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天赋觉醒

作品:《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全本免费阅读


    此话一出,耶律马五自己都不信。


    看到耶律余睹表情玩味,又想到两人同为辽国降将,马五小声问道:“看来杨长真在沁州?那这场仗怕不好打,您准备如何应对?”


    “如何?”


    耶律余睹苦涩一笑,对曰:“杨长骁勇善战,兼之诡计多端,而且此时占据地利,有他坐镇在沁州,我自问拿不下来,突合速不是来了么?我把指挥权让给他。”


    “这怎么可以?您可是元帅右都监,突合速仅是猛安.”


    “可我拿杨长没办法,总不能因为娄室一句话,就得为他儿子拼命?”


    “这”


    耶律马五作为同族、感同身受,遂不再劝并出言安慰:“事实胜于雄辩,不如会同突合速再商量,你们最好再派人核实,万一高庆裔看错了呢?娄室说他亲眼所见,而您却没有.”


    “高庆裔也是辽人,他有必要骗我?”


    耶律余睹言罢来到帐外,派人召高庆裔前来问话。


    高庆裔到后赌咒发誓,耶律马五遂疑娄室救子心切,以这样方式让粘罕出兵。


    半个时辰后,突合速抵达盘陀。


    中军大帐内,不但没有接风宴,就连寒暄之语都没有,反而是众人的质疑。


    突合速了解完事情原委,一对杂乱的浓眉向中间隆起。


    面对耶律余睹、耶律马五、高庆裔三名辽人,突合速陪着笑脸提出建议。


    “都监不必烦恼,末将明日即派出哨探,等到核实杨长是否在此,之后再向元帅禀报即可。”


    “谷南有哨所与驻军,咱们哨探根本过不去,如果多花几天去核实,都有时间来回平阳,届时谁能说得清?”


    “呃也有道理。”


    见耶律余睹有情绪,突合速随即再出点子:“高通事明日先回阳曲,我们这边抓紧核实?”


    “算了。”耶律余睹凝眉摇头:“我与高庆裔同回,此间一切军务,就由将军负责。”


    “我?这不合适.”


    “合适。”


    耶律余睹把手一摆,不由分说站起来。


    “我们连夜赶回阳曲,帅帐现在就交给你,建议别轻易进兵,杨长真不好对付。”


    “呃是.”


    完颜突合速,后来被宋人称为‘龙虎大王’,其为人骁勇善战、喜欢冲锋陷阵,他比较反感政治斗争。


    虽然不相信娄室说谎,但耶律余睹如此在意,突合速不能阻拦,也没资格去拦。


    耶律余睹与数十随从,连夜往阳曲大营赶路。


    二月十七下午,耶律余睹回到金军大营。


    粘罕、娄室见之皆惊。


    耶律余睹开门见山,并让高庆裔为自己作证,让粘罕、娄室同时愣住。


    娄室与高庆裔有过交集,听他说完就上前激动追问:“你确定那真是杨长?有没有可能看错?”


    “我对杨长印象深刻,绝对不可能看错,愿以全家性命担保。”


    “这就怪了”


    娄室没耶律余睹想得多,他捏着腮边胡须,一边思考一边喃喃自语:


    “我离开灵石大营前,还派人去阳凉北关溜了一圈,当时杨长就在关上,即便他也同日离开,那半数都山道的远路,也不可能两天赶到.”


    粘罕坐回原位,幽幽说道:“杨长仅靠沁州之兵,不但防住了两线进攻,还让我们金军大败?沁州靠地势也就罢了,他在平阳又靠什么.”


    “平阳怎么了?”


    耶律余睹一脸懵懂,娄室随即主动解释:“杨长在阳凉北关上,狂言击败了银术可,而且他带去的三万大军,已经一个不剩被消灭。”


    “怎么可能?杨长他凭什么?我想不通。”


    “是啊,他凭什么?我也想不通。”


    粘罕看了看耶律余睹,目光又落到高庆裔脸上,似乎想在他身上找到答案。


    高庆裔一脸无辜,心说你们别看我啊,我小小通事更想不通,自己唯一能确认的,就是在谷中亲眼看到杨长。


    此时中军大帐,犹如乌云盖顶。


    众人都蹙着眉,但没人发表观点。


    “高通事,你再详细说说,那日看到的杨长什么装扮,他用什么马匹、武器.”


    “啊?哦”


    娄室突然开口再问,高庆裔不知什么用意,但仍俱实答曰。


    “那日杨长好像没着甲,胯下是一匹黄马,拿一柄长杆大砍刀”


    “这就对上了对上了.”


