成为一支强军,随时可以为朱慈,为大明征战沙场。


    朱慈烺没有怀疑李定国的话,他相信李定国有这个能力。


    所以,在收到李定国的信后,朱慈烺立刻派人命令李定国挥师北上山海关。


    建奴的噩梦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