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漓南

作品:《娇入君怀(双重生)

    《娇入君怀(双重生)》全本免费阅读


    经过一夜休整,扮做富商队伍的一行人继续赶路,八日后终于到达漓南。


    漓河汛期冲垮堤坝,百姓们辛辛苦苦耕耘大半年的土地被淹了个干净,无粮无居大半个月总算等来朝廷的赈灾粮,谁知赈银无端少了大半,连粮食都不足数。


    元筱踏入漓南时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


    一位年轻妇人怀里正抱着弱弱啼哭的孩童哄着,她远远瞥见衣着华贵的一行人,步履蹒跚地上前祈求:“老爷……夫人,给口吃的吧,孩子快撑不住了……”


    元筱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妇人,她的胳膊瘦如干柴,仿佛一捏就会断。


    不对劲,在得知赈灾粮款丢失后,朝廷立马又派人快马加鞭运送一批粮食,比他们先出发三日,按理说应该早就送到了才对,怎么这里的百姓仍旧忍饥挨饿?


    顾长策立马命人把其余几辆马车的粮食全部卸下分发。


    起初元筱还不知身后跟着那么多马车装了什么,如今竟是懂了。原来顾长策早就料到朝廷的粮食没那么容易送到百姓手中,便提前多备了一批粮食。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帐篷和锅架,确保涝区百姓们不必在寒风中挨饿。


    “谢谢老爷夫人,谢谢好人一定有好报的……”


    灾民们看见有人分发粮食物资纷纷涌上前,纵然饿得力气全无,还不忘在领到粮食后跟他们道谢。


    元筱的眼眶瞬间湿润,扭过头去似乎不忍看见眼前的惨状。


    顾长策握住她的手,牵着她来到一位灾民面前,询问道:“敢问老伯,朝廷前几日可有运送粮食赈济灾民?”


    面黄肌瘦的老伯费力地抬起头,嗓音沙哑如沙砾,似乎许久没有开过口:“有啊……有粮食,全丢了!”


    “会遭报应的,连救命的粮食都偷……会有报应的!”


    “特殊时期开仓放粮,这里的县令难道不知道吗?”元筱控制不住问。


    老伯叹了口气:“我们县的粮仓压根没存多少粮食,往年别的地方闹饥荒,县令便做主把自己县的粮食运出去赈灾了……”


    “结果轮到我们自己的县遭难,反倒没人愿意来帮一把……唉。”


    元筱与顾长策对视一眼,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怀疑。


    这里的县令绝对有问题,哪有傻到把自己县的粮仓全部拱手送人的。更何况漓河一带是夏日水涝频发之地,这得多蠢的县令才会不给自己的辖区留余粮?


    如此蹩脚的借口,连敷衍都称不上。


    “你们这儿的知县是个什么样的人?”元筱问。


    老伯微微仰头,看着远处天幕:“刘知县啊……我年轻时候这里的知县叫刘雨,刘知县待百姓如亲子,事事亲力亲为,可惜后来为修堤坝葬身漓河……”


    “现在的知县叫刘溪允,是刘知县的儿子。”


    元筱皱起眉头:“刘溪允如何?”


    “唉,说不上好不好,咱们哪能随意议论人家为官之人呢。”老伯吃了些东西恢复力气,说话语速明显快了些。


    马车里的高采采闻声下车,她迅速跑向老伯,眼里满是泪水:“张伯伯,我阿兄去哪儿了?”


    “采采?娃儿啊,你怎么在贵人车上?”


    高采采抽噎开口:“遇见好心人救了我……张伯伯,我阿兄可回来过?”


    “没有啊唉……”


    高采采抱着老伯哭了起来,元筱不忍见此情景,便径直走向正在搭锅台的下属们。


    他们一同来到支好的锅灶旁,灶底的火已生着,归鸿手脚麻利地把淘的白米递过来,顾长策拾起木瓢舀水进锅,准备熬粥,旁边的元筱看得一愣一愣。


    “棠渊,你还会熬粥?”


    “很稀奇?”顾长策反问。


    “是挺稀奇。”


    还以为顾长策跟她一样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呢,合着就她笨手笨脚。元筱再度想起自己做过的焦味糖藕糕,顾长策居然没嘲笑她……


    “愣什么呢,想学我可以教你。”他边忙活边对她道。


    元筱立马贴过去跟着学,悄声问:“你怎么什么都会呀,皇子还需要亲自下厨?”


    顾长策手上动作一顿,心不由主问:“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初次相见?被人这么一问,元筱真就认真思索起来,她常常进宫与太后皇后作伴,从小就待在宫里,至于第一回见顾长策……还真没印象了。


    “某个宫宴?”她试探道。


    闻言顾长策垂下眼睫,睫羽微微颤动,投落一片阴翳。沿河的风很冷,吹拂在脸颊,他低首继续熬粥,缓缓道:“可能吧。”


    元筱直觉他情绪不大对,凑近了问:“我记性不大好,说不定哪天就想起来了,你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埋怨我吧?”


    她乖乖说着毫无底气的软话,身旁的顾长策无奈叹了口气,握住她的手腕道:“教你熬粥。”


    “好——”


    二人很快忘掉这个小插曲,一起为灾民煮饭施粥。


    天将暮,斜风脉脉。


    晚风余晖下,灾民们脸上难得露出丁点笑意,他们身上有了力气后纷纷上前感谢恩人,就在融融氛围中,一道突兀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


    来人年岁不大,身上衣裳陈旧,长得一脸苦相,身后跟着几个粗壮衙役,真实身份显而易见,想必就是这里的刘县令。


    “何人在此施粥?”他的眼珠混浊,直勾勾盯住他们。


    顾长策负手而立,道:“在下父亲乃是漓南旧人,后来离开此地在外行商,今听闻故乡遭此灾害,特遣我与夫人运送一些粮食来救济。”


    “想必这位便是刘知县吧。”


    刘知县闻言对他审视一番,感叹道:“令尊真是菩萨心肠,背井离乡多年仍不忘家乡邻里,反观本官身为一方父母官却连乡亲们都安顿不好,实在是惭愧啊……”


    在这位刘知县打量顾长策的同时,顾长策也在观察他的神情。


    “不知刘大人可否让我们在府邸借住几日?”


    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儿提出借住,不论刘知县愿不愿意都得给这个面子,毕竟他们可是来救济灾民的人。


    果不其然,刘知县闻言一愣,讪笑点头:“那是自然,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称呼?”


    “在下姓安。”


    “安公子安夫人,这边请。”


    路上元筱一直在默默观察这位父母官,他身上的衣衫破旧,走路弓腰驼背,身上也没什么贵重饰物,远远看上去一副拮据的模样。


    可是他身上的熏香闻起来可不便宜,


    普通百姓没闻过昂贵的香料可能分辨不出,但这种小把戏根本瞒不了她,元筱侧首去瞧顾长策,对方明显也察觉到了异样,轻轻摇头示意先别打草惊蛇。


    元筱按下心中愤懑,继续跟着行路。


    <