    “怎么?”


    粘罕见娄室捶打额头,迅速起身朝他走过去。


    “终日打雁,却被雁啄瞎了眼,末将可能中了他诡计,唉.”


    “杨长就是诡计多”


    “你别打断,让他说清楚!”


    耶律余睹以为娄室‘认错’,主动站出来‘帮他说情’,但被粘罕厉声喝止。


    娄室对着粘罕微微颔首,捏着下巴分析道:


    “如果我所料不差,杨长应该先在阳凉北关,后面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两天就返回沁州防守。”


    “此话怎讲?”


    “我曾找人打听过,杨长一直是白马金甲装扮,武器为凤翅镏金镋,他将披挂武器留在阳凉关,所以到了沁州没着甲,且武器也换成了大刀”


    “有道理。”


    粘罕颔首捋须,随即又自言自语:“阳凉北关至沁州,有接近千里路程,而且半数都峡谷山道,他如何两天赶到?另外又如何击败银术可?这点我最想不通.”


    “元帅。”


    “嗯?你知道?快讲!”


    发言者为原忻州守将贺权,他投降之后还没立功,刚刚在帐中旁听了许久,终于想找找存在感。


    得到粘罕允许,贺权起身抱拳,回答道:“杨长原出身梁山泊,是宋江麾下一百零八头领之一,这一百零八头领多有异术,其中有唤作神行太保者名戴宗,传闻有日行千里神通妙法,杨长许是有此人相助?”


    “贺将军所言不差,末将也听过类似传闻。”


    义胜军首领耿守忠,此时也起身出言附和,粘罕的愁眉更难散去。


    “日行千里?竟有如此奇术?这还怎么打.”


    “银术可有三万精兵,即便神行术能侦察传信,杨长也不能靠它退敌,关键银术可为人谨慎,他战败最不可思议。”


    “娄室将军,梁山会异术者可不少,听有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的道人”


    “那就麻烦了”


    耿守忠这句传闻,让向来沉稳的娄室,脸上也露出不安。


    粘罕西路军起势很猛,很快就拿下北部大片土地,然后遭遇太原守军顽强抵抗,现在又被杨长挡在太岳山以北。


    这就像初尝禁果的少年,刚开始觉得有使不完的力,但由于持久力不足而疲软。


    杨长扼守沁州要道,又占了平阳这条备选路线,粘罕要么强攻要么绕路,没拿下太原再强攻关隘,显然不是智者所为。


    除了最近的沁州,以及次近的平阳,还有两条路可南下。


    一条是沁州东北相邻的辽州,该州平行位于太岳山以南,地貌主要以起伏的山地为主,通往太原的官道狭窄难行。


    最要命的是,如果粘罕愿意费大力气,翻山越岭从辽州绕路南下,最终还是要经过武乡县。


    而该县是沁州东部大县,距离治所铜鞮不足五十里。


    也就是绕了一大圈,粘罕还是要和杨长过招,一旦武乡有重兵布防,西路金军又会困在辽州。


    最后一条路线,即从太原东部至平定,再穿越井径到达真定府。


    相当于全面绕过山西,重走斡离不的河北路线,但这对粘罕是一种侮辱,他不可能选择走这条路。


    金军攻宋已两个来月,但由于太行山的阻隔,东西两路不知彼此消息。


    粘罕即便不愿走真定老路,也要派人联系东路军了解状况,这样方便两支军队协同作战,否则根本没必要同时进攻。


    正好借杨长拦路,粘罕将战争节奏调缓,一面稳固占领的土地,一面集中精力攻略太原,并派人联系东路军。


    耶律余睹回去即留在大营,完颜突合速接替他镇守盘陀,防止沁州兵反向入侵扰骚。


    杨长以后会取太原,但现在没有实力北上,打退耶律余睹的第二天,就火急火燎赶回铜鞮,他要尽快选人去平阳上任。


    这就像玩游戏开分矿,守好路口就得先闷头发育。


    萧让本为沁源县尉,却一直被借在州府衙门做事。


    这回杨长让他连跳数级,成为主政一州的知府。


    除此之外,去年涌入数万流民,全留在沁州不好安置,平阳刚好有大量空地。


    杨长想迁一批百姓,但这些人在刚刚安定下来,在沁州感受到难得安全,大多数人宁愿当佃农,也不愿奔波至平阳新生。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杨长也不想强迫百姓迁移,何况沁州剩余土地虽贫,但只要勤劳肯干依旧能生存。


    二月下旬,大地回春。


    当时沁州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