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重山关,重山镇

作品:《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杨正山见火候差不多了,再次激昂的喊道:“面对侵犯我们的敌人,我们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杀!”


    “用我们的长枪为父母妻儿杀出一条生路!”


    他一脚踢起立在旁边的铁枪,指着下方的青壮们,吼道:“杀!”


    “杀,杀,杀!”


    眼眶充血的青壮举起长枪,嘶声怒吼起来。


    他们在恐惧,在愤怒,恐惧的是父母妻儿遭遇屠杀的场景,愤怒的是来自敌人的侵犯。


    嘶吼声在冰冷的寒风下回荡,久久不绝。


    周围的村民也攥紧了拳头,眼眶微红的看着这一幕。


    杨正祥站在人群中,默默的看着这一幕,眼神闪动着别样的情绪。


    “正山有将军之才!”


    而站在上方的杨正山听着热血沸腾的嘶吼,眼底深处露出一抹笑意。


    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


    杨正山觉得应该是信念。


    眼前这些青壮都是一张白纸,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他们身上画上一股信念。


    守护的信念!


    信念是拼杀的理由和动力,是无所畏惧的根本。


    感觉差不多的杨正山压了压手中的枪,说道:“停!”


    声音停下,他深吸一口气,说道:“你们已经明白了你们为什么而战,那接下来就需要你们用鲜血和汗水为你们的父母妻儿铸造一座城墙!”


    “接下来的训练会很枯燥,很辛苦,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做好了!”


    “很好!那我们先从列队开始!”


    杨正山开始了正式的训练。


    列队是基础,是塑造军队纪律性的开始。


    信念有了,接下来就是塑造军纪,等这些青壮能做到令行禁止的地步,才是训练战场拼杀的时候。


    其实对于这些青壮,战场拼杀能力反而是最容易训练的,别忘了他们个个都习练过杨家枪法。


    杨家枪法就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枪法,有杨家枪法的基础,战场拼杀的训练自然会显得很容易。


    具体训练过程无需多说,杨正山参照自身军训的经验,再结合原身在军中的经历,总结出一套还算不错的练兵之法。


    在青壮们接受训练的同时,整个杨家村也陷入了忙碌之中。


    杨正祥带着村民们制造拒马,挖掘陷阱,加固村子外围的院墙,同时他还派遣了十几名青壮进入了长青山寻找适合临时居住的地方。


    能守住杨家村最好,如果无法守住,那他们最少也能藏到长青山中躲避胡族的屠杀。


    时间一天天过去,关于边境战事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多。


    承平二十三年正月十八。


    东海胡族聚集五万大军兵临重山关城下。


    正月二十二。


    胡族大军发起进攻,一日攻城三次,都被关城内的守军打退。


    自此之后,胡族大军每隔两三天攻城一次,但每次攻城都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


    二月初三。


    大荣一等定远侯,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重山总兵张守望伫立在关城城墙上,俯瞰城外连绵不绝的胡族营寨。


    同时重山镇的几位副总兵和参将跟在他身边,面色凝重的望着关城外。


    张守望年近六十,长长美髯在凌冽的寒风中轻拂,他的眼睛格外的深沉,仿佛蕴含着抹不开的愁绪一般。


    “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攻破重山关!”


    他捋着长长的胡须,肯定的说道。


    副总兵计非语若有所思,“如果不是为了重山关,他们又为何聚集五万大军?”


    虽然这段时间胡族大军经常对重山关发起进攻,但是每次进攻都好像做戏装样子一般,稍有伤亡就会撤退。


    张守望瑶瑶头,他也猜不透胡族的目的是什么。


    今时不同往日。


    二十年前,大荣皇朝国力昌盛,重山镇兵强马壮,方能一举击溃东海胡族的主力。而如今大荣腹地灾后连年,国力日渐衰退,九边重镇的兵马早已疏于战阵。


    特别是重山镇,已有二十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了,将士们早已懈怠,再也不复当初的威武。


    更重要的是这二十年来,他们对东海胡族的关注也放松了不少,如今东海胡族到底有多少兵力,有多少底蕴,他们都没有一個准确的数字。


    如此情况下,他们根本无法准确的把握东海胡族的动向和目的。


    “这些年我们太懈怠了!”


    张守望满眼的愁绪和无奈。


    他出身于勋贵,但在军中任职数十年,可以说他是亲眼看着重山镇从强盛走上衰败。


    想想当初的重山镇,再看看如今的重山镇。


    山河俱在,却不复当年雄风。


    面对区区五万胡族,他居然不敢出关迎战,想想他就感觉一阵悲凉。


    可惜他无法改变重山镇,也不能改变重山镇。


    重山镇之所以变成如今这般模样,问题不再重山镇,而在于朝堂。


    当年黑云山之战铸造了大荣北边的辉煌,但也引出了大荣内部的很多矛盾。


    为此君臣相疑,将士功过赏罚不明,铸成不少冤假错案,这才让强盛的重山镇走上衰败。


    前尘旧事太多,一时也说不明白。


    就在张守望感到满心的无奈和无力的时候,突然一声急促的禀报声传来。


    “报~~,张河堡有烽烟升起!”


    张守望及几名将领脸色骤然一变,朝着西方望去。


    只见灰白的天际之下,有一束烽烟笔直的升起,显得特别的醒目。


    然而这只是开始,张守望的眼眸陡然眯起,眉宇间瞬间拧成了一团。


    烽烟一道接着一道升起,眨眼间居然传遍了西方的天际。


    重山镇指的并不是重山关,而是从东海之滨起,西至千重山脉的三峰山,全长八百余里。


    以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构成边境的防御体系。


    眼下西方烽烟连起,意味着有大量的敌人入侵。


    “大人,都是一炬烽烟!”计非语神色浮动,脸色越发的阴沉。


    凡胡贼入境,五十人以上,不满五百人,放烽一炬。


    若胡贼在五百人以上,不满三千人,放烽两炬。


    三千至一万,放烽三炬,一万以上放烽四炬。


    而现在西边屯堡都放烽一炬,这不是说只有不到五百人入侵,而是指有大量的小股敌军渗入。


    如果只是一股,烽烟会连成线,朝着重山关的方向蔓延,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四处开花。


    张守望再次看向城下的敌军营寨。


    五万敌军依旧在营寨之中。


    “他们的目的是小规模劫掠!”


    此时张守望终于想明白东海胡族的目的了。


    城下的五万大军只是为了吸引注意力,牵制重山关内的守军,当然如果他敢调动关城内的守军去围剿那些渗入的小股敌军,那城外的五万大军就会全力攻城。


    “也对,他们现在不敢与我们全面开战,他们只是为了掠夺物资而已!”张守望眼眸微垂,心中阴郁之气如潮水般涌来。


    这种情况虽然可以避免重山镇全面战败,但靠近边境的百姓怕是要遭殃了。


    大量的小股敌军渗透掠夺,就算他们出兵围剿,也无法将其全部歼灭。


    “传令,命镇标左营,右营分散出击,围剿敌军!”张守望下令道。


    镇标五营是重山镇最后的精锐,总计不过一万五千兵马,其中左营和右营皆是骑兵。


    敌军分散入侵,他们也只能分散围剿。


    步兵追不上骑马的敌人,张守望只能动用麾下最精锐的两个骑兵营,只希望能够剿杀更多的敌人。


    “喏!”


    旁边两名参将走出来抱拳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