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钱不禁花

作品:《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休息了一会,杨正山感觉舒服了不少,不过他的肚子又咕咕的叫了起来。


    眼下已经快中午了,早上只喝了一碗杂粮粥,根本就不顶用。


    杨正山抬头看了看厨房,这个家一天只吃两顿饭,下一顿饭是晚上,他觉得自己估计是支撑不到晚上。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大儿媳妇,做饭!”


    杨正山毫不客气的喊道。


    正在打扫院子的王氏一愣,“爹,现在做饭?”


    这个家一天只吃两顿饭,可没有中午吃饭的习惯。


    “嗯,以后一天吃三顿饭。”杨正山保持着原身的人设,言简意核的说道。


    “一天三顿!”王氏惊讶了,“爹,家里的粮食不多了。”


    谁也不想饿肚子,可是家里的粮食不多了,若是不节省点,估计都支撑不到秋收。


    “我知道,下午我跟老大去县城买些粮食!”杨正山淡淡的说道。


    他不只想买粮食,还想买些肉,这个家已经很久没吃肉了,原身不舍的吃,他可不会亏待自己。


    而且他还要恢复身体,虽然灵泉水有治疗伤势的效果,但是他想要重修武道也需要营养。


    王氏惊讶的看了杨正山一眼,不过并没有多问,这就是一家之主的权威,身为儿媳可不能质疑公爹的决定。


    很快,王氏就做了一桌子饭菜,主食依然是玉米饼和杂粮粥,菜多了一道韭菜炒鸡蛋。


    说是韭菜炒鸡蛋,其实两大碗韭菜里只有两颗鸡蛋而已。


    下地干活的杨明诚和杨明志回来了,看着桌上的饭菜,皆是诧异的看向王氏,似乎在惊讶今天王氏抽了什么风,居然做了午饭。


    “爹让做的!”王氏小声在杨明诚身边说道。


    杨明诚看向从屋内走出来的杨正山,他其实想问问杨正山为何今天要做午饭,但看到杨正山木然的脸庞,只能将到嘴边的话给咽下去了。


    “洗洗吃饭吧!”杨正山懒得解释,老子现在是你们的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何须跟你们解释。


    封建社会,孝字当头,儿女质疑爹娘就是不孝。。


    杨正山坐在主位,端着粥就吃了起来。


    他真的饿了。


    王氏做的饭菜真的很一般,若不是杨正山饿狠了,根本就吃不下。


    这也不能怪王氏,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刚才杨正山去厨房看过,厨房中除了一小半罐猪油和粗盐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调味品。


    就这样的条件能做出什么美味佳肴来?


    现在杨正山也没有嫌弃的资格,有的吃就不错了。


    ……


    杨家村背靠长青山,站在村口向北望去,是连绵不绝的山林,向南望则是一望无际的良田。


    村中大部分村民都是杨姓,出自同族,不过杨正山这一支比较单薄,往上三代都是单传,所以原身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


    下午。


    杨正山让杨明诚套上了牛车,慢悠悠的朝着县城走去。


    乡村道路坑坑洼洼的,牛车的轮子也没有减振,一路颠簸,等到了县城的时候,杨正山感觉自己被颠簸的快散架了。


    杨家村距离县城还算近的,大概只有十几里而已,可是他们却走了半個时辰。


    这扯淡的交通速度,杨正山都不敢想,若是几百上千里,这要走多久。


    进入县城,杨正山好奇的观察着周围,记忆中的县城和亲眼观看还是不一样的,县城还是很繁华的,街道两侧的店铺节次鳞比,行人络绎不绝。


    这可不是那些旅游的古城,而是真正的古代城池,一座座古香古色建筑连成一片,百姓皆穿真正的古装,看起来充满了古韵。


    眼前这座县城名为安宁县,位于大荣皇朝的东北方,在往北三百里就是大荣皇朝的东北边境,北方是游牧民族的地界,原身当年投军就是在东北边境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爹,要不要先去看看三弟!”赶车的杨明诚问道。


    杨正山眨眨眼,这才想起自己还有个三儿子在县城内的铁匠铺当学徒。


    来一趟县城,不去看看三儿子有些说不过去。


    “先去集市!”


