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冤家路窄

作品:《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全本免费阅读


    杨长、武松闻声止步,两人先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转身。


    “公子有事?”


    “梅记的兔肚包,乃是京城一绝,你刚才恶意贬损,是故意说给我们听?简直岂有此理!”


    “嗯?”


    原本是武松先开口问话,李郎却气鼓鼓指着杨长质问,弄得杨某人一脸错愕。


    但杨长很快就明白过来,敢情眼前这矮瘦少年,与刚才插队者是同伴。


    再仔细一打量,此人身材瘦小、明眸皓齿、面如傅粉,身穿蓝色长袍整洁透亮、用料极好,该是京城的富贵公子。


    见杨长盯着自己不停打量,李郎立刻蹙眉呵斥:“狗眼乱瞟什么?说啊,你怎么不说话?”


    “呵呵.”


    杨长轻蔑一笑,冷声反驳:“不想被人看,干嘛出门上街?另外要我说什么?夸所谓的京城一绝好吃?那我可真做不到,这玩意儿也能叫包子?”


    “你”


    李郎被怼得眼冒火星,张嘴喘了几口热气,平复心情才阴阳怪气反击。


    “山猪吃不了细糠,看伱这样儿也就配吃炊饼,跑到东京来装什么?”


    杨长一点没生气,他拿起手里包子看向武松,意味深长说道:“哥哥,这东西真不如家里炊饼好吃,更别说与阳谷县的包子相比。”


    “三郎说得对,而且价格还贵。”


    武松开口附和时,见那少年几个同伴靠过来,便急忙催促杨长:“咱们走吧,每人口味不一样,没必要强求。”


    “好”


    “等一等。”


    正要走,又被叫住。


    这次说话的,是另一个少年。


    这人白衣胜雪,比刚才的蓝衣同伴个头略矮,且脸上稚气满满,但五官更加精致,就如画中走出来的人物。


    那英俊模样,看得杨长自惭形秽,都不忍心与他争执。


    “有事?”


    “这田舍汉粗鄙无礼,公子休问他话。”


    “无妨。”


    白衣少年轻轻摆手,看着杨长诚恳问道:“刚才听你们在争论,你的看法十分独特,梅记兔肚包人皆说好,不知为何说它难吃?有什么理由依据?”


    “其实没什么理由,就是我们吃过更好味道的包子,不过”


    眼见蓝衣少年似要打断,杨长话锋一转举起包子,解释道:“不是每种食材都能做包子馅,就像这兔肚不易蒸熟,应该先有一次煮的工序,那样鲜味在中途会流失,而且这包子皮也太厚了”


    “所以你真懂包子?刚才提到阳谷县包子味道好,可以详细说说?”


    白衣少年大眼睛满是好奇,杨长自然乐意给武大郎打广告,于是一本正经夸起来。


    “当然可以,阳谷县紫石街武记,他家的包子品种虽少,但胜在做工精益求精,皮薄馅大、秘制调味,咬上一口满嘴都是香味,现在想想都流口水。”


    “真的?”


    “你我素不相识,有必要乱语骗你?公子不信可以去打听,他家在阳谷县很有名,有机会去尝尝最好.”


    “我记下了。”


    白衣少年郑重颔首,跟着追问:“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


    “三郎,得走了。”


    “哦,你想吃兔肚包?我刚才多买了一个,送你好了”


    杨长将包子递出去,便与武松快速离开,然后消失在人群。


    望着两人离去背影,白衣少年手拿包子沉默不语。


    “公子,你不想吃就扔了,我重新去买。”


    “不用。”


    可能听了杨长吹捧,白衣少年咬了一口兔肚包,突然觉得没以前香了。


    他顺手塞给蓝衣少年,说道:“这包子给你了,也不用再去排队,咱们回去吧。”


    “啊?您以前很喜欢的,别听那厮乱语.”


    “阳谷县远吗?”


    “好像在”


    “阳谷县在郓州,离东京有五六百里。”


    蓝衣少年答不上来,身边护卫进行了补充。


    白衣少年闻言苦涩一笑,暗忖自己不能离开东京,五六百里外就是吃不上了,而后悻悻然向北往家走。


    另一边,杨长随武松已走到远处。


    “哥哥,我刚才说错话了么?就是突然想帮大哥宣传.”


    “阳谷县离这么远,你宣传也是白费力气。”


    武松摇头提醒道:“刚才那白衣少年,身边有一众护卫随行,想来必是京中贵人,你又与那护卫产生冲突,自报家门岂不惹祸?”


    “嘿嘿,我省得的,本打算报个假名儿.”


    看到杨长拿着包子憨笑,武松想起寓居柴进庄上的经历,随后咽下半个包子,正色说道:“咱们兄弟穷苦出身,尽量不与这些贵人来往,硬凑不到一块去”


    “我没打算攀高枝,对了哥哥,那鳝鱼包子多少一个?”


    “十五钱。”


    “看来两家都差不多,东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