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兰殿被她管得铁桶价严实。


    养大了六王,她真正舒心了,但皇恩不再。


    现下,再次有孕,她感觉自己一生都不断被运气砸中。


    那进补的药调了方子,她依旧只要太医院的方子,不开药,药让六王直接带入宫中。


    再苦,她喝着心中是甜的。


    虽然皇上没有封她皇贵妃的地位,一旦孩子产下,不愁没有进封的余地。


    不封自己,也要封一封贵妃之父。


    怎么着她都不亏,万一又是个皇子呢。


    皇贵妃指日可待。


    又到陪皇后用膳的日子,本不想过去,皇后亲自来请,皇上出了含元殿看到如意站得远远,见皇后也在,那丫头不敢上前。


    皇上这才意识到有日子没去看望嘉妃了。


    两人用膳守照祖宗规矩“食不言”。


    皇上很烦某些老规矩,不过此时只觉得轻松,用不着说那么多废话。


    用过膳,热茶沏上,他喝了口提了一嘴,“贵妃有了孕,是不是该封赏一下?”


    皇后心中一顿,缓缓进言,“贵妃有孕是宫中大喜,不过月份尚小,也不知是公主是皇子,不如缓缓,胎儿大些稳定了皇上爱赏她什么就赏她吧。”


    两者说话一字之差,皇上明明说的是“封”,皇后却偷梁换柱说“赏”。


    皇上心上觉得一股腻歪,又联想到公主差点溺死自己正得用的小宫女。


    也不知一个六品小丫头能有多大错处,惹着这娘俩,差点被治死。


    而这天中午又看到参奏公主大修公主府,劳民伤财的折子。


    他本觉得大周公主修个公主府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很烦一点小事就报到他跟前,要求给个说法。


    那些奏章多得像看不完,批完一堆还有一堆……


    心中越发烦燥,起身对皇后说,“你管管公主,修个公主府能不能别那么张扬,搞得折子都上到朕的书案上了,你问问怎么回事吧!”


    他重重把茶碗放到紫檀木小案几上,甩手走了。


    皇后不急不躁,冷着脸直到听不到皇上脚步声,抓起那只用过的茶碗狠狠砸在地上。


    吓得玲珑忙掩上殿门,将碎片收拾起来。


    嘉妃已经大好了,皇上便留宿在长乐宫。


    可这夜他惊恐地发现自己“不行”了。


    只得对嘉妃说自己这段时日过得既糟心又累。


    嘉妃一味温柔侍候、宽慰他,在皇后处生的闷气方觉舒缓。


    压在他心头的大石头,不止党争之氛愈浓,还有战事。


    他以为乱子同以前一样,闹一闹就过去了,这次偏偏愈演愈烈。


    叛军一路向北打过来,这还不算,西南边接壤的小国也蠢蠢欲动。


    很有可能要开战,可打仗要钱要粮!


    国库虚空,哪来钱粮打仗,又能派谁去打?


    从前当皇子时只觉得做皇上乾纲独断该是件爽快事。


    等自己当了皇上才知道一个宠大的帝国运行起来,这么多繁杂的事情要处理。


    这么多关系要平衡,头几年还好说,年轻精力旺盛。


    这两年眼睛看久折子都花,写字时不时手会抖。


    以前一连批上五个时辰,睡一觉起来就有了精神。


    现在批两个时辰就顶了天,累得睡不醒似的,饶是参汤喝着,太医日日平安脉请着,还是感觉自己不中用了。


    这两个时辰所批折子好多还是先经了辅政写了节略过来。


    否则有些地方官儿动辄长篇大论。


    一件鸡毛事能洋洋洒洒写个宏论过来,最主要是后头请安的话。


    也难怪他们,一年到头未必见得上皇上一次,不请安生怕皇上将自己忘掉。


    好容易熬到又一年,可以休息休息。


    年末宫宴。


    这一年过得不易,来年恐怕更难,大家都强打精神。


    四王六王连同皇后,有了孕期反应的贵妃都到齐了。


    没请一个外臣,算是皇上家宴,举家欢庆。


    儿子们纷纷过来敬酒,一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欢乐场面。


    六爷又来敬一轮时,对皇上说,“父皇这一年劳苦,儿臣愿意拿出一年俸银加上王妃的一点私房,为父皇重修含元殿。”


