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吃瓜吃到自己

作品:《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全本免费阅读


    杨长一时语塞,昨夜他向武大提问,发现对方表情有异。


    这说明与潘金莲、西门庆有关,至少与其中一个有直接关系。


    但杨长之所以能有这么问,是基于自己对水浒剧情的了解,此时总不可能告诉武松,说自己能未卜先知?


    “怎么不回答?”


    “呃”


    杨长尴尬挠头,答道:“哥哥忘了走之前,我曾提醒西门庆,可能会因我送包子怀恨,所以昨晚才”


    “嫂嫂呢?又怎讲?”


    “大哥重伤躺在破庙,为什么不回自己家?而大嫂又不在他身边,于情于理也说不通,而且要走那天我在守摊,听到大嫂语气不悦.”


    “原来如此。”


    武松似乎被说服,只见他肃然对杨长颔首,正色说道:“差点忘了三郎心思细腻,兄长在阳谷没结仇惹祸,定是遭了歹人的算计,我欲为兄长报仇雪恨,三郎愿用你的智慧,助哥哥一臂之力否?”


    “大哥、二哥待我如亲兄弟,杨长若不帮忙还是人么?”


    “好。”


    武松放下武大遗体站起来,走到同样起身的杨长旁边,双手握着他肩膀满眼感激。


    “兄长阻止我回阳谷,阳谷一定有不见光的阴暗,哥哥也确实需要三郎帮忙,等会我回城先找恩相复命交差,你则去紫石街打探情况,想办法先把嫂嫂控制住。”


    “我?控制大嫂?”


    杨长咽了咽口水,喃喃说道:“大嫂手无缚鸡之力,我认为西门庆嫌疑更大”


    “西门庆有钱有势,年前也已外出省亲,他没有时间重伤哥哥,我猜嫂嫂寂寞难耐,勾引野汉子害了兄长!”


    武松想起去年王婆之案,瞬间联想到嫂嫂勾引自己,心说莫不是这女人见样学样?自己敲打反而害了哥哥?


    “年前离开阳谷县,现在已经二月十三,西门庆或许比我们早回,哥哥不得不防啊。”


    “三郎放心。”


    听了杨长的提醒,武松弯腰将武大背在身后,指着庙外意味深长说道:“今天雪比昨日小了很多,要马上启程回城,西门庆在阳谷县有头有脸,没确凿证据不好拿他,我带兄长遗体去见恩相,先堵住衙门众人的嘴,然后才好查案!”


    “哥哥所言极是,要不要我帮你先背会?”


    “不用。”


    武松凝着眉摇头,“小时候兄长常背我,也该轮到我背他,对了,伱帮我把哥哥栓好。”


    “好吧。”


    武大昨天晚上离世,现在整个身体僵直固定,没法像正常人那样背,武松需要用双手托举,那样走起路来极为不便。


    杨长解下武大裤带,直接绑在武松的腰带上,又解下衣袖固定在武松手上,随后两人踏着小雪往东而行。


    午时左右,经阳谷西门入城。


    下雪天进出城人少,门后小卒看到武松归来,先一愣才挤出笑容招呼都头。


    武松急欲回衙门,轻轻点头就阔步疾行,没注意小卒表情古怪,而杨长却感觉到不对。


    面对上司,为何少了尊敬?不对劲。


    连续两日下雪,阳谷县街上人也少,大多走得匆匆。


    到了岔路口,杨长依计与武松分开,径直往紫石街而去。


    此时紫石街颇为冷清,街上看不到一个路人,与武大开业时判若云泥。


    来打武大楼下,只见大门紧闭着。


    “大嫂,开门!”


    “听到了吗?我是三郎。”


    “大嫂?”


    杨长边拍边呼喊,屋内完全没有回应。


    他一脸纳闷转过身去,只看见纸马铺赵仲铭,冷酒坊胡正卿都往里躲,很快又拿门板合门打烊。


    好家伙,你们躲我?


    杨长蹙眉一扭头,正好与王婆隔壁的张公对上眼,这老头居然也在闪躲。


    太明显了,绝对有事。


    张公岁数大、腿脚不麻利,他刚拿出门板就被杨长堵住。


    “官人,馉饳儿卖完了”


    “我说过要吃?”


    杨长怒眉冷脸,展臂横在门前,问道:“你躲我作甚?”


    “没躲,没躲”


    张公只得放下门板,陪着笑脸拱手行礼,“今天下雪没生意,小老儿打算关张,还请官人让一让。”


    “要让可以,嫂嫂去了哪里?”


    “这小老儿实在不知”


    “那你知道什么?”


    见张公一脸苦涩,应该知道不愿意说。


    杨长故意将身体前倾,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意味深长提醒道:“人口失踪也是案子,大宋百姓有义务配合调查,要带你回衙门去问话么?”


    “不不用”


    张公急忙摆手,咽了咽口水回答:“孟宽儿子认尸破了案,知县老爷将茶坊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