    看儿子也不能空手去吧。


    回忆着原身的记忆,杨正山知道在铁匠铺当学徒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


    学徒,学徒,其实就是苦力。


    脏活累活都是学徒干,能不能学到手艺,还要看师父愿不愿意教。


    而且做学徒还没有工钱,只管吃住。


    老三杨明浩十三岁,也就是一年前就被原身送到了铁匠铺。


    十三岁啊,还没有小学毕业,杨正山只是想想就觉得操蛋。


    来到集市,杨正山先买了两石粮食,又买了一些油盐酱醋,最后买了十斤猪肉和一些猪骨。


    想到还要去看三儿子,杨正山又买了二十个肉包子。


    一圈逛下来,杨正山带来的十两银子只剩下不到二两。


    离开集市时,杨正山忍不住有些感慨钱不禁花。


    他还有很多想买的东西,可是看到剩下的银子,他只能掐灭大肆挥霍的心思。


    县城的铁匠铺业务范围很广,不但打造各种农具,还打造刀枪剑戟等兵器。


    大荣皇朝武道盛行,虽然武者占比不多,但很多人练过武艺,就如杨家村,几乎人人都会点武艺,这是杨氏一族的传承。


    封建社会中,宗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的宗族就是世家豪族,小的宗族就是地方上基层管理机构,每个宗族都属于自己的传承。


    安宁县靠近边境,经常要面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习练武艺的百姓比较多。这也致使很多百姓家都有刀枪剑戟等兵器。


    再加上安宁县还有长青山,山下有很多猎户,擅长弓箭的人也不少。


    眼前这间铁匠铺是安宁县最大的铁匠铺,有五个大师傅,十几个学徒,是安宁卢氏一族的产业。


    “老幺,你怎么来了?”


    杨正山刚进入铁匠铺,就碰到一个壮硕的汉子,不过汉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卢舟,卢氏一族的旁系,原身的战友,当年原身投军时,卢舟就是原身的小旗官,杨明浩能来铁匠铺当学徒也是走了卢舟的关系。


    “卢大哥,我来看看明浩。”杨正山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当年投军时,原身是卢舟手下年龄最小的士卒,因此大家都叫他老幺。


    两人也算是生死兄弟,这些年卢舟对原身也算是多有照顾,可惜的卢舟也因为那场战役受了重伤,至今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明浩,明浩!”卢舟的嗓门特别大,他这一嗓子直接将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给压了下去。


    “爹!”


    一个壮实的小伙子跑了过来,赤裸着肩膀,皮肤黝黑。


    杨正山对着三儿子点点头,随即将手中的三斤猪肉递给卢舟,“卢大哥,我跟明浩说会儿话。”


    “说话就说话,还拿什么东西?”卢舟怪罪道。


    杨正山也不多说,直接将猪肉塞到卢舟手中,“今日还要赶回去,就不跟大哥多说了。”


    说罢,他便转身走出铁匠铺,根据原身的记忆,卢舟是个豪爽的汉子,不会在意这三斤猪肉,但杨正山办事讲究个礼尚往来,三儿子还需要卢舟照顾,送点礼也是应该的。


    卢舟看着手中的猪肉,又看看离开的杨正山,心里想着以后要多照顾一下杨明浩。


    可惜他只是卢氏一族的旁系,这铁匠铺也不是他能说的算,能照顾杨明浩的地方也不多。


    “大哥!”


    走出铁匠铺,杨明浩看到自己的爹和大哥,满脸憨憨的笑容。


    “你最近怎么样,累不累?”


    杨明诚这个大哥还是很关心弟弟的,好不容易来一次县城,杨明诚免不了一阵嘘寒问暖。


    杨正山则站在一边安静的看着,他对这几个便宜儿子没什么感情,让他嘘寒问暖,他也做不出来。


    而且原身也不是一个喜欢多说话的人,保持沉默也不算是违背人设。


    两兄弟说了一会话,杨正山将五个肉包子递给三儿子,又掏出了一百文钱给了三儿子。


    “家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


    杨正山拍了拍三儿子的肩膀。


    “照顾好自己!”


    杨明诚赶着牛车离开了铁匠铺,杨明浩站在铁匠铺一脸不舍。


    少小离家,好不容易见到家人却只是匆匆一面。


    杨正山坐在牛车上,望着越来越远的铁匠铺,心里忍不住叹息一声。


    这个家的日子真是苦啊。


    他要想想办法改善一下家境才行,最起码也要能吃得饱穿得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