    他脸红红的,激动地说,“父皇辛苦,操劳国事,儿子孝敬也是应该的,就是四哥也着实心疼父皇。”


    “是!”四皇子抢着说,不能让好听话都叫六弟说完了。


    “父皇辛苦儿子们看在眼里,不能为父皇分忧是儿子们不孝,六弟既出一年俸禄,儿子也沾沾光出两年的俸银,父皇含元殿的确早就该修了。”


    当时清思殿修建完,大师没来及修含远殿就去世,皇上也引为憾事。


    对建筑他有欣赏和鉴别能力,园林造景也颇有研究。


    他若只做个王爷,定是个有情趣有爱好的王爷。


    可惜做了这九五之尊,权力大了不少,快乐却没增加多少。


    当下就被四六王骚到痒处,大谈园林造景,及宫殿材料、结构。


    重檐歇山顶、重檐庑殿顶哪个更好看,一直谈到山墙的颜色,悬鱼的样式,博风的花纹……


    足足说了一柱香,才遗憾地叹口气道,“清思殿一看就是大师作品。”


    “大师不止一人啊父皇,您可听说过新近出了个汪师傅?”


    皇上的确耳闻过,但清思殿在前,他听了这个名字觉得可能只是个平庸之辈。


    真正大家几十年才出一个,不但手艺要好,还要见多识广,有审美!


    六王见父皇不当回事,从怀中拿出张图纸献上去,“父皇请看,这图出自汪师傅之手。”


    这师傅不一般!算是建筑师中的国手。


    是六王花费大精力从北寒之地请过来的。


    特地荐给公主,公主看过他的作品后大加赞赏,便将公主府改建全部交给此人。


    工程做完,此人已被李琮送走。


    皇帝接过图看了两眼就被吸引了,就着灯细细看了起来,看到细节处拍案叫好。


    “现下时间还早,不如儿子陪同父皇走一趟,直接看一看皇姐新居可好?”


    “咱们不要空手去,只学学小户人家串门子,带上礼物去贺一贺。”


    贵妃凑趣儿也跟着说,“日日在宫中家宴也怪腻的,带上妾身也去开开眼。”


    此时几个有孩子的妃嫔因时间晚了已退了席。


    没孩子的女人巴不得出去走一圈,见识见识传说中淫靡不堪的公主府什么样子。


    皇上被图纸吸引,也愿意凑个热闹,欣然同意。


    一大堆人带着太监侍卫,乌央乌央向公主府出发。


    由于出行有些晚了,路上没什么人,顺利到了公主府。


    公主府坐北朝南,五重房屋四进院落。为亲王建制。


    大门紧闭,六王亲自下马去拍门,大门刚开始只开道缝。


    门房大约睡下了,迷糊着没看到外头那样多的人等着,只顾揉眼,被李琮一把推开,大门全然洞开。


    侍卫列队,皇上打头走入府中。


    看门的吓得跪在一边,话也说不出。


    李琮在府阺建造时便常过来“看望”皇姐,对府上格局非常熟悉。


    他引着皇上向二重院去。


    皇姐当晚设宴就设在二重院的大堂上,那殿堂非常宽敞,处处雅致又与平原地带建筑有所区别。


    很有观赏性。


    皇上边走边指点着哪处设计好在哪,哪处格局做的妙。


    待走到二重院时,院落里灯少,堂中烛光通明,看得清清楚楚。


    公主宴请的多是王公贵族家的年轻人,还有一些品阶不高但相貌俊美的官员。


    宫中虽对皇子和官员来往有所顾忌,但对公主并无这方面的严格要求。


    见到几张熟悉面孔皇上并没有太在意。


    他在外瞧了一圈却没看到女儿。


    里面的人已喝得八分醉,乐班子奏得正欢。


    皇后紧跟皇上,心中已觉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